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3 毫秒
1.
再生水灌溉对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及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土柱模拟实验,分析了再生水灌溉对土壤pH、电导率(EC)、有机质、CaCO3水平及4种重金属(Zn、Cd、Cu、As)的形态和分布的影响,探讨了再生水灌溉对土壤中重金属形态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和地下水灌溉(清灌)相比,再生水灌溉(污灌)使表层土中有机质质量分数由0.06%增加到0.32%,pH降低了0.4个单位...  相似文献   

2.
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过程中重金属迁移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采集厦门2个垃圾焚烧发电厂进厂垃圾、渗滤液、飞灰、炉渣和烟气样品,分析垃圾组成成分及各组分的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垃圾中以厨余、橡塑类和纸类为主,共占到垃圾干基的78.08%,重金属含量大小次序为Zn〉Cu〉Pb〉Cr〉Ni〉Cd〉Hg;垃圾渗滤液中除Zn外,其他金属的含量都较低,一厂渗滤液中重金属Ni、Zn迁移量较大,分别达到24.46%和8.52%。二厂渗滤液中重金属的迁移有相同的趋势,但含量相对较高。垃圾焚烧后其重金属主要分布在飞灰和废渣中,烟气中的含量非常少,不同金属的含量均有差别,这与金属的性质有很大关系;通过浸出毒性分析,飞灰中重金属酸溶态含量多,容易浸出,属于危险废物。同时,不同烟气处理工艺产生的飞灰的重金属浸出量有很大差别。  相似文献   

3.
TOXI模型是美国环保局的WASP(水质分析模拟程序)中的一部分。由于该模型考虑了污染物质在河流中溶解态,颗粒态和底泥态的分布关系,对于模拟重金属在河流中的浓度变化效果较好。为保证计算结果的可靠性,首先应对重金属浓度的衰减变化特性进行研究,本文重点讨论的是重金属在河流中迁移转化的过程,并如何将这一过程用数学公式来进行模拟。  相似文献   

4.
再生水用于都市绿地灌溉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污水再利用具有节水和治污双重功能,用于绿地灌溉意义重大。综述了再生水灌溉对绿地土壤、植物、地下水的影响。着重介绍了国外的研究情况,分析了其试验结果及影响因素,表明虽然再生水中的一些有害成分会发生积累,但由于处理工艺、降雨等因素影响,对绿地生态系统影响不大,使用再生水灌溉绿地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污泥果肥利用中重金属迁移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厦门城市污泥的安全利用,将石渭头污水处理厂污泥经过好氧堆肥后施用于柚子树,对重金属元素在土壤、树叶及果肉中的迁移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d在土壤中的富集能力强;重金属元素从土壤向树叶迁移累积能力比向果肉的大得多,污泥肥料不能用于叶类食用植物的施用;Cr向树叶、Ni向果肉的迁移累积能力强;泥肥的施用加重了土壤中Cd的污染,提高了Cr向树叶、Ni向果肉的迁移能力;污泥果肥利用需降低Ni的浓度,对污泥中含量较高的Cu、Zn、Ni、Cr和Cd需进行跟踪检测。  相似文献   

6.
焚烧已成为市政污泥处置或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手段.焚烧过程会改变市政污泥中重金属的化合态和价态,从而影响其迁移转化行为.目前,国内外已对市政污泥焚烧过程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行为开展了大量研究.梳理和归纳了市政污泥特性以及焚烧炉炉型、焚烧温度、停留时间、反应气氛和添加物等工况对重金属迁移转化行为影响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未来仍需...  相似文献   

7.
土壤小麦根系系统重金属迁移控制因子的辩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关与回归分析发现,大田条件下土壤理化性质与共存元素同小麦根系重金属含量间存在密切关系;多元与逐步回归数学模型均达到显著水平,但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对重金属迁移起主导作用的不是所选全部控制因子。非必需元素Cd、Pd主要取决于同种元素在土壤中的含量;而必需元素Cu、Zn则受同种元素在土壤中含量的影响相对较小。控制因子的辨识,无疑有利于制定合理的土壤修复及环境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8.
通过在管式炉中进行了煤与超积累植物——伴矿景天的混烧实验,主要研究了不同燃烧温度、不同氮氧比气氛以及煤与伴矿景天的不同混合质量比对混烧过程中重金属(Cd、Zn与Pb)迁移情况的影响,并应用XRD技术分析灰渣中重金属的存在形式。实验分析表明:升高温度能在不同程度上增强Cd、Zn与Pb的挥发,提高其在飞灰中的含量;与单独燃烧伴矿景天相比,煤与伴矿景天混烧更有利于Cd和Zn保留在底渣中,但不利于Pb保留在底渣中;对于不同氮氧比气氛而言,Zn和Cd在底渣中的含量随着气氛中氧气含量的提高而升高,而气氛对Pb的影响是随着氧气含量的增加,Pb在底渣的含量是先增加后减少;当煤在混烧中的比例较高时,Cd更多向飞灰迁移,Pb和Zn则更多地残留于底渣。  相似文献   

9.
采用柱淋溶实验模拟辽宁省红透山铜矿区土壤中重金属的淋溶迁移特征,研究了淋溶液pH、电导率(EC)和重金属含量的变化及其相关性,分析了重金属在淋溶前后的总量和形态变化,并初步探讨其生态与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在1~3次淋溶中,淋溶液pH迅速下降,土样中的部分酸性物质被快速溶出,在第3次淋溶之后,淋溶液pH缓慢上升;淋溶初期淋溶液EC大幅度、迅速降低,此后随着淋溶次数的增加EC缓慢降低;Fe、Mn、Cu、As、Cd均能从土样中溶出进入淋溶液,其中Fe、Mn、Cu、As的溶出主要在淋溶初期,而Cd除了在初期有所溶出外,在淋溶后期还存在二次溶出释放阶段;淋溶后土样中绝大部分重金属总量均有所下降,各重金属的解吸率为Cd>As>Fe>Cu>Mn>Zn,其中以Cd、As含量下降最为明显,而Zn基本未溶出;淋溶前后土样中重金属的活性态(弱酸提取态(BCR-1)、可还原态(BCR-2)、可氧化态(BCR-3))含量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Fe的活性态含量在淋溶后变化很小,Mn、As的活性态含量在淋溶后有所上升,而Cu、Cd的活性态含量在淋溶后有所下降;随着淋溶的进行,土壤中各重金属的赋存形态发生了一定变化,从而可能引起其生态与健康风险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
分析测定了6种元素(Cr、Co、Mn、Cu、Pb、Zn)在北运河水系10个采样点水体和表层沉积物中的含量和形态分布,利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重金属在不同形态中的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北运河下游重金属污染程度高于上游;Cr、Cu、Pb、Zn在底泥可提取态中所占比例相当高,多数采样点都超过10.0%。所研究的重金属多数在底泥Fe-Mn结合态与悬浮物、可交换态、硫化物和有机质结合态均存在相关性;Mn是北运河地化循环中最为活跃的元素。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我国进口再生塑料颗粒中重金属溶出特性,以某检测机构的5种再生塑料颗粒PP、PE、PS、PET和ABS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温度、不同接触时间和不同模拟液等条件下,再生塑料颗粒中重金属溶出特性。结果表明,在25、40、70 ℃这3种温度下,PP、PE、PET和ABS再生塑料颗粒中重金属铬、铅、锰、镉、汞和铜的溶出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PS中重金属浓度随温度升高变化不大;随着接触时间的增长,样品中的6种重金属Cr、Pb、Mn、Cu、Cd、Hg溶出量增长趋势由快至慢,5种再生塑料颗粒中重金属Cr的溶出浓度最高;PE、PS、PET和ABS再生塑料颗粒在4种模拟液中重金属溶出量大小整体呈现出:50%乙酸>3%乙酸>10%乙醇>95%乙醇,但PP再生塑料颗粒中重金属Cu在3%乙酸中的溶出量比10%乙醇中的多。本研究结果可为建立塑料接触材料及制品中重金属溶出量的标准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采用改进的BCR连续提取法,研究了4座再生水厂高级厌氧消化系统中热水解和厌氧消化对污泥所含重金属(As、Cd、Cr、Cu、Hg、Ni、Pb、Zn)赋存形态的影响,并利用风险评价指数法(RAC)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PERI)评估了消化产物进行土地利用时的重金属迁移风险和潜在生态风险。结果显示,4座再生水厂热水解污泥中的Cr、Cu、Pb、Ni、Cd、Zn的不稳定态向稳定态转化了0.9%~24.9%;消化污泥中Cr、Cu、Pb、Ni、Cd、Zn重金属的残渣态增加了1.0%~19.2%。RAC评价结果表明,消化污泥中重金属Cu、Hg、Pb、Cr、Cd、Zn的迁移风险指数均小于5%,处于无迁移风险或低迁移风险水平。以北京市土壤背景值和北京市大兴区土壤实测值作为参比值进行PERI评价,结果表明,消化产物中生物可利用态与潜在可利用态重金属均处于较低风险水平。高级厌氧消化有利于污泥中其它形态重金属逐渐向残渣态转化,从而降低其迁移性与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3.
Migration of heavy metals in soil as influenced by compost amendment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Soils contaminated with heavy metals can pose a major risk to freshwaters and food chains. In this study, the success of organic and inorganic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to alleviate toxicity in a highly acidic soil heavily contaminated with As, Cu, Pb, and Zn was evaluated over 112 d in a mesocosm trial. Amelioration of metal toxicity was assessed by measuring changes in soil solution chemistry, metal leaching, plant growth, and foliar metal accumulation. Either green waste- or MSW-derived composts increased plant yield and rooting depth, reduced plant metal uptake, and raised the pH and nutrient status of the soil. We conclude that composts are well suited for promoting the re-vegetation of contaminated sites; however, care must be taken to ensure that very short-term leaching pulses of heavy metals induced by compost amendment are not of sufficient magnitude to cause contamination of the wider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4.
EDTA及其回收溶液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结果表明,EDTA能够有效地萃取土壤重金属,由于其价格较贵和不易被降解等特点,限制了它的广泛运用.在运用MINTEQA2模型对萃取液中重金属离子形态分析的基础上,选用Na2S沉淀法将重金属从EDTA萃取液中有效分离.同时将回收的EDTA连续进行萃取土壤重金属,由于回收EDTA浓度下降的原因,其效果比新鲜EDTA的要稍微差一点,但从经济和效率上来说,仍旧可以用来治理重金属污染的土壤.  相似文献   

15.
Occurrence and fate of heavy metals in the wastewater treatment process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The occurrence and the fate of heavy metals (Cd, Pb, Mn, Cu, Zn, Fe and Ni) during the wastewater treatment process were investigated in the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WTP) of the city of Thessaloniki, northern Greece, operating in the activated sludge mode. For this purpose, wastewater and sludge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six different points of the plant, namely, the influent (raw wastewater, RW), the effluent of the primary sedimentation tank (primary sedimentation effluent, PSE), the effluent of the secondary sedimentation tank (secondary sedimentation effluent, SSE), sludge from the primary sedimentation tank (primary sludge, PS), activated sludge from the recirculation stream (activated sludge, AS), and the digested/dewatered sludge (final sludge, FS).

The distribution of metals between the aqueous and the solid phase of wastewater was investigated. Good exponential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the metal partition coefficient, logKp, and the suspended solids concentration. The mass balance of heavy metals in the primary, secondary and the whole treatment process showed good closures for all metal species. The relative distribution of individual heavy metals in the treated effluent and the sludge streams indicated that Mn and Cu are primarily (>70%) accumulated in the sludge, while 47–63% of Cd, Cr, Pb, Fe, Ni and Zn remain in the treated effluent.  相似文献   


16.
垃圾焚烧重金属迁移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城市固体垃圾(MSW)焚烧过程中的Hg、Cd、Pb、Cu、Zn、As和Cr等几种主要重金属污染源在焚烧过程中的迁移特性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将重金属在焚烧过程中的迁变归结为:蒸发、气相和表面反应、冷凝成核团聚和飞灰吸附等4个主要过程;而垃圾中重金属的初始浓度、原始垃圾的基体盐分(如A l、S i和K、Na等的存在形式)、垃圾中的C l(PVC和NaC l)和S的含量、垃圾的含水量以及焚烧过程中的运行参数(温度、滞留时间、氧化-还原气氛)等都会对焚烧过程的迁移规律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城市固体垃圾(MSW)焚烧过程中的Hg、Cd、Pb、Cu,Zn,As和Cr等几种主要重金属污染源在焚烧过程中的迁移特性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将重金属在焚烧过程中的迂变归结为:蒸发、气相和表面反应、冷凝成核团聚和飞灰吸附等4个主要过程;而垃圾中重金属的初始浓度、原始垃圾的基体盐分(如Al、Si和K、Na等的存在形式)、垃圾中的C1(PVc和NaCl)和S的含量、垃圾的含水量以及焚烧过程中的运行参数(温度、滞留时间、氧化一还原气氛)等都会对焚烧过程的迁移规律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8.
使用生态水泥、再生骨料制备再生混凝土.分别通过快速浸出实验和长期连续浸出实验对混凝土中的重金属进行浸取,并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浸出溶液中的重金属含量,对比研究再生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重金属浸出性能差异.研究发现,快速浸出实验条件下,再生混凝土浸出液各重金属浸出浓度高于普通混凝土浸出浓度,但仍低于《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标准规定的限值.快速浸出实验条件下重金属浸出量与重金属总量相关性不显著,说明快速实验方法有局限性.长期连续浸出实验结果表明,再生混凝土各重金属元素的扩散系数高于普通混凝土(除Zn外),这是由再生混凝土独特的显微结构引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