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了对工贸企业的有限空间作业风险情况进行准确评估,统计了2017—2020年全国有限空间事故数量和事故原因,结合人、物、环、管安全管理4因素,列举了影响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的15项指标。运用物元分析法建立有限空间作业风险物元评价体系,并计算评价指标对评价等级的关联度。引入AHP(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分别确定各评价指标的主、客观权重,并结合欧式距离函数确定偏好系数从而计算组合权重。并使用该方法对某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情况进行安全等级评定,能够得出合理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2.
风险严重度指数法在毒气泄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某区域或某设备潜在的毒气泄漏事故场景的风险水平,以对不同的风险等级进行风险控制和安全规划,详细介绍了工业事故风险评估方法ARAMIS所采用的风险严重度指数法.首先基于事故频率和后果的风险矩阵选取毒气泄漏事故场景;然后运用毒气当量浓度计算任意暴露时间下不同风险严重度等级所对应的特征距离,并根据同一风险等级内风险严重度指数与距离的线性关系计算任意点的风险严重度指数;最后应用1个实例分析了考虑所研究区域的风向概率后对风险严重度指数的真实影响,便于工厂或企业识别不同的风险等级,进行不同场景下风险水平的对比性研究,为其安全设计及风险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预防建筑施工高危作业事故,将定量改进作业危害分析(JHA)法应用于建筑施工高危作业风险分析。首先,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识别建筑施工高危作业,并引入事故致因"2-4"模型建立危害辨识模型;然后,采用风险等级评价法确定作业步骤风险等级,结合各作业步骤权重,运用复合风险度确定关键步骤;最后,采用加权风险度确定高危作业等级,并以某建筑施工脚手架搭设作业为例,进行定量改进JHA分析。结果表明:作业步骤配备个人防护用品和高处作业(脚手架搭设)为关键步骤;复合风险度确定的关键步骤是安全管理的重点,加权风险度确定的高危作业风险等级与实际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4.
自我国在高危行业提出双重预防机制的建设工作以来,烟草行业也在积极的探寻适用于本行业的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以确保行业中存在的风险得到有效管控,隐患得到有效排除。首先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与专业安全评估技术进行有机结合,探索其融合路径的同时,将专业安全评估应用到风险分级当中,并尝试运用德尔菲法、风险矩阵法和Borda序值法来解决以往对烟草的分散性、多类别事故的风险等级描述困难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构建出烟草行业系统双重预防机制的基本模型。其结果表明:将专业安全评估应用于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中,为烟草行业主要事故风险、事故风险防范和分级管控措施的确定提供了依据,为提高双重预防机制编制的针对性提供了借鉴,也为烟草行业双重预防机制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效率,实现特种设备管理资源的高效配置,提高特种设备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首先,建立特种设备的三级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基于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计算各级风险评价指标的权重,进而建立三级风险评价模型;最后,结合分类预警及协同治理2个环节,构建了特种设备风险控制管理模型,并运用所建模型剖析具体案例。研究表明,特种设备风险控制管理模型可为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和技术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现有研究多从微观角度关注特种设备本身、特种设备生产及使用单位的风险,而缺少从政府监管视角出发探索区域特种设备宏观安全风险的研究。为进一步完善特种设备安全风险理论,评估我国各区域特种设备宏观安全风险等级,在提出并界定"基于监管视角的区域特种设备宏观安全风险"概念的基础上,基于扎根理论(GT)的分析方法识别出宏观安全风险要素,构建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ANP-CM的风险预警模型,并对我国内地31个省级行政区域的宏观安全风险等级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所构建的GT-ANP-CM模型适合于基于监管视角的区域特种设备宏观安全风险预警,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该方法的提出可为监管机构测算区域特种设备宏观安全风险等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安全屏障在蒸气云爆炸事故中的控制效果,运用蝴蝶结法、TNT当量法建立研究模式,计算安全屏障作用下的事故概率、分析事故后果,并结合风险矩阵从概率和后果方面评价其风险程度。以事故概率、风险程度为指标,表征、分析安全屏障的控制效果,并对较高、高风险提出控制措施。将该模式应用于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企业的安全屏障可以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但是由于后果严重度的影响,其风险程度仍处于较高水平,需要进一步加强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8.
针对石化企业化工事故引发的区域脆弱性研究不足现状,构建脆弱性评估模式。该模式以石化企业承灾体常见事故类型分析为基础构建脆弱性评估指标体系,集成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确定权重并引入多变量Kendall协和系数检验一致性,在此基础上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估其脆弱性等级。将该模式应用于某石化企业,得到企业内不同区域的脆弱性等级分布。案例应用表明:AHP-熵权法应用于确定指标权重能更好的综合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评估结果可指导企业采取事故控制和灾害预防措施,更好的控制区域风险。  相似文献   

9.
工作安全分析法(JSA)将所选择作业按顺序划分若干个步骤,对作业步骤逐步进行风险识别和分析,在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由于JSA法是一种定性风险分析方法,仅能从定性角度分析作业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无法量化其可能性和严重度。将风险矩阵评估方法(Risk Matrix)引入JSA分析过程,结合自升式海洋平台拖航作业及行业评价指标特点,利用风险矩阵计算风险因素的风险度,提出控制和改进措施,得出不同作业步骤各类风险重要度和风险水平,为平台拖航作业安全保障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代张音 《安全》2014,35(9):23-26
文章在分析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HA)和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的基础上,提出用LEC结合煤矿PHA定性分析,定量评价各事故的风险等级,并分析其可行性,简介评价流程。以某煤矿部分重大危险、有害因素的安全预评价为例,验证用LEC法确定的风险等级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梳理中小型化工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总结国内外化工行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经验,从风险管理内涵、保险机制、过程安全管理、安全主体责任落实等角度,构建化工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思路和对策,为促进我国化工中小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灰色层次分析法在航空工业企业事故中的分析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空工业常使用高精度、高价值的关键仪器、设备、设施,各种型号飞机试验、试飞频繁。机械伤害、高处坠落、冲压设备伤手等事故时有发生。分析航空企业事故致因主要为事故预防措施不到位,生产工艺设备安全性不高,职业病预防及管理不到位。利用数学建模的思路,引入灰色层次分析法(GAHP),以航空某企业为例,将评估对象安全状况分为指标层、准层次、目标层,逐级计算灰数,确定所属灰类,得出航空某企业的安全综合评估结果。评估结果显示,GAHP法能够客观反映航空企业安全状况,值得在航空企业安全生产事故风险评估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钻机是石油与天然气钻井作业的重要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极大风险,如果对其中的风险因素管理不善,风险转化为事故,将造成极大的损失,严重影响企业的形象与生产。为了预防石油与天然气钻井作业过程的事故发生,提高钻井队安全管理水平,论文采用通过对系统技术风险概率Pf和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Cf的估计和模糊评判的方法得到系统的风险状况Rf,为采取科学合理的风险消减措施提供了决策依据。论文以某型号电动钻机的电气控制系统为例进行风险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与实际情况比较符合。  相似文献   

14.
工伤保险行业差别费率确定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定合理的行业差别费率对于工伤保险基金的稳定、促进企业改善安全生产状况具有积极作用.我国工伤保险制度处于起步阶段,有些地区对行业差别费率厘定进行了探索,但费率与风险的关联性不强,影响了低风险企业参加工伤保险统筹的积极性.本文针对工伤统计数据缺乏的现状,分析了现阶段工伤保险行业差别费率确定方法的研究现状,重点讨论了确定行业风险等级的3种方法,即聚类分析法、风险系数测评和模糊风险评估法的应用过程以及优缺点;另外,强调了在确定行业风险指数时,应注意根据不同事故类别的严重度来确定各风险因素指标的权重大小.最后,应用风险评估理论分析工伤保险行业差别费率的运作机理,提出应用工伤赔付支出费用计算行业差别费率的数学公式,此公式原理清晰、操作方便,且有利于各统筹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划分行业差别费率.  相似文献   

15.
建筑企业安全业绩综合评价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筑业是安全事故高发行业,准确评估建筑企业安全状况及业绩,是抓好安全管理、减少安全事故的基础工作。建设部颁布实施的《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对评估建筑企业安全状况及业绩方法作了具体的规定,但笔者认为该方法还需完善并提出,利用以下参数作为建筑企业安全评价的基础指标:前3年的企业完成产值伤亡率(x1),前3年企业建筑安全事故人均直接损失费用统计值(x2),前3年建筑企业获得的建筑意外保险的索赔额(x3),前3年企业施工现场安全检查平均得分(x4),省市安全抽检达标情况(x5),施工企业主业危险度系数(x6)。最后给出建筑企业安全业绩评价数字模型。通过实例研究,证明该方法能够客观而科学地反映建筑施工企业的整体安全管理状况和水平。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特种设备安全形势严峻,社会影响恶劣。我国现有特种设备责任保险,阻碍了责任保险功能的实现。本文在全面阐释特种设备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基本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特种设备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具有转移特种设备相关单位的责任风险,及时、有效地使受害者获得赔付,预防事故的发生,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应当成为以市场化手段辅助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建筑业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筑业是伤害事故多发的行业 ,实行建筑业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里有明确规定 ,也是一项国际惯例。建筑业实施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对促进建筑市场和保险市场的发育、减轻企业风险和维护社会稳定意义重大 ,同时有利于建筑业的安全管理以及与国际惯例接轨。目前 ,我国由于企业风险意识薄弱、法规不完善、保险公司不能提供优良的服务以及缺乏保险中介等原因 ,使得意外伤害保险的推行情况不甚理想。为大力推动我国建筑业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的发展 ,需要加强风险和保险的宣传、完善配套法规、采取强制与服务并重的措施并扶植我国工程保险中介组织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催化裂解装置火灾爆炸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道氏方法是对石化装置风险性进行量化评价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对装置的系统和单元的固有危险性及安全设施降低危险性的安全补偿作用进行认识和评价,采用道化学公司的火灾、爆炸危险指数法,对安庆石化炼油厂65×104t/a催化裂解装置的潜在火灾爆炸和反应危险性进行评价和分析,得到“严重”以上程度的单元有:加热炉、丙烷塔、丙烯塔、液化气储罐和汽油柴油储罐、反应器、瓦斯发生器、乙烷塔和稳定器,同时给出单元的危险等级和薄弱环节,为工厂的风险管理和安全管理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并为降低装置风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民航业安全风险监测与仿真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根据系统安全的思想,通过对航空安全历史数据的分析和专家经验,从人员、设备设施、环境和组织管理4个方面,提出中国民航机务、空管、飞行、机场4个分系统安全风险监测指标体系,共102个风险因素指标,并合成为27个行业安全风险监测指标。以民航历史数据为样本,建立资源优化神经网络(RON)模型,将安全风险监测指标与中国民航安全指数相联系,分析安全指数的关键影响因素,达到安全管理决策支持的目的。通过建立的风险监测指标体系和RON模型,可以实现民航整个行业、各分系统及单个指标的安全风险监测和预警。  相似文献   

20.
Most models of the incidence of occupational accidents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are composed of multiple factors. Although statistical techniques can be used to infer cause-and-effect relationships among these factors, the large number of factors involved and the complexity of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m make it difficult for managers to identify potential hazards in construction projects and thus develop effective safety procedures. This study addresses this problem by using the association-rule method of data mining in performing an analysis of 1347 accidents in the Taiwan construction industry during the period 2000–2007. The association-rule method enables potential cause-and-effect relationships to be identified among the many factors that play a role in occupational accidents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The study finds that such accidents tend to occur when certain combinations of hazards are present – especially working in high places without protective measures, loss of balance when in motion, failure to use protective equipment, insufficient experience, and injurious contact with unstable structures. These hazards are especially evident in small enterprises with less than 10 persons. The results can help management to formulate effective safety policies with regard to management shortcomings and staff train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