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上海市于2019年7月率先开始实施垃圾分类工作,湿垃圾的分类与处理是垃圾分类的痛点问题。在小区垃圾分类站,采用食物垃圾粉碎处理器对湿垃圾进行固液分相处理是实现湿垃圾源头减量处理的试点措施。为了进一步探究在不同模式下垃圾源头减量处理前后的碳排放情况,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政府间专家委员会(IPCC)制定的《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简称IPCC指南(2006)),并通过生命周期法对上海市普陀区甘泉街道3个试点小区(2365户)进行传统混收混运处理和湿垃圾源头减量2种处理模式下为期1年的对比评估与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混收混运处理模式相比,湿垃圾源头减量模式处理1 t原生垃圾可多发电7.8 kWh,减少固体清运量0.3 t,减少净碳排放量(CO_2)1.57×10~(-2) t。以上海市垃圾产量2.1×10~4 t·d~(-1)计,该模式可多发电1.64×10~5 kWh·d~(-1),减少固体清运量6 300 t,减少净碳排放量330.5 t CO_2。基于固液分相的湿垃圾源头减量处理模式,对降低生活垃圾处理处置全链条碳排放具有重要作用。以上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垃圾分类与处理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
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对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诊断.首先,简要分析了北京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评价指标体系,进而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并通过计算这些评价指标的权重与其未达标率之积,得出北京市垃圾分类处理体系中存在问题的严重程度排序为垃圾分类运输车配置率>垃圾回收率>垃圾分类收集率>居民垃圾分类参与率>垃圾处理设施运转率>垃圾填埋、堆肥、焚烧所占比例>居民垃圾分类知晓率>垃圾分类收集容器配置率>回收站设置的便利度>垃圾运输能力>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相似文献   

3.
常温压氧消化技术处理城市生活有机垃圾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分类收集的城市生活有垃圾采用专门设计的兼氧沤解预液化-常温厌氧消化的工艺技术进行处理。试验结果显示,兼氧沤解对生活有机垃圾的预测具有较好的效果,液化率达80%以上,可以满足反应器对生活有机垃圾预处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常温厌氧消化技术处理城市生活有机垃圾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分类收集的城市生活有机垃圾采用专门设计的兼氧沤解预液化—常温厌氧消化的工艺技术进行处理。试验结果显示 ,兼氧沤解对生活有机垃圾的预液具有较好的效果 ,液化率达 80 %以上 ,可以满足反应器对生活有机垃圾预处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通过问卷与实地跟踪形式调查青岛市4个主城区餐厨垃圾现状并提出关于餐厨垃圾管理和处置的建议,力求为该市餐厨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调查结果显示:餐厨垃圾产量为265.00 t/d,含水率为74.93%、含油率为6.06%、营养物为12.22%(质量分数);54.4%的调查餐饮单位将餐厨垃圾分为剩饭菜、废油和生活垃圾3类排放,需进一步加强餐厨垃圾分类放置的管理工作;所调查餐饮单位中有64.4%的剩饭菜、54.3%的废油由政府统一收运,统一收运率有待进一步提高;正规回收的餐厨垃圾为197.66 t/d,被用于堆肥或进行填埋处置.  相似文献   

6.
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国内城市生活垃圾的组成、收集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国外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经验,提出了促进本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体系的现有对策有效度进行分析.针对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文献查阅总结现有的对策,在此基础上构造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体系对策的层次分析结构图,进而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对策的权重,得出了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体系现有对策的有效度排序依次为走垃圾产业化道路>建立示范小区>加大资金投入并完善收费制度>政策法规的完善及严格执行>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生活垃圾收运系统的合理设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技术的革新.  相似文献   

8.
针对城市生活垃圾与日俱增的现实,比较了几种生活垃圾处理方法的优缺点,并在胶南市目前生活垃圾现状和处理特点的基础上作了调查分析,提出了垃圾先分类收集,再分别进行卫生填埋和焚烧处理的垃圾处理资源化途径。  相似文献   

9.
采用生命周期评价的方法,比较了苏州市垃圾填埋和垃圾焚烧2种处置方法对环境的影响。研究的系统范围主要包括垃圾收集、垃圾运输、垃圾填埋或焚烧以及发电等几个部分。采用收集的垃圾组分数据,利用IPCC推荐的模型等,计算了垃圾填埋和垃圾焚烧时CO2等气体污染物的排放量。根据对垃圾渗滤液的实测数据,计算了水污染物的排放量。环境影响评价采用日本开发的AIST-LCA Ver4计算机软件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垃圾填埋的生态币值要大得多,可见垃圾焚烧对环境的影响比垃圾填埋的影响要小。所获得的结论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对环境的影响,可以作为中国城市垃圾处置决策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三峡库区垃圾污染现状及治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搞好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课题,介绍了库区生活垃圾污染现状,并根据库区生活垃圾的特性及当地的经济发展和自然条件,对三峡库区生活垃圾的综合治理进行了系统研究,建议三峡库区垃圾实行分类收集,系统地将城区生活垃圾的管理、收集、运输和处理等各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建立起高效完善的现代化城市生活垃圾管理体系。重点介绍了准好氧垃圾卫生填埋技术和CBS(Cental Bilolgical System)城市生活垃圾高效菌种堆肥技术,秭归、巴东等烧煤区生活垃圾含无机物成分较高,建议选用准好氧填埋技术;涪陵、开县、忠县等燃气区生活垃圾有机物成分较高,已具备一定的资源化价值,高效菌种CBS堆肥技术在燃气区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城市生活垃圾降解率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城市生活垃圾降解率研究不足的现状,结合室内物理模拟实验,对垃圾温度和垃圾降解率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填埋初期垃圾填埋体温度升高较快,服从三次曲线变化规律;温度对垃圾降解率有重要的影响,单一温度下垃圾降解率随时间变化近似符合微生物生长曲线;不同温度下,温度高,垃圾降解率快,试验证明41.00、45.00℃垃圾降解率最快,垃圾降解率相差不大,可以认为温度高于41.00℃时垃圾降解率可以按照41.00℃时垃圾降解率计算。  相似文献   

12.
上海泓森环境工程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成功低温裂解处理生物垃圾技术,已经建成了日处理100吨生物垃圾的示范装置,并通过了24小时连续化运行的工艺性能指标考核。该装置除大块无机类垃圾需预先检出外,所有有机垃圾无需分类,都可直接处理。开机后,装置进入连续生产运行状态,经四级反应后,垃圾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燃油和碳。  相似文献   

13.
垃圾填埋二次污染的危害与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垃圾卫生境埋场建设和填埋操作中为防止填埋释放物对周围环境的二次污染所应采取的防渗、收集、处理、利用等工作,对在垃圾卫生填埋场建设和填埋操作中,我国需着眼的问题及应着重考虑的方面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朝阳区城市生活垃圾组分分布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垃圾焚烧的需要,按垃圾组分低位热值重新进行了垃圾分类,检验了各组分的正态分布特性,得出了服从正态分布的垃圾组分的概率分布密度函数。进行了垃圾含水率的线性相关性分析,认为垃圾含水率与厨余的相关性最大,降水量对含水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城市垃圾中生物质在热分析仪中燃烧的动力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合理有效利用城市垃圾中的生物质能,实现城市垃圾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利用,开发适合我国城市垃圾中生物质的焚烧技术,特地对昆明市城市垃圾中生物质进行了特性分析,并在热重分析天平上对其进行了动力学实验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垃圾中生物质的燃烧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脱水干燥阶段、挥发份的析出和燃烧阶段、过渡阶段和固定炭燃烧阶段。城市生活垃圾中生物质具有着火温度低、燃尽率高等特点。通过对热重(TG)、差示扫描曲线(DTA)的深入分析,对城市垃圾中生物质的燃烧动力学参数进行了研究,为实现城市垃圾无害化提供理论与技术的支持。  相似文献   

16.
城市垃圾预处理改善焚烧特性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目前我国城市垃圾的高水分、低热值的特性,提出了2种改善城市垃圾焚烧特性的有效措施:生物质垃圾源分类和生物干燥.在我国建立生物质垃圾源分类体系,将生物质垃圾源头分类后,剩余垃圾的热值可以提高约50%~120%,已适合直接入炉焚烧,同时分离出来的生物质垃圾也更易于好氧堆肥或厌氧消化.另外一项技术措施是在焚烧前利用生物干燥技术,降低城市垃圾的水分含量,提高入炉垃圾的热值,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生物反应热来干燥城市生活垃圾,只需要在垃圾投入焚烧炉前增加一个预处理步骤,不必改变目前的垃圾收运体系,而且进行生物干燥后的垃圾更易于分选其中的可回收物质.  相似文献   

17.
分类收集效益模型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处置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效益的组成,据此建立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效益模型.以南通市农村为研究对象,确定了该模型中的各参数,并且利用该模型计算了方案1(回收/填埋)、方案2(回收/焚烧/填埋)和方案3(回收/焚烧/堆肥/填埋)的分类收集效益.结果表明,方案3及其分类收集方式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8.
余阳  汪永辉 《污染防治技术》2003,16(Z1):165-166
防止固体废弃物污染城市环境是环境保护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因此,分析上海市废弃物处理现状,针对目前固废处理中垃圾分类、垃圾压缩站扰民、郊区垃圾管理、处置难等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并在立足于上海市的实际情况和国际先进固废处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设想和展望.  相似文献   

19.
低强度超声波预处理对厨余垃圾厌氧消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磊  李润东 《环境工程学报》2012,6(9):3280-3286
以厨余垃圾为研究对象,实验研究产气效率、pH、SCOD、甲烷浓度及生物降解率5个参数的变化趋势,比较低强度超声波处理对厨余垃圾厌氧消化产气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低强度超声波处理对厨余垃圾厌氧消化产生明显效果,在不同的超声波强度(100、175和250 W)或处理时间(20和40 min)下,产气效率、累计产气量、pH下降幅度、SCOD增加幅度随处理时间和超声功率增加而增加;在超声波强度250 W和处理时间60 min下出现抑制作用;(2)在超声波强度250 W和处理时间40 min条件下,超声波对厨余垃圾厌氧消化增强效果最明显,累计产气量由未处理的3 513 mL提高至5 007 mL,提高42.6%,甲烷气体浓度由51.25%提高至58.8%,生物降解率由58.11%提高至73.5%.  相似文献   

20.
预测了中国西北典型城市西宁的生活垃圾清运量,同时分析了西宁的生活垃圾物料流向,从而估算西宁未来的生活垃圾产生量,为西宁生活垃圾管理规划提供依据。研究发现,西宁未来生活垃圾清运量和产生量均呈增长状态,2025、2035年西宁生活垃圾产生量分别为240.33万、334.04万t,2020—2035年的平均年增长率为3.71%。在考虑分拣率的条件下,2025、2035年西宁生活垃圾人均日产生量分别为1.72、2.21kg/(人·d)。目前,西宁生活垃圾分两级分拣回收,一级分拣率为35.11%,二级分拣率为0.18%,填埋率为64.71%。为提高资源化利用率,建议西宁加强一级分拣能力,特别是加大对纸类和塑料的回收能力;在末端处置上,建议规划考虑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设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