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会议简讯     
中国金属学会冶金安全学会工厂通风防尘专业委员会,于1987年9月12日至13日在武汉召开第一届学术年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高等院校、科研、设计单位以及企业的代表共40人。会议征集到论文23篇,会上交流了18篇,有4篇在技术成果鉴定会上宣读。会议还对论文进行了评选,分为优秀、优良、交流三等,并给评上的作者发了证书。会议期间还召开了专业委员会,总结了  相似文献   

2.
简讯     
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石油天然气分会(下称石油天然气分会)于2000年5月10日在北京召开学术论文评审会议。这次会议是按石油天然气分会的工作计划,对去年在全石油石化系统征集的106篇论文进行的一次评审会议。在去年论文的征集过程中,得到了各会员单位的高度重视。为做好论文的评审工作,分会将106篇论文分别交由8位评委进行了预审。参加评审的委员,本着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进行了细致的工作。根据各位评委的推荐意见,在5月10日召开的论文评审会上,共评出一等奖6篇,二等奖17篇,三等奖34篇。简讯$石油天然气分会…  相似文献   

3.
会议消息     
矿井通风与安全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8月18日在吉林省白城市召开。这次会议是由中国金属学会安全学术委员会、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安全学术委员会、采矿学术委员会、环保学术委员会、矿山节能推广站、湖南省有色金属学会联合举办的。出席会议的代表共98名,煤炭工业部有关单位也派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一百多篇,公上交流了69篇,评选出优秀论文12篇。论文的主要特点是:  相似文献   

4.
第二届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应用研讨会由国家环境科学学会主持于1992年10月15~17日在武汉召开。来自全国各行业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代表共250人参加了会议。会上交流了环境污染治理技术方面的论文200余篇(大会上宣读75篇)。这些论文  相似文献   

5.
第三届国际电除尘会议于1987年10月25~29日在意大利阿伯诺召开,这次会议是由国际指导委员会发起,由意大利帕多瓦大学组织召开的。来自意大利、西德、瑞典、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中国等24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107篇。会议分大会和专题会议两种形式进行,大部分论文在专题会议上宣读。  相似文献   

6.
1987年8月6日至10日,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工业防尘学术委员会与中国建筑学会暖通空调学术委员会联合在湖南省大庸市召开了全国第二届工业防尘学术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科研、设计、大专院校及厂、矿企业的代表共100名。提交会议的论文共69篇,并编入会议论文集。大会交流论文12篇,其余论文在小组会上交流。会议期间,除了学术交流外,还召开了工业防尘专业委员会,总结了工业防尘委员会成立以来的工作。通过讨论,委员们对几年来工业防尘的各个领域的工作,如粉尘检测、工厂防尘、矿山防尘以及除尘设备等方面取得的成果作了充分地肯定。对1988年的工作作了初步安排:准备在适当时机召开一次有关粉尘爆炸的专题讨论会;确定召开小  相似文献   

7.
第五届人员行走及疏散动力学国际会议(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edestrian and Evacuation Dynamics) 于2010年3月8~10日在美国马里兰NIST(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召开。参加本次会议的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会议共发表了68篇研究论文。  相似文献   

8.
会议于1991年3月14~16日在成都召开,省科协、省劳动厅、省安委会、省总工会、各地市州劳动局的领导,以及有关高等院校、研究院所等,共68人参加会议,收到论文70多篇。  相似文献   

9.
中国金属学会于1980年4月10日至15日,在北京召开了冶金环境保护首届学术年会。参加年会的有来自全国79个科研、设计、高校、企业单位的代表共119人。年会共收论文、技术报告138篇。会议期间,冶金部张益民副部长、国务院环办曲格平副主任讲了话,有关专家、学者介绍了国内外环保科技概况及发展动向,宣读论文69篇,与会代表对冶金环保学术委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 在国家经贸委的支持下,由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职业卫生专业委员会、工业防尘专业委员会、个体防护专业委员会,中华预防医学会劳动卫生职业病分会粉尘与尘肺学组组织的“全国工业粉尘危害与尘肺防治会议”6月1~6日在重庆召开。  这次会议邀请8位专家分别就工业防尘进展,个体防护用具测试技术现状和发展等内容作了大会专题报告,受到与会代表的热烈欢迎。大会共收到论文102篇,分别进行了大会发言或小组交流。会议共评出9篇优秀论文,并颁发了证书。全国工业粉尘危害与尘肺防治会在渝召开  相似文献   

11.
国家机械委热管技术暨电子计算机控制锅炉技术交流推广会于1987年7月27~30日在辽宁省兴城市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共124人,他们分别来出21省市,其中有我国热管技术方面的专家、教授,有生产、应用热管多年并取得一定经验的生产厂的厂长和工程技术人员,此外,部分新闻、杂志社的代表也应邀参加了会议。会议期间,共交流了论文46篇,刚参加完第六届热管技术国际会议归来的东北工学院的郎逵教授和赴目进行了短期热管技术研  相似文献   

12.
中国金属学会于1979年12月5日至11日在湖南湘潭市召开了冶金安全学术会议。来自21个省、市、自治区的178名代表出席。国家劳动总局,卫生、煤炭、二机、化工、建材等部所属有关单位,以及中国煤炭学会煤矿安全专业学术委员会的代表也应邀到会。会议共收到论文213篇,宣读了141篇。这些论文基本上反映了近几年来冶金安全专业所取得的科研成就。会议期间,还办了部分安全仪表小型展览,对冶金安全科研方向和规划问题提出了建议,议定了1980年学术活动计划,商谈了《冶金安全》《冶金劳动卫生》两个刊物的有关问  相似文献   

13.
冶金安全卫生设计研讨暨专业站成立会于1992年6月19日在江西省九江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国内61个设计院、科研院所的73名代表。共收到论文31篇。会议期间,成立了安全卫生技术专业站,并讨论、制定了专业站今后三年内的工作计划。与会代表认为,围绕贯彻执行冶金部即将颁布的《冶金企业生产性建设工程项  相似文献   

14.
中国核学会铀矿冶学会和中国核学会辐射防护学会于6月29日至7月5日在北京举行了我国第一次矿山辐射环境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科研、设计、生产、教学等科技工作者共111人。中国核学会理事长、二机部副部长王淦昌、二机部副部长苏华到会讲了话。讨论会共提交论文103篇,分别在大会和专业组会上作了报告。这些论文包括铀矿和伴生有放射性矿物矿山的辐射危害、矿井通风与排氡、矿山大气辐射监测方法与仪表、矿山辐  相似文献   

15.
首届亚洲火灾科学与技术学术会议于1992年10月9日至12日在安徽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隆重召开。来自中国、日本、俄罗斯、蒙古、香港、台湾、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近百名代表会聚一堂,共同探讨“火灾科学”的发展前景。会议共收到120多篇论文,其中80篇收入会议论文集,内容涉及火灾科学与技术的各个方面。经专家评审,有三篇文章获得最佳论文。会上,国际火灾安全科学协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等七位著名中外专家作了特邀报告。代表们不仅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而且还利用这个机会,寻求合适的合作伙伴,探讨可能的合作方式。  相似文献   

16.
1990年7月9~13日,在日本北九州召开了第一届泛太地区人类工效学学术会议。来自中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南朝鲜、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泰国、中国台湾、美国、加拿大、苏联、芬兰、挪威、瑞典、丹麦,法国、英国等17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一批世界著名的人类工效学学者、专家在会上作了学术报告。中国有11篇论文被大会录用,有5人参加了会议并在会上宣读论文,其中三篇论文被推荐为专题中心发言,受到会议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第八届电除尘学术会议于9月17日在汉召开。116位代表参加会议,提交论文78篇,是历届会议中论文最多的,可以说是向祖国五十华诞一次集中的汇报和献礼。 这次会议的主题之一是有关电除尘运行、维护、改造和提效的经验交流,这方面的论文30余篇,涵盖了水泥、冶金、电力和化工等电除尘器的主要应用行业,其中的经验十分丰富,是广大第一线科技人员多年辛劳的结晶,必将有益于电除尘器更可靠而有效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金属学会炼焦化学学会环保、能源、检测学术会于5月13~16日在江苏省宜兴市丁山召开。来自国内各大中型焦化企业、科研设计和教学单位的60多位专家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40余篇,大会宣读20余篇。与会代  相似文献   

19.
1992年5月26~28日,中国劳动保护科技学会在武汉主持召开了1992年全国安全经济研讨会。会议收到论文65篇,在大会上交流了16篇。会后汇编成论文集,将为开展安全经济研讨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材料。会议建议成立安全经济研究团体,并积  相似文献   

20.
亚太地区职业安全、卫生和环境——作业场所伤害预防和管理学术会议于1991年8月27~31日在印度新德里举行。印度、中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伊朗、毛里求斯、美国、苏联以及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环境总署的60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共宣读论文57篇,涉及职业安全、卫生和环境立法的国际发展趋势,化学安全,90年代职业安全、卫生的首要问题及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