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为了获得有效降解有机磷农药乐果的微生物,采用北京大兴黄村施用过乐果的土壤为菌源,以乐果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采用一次性大剂量冲击驯化和逐渐加量的驯化方式分离得到7株对乐果有一定降解能力的微生物。微生物降解乐果实验结果显示:不同的驯化方式对微生物的降解能力有明显的影响,大剂量冲击驯化获得的微生物对乐果的降解能力优于逐渐加量驯化获得的微生物。  相似文献   

2.
洁净生态微生物(CleanNatureMicrobion简称CNM)是一组具有特殊生物降解功能的高效微生物群落,包括光合菌群、乳酸菌群、放线菌群、发酵系的丝状菌群以及醋酸杆菌等。它是由自然界中不同功能的五大类数十种微生物经独特的驯化工艺驯化培养、逐步筛选、优化而成。这些微生物以适当的比例共存于同一体系,借助于相互间的良性共生增殖关系,形成复杂而稳定的高效微生物生态系统。由于CNM对大分子有机物具有高效降解功能,因而在环保以及生态农业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1CNM对大分子有机物的降解众所周知,大分子物质,特别是人工合…  相似文献   

3.
固定化微生物法处理含甲硫醇恶臭气体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液相曝气方式驯化培养污水厂活性污泥,获得具有降解甲硫醇能力的优势微生物菌群。同时用海藻酸钠包埋固定化微生物,研究固定化微生物颗粒填充床去除甲硫醇恶臭气体的工艺过程。液相曝气培养研究表明:降解甲硫醇的微生物菌群适宜的pH值为5.2~9.0,最佳pH条件为弱碱性。已驯化微生物的离心浓缩回收率为71.2%,颗粒填充床生物脱臭塔运行实验表明:在空塔停留时间不大于13s,对低浓度甲硫醇气体(〈12.9m  相似文献   

4.
MBR活性污泥培养驯化过程中生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以MBR反应器启动调试阶段的活性污泥为主要研究对象,系统考察了传统活性污泥法(Conventional activated sludge,CAS)污泥接种至MBR反应器内污泥培养驯化过程中生物多样性情况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演变规律.同时,在传统污水污泥检测指标的基础上,对各阶段污泥中总细菌基因组DNA进行提取,应用PCR-DGGE分子生物学技术获得了相应的凝胶电泳图谱并进一步分析了菌群间的相似性.结果表明,以CAS污泥为接种污泥在MBR反应器内培养驯化过程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变化突出,细菌群落结构演替明显,不同阶段菌群间的相似性说明了各阶段菌群的演变关系:污泥培养驯化是一个逐步有序的过程,微生物随反应器内不同时期及环境的变化而调整,逐渐演变成适应MBR工艺的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5.
硫酸盐还原反应器污泥驯化过程中微生物群落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PCR-DGGE技术,对硫酸盐还原反应器UASB污泥驯化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污泥驯化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生物多样性与反应器硫酸盐及COD去除率呈明显的正相关,微生物群落Shannon指数大于3.45时,反应器硫酸盐去除率稳定在95%左右;对DGGE图谱中优势条带进行回收克隆并测序表明,污泥中微生物群落主要包含Firmicutes、Proteobacteria、Deinococcus-Thermus和Chloroflexi这4大类群,分别占总数的50.0%、28.6%、14.3%和7.1%;其中厌氧发酵细菌Clostridium sp.在驯化全过程中均占优势,但优势菌群的种类发生变化;厌氧细菌Chloroflexi sp.、Geopsychrobacter sp.等在污泥驯化过程中曾成为优势菌群但之后消亡;厌氧细菌Geobacter sp.则在污泥驯化过程中逐渐成为优势菌群;Desulfovibrio sp.在污泥驯化的最后2个阶段成为优势菌.  相似文献   

6.
叶姜瑜  李媛  吕冰  刘磊 《环境工程》2015,33(11):11-15
采用A/O反应器模拟处理高盐度、高COD制药废水,并用PCR-TGGE技术对耐盐微生物驯化过程中微生物种群动态及多样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A/O反应器的可培养优势菌经16S r DNA序列分析,分别为Klebsiella(克雷伯氏杆菌属)、Morganella(摩根氏菌属)、Aeromonas(气单胞菌属)和Rhodococcus(红球菌属);反应器中微生物种群丰富,可通过驯化得到耐高盐高COD的优势菌群;缺氧池的菌群抗盐度冲击负荷不如好氧池强,不同盐度下缺氧池菌群相似性比好氧池更高,好氧菌和兼氧菌在高盐废水处理中较厌氧菌具有更高的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7.
为了进一步了解在亚硝酸盐氧化过程中,高温冲击对活性污泥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影响,本研究中,以在不同NO~-_2-N浓度条件下富集的硝化活性污泥为研究对象,利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方法,通过改变环境温度考察活性污泥微生物菌群丰度变化及结构特征.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表明:25℃时易于微生物生长,系统活性污泥微生物菌群多样性最丰富.随着高温冲击试验进行,系统内菌群丰富度、均匀度和多样性呈下降趋势.此外,分析发现本系统主要硝化功能菌为Nitrospirae的Nitrospira,更适宜在35℃生长.且高温冲击试验同样引起了活性污泥中非硝化功能微生物(Bacteroidetes、Chloroflexi、Halomonas和Pseudomonas等)的菌群结构差异.试验结果可为高温冲击条件下亚硝酸盐氧化过程中微生物菌群分布特点的研究提供部分理论参考,并为相关高温冲击试验给予部分借鉴.  相似文献   

8.
硫酸盐还原型甲烷厌氧氧化菌群驯化及其群落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席婧茹  刘素琴  李琳  刘俊新 《环境科学》2014,35(12):4602-4609
甲烷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6倍,高浓度硫酸盐废水对水体、土壤和植物均有危害.硫酸盐为氧化剂的甲烷厌氧氧化是减少甲烷的主要途径之一.本研究以硫酸盐作为电子受体,驯化培养硫酸盐还原型甲烷厌氧氧化菌群,采用PCR-DGGE技术分析细菌和古菌菌群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特征,并对其中的优势菌进行系统发育分析.DGGE指纹图谱结果表明,硫酸盐的加入使微生物群落结构和优势种群数量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其增强了甲烷氧化古菌和硫酸盐还原细菌的丰度,加入硫酸盐驯化的菌群,其细菌群落多样性增加而古菌群落多样性略微减少.典型条带测序结果显示,驯化后菌群的优势菌种主要包括螺旋体门(Spirochaetes),除硫单胞菌目(Desulfuromonadales)、甲烷八叠球菌目(Methanosarcinales)和甲烷丝状菌属(Methanosaeta)等.驯化菌群的甲烷厌氧氧化研究结果显示,甲烷厌氧氧化的同时伴随硫酸盐的还原,甲烷的氧化产物为二氧化碳,硫酸盐的转化产物为硫化氢和硫单质.  相似文献   

9.
厌氧污泥降解氯酚的驯化及其在驯化过程中的降解动力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2种厌氧污泥经4种氯酚的实验室半连续投料驯化试验的结果表明,通过氯酚的驯化可以明显地提高厌氧污泥对氯酚的降解活性和降解速率,消除利用氯酚的滞后期;驯化污泥降解活性的高低与原污泥的活性、菌群类型及氯酚的种类等因素有关;添加微生物易利用有机物,有利于获得高效降解氯酚的驯化污泥;并提出了氯酚在厌氧污泥驯化过程中的降解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0.
活性污泥法快速培菌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一种快速培养,驯化活性微生物的方法,大大缩短了微物生长的停滞期,使活性污泥在培菌、驯化方面有很大的改进,做到节约时间、降低成本、减轻培菌期间的环境污染。使活性污泥法更加快速、高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