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嘉峪关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条件和主要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嘉峪关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内外环境、基础条件,讨论了嘉峪关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提出了嘉峪关市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嘉峪关市生态环境的演化趋势,分析了嘉峪关市农村的生态环境现状和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嘉峪关市农村实施生态环境建设的思路及措施,并对嘉峪关市实施生态环境建设的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以2002-2004年嘉峪关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结果为依据,分析了嘉峪关市大气环境污染现状和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PM10是影响嘉峪关市空气环境质量的首要污染物,并对污染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
就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和走可持续发展问题,结合嘉峪关市近年来环境保护工作,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并对嘉峪关市环保方面所取得成就作了大量总结。  相似文献   

5.
应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对嘉峪关市5年来的交通噪声污染数据进行了分析评价,得出嘉峪关市总体交通噪声的污染程度及变化趋势.并总结出声环境质量得以改观的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作者采用1997—2001年大气例行监测数据,统计分析了嘉峪关市大气污染特征和影响大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及其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7.
嘉峪关市重点工业污染源资源消耗及排污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嘉峪关市5家重点工业污染源水资源和燃煤量消耗以及废水、废气排放情况的调查,对其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对嘉峪关市区内的机动车(小于3t)尾气排放情况进行抽样监测,经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了污染物超标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氨氮在大厚度包气带土层中迁移转化的数学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嘉峪关市土地自然处理系统是以亚砂土为主要介质的自然处理系统,生活污水垂直渗流为100m厚的包气带,通过吸附和生物降解作用,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质,因主要的净化及反应机理均发生在包气中,因而对包气带水流和传质过程进行了模拟,以确定污水土地处理对地下水的污染程度,在包气带模拟中,水流模拟采用二维不饱和水流模型,水质模拟采用一维不饱和水质模型,在对包气带水流进行模拟时采用了二维模型,较好地反映出了包气带水流的状态,采用ADI交替方向隐式差分,保证了计算的稳定和收敛,对包气逞溶质迁移采用隐式差分方法,获得了NH4^ -N在包气带土层中的迁移规律和污染预测数据。  相似文献   

10.
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嘉峪关市地面水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同时选用了模糊综合评价法来评价水质级别并进行比较,结果证明,两种方法评价结果一致,且灰色关联分析法评价嘉峪关地面水环境质量更符合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11.
美国Surfer 8.0软件在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Surfer 8.0软件在某地地下水环境评价中的应用实例,重点阐述了其在浅层地下水污染物浓度空间分布图绘制、地下水质量分区图绘制、地下水污染分区图绘制、区域地下水污染趋势分析、地下水污染原因分析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乌鲁木齐河流域浅层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下水防污性能的评价是确定地下水资源保护措施是否可行的关键。本文根据乌鲁木齐河流域浅层地下水水文地质状况,采用DRASTIC模型,选取包气带岩性、厚度与结构、地形作为评价因子,在乌鲁木齐河流域地下水污染现状评价的基础上,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评价了地下水防污性能,从而为乌鲁木齐河流域地下水污染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针对"双源"地下水(地下水污染源和集中式地下水型饮用水源)环境监管需求,研发了一套集地下水污染在线监测预警、评价溯源、预测应急于一体的可视化技术集成与应用平台。该平台将物联网、地下水数值模拟、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集成应用于环境监管,实现了工业园区地下水环境实时动态监测评价及预警、地下水污染路径溯源计算、地下水事故污染预测及应急支撑等网络服务与计算功能,并通过地下空间三维数字化处理,构建了"所见即所得"的三维虚拟现实界面,实现了对地下水环境的便捷、高效监管与决策。该平台兼容手机、平板电脑、台式计算机等固定和移动设备,可为"双源"地下水污染监控、管理和应急提供实时、高效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4.
岩溶地区地下水环境监测难点及解决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岩溶地区地下水分布特征,结合岩溶地区地下水监测现状,分析了岩溶地区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了关于岩溶地区地下水监测的思考和建议,为岩溶地区地下水环境监测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5.
杭州市主城区浅层地下水水质现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调查了杭州市主城区浅层地下水水质现状。结果表明,杭州市主城区浅层地下水污染较重,"三氮"超标现象普遍,而主要污染项目为NH3-N、NO2--N、IMn和总大肠菌群及细菌总数。指出,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水,是造成杭州市主城区浅层地下水氮污染的主要原因。提出分析了地下水水质污染的成因。指出应加强地下水保护以及地下水资源的质量管理。进行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实现地下水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杭州市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地下水环境监测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地下水环境监测的现状,特点和设计地下水环境监测系统的目的,详细阐述了地下水环境监测系统的站位布设,采样频率和时间分配,监测项目,以及地下水采样井的布设。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农村地区多数居民以地下水作为主要或唯一的供水水源,地下水硝酸盐含量超标成为了影响居民健康的重要因素。基于郯城县农村饮用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及水质检测分析,共采集了98组地下水样品进行硝酸盐含量分析,其中24组地下水样品硝酸盐超标,硝酸盐超标率为24.5%,基本掌握了该地区地下水硝酸盐浓度分布状况。分析发现地下水硝酸盐分布受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等内在因素,以及农业面源等外部因素控制,并根据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现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基于近些年的调查和监测结果,统计分析了我国地下水环境质量基本状况及主要超标指标的地区分布情况。指出,当前我国地下水环境监测工作主要由自然资源、水利、生态环境等部门分别组织开展,存在地下水监测信息共享与整合难度较大、尚未形成全国统一的地下水环境监测体系、“双源”地下水监测现状尚未摸清、地下水监测能力明显不足、地下水监测的生态环境保护作用尚未体现等问题。提出,进一步推动部门资源共享与整〖JP2〗合、统一全国地下水监测体系、优化完善考核机制、尽快摸清地下水监测现状和逐步提升监测能力等工作建议,以期为下一阶段全国地下水环境监测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通过系统整理分析自然资源、水利、生态环境等部门已有地下水监测网,针对广东地下水监测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地下水环境管理需求,提出较大空间尺度和水质监控的地下水环境监测网建设框架及广东省"三层七级"共237个网点的层级化地下水环境监测网建设方案,并与水文地质单元、浅层地下水功能区划进行了空间叠加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三大部门监测网在空间上分布总体较为分散,相互补充性好,提出的监测网方案总体上与广东省地下水本底条件、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地下水环境功能分区、重点污染源空间分布特征等相匹配,契合地下水饮用水源保护和重点污染源监控两大管理需求,构建的地下水环境监测网框架可为其他地区提供参考,提出的地下水环境监测网建设方案可为广东省地下水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控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0.
浅谈淄博市地下水资源现状与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对淄博市地下水资源现状及地下水分层作以简要介绍,并就防护地下水污染提出了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