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影响钠碱法烟气脱硫效率的因素分析与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世华  罗凯 《能源环境保护》2011,25(1):41-44,47
通过对钠碱法烟气脱硫工艺过程的分析和运行实践,分析总结了吸收液pH值、液气比(L/G)、烟气温度、烟气中烟尘浓度以及氧化空气量等参数的变化对烟气脱硫效率的影响规律,并从工艺过程控制、设备运行方式等方面提出了优化方案,为钠碱法脱硫工艺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吸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宜兴协联热电有限公司烟气生物脱硫工艺,该工艺利用生物技术对烟气脱硫液进行还原、再生,脱硫液中的硫氧化物最终成为副产物单质硫(S)被分离出来;同时对生物脱硫系统的建构筑物进行了介绍;对生化系统pH值、COD、温度、氧化还原电位等运行参数的控制特点进行了描述:最后对生物脱硫和传统湿式石灰石-石膏法的经济和运行情况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生物脱硫这一新的脱硫工艺在工程应用上的成功意义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通过氨法脱硫工艺在75t燃煤锅炉烟气脱硫工程中的运用,阐述了氨法脱硫的原理及工业条件,并对运行指标及处理效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概述了烧结烟气脱硫装置在全国的分布,分析了几种典型脱硫工艺在不同规模烧结机上的应用现状,发现随着烧结机面积的增加,半干法脱硫应用的比例提高。统计了数十套脱硫装置的运行数据,发现湿法脱硫在控制高SO2浓度烟气、实现高脱硫效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综合比较了几种脱硫工艺的运行成本,活性炭法最高,石膏法和氨法次之,CFB法和SDA法较低。氨法和活性炭法的优势在于脱硫副产物不产生二次污染。提出了选择脱硫工艺应考虑的几个因素:脱硫效率、运行成本、脱硫副产物资源化利用和多污染物协同脱除。  相似文献   

5.
燃煤锅炉氨法烟气脱硫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周建宏  甘艳  普煜  宁平 《环境工程》2005,23(3):49-50,90
以云南解化集团75t h煤粉炉氨法烟气脱硫工程为例,研究了氨法脱硫的工艺及在燃煤锅炉装置上的应用,监测结果表明:脱硫装置投运后,系统平均脱硫效率达到95 . 92 % ,锅炉烟气中SO2 排放浓度降到135mg m3以下,大大低于排放标准。在此还对运行指标、处理效果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兖矿新疆煤化工3×220 t/h煤粉炉烟气原采用氨法脱硫工艺,但氨法脱硫设施建成之后始终运行不正常,在经过多种脱硫工艺的对比、论证后,最终选择烟气干法脱硫除尘一体化工艺进行脱硫除尘的升级改造。升级改造工程投运后的各项运行指标可达到燃煤电厂的50355超低排放要求,而且升级改造后的脱硫剂采用电石渣粉代替消石灰,大大减少干法脱硫剂运行成本,实现以废治废,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7.
邵申  孙在柏  万皓  江舒  顾晓婧 《环境工程》2011,29(5):71-74,104
采用亚硫酸铵作为吸收剂,对模拟烟气进行氨法烟气脱硫实验。考察了进口烟气温度、吸收液pH值、吸收液浓度、液气比对脱硫效率的影响,并对亚硫酸铵的氧化问题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进口烟气温度与脱硫效率成反比关系;吸收液pH值、吸收液浓度与脱硫效率成正比关系;吸收液pH值大于6.3、浓度大于1%时,氨逃逸随着二者的增大而增多...  相似文献   

8.
崔建祥  赵焰 《环境工程》2009,27(4):87-90
介绍了氨法脱硫在安徽金源热电厂的应用中,通过合理的注氨方式来提高脱硫效率,若注氨位置或注氨控制方式不当会引起出口烟气逸氨超标。该项目采用的新型氨法脱硫工艺是将氨分别注入吸收塔及铵盐氧化罐,并通过控制溶液的pH值来控制脱硫系统注氨量,并采用变频注氨泵使注氨量能快速、准确地根据入口二氧化硫含量调节注氨流量,使氨法脱硫能经济有效地运行。  相似文献   

9.
以南京跃进集团公司热电厂的一台中型燃煤锅炉(35L/h)配备的氨法脱硫装置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煤种、不同锅炉运行参数和脱硫装置运行参数对脱硫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中小型锅炉,氨法脱硫工艺能够达到比较理想的脱硫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前。火电厂二氧化硫排放占全国总量的65%左右。二氧化硫和由它形成的酸雨对人类和社会的危害十分严重。烟气脱硫迫在眉睫。烟气脱硫包括化学吸收过程和固定化过程两个步骤。半干式氨法烟气脱硫工艺具有适用范围广。脱硫效率高,运行费用低,三废排放少,环境效益好等特点,比较适合于大型燃煤电厂。它将氨吸收、碱吸收和活性炭吸附三种工艺结合在一起,是一个典型的化学、化工过程,使除尘后烟气依次进入脱硫塔和脱硫室。完成氨吸收反应和脱硫环吸附反应,脱硫副产物经处理后可综合利用,符合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可提高大气环境质量和人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较大的环境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针对恶劣海况下船舶洗涤塔倾斜的情况,利用船舶尾气净化小试试验台,开展了洗涤塔不同倾斜角度下对镁基吸收剂脱硫效率影响的实验,研究了液气比、入口SO2浓度、烟气量、浆液pH值、对洗涤塔内SO2脱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脱硫效率随洗涤塔倾角度的增大而降低.脱硫效率随液气比的增大而升高,较低的液气比时倾斜角度对SO2脱除效率的影响更明显;脱硫效率随SO2入口浓度的增大而略微降低,入口SO2浓度较高时,SO2脱除效率的降低随倾斜角度的增加变化较为明显;相同液气比条件下,脱硫效率随塔内烟气量的增加而升高;脱硫效率随浆液pH值的增大而升高,低pH值时SO2脱除效率的降低随倾斜角度的增加变化较为明显.筛板-边壁环的加入可有效提高倾斜条件下洗涤塔的脱硫效率,倾斜角度为15°时,脱硫效率提高将约3%;倾斜角度为10°时,脱硫效率提高约5%;倾斜角度在5°以下时,脱硫效率可提高将近7%.  相似文献   

12.
氨法烟气脱硫工艺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亚硫酸铵作为吸收剂进行氨法烟气脱硫模拟实验,主要考察了吸收液进塔pH值、液气比、吸收液浓度、进口SO2浓度、进口烟气温度等主要影响因素对脱硫效率的影响,并从理论上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得出了适宜的操作条件范围。  相似文献   

13.
对不同钙硫比条件下烧结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效率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循环流化床脱硫系统中,保持烟气流量、循环物料量、喷水量、进出口烟气温度、入口SO2浓度等参数不变的条件下,提高钙硫比在短时间内并不能明显提高脱硫效率,其影响脱硫效率是通过钙硫比的改变实现循环物料量成分的变化,使循环物料量中有效吸收剂的比例增加,从而实现脱硫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在内径200mm,高度1100mm的喷淋塔内,采用Na2CO3作为吸收剂进行SO2吸收实验,重点研究了液气比(L/G)、空塔气速、进口SO2质量浓度、吸收液pH及初始浓度对脱硫效率的影响。通过实验得到该系统适宜操作条件:吸收液pH值在6.5~7.5之间,液气比在1~1.5之间,吸收液初始浓度5%,空塔气速1.6m/s,在此条件下,进口SO2质量浓度在3000mg/m3以内,脱硫效率可以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15.
双碱法烟气脱硫技术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双碱法在中小型燃煤锅炉的烟气脱硫上有着较广泛的应用,它克服了其他湿法脱硫容易结垢的缺点,且脱硫效率高。主要介绍近几年国内双碱法烟气脱硫效率主要影响因素的理论和实验研究现状,分析了pH值、钠离子浓度、液气比、硫酸根离子的比例和进口二氧化硫浓度等因素对该技术的脱硫效果的影响,提出了该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氨法脱硫中气液比、吸收液pH值、吸收液浓度以及进口烟温对脱硫效果的影响,设计了一套实验台,以亚硫酸铵为吸收剂进行了实验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气液比越小,脱硫效率越高;吸收液pH值越大,脱硫效果越好;脱硫效率随吸收液浓度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小,中间存在最大值;而温度对脱硫效果的影响不大.同时可根据此结果,气液比选择在0.2~0.25L/m3范围,pH值选择为6~7.5范围,吸收液浓度为5.5%左右时,可使脱硫效果达到最好.  相似文献   

17.
选取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月桂醇聚氧乙烯(9)醚(AEO-9)和壬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配制成4种单一表面活性剂洗涤液,采用新型斜板洗涤器对憎水性炭粉进行湿法除尘实验,探讨表面活性剂种类、入口含尘浓度、空塔气速和液气比(L/G)等参数对除尘效率(η)和压降(ΔP)的影响,评价斜板洗涤器的脱水性能.结果表明,新型斜板洗涤器除尘效率高,压降小,脱水性能良好;4种表面活性剂均能较大程度提高除尘效率,其中AEO-9的脱除效果最佳;当AEO-9浓度为0.07mmol/L,入口含尘浓度为5g/m3,L/G为1.0L/m3,空塔气速为2.5m/s时,除尘效率高达99.99%;入口含尘浓度对ΔP的影响较小,L/G和空塔气速对ΔP影响较明显;实验范围内出口含湿量小于11g/kg(干).  相似文献   

18.
火电湿法烟气脱硫塔模拟及优化操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如钰 《环境科学学报》2010,30(10):1934-1941
基于火电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工艺,以华能福州电厂实际生产数据为依据,经对设备分别简化建模,建立了反映实际脱硫过程的脱硫塔模型,形成全工艺模拟流程,模型计算结果和实际运行数据间平均误差为0.4364%.对脱硫工艺过程进行灵敏度分析,得出循环浆液pH值、烟气流量、液气比等因素对吸收效率的影响.最后,以灵敏度分析结论为基础,借助多目标优化方法分析不同工况下各控制因素对脱硫效率的影响,得到基本优化控制范围(pH值处于5.4~5.6、烟气压力处于0~1000Pa)和相应的最优控制方案,并分析了优化操作结果的工业适用性.  相似文献   

19.
石灰石颗粒移动床脱硫过程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以石灰石颗粒为脱硫剂、移动床反应器脱除二氧化硫过程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空床气速和液体喷淋密度是影响脱硫效率的主要因子,其次为二氧化硫浓度和烟气进口温度,而床层下移速度(大于65mm·h-1)对脱硫效率没有明显影响.当液体喷淋密度小于某一临界值时,脱硫效率随液体喷淋密度的增大而增大,但喷淋密度大于临界值后,脱硫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