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急物资的合理储备和运输分配是应急管理中防灾减灾救灾的基础。重大风险处置过程中,应急物资调配极易因拥挤而发生时间延迟,故考虑其拥挤情景的约束极为必要。然而,当前考虑拥挤约束以及结合区域加以实证的应急物资调配研究成果偏少,其研究广度和深度有待加强。因此,该文提出了拥挤约束型城市应急物资储备库网络功能优化问题。基于排队理论设计拥挤约束条件,并从覆盖半径内需求满意距离递减、交通方式多样化、交通通达程度复杂化等视角,对传统应急物资储备库功能优化模型加以改进,构建了拥挤型单目标无容量限制设施选址模型,并设计了求解的启发式算法。把所构建模型应用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应急物资储备库网络优化,并从城市群、多影响以及等级优化视角提出拓展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大型社会活动人群拥挤事故防范系统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胡志莹  叶明海 《灾害学》2006,21(1):108-112
我国各类大型群众性社会活动逐年增多,此类活动中如有突发事件发生,可能会由于缺乏有效的事故防范系统而导致人群拥挤,造成人员伤亡。本文通过总结大型社会活动造成人群拥挤事故的主要原因,提出以合理规划为基础、完善预案为支撑、配合有效的预警与救援模块构成的全过程集中化管理的大型社会活动人群拥挤事故防范系统。  相似文献   

3.
元元 《防灾博览》2011,(5):88-88
1.停电疏散时,乘客应该按照工作人员的指引顺序下车,不要拥挤,依次沉着冷静地走上地面。  相似文献   

4.
王丽娜  王恒山 《灾害学》2010,25(2):103-107
近年来的统计分析表明,人群拥挤踩踏事故逐步上升为大型公共聚集场所的主要人为事故灾害类型之一。为了防止这类事故带来的危害,需要从理论高度开展对人群拥挤踩踏事故的承载体人群的运行系统的研究。国内外关于人群拥挤事故的研究方法很多,但至今还未找到较为完善、科学和经济的方法。因此提出将尖点突变理论引入到人群拥挤模型中,建立人群拥挤的尖点突变模型。实证分析表明,用突变模型得出的结论与数据拟合得出的结果大体一致,这说明突变理论应用于此领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大型公共场所人群拥挤踩踏事故机理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的事故灾害统计分析表明人群拥挤踩踏事故已逐步成为大型公共聚集场所的主要人为事故灾害类型之一.与火灾等常见人为事故灾害不同,人群拥挤踩踏事故的发生极其突然,社会影响重大.从人群拥挤踩踏事故的致因机理及承载体人群的运动规律开展相关研究,基于风险理论、事故突变等理论方法提出了人群拥挤踩踏事故风险(四阶段)理论,并构建了理论模型,对理论模型中的参数求解进行了阐述.人群拥挤踩踏事故风险理论研究可以为揭示人群聚集相关事故成因机制及形成演变规律提供一些有益的尝试及参考,其中的相关理论模型可供大型建筑(如奥运赛场)性能化设计、人群安全疏散及管理等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6.
文戈 《民防苑》2009,(3):25-26
春节是中国人团圆的节日,但拥挤的旅途除了会让我们归家的企盼施得冗长外,更增加了许多疾病隐患。人们在长途旅行中,由于环境拥挤,互相干扰等多种因素,易导致种种“急症”,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7.
人群拥挤事故与避灾心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化彬  江见鲸 《灾害学》1996,11(4):89-93
在现代社会中,大量的人群集中在一起是常见的事情。通常情况下,大量的人群集中并不会引起严重的问题,但有时由于缺乏有效的控制与管理,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常会造成较大的人员死伤。本交通过对本世纪的若干起人群拥挤事故的调查,分析了该类事故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8.
随着上海城市化进程高速发展,城市人口日益增加,造成了用地紧张、土地昂贵,交通拥挤、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等“城市病”日益突出,如果一味地向城市空中发展,多建高楼,不但使用效益差,而且随之带来的负面效应,将加重各种“城市病”的发生。上海地面空间已相当拥挤,城市用地已严重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上海的进一步发展,固而,向地下要空间,有效地开发、利用地下空间,使地上地下协调发展,以缓解上海城市发展中的多种矛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一所学校由于选址出现问题,在一场暴雨中,100多名学生遇难……内蒙古某校一次晚自习突然停电,上千名学生争相拥挤下楼梯,发生严重踩踏事件,16个  相似文献   

10.
元元 《防灾博览》2011,(4):88-89
不用奔波拥挤。不必费心砍价,穿着睡衣吃着零食,点点鼠标便可静待货物送上门来。如今,不光年轻人,就连老年人也越来越多的走进了网上购物的行列中。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网购已逐渐成为一种时尚便捷的消费方式。  相似文献   

11.
前,各类新建博物馆建筑通常具有造型新颖、体量庞大和布展功能复杂等特点,一旦发生火灾,由于涉及可燃物种类较为繁杂,易导致烟气迅速扩散,使观展人员遭受高温浓烟威胁,极易引起恐慌和混乱、拥挤、践踏现象,影响人员安全疏散,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2.
正面对突如其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广大民众除了少出门,避免到人多拥挤和空间密闭的场所以外,同时,还要增强卫生健康意识,养成早睡早起,不熬夜等良好生活习惯。此外,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保持适量的体育运动,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免疫力是人体最好的防护。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哪些运动适合在家里进行。  相似文献   

13.
新加坡是一个面积仅585平方公里的岛国城市,人口却有400多万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新加坡高楼林立、交通拥挤、经济发达,是亚洲金融及石油化工中心之一。根据新加坡国情组建的民防部队,肩负着城市灾害救援任务,其卓有成效的工作,减轻了城市灾害破坏,使新加坡成为世界上城市灾害率最低的国家。新加坡民防部队  相似文献   

14.
成都市2002年底以前交付使用的多层(7层以下)楼房住宅区,一般都没有建设专门的停车场。致使现在汽车都是沿路任意停放,拥挤堵塞,尾气弥散,不仅造成行人和汽车出入很不方便,也很不安全。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住宅区的汽车数量会快速增加。面对住宅区内汽车日益增多,停放场地紧缺而绿地面积又不能减少的严峻形势,  相似文献   

15.
杭东 《防灾博览》2014,(1):68-71
正地铁就像是交通工具里面最可爱的精灵,穿梭于每一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地铁以快捷、准时、方便、便宜的特点,深受出行者的青睐。正是越来越多的人出行都首选地铁,它在缓解城市地面交通的同时,也造成了一些城市地铁乘客拥堵。为此,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措施,让拥挤的地铁重现它服务于人类的初衷。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城市轨道交通是解决城市拥挤最有效的措施,但是它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地铁疏散口小,环境不够敞亮,人员众多一系列原因,容易导致轨道系统发生火灾.曾经也发生过特大火灾的案例,比如,1997年5月,因为煤气泄漏导致韩国某地铁发生了火灾,造成100余人死亡,200余人受伤.1998年10月,埃及,由于地铁线路老化,引...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世界各国的航天专家已经不止一次发出警告,在近地轨道日渐拥挤的情况下,难免会发生航天器相互碰撞、产生大量危险的太空垃圾的事件。然而,这一担心今天已经变为现实——美国东部时间2月10日11时55分(北京时间11日零时55分),美国铱卫星公司正在使用的“铱-33”商业通信卫星和已报废多年的俄罗斯“宇宙-2251”军用通信卫星在西伯利亚北部上空相撞。  相似文献   

18.
吕春 《防灾博览》2012,(2):65-67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交通发展也日新月异.然而,作为世界上的第一人口大国,随着私家车的增多,中国在步人世界汽车消费大国的同时,也成为交通拥挤、交通事故多发的国家之一,交通安全随之成为老百姓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为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世界各国都在探索交通安全性,达到人、车、路的和谐一体.因此,国外的一些交通安全经验,也许对我国解决交通安全的问题有一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拥挤、踩踏、死亡,这种沉重的关键词,再一次以血的事实成为了高频词,出现在公众的视野。当2015年的脚步声渐近的时候,许多年轻人来到上海外滩,陈毅广场,等待跨年的那一美好时刻。想想,这是怎样的激动,又是怎样的兴奋呢?可如今都已成为一抹烟尘,消散了。在这样迎新的时刻发生的这一惨痛的悲剧,总该以一抹血色为世人敲起警钟,长鸣不已。这次事故,36人罹难,49人  相似文献   

20.
荆江分洪区1998年洪水转移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荆江分洪区1998年洪水期间安全转移的调查表明,叶然有分洪预案,但实际转移时仍出现了相当程度的拥挤与混乱。完善分洪转移的组织与管理,已成为分洪区居民1998年转移后关注的焦点,分洪区居民普遍表现出对分洪洪水情不甚了解,通过各种方式开展有关洪水的宣伟,提高区内居民的防洪意识,是荆江分洪区未来防洪减灾的重点工作之一,由于是国家为保护更重要的地区而主动分洪。对分洪区历分洪蒙受的损失给预某种形式的补偿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