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然地理学把构成自然环境的总体划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圈和岩石圈等5个自然圈。生物圈是指接近地球表面的那一层环境,即从海洋平面以下大约10公里起,到海平面以上大约10公里这一地球表面层。人类和其他生物有机体生存在这个表面层里,称之为生物圈。在生物圈中,生物是以群落而生存的,它们和周围的大气、水、土壤、岩石、光、热等非生物环境之间存在着  相似文献   

2.
陈志岳 《环境》2004,(1):55
自然地理学把构成自然环境的总体划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圈和岩石圈等5个自然圈。生物圈是指接近地球表面的那一层环境,即从海洋平面以下大约10公里起,到海平面以上大约10公里这一地球表面层。人类和其他生物有机体生存在这个表面层里,称之为生物圈。在生物圈中,生物是以群落而生存的,它们和周围的大气、水、土壤、岩石、光、热等非生物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互相作用,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生物群落和环境一起构成了生态系统。放射性“三废”的排入可能改变生物圈中各生态系统原来的平衡,进入食物链并影响人类。因此,我们在发展核能  相似文献   

3.
<正> 所谓环境,从广义来讲是指地球表面层周围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构成的生物圈和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文明劳动创造而建立起来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在人类出现以前几十亿年就已经存在了,而后人类也成为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生物和人类都是地壳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  相似文献   

4.
一、环境与环境问题什么叫环境?环境是以人类为中心的所有一切客观事物的总和。环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在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中,只有地球上有生物有人类,为什么?因为地球这样的环境适宜生物和人类的生存,或者说地球提供了生物和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地球离太阳距离适中,地球的自转也比较适度,地壳变迁相对稳定,地球的气候适合生物生存。地球外层有一层臭氧层,可以吸收太阳射来很大部分的紫外线,保护了生物和人类。地球的形成大约已有45亿年的历史,它不是一开始就有这样的环境。地球开始时是没有生命的,经过漫长的演变才适宜于生物生存,到了大约32亿年前才开始出现生命。5~6亿年前出现大量的生物,真正出现  相似文献   

5.
谈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环境容量和污染物放总量人类生活在地球生物圈内,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生物圈是一个由生物有机体和无机物质组成的庞大的生态系统。人是这个庞大的生态体系中生物有机体的组成部分。在生物圈里,生态系统的类型、规模和结构可能很不相同,但在一切生态系统中都存在着能量流通和物质交换。正是通过一定的能量流通与物质交换,把生态系统中各结构单元有机地联系成一个整体,维持着生态系统中的一系列动态平衡。人类就是在这样一种处于动态平衡的环境条  相似文献   

6.
XZI X16 9501462行星代谢:对碳循环的理解一Planetarymetabolism:understanding the earbon eyele[刊,英〕/B .Moore…// AMBIO一1994,23(1)一4一12中信X一150 生物体系与行星周围的能量和物质传递有密切关系,它影响大气、土地表面、海洋及其沉积物的地球化学和其它物理性质。化石燃料燃烧、土地使用和其它人类活动正在破坏这些天然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过程,并可能造成深远后果,诸如大气成分的变化影响全球的热平衡。碳、氮和硫循环对生物圈的功能特别重要,它也与自然界的气候系统有密切关系。在国际岩石圈生物圈计划内,全球模拟工作开…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当代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集中表现为粮食、能源、人口、资源和环境五个方面。所谓环境,是指人类生存的空间,它包括地球表面的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人类生存的这个空间,含有空气、阳光、水、土地、矿藏、动物、植物、风景资源等诸多要素,它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需条件,又是发展生产、社会进步的物质源泉。根据环境的结构性质及其不同的功能,它可分为陆地、海洋、河流、森林、高山、平原、城市、乡村等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生态环境。这些生态环境,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发  相似文献   

8.
生物圈这个术语是地质学家E.Suess在1875年首先提出来的。以后,生物化学家В.Н.Верн-адский对生物圈范围的理解得到比较广泛的承认。他认为,生物圈是生活物质及其生命活动的产物所集中的范围;在这个范围内可以划分出若干个地理圈,即包括平流层的下层、整  相似文献   

9.
现在经常提到“生物圈”这一名词。“生物圈”是指地球的有生物居住的气体层、液体层、和固体层而言。由于液体层(即水圈)的化学和物理性质对生物非常有利,所以生物非常丰富。从水体表面一直到一万多公尺深海处都有生物存在。水中有些什么生物呢?有:浮游生物、游泳生物、漂游生物及水底生物;而水底生物、根据它们的生活方式,又可分为底栖生物等很多种。  相似文献   

10.
李莹后 《环境》2009,(1):78-81
小读国际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即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和生存环境。它包含三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前言 生物和环境是不可分刈的统一体。在生物的参与下,环境中的能量以特定方式流动着。各种化学元素经过一定的反应而被反复利用。环境也正是在这种循环不息的交流中,维持动态平衡,维持着利于生命活动的特定状态。能量在生物圈中以食物的形式从一种生物转移到另一种生物即构成一个食物链。例如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类。这是海洋生态系中的一种食物链。当然食物链是错综复杂的,在不同生态系中有各种特殊的食物链,它们又互相交织组成食物网。  相似文献   

12.
<正> 生态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与自身社会经济活动过程之间相互因果关系的科学。生态经济学把人类作为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主要生命成份,研究人类的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反过来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所起的作用。林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部门,它经营的对象是森林。森林是地球上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它不但占有陆地总面积的约30%,而且还具有成层结构和立体空间的特点,它的成份最复杂,生物量亦最大,在地球的能量转换和貯存,在物质流动和维持生物圈的动态平衡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因  相似文献   

13.
按照生态的观点,人类与其它一切生活在自然界中的生命现象一样,都是依赖环境而生存的,所需要的能量和物质都是从外界环境中获得。以植物为例来说,它是通过根系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类、叶子吸收二氧化碳和光能,在一定的温度下,合成生命所需要的糖类物质,供自己生活而养活自身的。植物如果离开水、无机盐类、二氧化碳、太阳光能、温度中的任一项,就无  相似文献   

14.
臭氧层破坏是当前我们面临的三大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对人类身体健康与生物生长有直接影响,因此受到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现将有关情况作一简要介绍。在离地面15~50公里的大气平流层中,集中了地球上90%的臭氧气体,虽然其浓度从未超过十万分之一,全部集中起来也只有比鞋底还要薄的一层,但它却有效地吸收了对生物有害的,波长小于295nm 的太阳紫外线 UV-C,而对生物无害的,波长大于320nm 的太阳紫外线 UV-A 却让它们全部通过,对生物有一定危害,波长在295~320nm 的太阳紫外线 UV-B 大部分也被吸收。正由于臭氧层这道天然屏障,才使地球上的人类与生物能够正常生长与世代繁衍。  相似文献   

15.
正臭氧层是指距地面10~50千米的大气平流层中臭氧浓度相对较高的部分,被誉为"地球生物生存繁衍的保护伞"。但随着制冷剂、发泡剂、喷射剂等化学制品被大量使用,这些制品中含有的大量消耗臭氧层物质(ODS)对臭氧层造成了破坏,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由于臭氧层中臭氧的减少,照射到地面的太阳光紫外线增强,给生物圈中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物种的生存带来威胁。削减消耗臭氧层物质已成国际社会共识。  相似文献   

16.
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组成的地质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生活的客观地质体、是人类从事各项经营活动的场所。自然资源和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随着人类对矿产资源需求的日益增加,开发规模和开发力度越来越大,由此而产生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问题也就越来越严重。保护地质环境越来越受到全世界、全社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朱群  顾和年 《环境》1995,(6):26-27
沼气是一种可燃性气体,其主要成份是甲烷,其余还有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氢、氨和硫化氢气体,它们都是各种细菌代谢的产物。开发利用沼气资源是一种先进的生产技术。它以闭路循环形式,在生产过程中实现资源、能源的最合理最充分的利用(如图示),并且使生产过程保持生态学上的清洁。沼气生产过程中,不排放对生物有机体有毒或有害的物质,而把生产过程纳入生物圈合理的物质循环体系,在农村和城市开发沼气资源具有重大的生态价值。  相似文献   

18.
<正> 近年来,从国外到国内,一门跨越生态学与人口学的边缘科学——人口生态学正在崛起。深入开展有关人口生态学的研究对于探讨我国社会主义人口规律,科学地解决人口问题,调整并维持岌岌可危的生态平衡,有重大的理论和实际意义。环境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人类生活于环境之中,同生物圈内其他生物一样,自成一个生态系统,即人类生态系统。人类生态系统是生物圈中最为重要的一种生态系统,他的物质流与能量流比其他生物系统要庞杂得多,必须引起人们予以特殊的关注。而生态学对人口学的意义,首先在于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于生存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19.
陈泉生 《环境》1994,(7):15-16
现代科技和经济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物质生活带来空前的繁荣,然而也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灾害,它不仅破坏整个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这一灾害便是环境侵害,其情况之严重,已引起举世关注。“环境”一语,是指环绕于人类周围,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种种因素的总和。在生化学上,将人类所处的环境分为地球环境(物理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生物环境(生物循环维生的因素)及人为环境。前二者又可统称为自然环境,后者则可称为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20.
孔繁锦  王范侠 《环境科技》1994,(1):28-29,27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丰富了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然而,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亦不断反作用于环境。整个自然环境由于人类不同程度的涉足已改变了它本来的面貌。近年来,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成为举世瞩目的全球性问题。许多国家已重视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并积极开展对环境污染的监测。目前人们正广泛利用生物作为环境污染的指示物对污染进行监测。有些生物对环境有毒物质比较敏感,通过它们就可以检测出环境中存在的有毒物质。生物监测与传统的化学分析法相比,它克服了后者分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