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声音     
《环境》2006,(1):10-10
全国环境安全大检查启动;特大成潮袭击珠三角;福建确诊一例人感染禽流感死亡病例;海水低氯导致鱼儿雌变雄;禽流感成公众年度关注热点。  相似文献   

2.
国际减灾日;巴印地震;美国飓风 台风袭日;世界空难回顾;恐怖主义档案;禽流感专题。[编按]  相似文献   

3.
《河北环境科学》2004,12(1):J001-J001
国家环保总局2月3日发出《关于加强畜禽养殖业环境监管、严防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扩散的紧急通知》,要求加大畜禽养殖环境保护监管力度,严防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扩散,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4.
时下,许多单位都实施了HSE联系人制度,然而,有少数联系人在日常的联系过程中却存在一问三不知现象:当职工问及相关政策时,他们哑口无言;当职工请教相关知识时,他们摇头摆手;当职工要求他们协助整治隐患时,他们敷衍塞责。这类既不能“动口”,也不能“动手”的联系人,职工难免失望。  相似文献   

5.
文静 《环境》2009,(2):39-39
据媒体报道,今年1月1日至2月2日,全球共确诊人禽流感病例10例,其中8例分布于我国北京、山西、湖南等省,死亡5例。中国国家流感中心主任舒跃龙研究员推测,时值冬春交季,中国人禽流感散发病例仍将不断出现。  相似文献   

6.
目前,江都市流动收旧人员大都来自周边县市及省外贫困地区的农村,因为职业的缘故,他们大多居住在城郊、农村廉价出租房内;通常他们或拉着三轮车或背着蛇皮袋,整日游走在城市乡村的街头巷尾,以收、捡垃圾废品为生;不少人员还以收购或拾荒为名从事盗窃活动。他们的存在虽然对城市有益,但也给当地的城市管理、  相似文献   

7.
声音     
《环境》2008,(10)
“只有环保,才能年年有余啊”;“又没焚烧,为什么要办证?”;“他们不懂,根本不拿这些宝贝当回事。”;“你没看见这么大的灰吗?”;“‘无车日’让我们恢复行走的自由”。  相似文献   

8.
日前,由中国微生物学会和上海四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禽流感和环境——防治处理对策研讨会》在上海召开,复旦大学医学院分子病毒研究所闻玉梅院士等来自病毒、免疫、环境和有机养殖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并从交叉学科的角度就禽流感的防治处理展开了讨论。上海市委决策咨询委员会、上海市农委等有关单位的领导也出席了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9.
胡喜盈 《环境》2004,(3):28-29
今年初,当越南、泰国发生禽流感时,上海媒体曾用大幅标题报道《“禽流感”离上海还有多远?》。眼下,上海浦东南汇区康桥镇发生了禽流感,康桥离上海外滩直线距离约15公里。  相似文献   

10.
禽流感是一种古老的禽类疾病,1878年首次在世界上出现.自1997年科学家发现禽流感具备了感染人类的能力后,从2003年到2005年短短2年时间,全世界有64人因患禽流感而死亡.禽流感现在正借着鸟类的翅膀向世界的各个角落蔓延,它甚至还有可能变成一种人间传播的疾病,给人类的生存带来巨大的威胁.  相似文献   

11.
江镕 《环境》2010,(7):8-9
他们虽然不是真正的天使,但却拥有一样虔诚纯净的心灵,用自己的热情感染着千千万万的普通民众; 他们尽管没有真正的羽翼,但却能够用行动跨越各种障碍,将绿色的种子播撒到大小小的各个地方。  相似文献   

12.
连续几年的禽流感,给养殖业和国家经济发展带来很大成本和风险。从生态学的角度看,禽流感是一个生态安全问题;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是一个生态经济问题;禽流感实际上是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由生态和经济两大系统共同引发的安全问题。通过生态安全和生态经济的分析,禽流感要求人类在经济发展中考虑生态成本,改善养殖方式,提倡绿色产品,从生态投入和收益的角度来重新审视禽流感。符合生态安全的养殖方式才是最为经济的,对于人类来说,才是最为安全的。  相似文献   

13.
最近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先后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惰,有的国家还出现了人因感染禽流感而死亡的病例.这种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在我国一些地区也相继出现,虽然没有出现感染人员的情况,但给人民群众健康带来的威胁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4.
李海波 《环境》2004,(4):30
春节前后,有两条新闻让全世界的人为之关注:一是美国的两辆火星车先后登陆火星,二是肆虐亚洲的禽流感. 火星车和禽流感,科技和病毒,这两者看似绝不相干,却代表着两个极端.一方面,科技让人类飞天遨游太空的梦想成为现实,让人们切实看到了科技的威力;另一方面,虽然人类发现禽流感病毒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却一直未能攻克它.禽流感病毒还在每时每刻地发生变异,让科学家们束手无策.科技能让人类登上火星,但科技却对小小的禽流感病毒无可奈何,让人们也领教了病毒的可怕.  相似文献   

15.
俗话说,“病从口入”。其实,很多癌症患者是可以避免癌魔入侵的,但是由于他们不良的生活习惯,使得一些像黄曲霉毒素这样的化学致癌物有了可乘之机。不少医学专家认为,人类肿瘤50%是由不良的饮食习惯造成的。伊朗食道癌发病率高,是与当地居民很少吃或不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有关;河南林县食道癌频发,是因为人们好吃酸菜;冰岛居民在 1950年以前因胃癌死亡的人极多,这同他们常吃腌制或熏烤的食品有关。 如果你能养成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就可以预防癌症:不吸烟,因为吸烟会导致肺癌;不吃发霉的食物,因为发霉的食物会引发肝癌…  相似文献   

16.
张郁晖 《环境》2005,(12):26-28
秋天,禽流感迅猛来袭 秋天,在人们心目中一直是一个美好的季节.但2005年的秋天却笼罩着阴影.因为禽流感像几年前的萨斯一样风卷而来.  相似文献   

17.
谭晓东  侯炜 《环境》2004,(3):30-31
首次暴发 1878年,禽流感在意大利的首次暴发使人们开始认识这种极具杀伤力的传染病。此后,禽流感病毒在近两个世纪中,不断地侵袭着整个世界。特别是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起,禽流感在欧亚大陆的暴发日趋频繁。这种病毒的肆虐不但给许多国家的家禽养殖业带采了沉重打击,同时也向全人类的健康提出了新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8.
这里讲述的是科技战线上的一个“兵”的真实“故事”,之所以把“兵”字用引号引起来,是为了与手持钢枪保卫祖国的人民子弟兵的兵有所区别;而科技战线上的“兵”则是指日夜辛劳在科研战线上的千千万万个科技工作者。他们虽然职位不高,但都担当着建设共和国大厦的重担;他们虽然远离奢华,但却充满了为国家强盛而献身科研的高尚精神。在他们中间,有的人正在向“哥德巴赫”猜想进军,有的人正在破译DAN人体基因密码,但更多的人则从事于应用科学方面的研究,并为此洒下了辛勤的汗水。 雷廷宙,就是科技战线上的一个“兵”。雷廷宙是一…  相似文献   

19.
蓝天 《环境》2012,(12):48-51
他们远离故乡,日夜奋战在环境恶劣的西藏高原上,为的是构筑国家高原安全生态屏障,保障东南亚、南亚乃至全世界气候的可控性和持续性;为的是保护雪域高原的碧水蓝天永远呈现,泽被子孙后代……  相似文献   

20.
相关链接     
一、横县垃圾综合管理项目效果分析1、探索出一种具有推广价值的垃圾分类收集管理模式2、推动了县城精神文明建设3、为开展生活垃圾的综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4、带动县城生活垃圾处理产业化二、“花香引蝶”的效应几年来,横县的垃圾分类项目引起了国内外众多机构和人士的兴趣与关注,他们纷纷来到横县参与这个项目。张兰英:英国国际援助行动中国办公室代表,她自始至终参与整个项目的总策划;斯蒂芬·海菌茨主席、彼德·瑞格斯主任: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他们给予资金上的援助;黄焕忠:香港浸会大学生物学教授,他给予技术上的指导;还有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