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排污收费是我国一项重要的环境管理制度。企,事业单位排污缴纳排污费是对环境的一种经济补偿,是为了促进企业加强管理,节约和综合利用资源、能源、治理污染、改善环境,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在一些地区,排污收费很难依法进行到位,使排污收费的管理效能大打折扣。 1 排污收费难以依法、全面、足额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我国实施排污收费制度的多年实践证明,经济手段 是环境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排污收费制度遵循了价值规律的理论,在发挥刺激污染治理作 用的同时,通过实施征收排污费来筹集相当数量的环保资金,更好地促进了环境保护事业的 健康发展。我结合工作实际,就如何做好排污收费工作谈一下体会。1 做好排污收费工作指导思想要正确众所周知,排污收费工作是环境监理工作的核心,环境管理的重要经济手段,它来源于排污 单位,利用于排污单位,是综合整治污染源的资金来源之一。做为一项经济手段在环境监理 管理过程中有力地促进了"三同时"、"排污许…  相似文献   

3.
深圳市排污收费系统的开发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排污收费是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它直接体现了监管的力度和执法的效果。由于这项工作与其他业务部门,如建设项目审批、环境监督、环境监测、环境执法等部门联系密切,因而信息结构复杂。目前在我国投入使用的排污收费管理系统软件大多是FOXPRO数据库,难于实现收费信息共享。基于城市级环境信息管理系统的需求以及目前进行的污染物总量排污收费制度的试点,开发出一套WINDOWS环境采用SYBASE数据库的排污收费管理系统PWSF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经济学原理阐述了环境问题的经济实质和排污收费的理论。指出环境问题的实质是缺乏有效配置环境资源的市场,以直接管理为主的传统环境管理方法缺乏足够的动力解决环境问题。同时从市场体系和资源配置的角度探讨了排污收费的理论基础。指出了排污收费在优化环境资源利用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排污收费工作是在一九七九年国家颁布环境保护法以后出现的环境管理工作的一项新事物。重庆市排污收费,是一九八○年八月开始试行的。试行排污收费以来,对加强污染源的管理和促进“三废”的治理,作用十分明显。首先,试行排污收费,对环境管理提供了有效的经济手段。对于环境管理,一段时期以来,国家虽然制定了法律,政府也作了许多政策规定,但仅仅依靠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来管理环境,是不足的。特别是当前造成环境污染的大量问题是超标排放问题,对超标排放采用经济手段进行管  相似文献   

6.
对现行排污收费制度修改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现行排污收费制度修改的建议黄文涛,万加连(江苏省建湖县环保局,江苏224700)排污收费制度是我国环境管理的基本制度之一。它是我国为强化环境管理,运用经济手段,促进工业企业污染防治的一个独特的制度。排污收费制度实施十几年来,对促进我国的老污染源治理...  相似文献   

7.
<正> 管理是一门科学。环境管理的关键在于运用各种管理手段,作到卓有成效地控制污染。近来在有些地区试行的排污收费制度,就是运用经济杠杆,加强环境管理的有益尝试。根据我国环保法第十八条和卅二条规定,长江流域有关环保机构逐渐试行排污收费制度,从试点情况来看,排污收费对水源保护确有推动作用,是运用经济杠杆,促进  相似文献   

8.
石头 《环境》2003,(8):8-9
排污收费制度,作为我国环境管理一项基本制度,是促进污染防治的一项主要经济手段。实施20多年来,排污收费制度为促进污染防治和加强环保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003年1月,国务院颁布《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对排污收费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从而把我国排污收费工作推向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9.
张作帆 《环境》1996,(12):26-27
排污收费是环境监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国家对环境买行监督管理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随着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作为环境监理重要手段之一的排污收费制度日趋完善。排污收费工伯的顺利开展,是关系环保事业兴衰的关键,本文试就排污收费与环境监测、污染治理的关系谈一些认识,以利于搞好排污收费工作。加强环境监测是排污收费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和保证环境监测是排污收费的眼睛,是为排污收费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的基本方针是“环境监  相似文献   

10.
实行企业内部排污收费,目的是为加强老污染源的治理和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确保环保责任目标的实现而推行的一种新的排污收费制度。实践证明,执行好这一制度,可以大大促进环境管理工作的开展。1 理顺了排污收费和环保补助资金使用的程序内部排污收费制度,强调企业环保部门的地位和作用。企业环保部门可依据企业制定的内部排污收费管理办法和收费标准,对排污单位直接收取超标排污费,各排污单位缴纳的排污费由企业内部银行直接划拨到企  相似文献   

11.
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和环境监察是防治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的源头,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结合工作实践,从主观角度出发,分析了当前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和环境监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管理,对建设项目实行系统、全过程、全方位环境监察的政策建议与技术措施,呼吁重视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和环境监察工作。  相似文献   

12.
我国工程环境监理的发展态势及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工程环境监理在我国刚刚起步,是一种新型的环境管理方式.文章结合工程环境监理工作实践,总结我国现阶段的工程环境监理,从内容、目标、对象、依据等方面对比分析了工程环境监理与工程监理、环境评价的关系,并提出建议,为工程环境监理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随着我国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环境保护工作也日益加强,为了做到环境和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必须要求建设项目加强污染防治对策,加强环保管理部门的有效监督。火电厂装设烟气连续监测系统(CEM)就是对其大气污染物的排放进行连续监测,为生产运行和环保管理部门提供基础数据,本文介绍了电厂CEM系统的分析系统。  相似文献   

14.
包头市空气氟化物污染是包头市环境污染的重要问题,多年来,各级坏境管理部门高度重视,采取了多项治理措施对氟污染进行控制。本文通过对近20年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e丹,通过治理取得了显著效果,污染程度明显下降。但是,近年一直呈下降趋势的氟化物污染又有上升势头,情势不容忽视,提示仍需加大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15.
实施ISO14000标准促进绿色行政和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推行ISO14000标准,实施“绿色行政”,不仅能提高政府环境管理的水平,而且可以极大的提高政府的形象,并通过制定科学的、符合生态规律的发展规划,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环境友好的技术管理措施,达到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的。为了适应加入WTO的需要,实现环境管理和国际接轨,带动更多的企事业单位向科学的环境管理模式迈进,在政府开展ISO14000,实施“绿色行政”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通过国内外环境科研管理的分析,划分了环境管理与科研的层次,指出科研计划管理是联系管理与科研的纽带。提出在深入改革的形势下,科研管理需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并就环境管理、准决策研究、基础研究三个层次的联系与运行以及科研分领域系统管理,科研经费管理的多元化与项目设置的计划滚动效应和建立技术支持的专家系统等提出了看法。以求实现科学比管理,切实发挥科研第一生产力的作用,达到科研为管理服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述了在当前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新形势下,环境保护计划如何管理;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中之后如何具体实施;切实抓好环境保护计划与各项制度接轨、发挥计划的“龙头”作用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冶金行业环境污染物的特征与监测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凡 《环境工程》2013,31(1):108-111
冶金行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原材料工业,在其制造体系中大量的物质、产品流、废弃物、能量转换过程、多形式的排放过程都对环境造成不同层次和程度上的影响。针对不同工艺产生的污染物特征及主要污染物的种类,综述了环境监测运用的各类监测技术、监测方法,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区域环境风险评价与管理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阐述了开展区域环境风险评价与管理的重要性,探讨了开展区域环境风险评价与管理的几个主要问题:区域环境风险水平的表征方法;区域环境风险的识别方法;区域环境风险评价的模式方法;以及区域环境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开展区域环境风险评价与管理的目的是降低区域环境风险水平,减少人为事故带来的环境灾害与经济损失。给区域环境生态和公众健康一个较安全的保证。  相似文献   

20.
生态环境补偿费征收的若干问题及实施效果预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征收生态环境补偿费是解决我国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破坏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目前在我国尚未全面展开。根据国外的经验,一项征费工作的展开需要解决理论和实践上的一系列问题,如费率确定、实施管理方法、社会经济和环境效果分析等。本文就生态环境补偿费征收的原则、征收对象、收费标准以及收费效果预测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若干措施和意见,可为实践工作所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