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磊 《环境与发展》2020,(2):177-178
如今城市河道水环境的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已经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活以及城市的建设,因此加强城市河道水环境的生态修复已经成为目前急需进行的重要工作之一。本文针对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修复的相关问题展开了探讨,首先探讨了关于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修复的价值以及在修复过程中应该持守的各方面原则,并根据几种先进的水环境生态修复措施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以期为城市河道水环境修复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内河航道整治主要通过疏浚、水下炸礁、护坡护滩、筑坝束水导流等措施,以达到增加航道尺寸和改善通航水流条件的目的。航道整治改变了河道形态、水文条件、河床基质,对鱼类栖息地造成影响。通过介绍内河航道整治对鱼类栖息地影响的主要特征和近年来国内航道整治工程中采取的鱼类保护及生态修复措施,提出应深入研究航道整治对河流鱼类栖息地影响的评估方法,提高生态修复措施的有效性,以维护河流水生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推进城市内河生态治理,塑造城市滨水景观,已成为提升城市宜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以湖北省应城市护城河生态治理工程为例,着重从截污清淤、污染水体治理和滨水景观设计等方面探析了城市内河水环境综合治理的方法与实践。  相似文献   

4.
徐任璐 《环境与发展》2020,(4):100-100,106
目前城镇化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对于环境的破坏也相对比较严重。为响应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对于相应的河道水环境的治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在进行相应的城市管理过程中,不仅要对整体的水资源进行相应的优化保护和生态修复,还要做到对与水资源的可利用发展。通过治理相应的河道关键技术来进行多方位的生态修复,从而帮助整体的工程建设,合理的把控相应的环境需求,改善其基本的水资源环境,从而改善其效果,修复其技术。  相似文献   

5.
现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河道整治工作。目前,依然存在着部分河道污染严重的问题。本文将对河道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进行分析研究,希望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武汉后湖某湿地生态修复工程为例,介绍了城市湿地景观生态设计的应用。提出了"治污、生态、景观"综合考虑的生态设计理念,着重分析了从污染源控制、生态植被的恢复以及滨水景观的营造等方面实施湿地生态修复的方法与实践。  相似文献   

7.
自2015年起,南京市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水十条"行动计划,逐步开展和推进消除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行动,本文基于笔者近年参与的南京市黑臭河道整治工作,以南京市内金川河治理为例,首先介绍该区域水系现状,然后阐述了治理思路及对策,最后进行成效分析,为其他城市的河道水环境整治提供了一种借鉴。  相似文献   

8.
<正>商业建筑及景观设计是一个城市进步的标志,体现了一个城市的精神面貌。而商业景观是商业建筑功能的再次延伸,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商业购物功能,同时也是传达商业信息,树立品牌形象,促进商业发展,刺激消费,创造商业价值的有力场所。在进行商业景观设计时,应使商业建筑和外部环境及人文因素相关呼应,在具备良好的外部环境的同时,兼顾人文、绿色等综合因素,从而增加商业空间的舒适性,提高其商业价值和环境艺术价  相似文献   

9.
城市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会面临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虽然可以促进城市经济迅速发展,但同时也对城市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城市河道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河道可以有效防止城市发生内涝,为城市的发展保驾护航。近几年来,城市河道遭到的污染日益严重,其生态系统面临许多问题,为了完善城市河道的功能,就要对其生态系统进行修复,使其更好地发挥出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分析研究区自然人文状况以及经济发展状况的基础上,选择影响生态脆弱性的因子,构建了生态脆弱性“自然-人文-响应”的指标评价模型,并应用熵权法,对研究区不同地区的生态脆弱性程度进行评价与对比分析。从整体上来看,研究区生态脆弱性表现为中部盆地高,沿北部东部南部周边降低的“玉龙”状形式。从小格局上来说,分为高水平生态脆弱区,主要由人文因素和响应表现影响;较高水平生态脆弱区,主要由自然成因和人文因素影响;中等水平生态脆弱区,主要由自然成因和响应表现影响;较低水平生态脆弱区,主要由自然成因导致。  相似文献   

11.
气候因素能够对城市生态规划和生态修复造成较大的影响,通过科学使用气象技术可以对城市生态规划进行改善,同时还能促进生态修复。本文主要对城市生态规划和生态修复中的气象技术进行分析,对气象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也做了一定的研究,旨在更好地促进城市生态规划和修复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针对具体矿区的“点”型工程,结合AutoCAD技术,首次对矿区矸石场采前、施工期和工程运行期的生态修复措施进行全程研究,提出预防为主、全程修复、全程监管的理念,试图走出“先污染、后修复”的老路,以求达到绿化、美化、优化矿区生态环境,促进矿区人民生活质量和提高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胡宏 《环境与发展》2020,(4):113-113,115
近年来在城市水体环境治理的过程中,已经开始采用物理类型、化学类型与生物类型的修复技术,相比之下,生物类型修复技术的应用工程量较少、成本较低并且具有环境友好性的特点,具有较高的应用优势。因此,在城市水体环境治理的工作中,应该科学采用先进的生物修复技术,将其在城市水体环境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为城市的后续发展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水利水电工程对下游河道的生态环境影响较大,适宜的生态基流计算方法为快速估算工程下泄生态基流提供有效的途径。通过梳理河道生态基流的概念,提出了水利水电工程最小下泄生态基流的含义。运用生态基流空间插值方法,依据生态基流计算方法的适用性结果,确立了水利水电工程最小下泄生态基流的计算方案。通过对汉江流域进行实证分析,干流宜采用Tennant法、最小流量法,支流推荐采用Tennant法计算,由此计算出干支流控制断面的最小下泄生态基流量,基本处于多年平均流量的15%~20%。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秋,扬州市全面启动城市河道综合整治工作,此次整治也是历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新出台的《扬州市主城区水系连通规划方案》着眼于主城区全城的水系连通,成为扬州人实现"清水、活水之梦"的关键,这场战役关系着扬州水环境的全局,也势必影响扬州城市生态环境的未来。任何一座城市,离开不了水,一个城市的每一个河道、湖泊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它们不仅承担了输水、排涝、防洪的重要功能,它也为我们调节了区域气候,控制污染,也是人类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6.
在城市化进程中,最初是以破坏生态为代价促进城市发展的,城市生态被破坏后,在某些情况下会对人类社会进行反噬,威胁人类生存环境与生命健康.随着生态安全观念的普及,当代城市普遍秉持绿色发展理念,追求可持续发展道路.对中国城市发展而言,应避免走先破坏后修复的城市发展思路,生态修复的成本与代价太高,并且效果未必好.我国目前依旧在大规模推进城市化,在当代城市建设与发展中,发达国城市绿色发展道路的经验值得借鉴.在城市建设中应重视生态安全,尽量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携手发展.  相似文献   

17.
面海而生,向海而荣。新时代的“港城”湛江,正以全新姿态昂首迈进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为实现城市“十四五”奋斗目标,湛江市应急管理局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为契机,不断推进安全生产高质量发展。2020年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工作专班第一次全体会议要求:“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从今年开始至2022年结束,时间跨度长、涉及领域广、任务重、责任大,是一次全市性、全面性、深度性的‘把脉会诊’。  相似文献   

18.
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不断摸索不断完善的变化过程,影响之广,效果显著。基于环境问题的特殊本性,环保督察制度实然上可以解决两个失灵问题,是一项综合的全民参与的基于问题的“运动式”综合环境整治行动,环保督察制度应然上应当是实现“生态正义”“善治”的系统性的公共治理。结合环境问题的本质属性,实现环保督察制度从实然到应然性的制度完善。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行人、非机动车的违章行为在不少城市屡见不鲜,并被认为是令交通管理部门最为头疼的“痼疾”和现代公共管理的一大“顽症”。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将治理行人“越轨”走路作为提升城市文明的重要举措。在久治难愈的恶习面前,整治行人违法可谓是一场战役性革命。“行路革命”能否有效根除“痼疾”,社会各界极为关注。  相似文献   

20.
周倜  张强  梅宝中 《环境与发展》2020,(1):83-83,85
城市河道黑臭水体对市民生活有严重不良影响,黑臭水体形成复杂、治理难度大。本文通过分析黑臭水体的外源性及内源性成因,明确了黑臭水体来源与治理方向,同时从控源截污、底泥修复、水体净化等方面研究了有效治理城市河道黑臭水体污染的技术,旨在进一步明确其治理策略,以期为有效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