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铁尾矿为原料,活性炭为还原剂,在氮气保护下研究通过磁化焙烧—磁选分离方法回收铁的可能性,并用磁选精矿产率、回收率以及精矿、尾渣品位等指标,探究焙烧温度、配炭比、焙烧时间等因素对分离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实验条件为焙烧温度800℃、氮气流速0.5 L/min、配炭比0.8 g炭/100 g铁尾矿、焙烧时间10 min、磨矿时间2 min(289 Hz棒磨)、激磁电流2 A。在此条件下,铁精矿产率约为23%,回收率大于80%,精矿品位为58%,尾矿品位为4%。  相似文献   

2.
氯化剂对垃圾焚烧飞灰中重金属挥发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南方某生活垃圾焚烧厂飞灰及其水洗灰为原料进行高温热处理,考察氯化剂(CaCl2、MgCl2·6H2O、AlCl3、NaCl 和FeCl3·6H2O)对飞灰和水洗灰中重金属的挥发作用.结果表明,除NaCl 外,其他氯化剂均可促进飞灰和水洗灰中重金属的挥发,对于不同的重金属,其氯化剂的影响效果不同.在原灰中,Zn 的挥发率受氯化剂影响最大,其次是Cd 和Cu,在未添加氯化剂的情况下,飞灰中的Pb 几乎全部挥发.水洗灰中重金属的挥发率受氯化剂影响更明显,其中Zn 和Cu 最为显著,添加氯化剂后,水洗灰中4 种重金属的挥发率最高均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3.
铁尾矿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会对环境构成长期威胁,矿物学因素与尾矿中重金属的稳定性密切相关.本研究以广东某多金属铁尾矿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动矿物解离分析仪(MLA)、连续提取和模拟浸出试验,从矿物学角度揭示了尾矿中有害金属释放的潜在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褐铁矿(59.56%)和赤铁矿(22.15%)等含铁矿物为主要矿物相,与重金属矿物连生关系复杂.在模拟浸出中,铅和锰在酸雨、植物吸收和人体吸收等情境下释放潜力较高,尤其是细粒部分,分别含有46.98%和43.26%的潜在可利用态.含铅、锰的主要矿物为水磷铁铅石、砷铅铁矿和硬锰矿.褐铁矿对锌和铜的固定起关键作用,超过90%的锌和铜以类质同象的形式被束缚于褐铁矿中,限制其迁移浸出.本研究结果为库区铁尾矿污染控制和风险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铁尾矿地砖的制备及其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唐山地区铁矿尾矿制备铁尾矿砖的试验研究,并设计制备铁尾矿砖生产工艺流程和最佳配比。研究结果表明,以铁尾矿为主要材料,通过掺加适量的水泥、粉煤灰、粗骨料和一定的外加剂,经常温常压养护28天后,抗压强度可达到28.30MPa,抗折强度为5.63MPa,同时长期性能研究也表明可以制备出合格的铁尾矿地砖。为铁尾矿大量资源化利用辊供了一条新的徐径.同时还对铁尾砖的微观机理作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以北京市密云水库上游铁矿区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尾矿砂中重金属的含量及形态与粒级分布之间的关系。采集铁尾矿样品5件,使用尼龙筛将其划分为4个粒级组分(75、75~180、180~250、250μm),使用ICP-OES测定各粒级组分中重金属元素Mn、Cu、Pb、Zn、Ni和Cd元素的含量,并测定Fe元素含量。并用BCR连续提取法和ICP-OES测定各粒级组分中Mn、Cu、Pb、Zn、Ni和Cd元素不同化学形态的含量。重金属总量随粒度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同一样品不同粒级组分中重金属总量有很大差异。Mn和Cu元素主要集中在细粒径(75μm)和粗粒径(250μm)组分中,Pb、Zn和Ni元素在粗粒径组分中含量比较高。各个样品相同的粒级组分中,重金属元素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MnZnCuNiPbCd。重金属形态随粒度分布特征研究表明,Mn、Cu、Pb元素可交换态和Mn、Cu、Zn、Ni元素易还原态主要集中在细粒径和粗粒径组分中,环境危害性大。不同矿区尾矿样品相同粒级组分中,重金属形态分布有很大差别。重金属元素总量与p H值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Mn、Cu元素两两之间表现出非常显著的相关性(r0.9,P0.01),说明这2种元素有相同或相似的来源。Pb、Zn、Cd元素与其它元素相关性很小,说明Pb、Zn、Cd元素与其它元素来源于不同的矿物成分。  相似文献   

6.
以制革污泥为研究对象进行焚烧处理,并对其燃烧特性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制革污泥燃烧过程中并未出现明显的固定碳燃烧区.同时,将制革污泥与煤粉混合后焚烧,结果显示,制革污泥的比例及挥发分的析出对混合燃料的着火燃烧有显著影响,在低温段(180~450℃),制革污泥比例的增大可提高混合试样的活化性能,且燃烧程度加剧.通过添加CaO、橡胶粉等添加剂,可抑制制革污泥焚烧过程中重金属的挥发,当CaO添加量为3%时,对Zn、Pb、Cu和Cr等重金属的抑制效果最佳,其挥发率分别降低了5.23%、0.90%、5.59%和4.43%;橡胶粉的添加对于金属元素的挥发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程度非常有限.  相似文献   

7.
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铁尾矿中大豆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铁尾矿盆栽的方法对接种菌根真菌的大豆生长、菌根侵染率及尾矿养分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接种菌根真菌可以促进植物对养分的吸收,提高植株生物量,同时可改善尾矿。这2种丛枝菌根与植物间表现出良好的相互依赖性和较高的菌根侵染率,取得了明显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8.
铅锌尾矿极端贫瘠且通常含有较高的有毒重金属,难以进行生态修复。该研究以剩余污泥作为改良剂施加于铅锌尾矿中,通过室内动态平衡实验,研究污泥在4种不同施加剂量(0.5%、1%、2%、5%)条件下,在不同时期对铅锌尾矿中重金属有效性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剩余污泥施加剂量为5%时能够明显降低尾矿中Pb、Zn、Cu、Cd有效态浓度,施加剂量为2%时可明显减低Zn、Cd有效态浓度。剩余污泥能显著增加尾矿中速效氮及速效钾含量。结果表明,剩余污泥有助于降低铅锌尾矿中重金属有效性;相对于0.5%、1%和2%的施加剂量,剩余污泥用量为5%时对尾矿重金属的稳定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焚烧飞灰高温过程中重金属的挥发及其氯转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敬勇  孙水裕 《环境科学》2012,33(9):3279-3287
研究了垃圾与污泥掺烧后的焚烧飞灰在900℃、1 000℃高温处置过程中重金属(Cu、Zn、Pb、Cd)随不同停留时间的挥发特性,并研究了添加剂氯化物(CaCl2、MgCl2、NaCl、FeCl3、AlCl3)对重金属转化与挥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没有添加氯化剂情况下,污泥焚烧飞灰中不同重金属的挥发特性有较大的差别,其中Pb的挥发率超过80%,而Cu的挥发率<30%,重金属的挥发性大小依次为:Pb>Cd>Zn>Cu.热处置过程中重金属的挥发率受温度的影响较大,而停留时间的延长对重金属挥发促进效果较小,并且易挥发元素Pb和Cd表现尤为明显.飞灰中添加氯化剂后,重金属的挥发性有显著的改变,并且难挥发元素Cu和Zn的挥发性增加较Pb和Cd显著.随着Cl含量的增加,重金属挥发率有增加的趋势,但不同种类的氯化物对重金属氯转化差异较大,其中NaCl对重金属Cd、Zn和Cu挥发特性的促进效果小于其它氯化剂.研究结果为飞灰最大限度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回收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青海某铅锌尾矿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试验模拟研究了4种浮选药剂对尾矿在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协同作用下重金属铅锌溶出的影响.结果发现,除丁胺黑药外,与未添加药剂相比,随溶出时间延长,其他3种黄药的存在均导致溶出体系的氧化还原电位升高而p H值降低,影响顺序均为异丁基黄药乙基黄药≈戊基黄药丁胺黑药.黄药体系Pb、Zn累积溶出量远大于黑药体系且Zn更易溶.50d时,Pb、Zn最大溶出浓度分别为77.60、167.00mg/L,其中异丁基黄药最有利于重金属铅锌的溶出.原电池效应、Cu2+对闪锌矿的活化以及浮选药剂的水解能力差异是导致不同浮选药剂对重金属溶出差异的主要原因.尾矿残渣XRD分析表明不同浮选药剂存在体系溶出过程中生成的新物质含量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包头铁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评价   总被引:26,自引:10,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伟  赵仁鑫  张君  包玉英  王宏  杨明  孙小丽  金帆 《环境科学》2011,32(10):3099-3105
对位于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的包头尾矿库区和白云鄂博铁矿开采区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旨在为治理草原矿区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包头尾矿库区周围不同方向的土壤都受到了重金属Pb、Cu、Zn和Mn的污染,单项污染指数法评价表明各重金属污染程度为Mn〉Zn〉Pb〉Cu;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表明...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揭示尾矿区重金属污染与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关系,本文选择中条山十八河铜尾矿库的水体、底泥以及矿砂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不同生境中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差异,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矿砂中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最大,而水体中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最小;在门和目水平上均表现出水体与底泥中微生物群落组成相似,而与矿砂的差异较大;8个优势科中只有鞘脂单胞菌科(Sphingomonadaceae)细菌的相对丰度与重金属(Cd、Cu、Mn、Ni、Pb、Zn)含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其余7个优势科:柄杆菌科(Caulobacteraceae)、甲基杆菌科(Methylobacteriaceae)、类诺卡氏菌科(Nocardioidaceae)、微杆菌科(Microbacteriaceae)、微球菌科(Micrococcaceae)、链球菌科(Streptococcaceae)和类芽孢杆菌科(Paenibacillaceae)细菌的相对丰度与重金属含量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表明多数细菌都会受到重金属的抑制,而鞘脂单胞菌科细菌对重金属有较高的耐受性,因此具有修复重金属污染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Some enzymatic activities were determined in the areas polluted by tailings from Tiantai Pb-Zn-Ag Mine in Zhejiang Province of China.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e soil enzymatic activitie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increase of concentrations of heavy metals or the distance away from mining tailing center, especially dehydrogenase and urease activities.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analysis between heavy metal contents and soil enzymatic activities indicated that single dehydrogenase activity was very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to combined effect of soil heavy metals in mine area. Moreover, single urease, protease and acid phosphatase activities were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the combined effect of heavy metals. The results suggest it is feasible to use soil enzymatic activities to indicate the pollution situation by combined heavy metals in the soil of mine area.  相似文献   

14.
重金属污染的长期存在,使环境中的微生物保持并不断强化其自身重金属抗性.为了研究长期污染场地重金属污染水平和土壤中微生物重金属抗性之间的关系,本文以山西省灵丘县刁泉铜矿尾矿库区及其周边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立地条件下土壤重金属含量特征以及重金属抗性基因的丰度与分布,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该区域的生态环境风险进行了评估,并对重金属及重金属抗性基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7种重金属Cr、Ni、Zn、As、Cd、Cu、Pb含量均超过山西土壤背景值,单因子潜在生态危害程度顺序基本上为CdPbCuAsNiZnCr.②尾矿库区存在不同程度的生态危害,尾矿坝、草地属于很强生态危害,林地、农田处于强生态危害,不同样地间的潜在生态风险顺序为草地尾矿坝农田林地.③相对丰度较高的重金属抗性基因主要是针对Cu、As的抗性,针对Cu抗性以cop基因为主,针对As抗性以ars基因为主.④除copA基因与重金属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外,其他重金属抗性基因与重金属含量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采用0.05mol·L-1的EDTA作为萃取剂,在一定的萃取条件下,对2种尾矿土壤中重金属进行土壤柱萃取实验,并采用优化的BCR(European Community Bureau of Reference)连续萃取方案对萃取前后的Pb、Zn、Cu和Cd进行形态分析.研究EDTA对4种金属的萃取效率及萃取前后的形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EDTA能有效的从土壤中萃取该4种金属,萃取效率依次为:Cd>Zn>Cu>Pb;金属的4种形态均能被EDTA萃取;在浅层土壤中,EDTA对酸可提态的金属的萃取效果尤为显著;在深层土壤中,酸可提取态、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和残余态4种形态的金属萃取效果,随着土壤柱深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6.
刘敬勇  孙水裕 《环境科学》2012,33(11):3990-3998
对某垃圾掺烧污泥焚烧厂焚烧飞灰进行了采样,在对飞灰进行热重(TG-DTG)分析基础上,重点研究了飞灰水洗前后及其添加不同硫化物(S、NaS、Na2SO3、Na2SO4)经高温处置过程中重金属(Cu、Zn、Pb、Cd)的挥发特性.结果表明,飞灰中重金属Zn、Pb含量较高,Ni的含量较低,而Cd含量达到29.4 mg·kg-1.飞灰水洗后Pb、Cu、Zn的含量均比原灰中高,而Cd的含量降低.飞灰TG-DTG曲线在579~732℃、949~1 200℃这2个温度范围失重率较大,拐点温度分别为690℃和1 154℃.焚烧飞灰中Pb表现出易挥发的特性,其挥发率超过80%,而Cu挥发性较小,其挥发率<30%.飞灰水洗后,重金属的挥发率有显著的降低,其中重金属的挥发性大小依次为:Zn>Pb>Cd>Cu.飞灰热处置过程中预先加入Na2SO3、Na2SO4后,重金属(Cu、Pb、Zn、Cd)挥发率降低明显,而S的加入只能降低Zn的挥发率;Na2S加入后Cd、Zn挥发率下降.水洗飞灰添加Na2S后可降低4种重金属的挥发率,S及Na2SO3的加入分别降低了Cu和Zn的挥发率;4种硫化物的加入都可降低Cd的挥发率.研究结果为飞灰最大限度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回收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磷灰石-零价铁作为添加物,强化混凝应急处置Cu、Pb污染河道水体,并模拟构建产生沉积物,通过静态释放实验方式,研究了其对沉积物中Cu、Pb释放的影响和机理。结果表明:磷灰石复合零价铁介入应急混凝处置显著减少了沉积物中Cu、Pb的释放;45 d释放实验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磷灰石复合零价铁的沉积物中,Cu和Pb从生物有效性高的酸可提取态向生物有效性相对较低的可还原态、可氧化态、残渣态转化。投加磷灰石复合零价铁有利于应急混凝处置重金属产生沉积物的稳定,且零价铁掺杂比例越高,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8.
利用高温管式电炉,分别收集了1000,1150和1250℃条件下的二次飞灰,并利用XRF、EDX、XRD等手段对二次飞灰的理化特性及其重金属Pb和Cu的赋存形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二次飞灰主要由重金属氯化物组成,重金属Pb和Cu的质量百分比分别为8.92%~10.11%和3.74%~5.73%;二次飞灰微观形貌分为不规则形状聚合体和多孔团絮集合体2种;二次飞灰极易吸潮,干燥的二次飞灰呈棕黄色,吸潮后逐渐变为黄色,最后变为糊状的蓝色浆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