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环境因子对水蚯蚓污泥减量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霍夫水丝蚓(L.hoffmeisteri)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生长方式、溶解氧(DO)、酸碱度(pH)和温度(T)对其污泥减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附着生长时污泥减量效果优于悬浮生长,附着生长时的TSS、VSS降解率分别为22.34%、29.79%,而游离生长时的TSS、VSS降解率分别仅为15.51%、18.12%;...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污泥前置生物处理的减量技术和方法,包括生物捕食及工艺改革的污泥减量化.污泥减量可以通过微生物自身的新陈代谢和微生物种群之间捕食作用,以及对工艺的改良来实现.工艺方面可以使用生物滤池、两段式好氧处理系统与OSA、Cannibal工艺等.  相似文献   

3.
旁路水解酸化技术既能实现污泥减量,又能为污水脱氮除磷补充碳源。采用水解酸化作为污泥旁路减量化技术,研究其污泥减量的运行性能和机理,同时考察了对污水处理工艺污染物去除的影响。采用污泥水解酸化旁路处理,得到污泥减量率为30%,其中水解酸化的贡献为0.7%,延长污泥龄贡献为17.1%,能量解偶联等贡献为12.2%。污泥水解酸化旁路处理对污水生物处理工艺的出水水质以及微生物活性影响不显著。水解酸化过程中会降低微生物脱氮活性,但对污水处理主反应器中微生物活性影响较小。污泥旁路水解酸化污泥减量工艺中,对污泥减量机理的解析,需要综合考虑水解酸化与污泥龄等对污泥减量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微型动物捕食作用减量污泥的技术主要有淹没式生物膜法、两段生物反应器、微型动物直接接种法和蚯蚓生态滤池.其中,淹没式生物膜技术和蚯蚓生态滤池技术已在工程上得到应用,这2种技术污泥减量效果明显,具有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和成本低等优点.提高磷或氮磷去除率是微型动物捕食污泥减量技术共同面临的问题.进一步优化工艺设计,消除两段生物反应器的污泥膨胀和泡沫,解决蚯蚓生态滤池在工程应用中出现的布水不均匀,局部积水和污泥堵塞等问题.深入研究微型动物捕食污泥减量系统中食物链动态平衡代谢机理,以及填料性质、水力负荷、污染物负荷和温度等工艺条件和环境因素对食物链的影响,对于进一步研究食物链生长动力学,强化微型动物捕食污泥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微型动物捕食污泥减量工艺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型动物捕食污泥减量技术主要有淹没式生物膜法、两段生物反应器、微型动物直接接种法和蚯蚓生态滤池.其中,淹没式生物膜技术和蚯蚓生态滤池技术已在工程上得到应用,这2种技术污泥减量效果明显,具有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和成本低等优点.提高N,P去除率是微型动物捕食污泥减量技术共同面临的问题.进一步优化工艺设计,消除两段生物反应器的污泥膨胀和泡沫;解决蚯蚓生态滤池在工程应用中出现的布水不均匀、局部积水和污泥堵塞等问题;深入研究微型动物捕食污泥减量系统中食物链动态平衡代谢机理,以及填料性质、水力负荷、污染物负荷和温度等工艺条件和环境因素对食物链的影响,对于进一步研究食物链生长动力学,强化微型动物捕食污泥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污水处理过程中原位剩余污泥减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静  邓毛程  李青 《环境工程》2014,32(9):6-10
剩余污泥的处置问题日益突出,污泥减量化在污水处理系统的整个环节具有重要地位,基于污泥减量的各种微生物代谢机制,如溶胞-隐性生长、解偶联代谢、维持代谢等,从两个角度对目前取得较好减量效果及应用前景的原位剩余污泥减量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介绍:1)基于传统生物废水处理工艺的改革,提出了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增加新型预处理方式、强化膜生物反应器的应用及对传统成熟污水处理工艺进行组合、改进,介绍近年来在实验室及小试规模污水处理取得的研究成果,可以在实现污泥减量的同时保证出水水质。2)宏基因组技术在污泥减量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开发新型微生物培养技术、筛选特定功能基因及活性物质,在污水处理和污泥减量中充分利用未培养微生物资源。最后提出污泥减量技术的研究重点及方向,包括加强对污泥减量技术的经济评价、效益分析;充分利用数学工具、开发数学模型,优选可以反映实际生产情况的工艺参数;在基础研究及工程应用过程中加强高端检测手段的应用,深入有机污染物降解途径与微生物生长关系的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7.
污泥生物处理技术包括污泥前置及后置的处理。污泥前置处理可以通过微生物自身的新陈代谢和微生物种群之间捕食作用,以及对工艺和反应器的改良来实现污泥减量。污泥后置生物处理是指污泥消化,可以使用高温-中温共相厌氧消化和蛋形污泥消化器对污泥进行减量;这些方法从不同侧面反应了目前污泥生物处理研究现状以及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不同溶解氧(DO)下细胞自溶过程对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生化污泥减量效果的影响,实验通过控制污泥DO值分别为4.0、4.5、5.0、5.5、6.0 mg/L进行污泥好氧消化实验,并以MLSS、TN、TP的变化情况来表征污泥减量效果,结果表明:当DO值为6 mg/L和5.5 mg/L时,曝气作用时间大于5 d时,污泥减少量分别达59.0%和53.0%,减量效果十分显著。同时对污泥上清液TN、TP的考察表明,在污泥减量的同时应注意解决尾水的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9.
汪鲁  贲伟伟  李彦刚  强志民 《环境科学》2018,39(4):1739-1747
建立了两套小试规模的序批式反应器,一套作为污泥臭氧原位减量系统,另一套作为控制系统.通过两系统的长期运行(90 d)考察了污泥臭氧原位减量工艺对9种典型抗生素(四环素、土霉素、强力霉素、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洛美沙星、恩诺沙星和阿奇霉素)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进水中目标抗生素的存在(9种抗生素各100 μg·L-1)并未对活性污泥去除COD、总氮、氨氮和总磷的效果产生显著影响.污泥臭氧原位减量系统出水中目标抗生素浓度在运行期间保持相对稳定,且与控制系统接近;但污泥中目标抗生素浓度则显著低于控制系统.质量衡算表明目标抗生素在两系统内的输入和输出逐渐达到平衡,臭氧降解和剩余污泥排放分别为减量和控制系统中目标抗生素的主要去除途径.污泥臭氧处理单元可以降解减量系统入水中83%的目标抗生素,而控制系统入水中82%的目标抗生素则随剩余污泥排放.因此,污泥臭氧原位减量工艺可以明显削减活性污泥系统中抗生素的排放,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好氧-沉淀-厌氧工艺剩余污泥减量性能和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探讨了污泥衰减、能量解偶联、低污泥产率厌氧反应对OSA工艺污泥减量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衰减是由微生物死亡及吸附于污泥表面的颗粒有机物水解酸化和微生物内源代谢2部分组成.间歇试验污泥厌氧过程中,上清液SCOD、NH 4-N、TP浓度均随厌氧时间逐渐升高,OSA污泥厌氧16 h后溶解性蛋白质高达33.09 mg/L,上升幅度高于多糖浓度的变化,证实了污泥水解现象.OSA污泥内源SOUR可达8 mg/(g·h),是CAS污泥内源SOUR的1.7倍以上,说明OSA系统中较高的内源代谢促使污泥减量.污泥衰减是OSA工艺污泥减量的决定性原因,可占OSA污泥减量效果的66.7%左右.间歇实验证实了OSA系统由于厌氧一好氧耦合环境,存在能量解偶联现象,但由于这种作用引发的污泥减量仅占7.5%左右.OSA工艺污泥厌氧池释放的SCOD作为缺氧反硝化、厌氧释磷、硫酸盐还原及产甲烷的二次基质,由于这些厌氧反应污泥产率低于好氧代谢,使得系统污泥产率下降,约有23.5%的污泥减量是源于这种因素.OSA污泥减量是由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剩余污泥进行水热预处理时,研究了水热温度、时间和污泥固液比对污泥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热温度的升高,CODCr溶出率和污泥减量化程度逐渐提高,200 ℃时,CODCr溶出率最大,较原泥提高了96.5%,污泥减量化最大为80.1%,氨氮呈不规则性变化;水热时间对污泥减量化和氨氮溶出影响较小,当水热时间为1 h时,污泥中CODCr溶出率最大,较原泥提高了96.5%;固液比为10%,水热预处理后污泥中氨氮溶出最小,为1.093 mg/g。通过考察3个因素对污泥理化性质的影响,得出最佳水热预处理条件为污泥固液比为10%时,在200 ℃下,水热1 h后,污泥预处理效果最好,CODCr溶出率可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2.
Arsenic in the environment is attracting increasing attention due to its chronic health effects. Although arsenite(As(III)) is generally more mobile and more toxic than arsenate(As(V)), reducing As(V) to As(III) may still be a means for decontamination, because As(III) can be removed from solution by precipitation with sulfide or by adsorption or complexation with other metal sulfides. The performance of As(V) bio-reduction under autohydrogenotrophic conditions was investigated with batch experimen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s(V) reduction was a biochemical process while both acclimated sludge and hydrogen were essential. Most of the reduced arsenic remained in a soluble form, although 20% was removed with no addition of sulfate, while 82% was removed when sulfate was reduced to sulfide.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reduced arsenic was re-sequestered in the precipitates, probably as arsenic sulfides. Kinetic analysis showed that pseudo first-order kinetics described the bio-reduction process better than pseudo second-order. In particular, the influences of pH and temperature on As(V) reduction by acclimated sludge under autohydrogenotrophic conditions and total soluble As removal were examined. The reduction process was highly sensitive to both pH and temperature, with the optimum ranges of pH 6.5–7.0 and 30–40°C respectively. Furthermore, Arrhenius modeling results for the temperature effect indicated that the As(V) reduction trend was systematic. Total soluble As removal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trend of As(V) reduction.  相似文献   

13.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臭氧减量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半连续式实验考察了臭氧投加量和初始pH对剩余污泥臭氧处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臭氧投加量的增加,污泥溶解率增加,有机质、氮、磷等物质释放到污泥液相中;最佳臭氧投加量控制在约150 mg·g-1(以SS计),污泥溶解率可达约26%;污泥臭氧减量应在初始pH中性或偏碱性条件下进行,此时污泥溶解率较高,有利于有机质和氮的溶出.臭氧处理后污泥回流至生物处理系统对微生物的生物活性、COD和TN的去除效果无显著影响,但由于系统中无剩余污泥排放,导致TP的去除效果明显下降.臭氧处理后污泥上清液的Ca(OH)2除磷实验发现,较高的钙磷摩尔比对上清液除磷有利;当其值控制在10.0左右时,TP的去除率大于80%.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剩余污泥降解效能和废水中六价铬还原效能,研究了CaO2对微生物燃料电池同步处理剩余污泥和六价铬废水的影响,考察了不同CaO2投加量下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剩余污泥的降解效能、阴极六价铬的还原效能及产电效能.结果表明,当阳极室CaO2投加量分别为0,0.1,0.2,0.4,0.6,0.8gCaO2/gVSS时,运行120h后,阴极六价铬还原率分别为73.38%,78.91%,99.47%,97.70%,97.04%,96.37%,运行30d后,阳极剩余污泥TCOD降解率分别为72.4%,76.9%,81.0%,78.2%,75.7%,74.2%.证明投加CaO2后,六价铬还原率和TCOD降解率都有提高.当投加量为0.2gCaO2/gVSS时处理效能最好,输出电压最大为1.15V.六价铬还原率提高了36.08%,TCOD降解率提高了11.88%.此外,投加CaO2后微生物燃料电池电化学活性有所提高,表明CaO2投加对电池电子传递过程有促进作用.结果说明CaO2有利于提高对微生物燃料电池同步处理剩余污泥和六价铬废水效能.  相似文献   

15.
假单胞菌DN-1再生NO络合吸收液的特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Fe(EDTA)络合吸收脱除NO吸收速率快,吸收容量大,但是存在吸收液再生方面的缺陷.实验用自行分离得到的假单胞菌DN-1,将吸收液中的Fe(EDTA)NO还原为N2而进行再生.考察了不同碳源种类、碳源量、菌种量、pH值、温度、络合物浓度等条件下该菌种对Fe(EDTA)NO的还原情况.结果表明,葡萄糖比醋酸钠、柠檬酸三钠和乙醇等更适合于作为该体系的外加碳源.当Fe(EDTA)NO浓度为6.50 mmol·L-1时,添加250 mg·L-1的葡萄糖就能满足微生物的反应需要;DN-1还原适宜温度范围为40~45℃,适宜pH值为6.9~7.2;还原速率随菌体接种量的增多而加快;而Fe(EDTA)NO浓度小于11.8 mmol·L-1时,还原速率随着络合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超过这一浓度,还原速率不再随络合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反应速率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16.
在污泥停留时间(SRT)为3 d的条件下,探究了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条件下(4、6、8、12和16 h)的超短龄活性污泥系统碳、磷去除效果、机制,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在HRT=8 h及以上时短活性污泥系统才会有稳定的碳、磷去除效果,去除率分别能达到80%和90%以上;去除机理为吸附和生物作用,但COD和磷以吸附的方式去除比例随HRT的延长而减小,分别从47.2%和89.1%降低至35.9%和33.6%.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表明,短SRT系统中主要的优势微生物种类与传统活性污泥系统相似,除磷由传统聚磷菌(PAOs)和反硝化聚磷菌(DPAOs)共同完成,相对丰度随着HRT的延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17.
To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of detoxifying chromium slag by sewage sludge,synthetic chromium slag containing 3% of Cr(VI) was mixed with sewage sludge followed by thermal treatment in nitrogen gas for stabilizing chromium.The effects of slag to sludge ratio(0.5,1 and 2) and temperature(200,300,500,700 and 900°C) on treatment efficiency were investigated.During the mixing process before thermal treatment,59.8%-99.7% of Cr(VI) was reduced,but Cr could be easily leached from the reduction product.Increasing heating temperature and decreasing slag to sludge ratio strengthened the reduction and stabilization of Cr(VI).When the slag to sludge ratio was 0.5 and thermal treatment temperature was 300°C,the total leached Cr and Cr(VI) declined to 0.55 mg/L and 0.17 mg/L respectively,and 45.5% of Cr in the thermally treated residue existed as residual fraction.A two-stage mechanism was proposed for the reduction and stabilization of Cr.  相似文献   

18.
针对实际运行条件下,国内生物质固体燃料燃烧过程中NO、CO排放研究不足,排放现状不清晰等问题,在天津地区选择了6台具有代表性的生物质固体燃料锅炉,在测试中燃烧其常用燃料,采用烟气分析仪Testo350对锅炉展开了气态排放研究,重点研究了其中5台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锅炉在不同燃烧负荷下,NO和CO的排放情况,以及另1台捆烧式锅炉在正常工况下的排放情况。测试结果表明:6台生物质锅炉的NO排放浓度均在180 mg/m~3以上,CO排放浓度均高于500 mg/m~3。其中,3台炉型的固体成型燃料锅炉随着燃烧负荷的增大,NO排放浓度降低CO浓度升高,燃烧负荷控制在75%~80%可相对减少气态污染物NO、CO的排放,其余2台炉型NO、CO排放浓度随燃烧负荷的增大变化趋势与前3台相反,且燃烧负荷控制在95%左右为优;捆烧式锅炉NO排放浓度最低为182.9 mg/m~3,但CO排放浓度却高达2 243.6 mg/m~3。研究结果可为用生物质固体燃料锅炉的实际运行提供参考,从而优化生物质固态燃料的燃烧和排放。  相似文献   

19.
以实验室成功启动的硫自养短程反硝化污泥作为接种污泥,通过批次试验分别探究HRT、pH值和温度对反应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控制条件参数HRT为5h、pH值为7.5、温度为30℃时,亚硝酸盐和单质硫积累效果最佳,分别达到92.53%和59.36%.对以上最佳参数条件下运行的污泥取样进行微生物高通量分析,Proteobacteria菌门丰度达到91.44%,是自养反硝化的主要菌门,Thiobacillus菌属丰度为66.04%,是实现硫自养短程反硝化过程中稳定单质硫和亚硝酸盐的主要贡献者.对反应出水中的生物单质硫进行絮凝沉淀回收,响应面优化结果表明,絮凝剂PAC投加量为7.73mL/L、pH值为4.53、搅拌速度为220r/min为生物单质硫絮凝的最佳匹配参数.平行试验验证得平均单质硫絮凝率(SFE)为88.1%.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高、低浓度臭氧旁路处理对中试系统出水水质、污泥减量率的影响,采用两组系统(对照组:厌氧/缺氧/好氧(A/A/O),试验组:A/A/O+臭氧旁路处理)在5个工况下运行183d.结果表明,利用剂量为13mg/g MLSS(25mg/g MLVSS)臭氧处理占生物反应池容积20%的回流污泥时,系统运行性能良好;在此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