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河上游地区干流滑坡灾害频繁发生,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对该区滑坡灾害进行研究,对于指导该区的抗灾、减灾和预防工作意义重大。采用遥感技术和野外采样实测,获取了研究区的129处滑坡灾害数据,进而对滑坡灾害影响因素进行了因子分析。通过因子分析,得到公因子,并对公因子命名。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因子得分及综合得分,并对其进行了排序。研究结果表明:灾害数据变量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滑坡发生主要受到滑体标高因子、滑体外形因子、地表因子、环境因子和滑体性质5个公共因子的影响。滑体标高、环境特征和滑体性质对滑坡的影响较大,滑体外形因素和地表因素对滑坡发生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2.
四川盆地红层找水打井工程与防灾减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四川盆地红层区找水打井工程和地质灾害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红层区有利于崩塌滑坡发生的地形地貌、地质结构以及红层区斜坡变形破坏特征等方面阐述了红层区崩滑地质灾害发育特点,论述了地表渗水和地下水对红层斜坡变形破坏的影响、疏排水在红层区崩塌滑坡防治中的重要作用,论证了红层找水打井工程与崩塌滑坡防灾的联系,提出了纽层打井工程区的防灾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3.
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与风险性评价的基础,是地质灾害调查研究的重点内容,其结果可以有效地指导地方政府的防灾减灾工作。厦门市地质灾害的类型主要为崩塌和滑坡,根据其发育特征,选取地形坡度、地面高程、地质构造、工程地质岩组、年平均降雨量、土地利用与人类活动、道路7大影响因素作为研究区崩塌和滑坡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的评价因子,采用信息量法并结合GIS技术对厦门市崩塌和滑坡地质灾害的易发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吻合,可为厦门市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灾害是导致我国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贫困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加强以村级组织防灾减灾能力为核心工作的底层设计,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已成为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国家新战略顺利实施的重要前提条件。基于由公共设施建设能力和自然灾害风险管理能力等九大能力为一级指标与39项二级指标构成的村级组织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框架体系,对武陵山片区三个少数民族农村社区村级组织防灾减灾能力建设进行全面考察。结果显示,片区农村在九大能力方面均存在明显不足。  相似文献   

5.
以河南省几处滑坡隐患点为研究对象,根据工程地质勘查与现场监测资料,基于MapGIS组件式开发技术和ZedGraph绘图技术设计开发了河南省滑坡监测预警系统。该系统使用MapGIS提供的控件和组件搭建了一个简易的、可交互的GIS平台,并在建立灾害监测点动态监测数据查询功能的基础上,通过9种常用的滑坡灾害预报模型,实现了不同滑动阶段下滑坡的预测预报,从而从时空上实现了对滑坡灾害的全面监测预警,同时通过SQL Server数据和MapGIS数据的结合以及MapGIS COM组件的应用,实现了从监测数据采集、计算分析到预警发布流程的自动化,为河南省滑坡灾害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青海省地形多样,分带性显著。北依祁连山,西为柴达木盆地,东跨黄土高原,南为青南高原,地质灾害种类繁多,广泛分布。文章通过青海省671个滑坡进行分类,举例说明各种滑坡类型的特点及其危害,根据省内滑坡地质灾害的类型与发育特征,对滑坡成灾环境、发育特点进行归纳、总结,并对青海省滑坡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分析,加强地质灾害的研究,深化对地质灾害的认识,有利于构筑防灾体系,促使人类避免群死群伤事件,将地质灾害防治从分散的、被动应急状况,转变为有组织的、主动的和有预见性的局面。  相似文献   

7.
滑坡灾害风险管理是实现滑坡灾害防灾减灾的有效途径。以三峡库区万州区为例,从分析万州区滑坡灾害风险管理的现状入手,总结了万州区滑坡灾害风险管理采取的主要手段和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从区域和单体(单个灾害点)两个尺度,提出了万州区滑坡灾害风险管理的对策与建议,主要包括:在区域上,加强全区滑坡灾害点调查和监测工作、完善滑坡灾害应急预案、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优化各职能部门的组织结构及协助模式、建设风险动态管理系统、加大滑坡灾害风险控制投入、优化城市建设规划方案以及加强公众的教育和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议等;在单体上,加强监测系统建设、提高相关职能部门及民众对滑坡及其次生涌浪灾害的应急响应能力。  相似文献   

8.
三峡库区卧沙溪滑坡稳定性的可靠度及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库区是滑坡地质灾害多发的地区,库水位周期性涨落与降雨的耦合作用是导致滑坡失稳破坏的主要原因。为深入研究库水位与降雨作用下滑坡的稳定性,以三峡库区卧沙溪滑坡为例,采用蒙特卡罗随机抽样法,分析了不同工况条件下滑坡的可靠度指标、失效概率,并分析了滑坡的稳定性系数对滑体物理力学参数(c、、γ)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卧沙溪滑坡具有典型动水压力型滑坡的特征,库水位下降速率越大,滑坡可靠度指标越低,当叠加暴雨工况时,滑坡的失效概率明显增大;滑坡的稳定性系数对滑体的内摩擦角最敏感,黏聚力c次之,重度γ最小,且与滑体的内摩擦角、黏聚力c呈正相关关系,与滑体重度γ呈负相关关系,库水位下降速率越大,滑坡的稳定性系数与滑体重度γ的负相关性越强,不利于滑坡的稳定。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所辖海域海洋灾害种类繁多、发生频率高,给山东省的社会经济发展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压力。介绍了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山东省海洋预报台)基于山东省立体海洋观测网、海洋精细化预报系统和防灾减灾综合信息平台构建的山东省海洋灾害观测预警系统。该系统在海洋防灾减灾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为山东省港口安全生产、渔船海上作业、石油开发及应急指挥决策、风暴潮灾害辅助决策、沉船及落水人员搜救等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0.
三峡库区大石板滑坡涌浪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峡库区大石板滑坡为例,运用经验公式法和条块运动学分析法两种涌浪计算方法,预测滑坡不同工况下的滑动速度、初始涌浪最大浪高及滑坡入江体积,结果表明该滑坡最大入江体积为420.44万m3,最大初始浪高达21.42 m,涌浪灾害严重,计算结果为其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滑坡危险性评价对滑坡的防灾减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信息熵理论建立了滑坡危险性评价模型,同时综合考虑影响滑坡演变的各种因素,在GIS下对四川省青川县滑坡的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和处理,获取了该研究区滑坡危险性区划结果,并将该区不稳定斜坡作为未来可能发生的滑坡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其评价结果基本符合实际情况。该评价模型可用于滑坡的危险性评价。  相似文献   

12.
歙县地质灾害的分布特征及易发区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歙县是安徽省地质灾害多发的山区县,本文根据调查资料,概括歙县地质灾害的发育状况及分布特征,综合分析影响的地质灾害形成发育的地质条件及人类经济活动等因素,结合现状地质灾害发育情况,判定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将全县划分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中等易发区、低易发区和不易发区四个区,从而明确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点区域、重点地段和重要隐患点,使地质灾害的减灾防灾工作的有所侧重,有的放矢,使有限的投入资金发挥出最大的减灾效益。  相似文献   

13.
以宣汉樊哙大桥滑坡为例,分析降雨条件下河流冲刷型滑坡的滑动机制。在对滑坡区的地质条件、滑坡的基本特征和滑坡的变形过程等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降雨条件下河流冲刷型滑坡发育特征及形成机理。分析表明,降水对降雨条件下河流冲刷型滑坡起到了双重作用:一方面,河水对坡脚的浸泡、冲刷;另一方面,强降雨形成的雨水沿着坡面渗入坡体,在滑体与基岩接触面上形成滞水带,受地下水的浸泡泥岩极易软化,强度大幅降低,促使坡体滑动。深入研究樊哙滑坡的基本特征和成灾机制,对西南地区临河型滑坡的预防与治理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宣汉樊哙大桥滑坡为例,分析降雨条件下河流冲刷型滑坡的滑动机制。在对滑坡区的地质条件、滑坡的基本特征和滑坡的变形过程等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降雨条件下河流冲刷型滑坡发育特征及形成机理。分析表明,降水对降雨条件下河流冲刷型滑坡起到了双重作用:一方面,河水对坡脚的浸泡、冲刷;另一方面,强降雨形成的雨水沿着坡面渗入坡体,在滑体与基岩接触面上形成滞水带,受地下水的浸泡泥岩极易软化,强度大幅降低,促使坡体滑动。深入研究樊哙滑坡的基本特征和成灾机制,对西南地区临河型滑坡的预防与治理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防灾科技学院学报》是由中国地震局主管,防灾科技学院主办,并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科技期刊。正式创刊于1999年,刊期为季刊。《防灾科技学院学报》的办刊宗旨是:以防灾减灾为特色,报道国内外关于灾害问题的研究动态和防灾减灾对策;提供政府防灾减灾相关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其他相关组织和社会团体的防灾减灾学术交流平台;探索和揭示各种灾害发生演化的客观规律;促进防灾减灾相关学科的建设,为提高民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防灾减灾科学素养服务。《防灾科技学院学报》主要栏目有:成灾机理研究、灾害预测、灾害防治、灾害应急救援与管理研究、灾害历史文化与灾害社会学、防灾减灾纵横。  相似文献   

16.
因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在综合评价滑坡治理工程中所选抗滑桩桩位时,既要保证安全稳定,又要经济合理。以巴东雷家坪35kV变电站滑坡治理工程为例,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滑坡前缘和中部设置抗滑桩时滑体内部和变电站场地受力和变形情况。结果表明:抗滑桩设置在滑坡前缘时,滑体后部推力并未有效减小,但能够有效地控制滑体前缘尤其是变电站场地的水平位移,而滑体后部的水平位移削减量不大;抗滑桩设置在滑坡中部时,能够有效地抵挡滑体后部所产生的推力,并使得滑体中后部水平位移和应力应变得到有效控制,但不能有效地控制滑体前缘的水平位移;滑坡前缘相对中部设置抗滑桩能更好地控制滑体的垂直位移。由此得出:抗滑桩设置在滑坡中部能够有效地抵抗滑体后部所产生的推力,抗滑桩设置在滑坡前缘能够防止滑体前缘变电站场地发生过大的变形。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广西城镇化建设中的自然灾害危险性进行研究。指出广西城镇化建设中县域自然灾害的危险性和城镇化建设工作对策。由于广西各县域自然灾害危险性不一样,其城镇化建设中对自然灾害的重视和防范也将有所差异。城镇化建设中自然灾害防灾减灾对策工作对策:(1)开展对自然灾害的多学科综合研究;(2)建立统一管理、统一指挥的广西减灾系统工程;(3)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全民减灾防灾意识;(4)加强防洪减灾工程的规划与建设;(5)对新建居民房屋、城镇化建设等要按照防震有关规范要求进行设计;(6)认真贯彻执行《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有效规范人类工程活动。  相似文献   

18.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是由中国地震局主管,防灾科技学院主办,并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科技期刊。正式创刊于1999年。《防灾科技学院学报》的办刊宗旨是:以防灾减灾为特色,报道国内外关于灾害问题的研究动态和防灾减灾对策;提供政府防灾减灾相关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其他相关组织和社会团体的防灾减灾学术交流平台;探索和揭示各种灾害发生演化的客观规律:促进防灾减灾相关学科的建设,为提高民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防灾减灾科学素养服务。  相似文献   

19.
2006年5月9日防灾科技学院揭牌暨建校30周年庆典之际,马宗晋院士应邀为我校师生作了题为“中国自然灾害和减灾的对策”的学术报告,受到全校师生的热烈欢迎和一致好评。马宗晋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曾担任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所长(现为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名誉所长),长期从事地质构造、地震预报、地球动力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完成了多项国家级重大研究课题。1972年,他率领地震小组,首创渐进式预报模式,提出长中短临渐近蕴震模式,成为中国预报强震的主要思想和工作程序,该模式的预报思想一直影响至今。其间,对海城、松潘等大地震的预测,乃至对唐山大地震的中期估计和短期预报分析都有重要影响,该模式在国际上被誉为“中国式地震预报”;他还提出了地球动力学的模式构想,建立了三个全球的构造系统,论证了地球变动的韵律性和非对称性,从而提出以壳、幔、核细分层角差运动为基础的地球自转与热、重、流联合的动力模式构想,对全球构造动力模式进行了新的分析与综合,为灾害和矿产研究提供了部分基础;提出了综合减灾系统工程设计。马宗晋院士1995年兼任国务院三部委中国重大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组组长;2005年任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主任。 马宗晋院士的报告以大量的研究数据系统地论述了中国的自然灾害和减灾的对策。我国是一个灾害频发、灾种繁多、灾情严重、经济损失巨大的国家,很好的学习和掌握马宗晋院士报告的观点和精神,对于推进我国的防灾减灾事业和从事防灾减灾教育事业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学报编辑部在认真学习和整理马宗晋院士报告的基础上,决定在学报的“院士专家论谈”专题栏目,陆续刊载以“中国自然灾害和减灾的对策”为题的系列文章,并经马院士同意和审核,马智同志编辑整理。我们认为,这对于全国各地从事防灾减灾事业的部门和工作人员,是十分有帮助的。希望各地从事防灾减灾事业和其他工作的读者能够关注这个栏目。[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正《防灾科技学院学报》是由中国地震局主管,防灾科技学院主办,并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科技期刊。正式创刊于1999年。《防灾科技学院学报》的办刊宗旨是:以防灾减灾救灾为特色,报道国内外关于灾害问题的研究动态和防灾减灾救灾对策;反映灾害孕育和发生机理、灾害监测与预测、灾害预防与治理、灾害应急救援与管理、灾害的危险性评估、灾害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及其影响;提供政府防灾减灾相关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其他相关组织和社会团体的防灾减灾学术交流平台;促进防灾减灾相关学科的建设,提高民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防灾减灾科学素养,提高人类抗御灾害的科技水平和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