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南岭风化壳型稀土资源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从南岭风化壳型稀土资源的元素、储量、时代、构造和地理等5个方面的分布特征研究入手,分析结果得出中国南岭风化壳型稀土资源以花岗岩风化壳型稀土资源为主,表现出元素丰度高、储量大、时代新、构造条件简单和地理分布面积广的特点,其次是火山岩和碱性花岗岩,碱性岩与千枚岩的风化壳也都有稀土矿产出,从而打破了南岭风化壳型稀土矿都是由花岗岩风化后形成的传统概念,扩大了稀土资源的找矿方向与远景储量。  相似文献   

2.
南岭东段钨锡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模式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南岭东段地区是世界著名的钨多金属矿集区。近年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在该区实施钨多金属矿调查评价,找到了一批具有中大型远景的与花岗岩有关的新类型钨锡多金属矿床,特别是在复式岩体中的花岗岩型新类型钨钼多金属矿床(简称"体中体"式钨钼多金属矿床)和受中、上泥盆统地层控制的层控矽卡岩型钨锡多金属矿床的发现,不仅实现了南岭东段地区找矿新突破,而且对整个南岭乃至我国华南地区钨锡多金属矿找矿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本文根据近年来南岭东段地区钨锡多金属矿找矿新成果,通过该区钨锡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的总结,建立了南岭东段地区钨锡多金属矿成矿模式,提出了南岭东段地区今后钨锡多金属矿找矿方向应重点注意与燕山期复式花岗岩有关的"体中体"式钨钼多金属矿床和中、上泥盆统控制的层控矽卡岩型钨锡多金属矿床的寻找。  相似文献   

3.
从重熔谈起     
在对我国花岗岩特别是南岭(广义的)花岗岩进行的岩石化学、同位素地质学、实验岩石学和构造地球化学研究的基础上,我国地学工作者提出了一个有意义的课题:花岗岩的地壳断裂重熔说。“断裂重熔”问世以来,在一部分地质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笔者试图就这一问题谈一些看法,作为讨论  相似文献   

4.
广东始兴良源铌钽铷钨多金属矿床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始兴良源铌钽铷钨多金属矿床是近年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南岭东段地区实施钨多金属矿调查评价中找到的具有大型远景的铌钽铷钨多金属矿床。最新成果显示该矿床主要有五种矿化类型:云英岩型铌钽铷钨多金属矿、白云母化钠长石花岗岩型铌钽铷钨多金属矿、石英脉型钨矿、破碎蚀变岩型钨锡多金属矿和矽卡岩型白钨矿,且以白云母化钠长石花岗岩型铌钽铷钨多金属矿潜力最大。矿区含矿花岗岩具明显分异演化特征,自上向下为:似斑状花岗岩—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中细粒二云母钠长石花岗岩—中细粒白云母化钠长石花岗岩—云英岩的分异演化系列;含矿花岗岩蚀变分带清晰,自上向下为:白云母化、绿泥石化和钾长石化三带,矿体以云英岩、细粒白云母化钠长石花岗岩为主,石英脉次之,矿石矿物主要有黑钨矿、白钨矿、锡石、辉钼矿、钨铅矿、钼铅矿、砷铋矿、辉铋矿、辉锑矿、褐钇铌矿、铌钽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黄铁矿、铀钍矿、白云母等;初步研究表明广东始兴良源铌钽铷钨多金属矿体可能为深部含矿岩浆经分异演化形成,矿床具有品位稳定、规模大的特点,成矿元素复杂,主要为Nb-Ta-Rb-W-Mo-Sn-Bi组合,并富含Be、稀土、Ag等。该矿床的发现不仅填补了南岭东段地区找矿新突破,而且对整个南岭乃至华南地区铌钽铷钨多金属矿找矿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综合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南岭东段风化壳淋积型矿中含稀土矿花岗岩层中暗色包体的地质特征,发现分布在岩体中的大量暗色包体具流面和流线构造,主要组成矿物为石英、辉石和斜长石,具典型的辉长结构。暗色包体低硅、钾和钠,高钙、铝、镁、铁、钛和锰,属亚碱性—铝不饱和型;富集U、La、Pr、Nd、Sm、Dy,亏损Nb、Sr、Zr、Hf、Ti等微量元素;REE总量低于寄主含矿花岗岩层稀土总量,Ce和Eu具有明显的负异常。这些特征说明暗色包体的原岩可能来自早期基性岩,其形成与燕山早期陂头岩体的分异演化关系密切。与南岭地区花岗岩中此类暗色包体进行对比,有助于在该区寻找稀土矿床和稀有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6.
华南花岗岩类可以看成一个整体。随着时代的更替,其化学成分呈现有规律的递变。两个地质时代岩石平均成分的差异,是化学演化真实存在的重要证据。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取岩石化学分析数据的特征信息。将华南五个期次的花岗岩体作为标准样本,利用模糊滤波器,对湖北随州市北部地区的6个岩体及196个南岭地区的花岗岩体进行评判。其结果表明,利用岩石的化学分析结果,可以建立花岗岩体的年龄“时间表’。  相似文献   

7.
<正> 南岭6812花岗岩是我国黄钇钽矿的唯一产地。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和武汉地质学院曾先后对该矿物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本文着重讨论含矿花岗岩的地质特征及黄钇钽矿的成因。 一、黄钇钽矿的产出特征 黄钇钽矿赋存于构造复杂、经纬向挤压带十分发育、沿断裂带有多次岩浆侵入的地区。而含矿岩体产于某花岗岩体的外带。矿体呈岩墙群侵入于震旦系地层中。矿体上盘常有几公分的似伟晶岩复盖。用钾-  相似文献   

8.
南岭地区钨矿成矿机理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南岭地区是世界著名的钨矿床集中区,国内外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的工作。本文通过对南岭地区钨矿形成经历深源物质喷溢、风化剥蚀、沉积、地层重熔成岩、花岗岩多次演化、岩浆热液析出、成矿母岩碱质交代、酸淋滤萃取、热液运移、聚集沉淀成矿等多期多阶段成矿作用探讨研究,认识到碱质交代的成矿母岩、流体的钙质丰富时,一般形成白钨为主的矿床;当碱质交代的成矿母岩贫钙时,一般形成黑钨矿床。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特征分析的方法,以106个钨矿床的实际资料为基础系统地研究了南岭钨矿的成矿地质条件和找矿标志,提出了对钨矿有决定意义的42个地质特征的数字序列。采用对应分析研究大、中、小型钨矿床的统计规律。然后探讨了花岗岩成分对钨矿床规模的影响,指出斜长石(酸性)牌号的增高和相对铁镁质暗色矿物含量的增加,有利于钨矿矿化规模的改善。最后,应用花岗岩成份的11个定量变量和42个地质特征的定性变量(0,1)建立钨矿矿床规模的事件概率回归估计混合模型。 该模型适用于南岭地区范围内的任一个规模不明的钨矿点,只要取得某些必要的地质信息,便可对其矿床规模作出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10.
紫苏花岗岩是产在麻拉岩相地体中的一种含有紫苏辉石的特殊花岗岩。与一般花岗岩相比较,它的形成条件除具有高温(750~1000℃)、中高压((6~12)×108Pa)外,更重要的是具有贫H2O富CO2流体相的特征。紫苏花岗岩矿物中大量的贫H2O富CO2高温液态包裹体的存在肯定了这一事实。五相体系Mg2SiO4-KAlSiO4-SiO2-H2O-CO2中富SiO2部分的部分熔融实验表明,在高温条件下,(750°~1200℃),其高CO2/H2O比值的体系在低压下(<3×108Pa)熔出的熔体成分类似于一般花岗岩成分;高压下((8~15)×108Pa),则熔出类似紫苏花岗岩成分的熔体。该体系在富CO2流体时,当温度超过1000℃,压力大于15×108Pa也熔出类似紫苏花岗岩的熔体。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20年南岭背景高山地区的3个典型云事件,利用地用逆流虚拟撞击器采集云中颗粒物,结合单颗粒黑碳光度计和激光雾滴谱仪分析黑碳浓度及云参数特征,探讨黑碳云内清除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进入云内的黑碳约占整体的20%,而云中含黑碳云滴的占比(4.67%)则少于含黑碳间隙颗粒的占比(15.31%);黑碳的分粒径质量清除率和数量清除率接近,变化范围均为28%~59%;高液态含水量和云滴数浓度有利于黑碳云内清除率的增加,而黑碳云内清除率会随黑碳总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各因素对于黑碳云内清除的影响由大到小为:云滴数浓度>液态含水量>总黑碳浓度.  相似文献   

12.
锡田地区属南岭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开展以来,区内地质找矿工作进展明显,已发现规模较大的钨锡多金属矿脉20多条,矿床类型多种多样。通过对区内花岗岩地质、地球化学、控矿构造及主要钨锡矿床地质特征分析研究,提出锡田地区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东南地区,器测时代之前的气候环境变化是否与ENSO活动有关还未见报道.本文在210Pb定年基础上,重建了南岭东部过去150 a(分辨率1.86 a)的石笋δ18O记录.对比器测指标,发现该石笋δ18O记录与当地有效降水变化密切相关,并以此重建了南岭东部地区过去150 a有效降水变化历史.南岭东部有效降水变化与EN...  相似文献   

14.
<正> 我们于1975年开始进行成岩实验研究,这是我国第一次在高温高压和含水条件下进行的岩石(花岗岩)实验研究。获得了四条初熔曲线,其中两条是国际上尚未做过的(锂云母钠长花岗岩与堇青石黑云母花岗岩)。以后,国内各单位也陆续仿此进行花岗岩的实验研究,所获结论,基本上和我们的结果一致。花岗岩初熔曲线实验结果为当时争论的问题,即华南花岗岩的成因究竟是花岗岩化还是重熔,提供了实验证据,支持了重熔观点。  相似文献   

15.
漳州花岗岩体七次侵入的顺序为:辉长岩(Ⅰ)、闪长岩(Ⅱ)、花岗闪长岩(Ⅲ)、更长环斑花岗岩(Ⅳ)、花岗岩(Ⅴ)、晶洞花岗岩(Ⅵ)、花岗斑岩(Ⅷ)。Rb-Sr同位素等时线年龄:Ⅲ为124.37Ma,Ⅶ为97.13Ma。岩体侵入活动自始至终至少在2724万年以上。Ⅲ、Ⅳ均为幔壳混源产物,前者幔源混入量60.30%,后者为88.34%。岩浆侵入深度2.84—8.91km±,结晶温度610—800℃±,fo_2=10~(-11·3)—10~(-13·8)atm±,岩浆多样性主要原因之一是分离结晶作用,Ⅰ—Ⅳ在压性,Ⅴ—Ⅵ在张性构造环境侵入,总体处于活动大陆边缘。  相似文献   

16.
广东南岭大气背景点气态元素汞含量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高时间分辨率自动大气测汞仪(Tekran 2537B),于2012年6月~2013年5月对南岭地区大气气态元素汞(GEM)进行了为期1a的野外观测.结果表明,南岭地区年均GEM含量为(2.56±0.93)ng/m3,明显高于全球大气汞背景值(1.50~1.70ng/m3).GEM秋季含量最高[(3.03±1.08)ng/m3],春季最低[(2.30±0.69)ng/m3].日间GEM含量[(2.61±0.06)ng/m3]略高于夜间[(2.53±0.07)ng/m3],峰值出现在17:00.太阳辐射、气温、风速、相对湿度及本地源都对GEM日变化过程有一定的贡献.潜在贡献因子分析(PSCF)结果表明,大气汞的长距离迁移是南岭地区GEM的重要来源,全年南岭地区主要受源自于广西、湖南、广东和江西的大气汞迁移的共同影响.GEM主要源区与主要的有色金属冶炼厂分布有较强的一致性,暗示有色金属冶炼是影响南岭大气汞含量的重要大气汞排放源,而本地局部的燃煤排放也对监测点大气汞含量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花岗岩的成因问题是百余年来岩石学领域中有争议的主要课题之一。总的来说,可以分为岩浆和花岗岩化两种成因。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花岗岩的成因是多种多样的。Bowen,N.L.根据大量的试验资料,提出由玄武岩浆派生出花岗岩浆的假说,即在玄武岩浆的结晶作用过程中,通过分离结晶作用(fractional crystallization),使残  相似文献   

18.
<正> 碱性花岗岩是指碱饱和或过饱和并含有碱性暗色矿物的花岗岩。它的产出与张性构造有关,被认为是这种环境下的特征产物。 新疆布尔根碱性花岗岩是1986年才发现的,被认为是典型的碱性花岗岩。通过两年多的野外观察及室内研究,笔者对布尔根碱性花岗岩有如下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9.
论南岭东段钨多金属矿找矿方向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南岭东段是世界著名的钨多金属矿集中区,是由独特的地质环境构成多种类型的钨矿集中分布区。本文在探讨南岭东段地区钨多金属矿成矿特征、矿床类型、成矿系列及其分布规律的基础上,提出该区钨矿主攻矿床类型为石英脉型、破碎带—石英脉复合型、石英脉—岩体(蚀变花岗岩型和斑岩型)复合型。主攻找矿靶区为:湘赣相邻的桂东—汝城—遂川—崇义交界地区、湘粤相邻的九峰—西坑地区、赣南崇犹余地区、粤北瑶梅师地区、赣南青塘—银坑地区、赣南崎山地区、赣南三南地区、粤北九连山地区。以期为该区新一轮钨锡多金属矿资源调查提供重要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20.
131块A型(碱性或非造山的)花岗岩标本的新的分析资料证实了以前确认的是SiO_2、Na_2O+K_2O、Fe/Mg、Ga/Al、Zr、Nb、Ga、Y和Ce高而CaO及Sr低的化学特点。利用Ga/Al、不同元素比值和Y、Ce、Nb、Zr的图解可以区别A型花岗岩和大多数造山花岗岩(M型、I型和S型)。对于中等蚀变,这些鉴定图解被认为是不灵敏的。A型花岗岩通常都没有显示强烈分异的证据。在个别岩套中,它可显示以强碱性变种向亚碱性成分的过渡。高度分异的长英质I型和S型花岗岩可具有与典型A型花岗岩部分一致的Ga/Al比值和某些主元素及微量元素值。A型花岗岩可能主要由在造山花岗岩分离后残留在下地壳的富F和Cl的干的变粒岩残余物部分熔融产生。交代作用或结晶分离可适度而局部地使这样的熔体发生变化。在各个地质时期、不同构造背景和世界范围内都有A型熔体产出,因此,不一定指示非造山或裂谷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