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深入开展地质灾害经济研究,由中国地质灾害研究会和中国地质矿产经济研究院主持,于1992年12月21日—23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国地质灾害研究会地质文害经济专业委员会成立暨学术研讨会”。来自地质、地震、矿山、水利、环境等方而19个单位的4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中国地质灾害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地质矿产部副部长张宏仁就地质灾害经济研究的重要地位、研究方向及专业委员会的作用等问题发表了讲话。地质灾害经济专业委员会主任、  相似文献   

2.
《自然灾害学报》2006,15(3):75-75
第20届国际科技数据委员会(CODATA)国际学术会议将于2006年10月23-25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会议的主题是“信息社会的科学数据与知识”。本次大会由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院士和国际CODATA主席Shuichi Iwata教授共同担任会议指导委员会主席,由国际科技数据委员会(CODATA)、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国际科学院组织(IAP:Inter Academy Panel on International Issues)联合主办,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和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协办,由CODATA中国全国委员会、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承…  相似文献   

3.
今年9月7日,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特聘美国豪斯纳(G.W.Housner)博士为该所名誉教授。豪斯纳教授是国际地震工程协会(IAEE)“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主席、美国“国际减灾十年”顾问委员会主席、著名地震工程学家。他对国际地震工程学科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卓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成立会议上的讲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经过半年多的酝酿和筹备,在国务院的重视和领导下,在各部委的支持下,胜利地完成了各项筹备工作,现在正式宣告成立。这是我国救灾工作的一件大事,它将推动和促进我国防灾救灾事业的发展。现在,我就中国的自然灾害情况和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今后的工作设想谈点意见。  相似文献   

5.
1920年12月16日海原8.5级大震后不久,首先与国际统一救灾会(又称国际联盟救助饥荒委员会)联络救助甘肃(当时海原县属甘肃)震灾事宜的,是北京政法大学教授、甘肃震灾救济会干事长柴春霖。 柴春霖(1888-1952),字东生,甘肃兰州人。清华大学毕业后,留学美国威斯康逊大学,获政治经济学硕士。回国后,任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政法大学教授。海原大震后,与京城的一批社会名人发起成立甘肃震灾救济会。 国际统一救灾会很快就答应了柴春霖的请求,并决定:派驻京干事美国人约翰·D·黑斯与地质学家约瑟夫·W·霍尔赴甘肃震区考察灾情,柴春霖也陪同前往。  相似文献   

6.
<正> 本编辑部近日收到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对外联络委员会的通知,称“俄罗斯《文摘杂志》(AJ ofVINITI)9月12日回复电子邮件,说你刊经过审查,已经被列为俄罗斯《文摘杂志(AJ of VINITI)的来源期刊”。接又获本刊被美国的《剑桥科学文摘社网站》CSA收录的喜讯。  相似文献   

7.
美国—亚洲减轻自然灾害工程会议将于1987年12月14日至18日在泰国曼谷召开。这次会议是由美国夏威夷大学与泰国亚洲理工学院共同组织,并得到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合作。会议协调委员会由下列著名学者组成,他们是:美国A.H—S Ang(洪华生)、印度尼西亚A.Danuatmodjo、香港Brian E Lee、中国李国毫、印度D.R.Rakshit  相似文献   

8.
《自然灾害学报》2006,15(2):31-31
经中国地理学会、国际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中国国家委员会和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中国全国委员会的批准,由中国地理学会自然地理专业委员等学术团体主办的“自然地理学与生态建设学术研讨会”,将于2006年8月10日——20日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乌鲁木齐)召开。同时举办自然地理专业委员会、相关专业委员会会议与联席会议。  相似文献   

9.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7,(6):1022-1022
<正>(2018年11月2日-4日,南京工业大学)主办单位: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土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学会岩土工程防震减灾委员会、恢先地震工程学基金会(中国)。承办单位:南京工业大学会议征文专题:(1)土的动力特性与本构关系;(2)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3)土动力学数值与物理模拟  相似文献   

10.
减灾短訉     
专家呼吁:中国急救与国际接轨刻不容缓 受美国9.11事件和非典型肺炎疫情警示,以及我国急救工作现状的启示,中国灾害防御协会救援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卫生部国际紧急救援中心顾问李宗浩教授致信温家宝总理和吴仪副总理,对我国“紧急医疗救援服务体系(EMS)”建设提出建议。国务院领导对此信极为重视,温家宝总理和吴仪副总理都作了重要批示,建议卫生部和北京市研究办理。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同志批  相似文献   

11.
正(2018年11月2日-4日,南京工业大学)主办单位: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土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学会岩土工程防震减灾委员会;恢先地震工程学基金会(中国)。承办单位:南京工业大学。会议主题:围绕"一带一路"战略、"建设海洋强国"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重大工程灾害灾前预防与综合防范,重点研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两个坚持、三个转变"新理念中遇到的前沿科学与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主办的“地球物理灾害学术讨论会”于1988年11月20—24日在湖南慈利县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国家地震局、黄委会、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灾害学杂志社等15个单位,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翁文波、名誊理事长顾功叙向会议发了贺电。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发了贺信。《科学年鉴》、《科学》和《自然》杂志编辑部派员与会  相似文献   

13.
“减灾”一词,很多人以为是舶来品,主要依据是联合国1987年提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活动,其中“减灾”一词才传开的。实际上“减灾”一词出现的时间还早,在50年代初我国已经在文件中用过“减灾”一词,著短文发表在《中国地震报》(即后来的《中国减灾报》)上。诸如1954年6月3日-20日,中央气象局在北京  相似文献   

14.
1991年10月9日至10日,“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高级特别委员会于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了成立大会,为增强“减灾十年”意识和筹集资金等问题向联合国秘书长提出了建议。委员会考虑到: 鉴于反复发生的自然灾害使全世界人民和国家遭受巨大的生命损失,阻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影响国家的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15.
<正> 一 1983年4月19日至25日,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在南京召开“地震地质现状和发展方向讨论会”。会议收到学术论文摘要88篇。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和国家地震局及其直属单位以及有关学科的代表参加了会议。国家地震局副局长、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丁国瑜参加并主持了会议。这次会议将对我国地震地质科学发展、制定今后工作方针任务起重  相似文献   

16.
本刊在入选“中国科学技术期刊文摘数据库(CSTA)英文版和“中国科学文摘”(chinese science Abstracts)B辑英文版之后。最近又被中国科学院建立的“中国科学文献数据库”收录,该库收录数理化天地生和技术科学等方面的内容,加入中关村、北大、清华网络,将本  相似文献   

17.
《自然灾害学报》2006,15(4):177-177
由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农业减灾专业委员会、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可持续农业专业委员会、中国农学会农业气象分会、自然灾害学报编辑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农业自然灾害减灾理论与实践重大问题研讨会”定于2006年10月17—20日在福建省福州市召开。  相似文献   

18.
《灾害学》2009,24(3):21-21
《灾害学》编辑部近日收到中国学术期刊评价委员会、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发来的荣誉证书,在《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2009—2010)中,《灾害学》被评为“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  相似文献   

19.
<正> 1 地震危险性评定历史在尼日利亚,地震危险性评定和地震活动性研究是一个较新的研究领域。该国在非洲属少震区,用于这方面研究的基础资料几乎为零。但是,1983年11月在几内亚西北发生的大地震使得人们提高了对地震危险性的认识。此后,1984年7月~8月的地震,使尼日利亚西南部的Ijebu—Ode地区强烈有感(Onuoha,1985;Ajakaiye等,1987;Onuoha,1988)。这些地震事件广泛引起了公众的关注,为此,尼日利亚联邦政府成立了“自然灾害国家技术咨询委员会”。该委员会的专门责职是:检测导致尼日利亚发生地震的所有因素,并评估其危险性的真实性;对重要设施建设(如大坝、炼油厂、桥梁等)建立抗震设计标准;给出允许反应谱标准以及对可能发生在尼日利亚的任何地震的有效措施;该委员会的名称已改为“地震现象国家技术委员会”。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地震目录》(1983年版)第142页载:1786年(乾隆五十一年)湖南大庸茅岩地震山崩,震级4 3/4级、烈度六度。并加脚注:“疑为山崩、滑坡”。我们在广泛收集史料的基础上,进行了野外考察,结果表明,大庸山崩滑坡,并非地震引起的结果,而是由于外动力(降雨)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