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河套平原湖泊陈普海子沉积物粒度与元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河套地区不同类型沉积物进行粒度和元素分析,根据区域陈普海子沉积岩芯的年代和环境代用指标结果,借助于判别分析技术,结合历史文献资料,揭示区域近300a来两个典型时段的环境变化.结果表明,约1850a受黄河河道变迁引起的洪水活动影响,陈普海子岩芯55~50cm(CP1)沉积物表现为灰黄色黏土层,其粒度参数、分布曲线与黄河岸边缓流沉积物相似,两者的中值粒径和众数数值分别为3.8,7.7μm和4.4,5.0μm,元素及其比值K/Ti、Al/Ti和K/Sr(数值分别为7.1、21.5、102.7和6.2、20.7、87.8)的得分散点分布在判别得分散点图的同一区域,与其它类型沉积物的分布区域明显分离,元素比值K/Ti、Al/Ti和K/Sr可作为湖泊沉积指示洪水活动的环境代用指标;自1995年以来,由于区域人类活动,沙荒土地大规模开垦,致使风沙活动增强,岩芯15cm以上(CP2)沉积物粒度参数、分布曲线与风积物相似,两者的中值粒径和众数数值分别为20.1,19.6 μm和41.6,45.7 μm,元素的得分散点分布在判别得分散点图的同一区域,研究结果与文献记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新疆柴窝堡地区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新疆柴窝堡地区湖泊沉积物和流域表层沉积物中元素含量的分析,研究了柴窝堡湖沉积物中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并利用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沉积物重金属的生态效应进行了简要评价。相关分析及主成分分析表明,柴窝堡流域Al、K、Na、Be、Ba、Ti、Ca、Mg、Sr等元素含量的变化主要受流域化学风化作用强度的影响,而Fe、Mn、Zn、Cu、Cr、Ni、Pb、Co等重金属元素与黏土含量之间相关性显著,反映了自然与人类活动的影响过程。1950年前,人类活动影响弱,湖泊沉积物重金属元素主要受控于流域水动力条件;1950年后,流域人类活动的加强使得湖泊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显著增加。利用聚类方法进行了湖泊沉积物与流域表层沉积物元素组成的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湖泊沉积物元素的组合特征反映了流域人类活动和自然作用的影响。最后,通过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柴窝堡湖泊沉积物中Cu、Cr、Zn、Pb等4种重金属的潜在危害程度进行初步评价,其中以沉积物中Pb和Cu危害程度较高,但潜在生态危害程度尚属轻微。  相似文献   

3.
西笤溪流域重金属污染磁学研究及多元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西苕溪流域的土壤样品及部分太湖近岸表层底泥样品,进行了环境磁学测试与化学分析.采用指标聚类分析,抽取磁化率、S比值和Cr、Fe、Pb、Sr、Ti、Zn含量等8个典型指标.再应用模糊C均值聚类分析,分辨出了4种不同的样品类型和两种不同的人类活动响应.取自丘陵山地的第一类样品,以强的磁化率、高的S比值和低的Sr、Ni和Zn含量为特征,代表了流域的自然背景.分布在河谷平原农耕区的第二类样品,磁化率、S比值以及重金属含量都很低,反映了农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而分布在滨湖平原和东苕溪流域的第三类样品,Sr、Ni和Zn含量最高,反映了工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代表丘陵与平原过渡带的第四类样品,其磁参数和重金属含量介于丘陵山地与平原之间.由于流域的磁背景场很高,且人类活动多元化,磁与重金属的相关性差,因此单一的磁化率不能直接指示污染状况.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近百年来抚仙湖不同湖区沉积物中有机碳埋藏及其来源变化特征,以抚仙湖南北部沉积柱为研究对象,分析有机碳埋藏速率时空变化特征,利用正构烷烃及其分布特征对埋藏在沉积物中的有机碳来源进行解析.结果显示,抚仙湖沉积物中有机碳含量为1.79~29.39mg/g,有机碳埋藏速率为3.07~27.71g/(m2·a),两者均随时间的增加呈现整体上升的趋势,1980年以来增长速度明显加快;沉积物中有机碳含量北部(8.70mg/g)小于南部(12.59mg/g),但有机碳埋藏速率北部(13.54g/(m2·a))大于南部(8.29g/(m2·a)),这与抚仙湖南北部有机质来源类型及人类活动的加剧造成的流域环境变化有关;抚仙湖沉积物中正构烷烃碳数范围为C12~C33,整体以高碳数组分为主,奇偶优势明显,表明沉积物中有机质主要来源于高等植物,Paq指示水生植物中以沉水植物占主导优势,2C31/(C27+C29)与ACL27~33指示陆生高等植物来源中,草本植物与木本植物的贡献相当,水生植物在北部湖区贡献大于南部,陆生高等植物在南部湖区的贡献大于北部.  相似文献   

5.
流域土壤侵蚀是流域水文—气候—生态的集中表现之一,对生态、环境等有着重大影响,重建过去流域土壤侵蚀强度对理解区域人类活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黄土高原西南部高山湖泊——六盘山天池沉积岩芯为研究对象,基于XRF岩芯元素数据分析,结合可靠的AMS 14C年代序列,重建了中晚全新世以来六盘山流域土壤侵蚀强度变化记录.结果显示:5570?—?1600 cal BP,流域土壤侵蚀整体较强,侵蚀强度逐渐减弱,其主要受控于降水变化,也受植被覆盖等因素的影响;随着晚全新世气候逐渐变干,1600 cal BP之后的侵蚀强度整体弱于前一时期,此时段由于人类活动的显著影响,加剧了流域的土壤侵蚀.太阳辐射可能是研究区土壤侵蚀强度变化的初始驱动力,ENSO通过驱动亚洲季风变化影响区域降水,进而直接影响流域土壤侵蚀的强度变化.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北运河流域(北京段)多层沉积物中PAHs(多环芳烃)的污染状况,利用活塞式底泥取样器于2014年11月采集了9处沉积物样品,取样深度为30~80 cm,每处样品根据其垂向介质特征大致分成3~4层,分别测定各层样品的粒径、TOM(总有机质)及16种PAHs的质量分数,探讨PAHs在河道沿程与垂向上的分布特征、来源及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北运河流域(北京段)沉积物以砂质壤土为主,w(TOM)(以干质量计,下同)为103.4~146.8 g/kg,w(∑16PAHs)为598.1~28 730.6 ng/g,各层w(∑16PAHs)为108.5~8 810.8 ng/g.沉积物中PAHs以高环为主,主要包括有Phe(Phenanthrene,菲)、Fla(Fluoranthene,荧蒽)、Pyr(Pyrene,芘)、BbF〔Benzo(b)fluoranthene,苯并[b]荧蒽〕.在河道沿程变化上,中下游沉积物的污染程度远高于上游.在垂向变化上,w(TOM)和沉积物粒径对PAHs的分布影响有限,PAHs的垂向分布主要受所处沉积环境与历史污染程度影响.根据主成分分析与同分异构体比值法推断,PAHs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与生物燃料的燃烧,少部分为石油源.利用效应区间值得出的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北运河流域(北京段)沉积物中PAHs可能已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其中BbF、BkF、InP与BgP已对环境产生毒副作用,需要给予关注与解决.   相似文献   

7.
海河流域14条河流表层沉积物中多溴联苯醚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海河流域是我国受人类活动扰动强度最大的地区,为了解多溴联苯醚(PBDEs)在该流域的污染现状与分布特征,通过采集14条主要河流的48个表层沉积物样品,采用高分辨的GC-MS/MS技术对干燥后的沉积物中27种PBDEs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沉积物中PBDEs的平均含量范围为0.06~2.10 ng·g^-1;其中徒骇河沉积物...  相似文献   

8.
以淇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2000~2015年土地利用/覆被数据,结合当量因子法修正中国陆地不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表,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法和生态系统服务权衡模型分析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关系,引入人类活动强度指数评估模型分析人类活动影响空间特征,运用空间自相关探讨人类活动影响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关联性及LIS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15年淇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下降趋势,2010年生态系统服务最低(19.29亿元),废物处理平均价值最大(3.68亿元),娱乐文化平均价值最小(0.81亿元);(2)从生态系统权衡协同关系来看,两种相关性分析均表明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以协同关系为主,由线性关系发现供给服务、调节服务与支持服务呈现为互为增益的协同关系,文化服务与支持服务、供给服务、调节服务分别表现为此消彼长的权衡关系,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度表明土壤保持和原材料及土壤保持和生物多样性协同度最高(4.4),权衡度最高(-5.2)为水源涵养和原材料、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3)淇河流域人类活动强度空间分异显著,流域下游人类活动影响强度明显高于上游地区,人类活动强度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相关性由正相关转向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青海湖流域表层土壤环境背景值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评价青海湖流域土壤的环境背景值,2008~2009 年分别采集流域表层土壤样品共 273 个,采用X 荧光光谱仪分析了29 种元素(Na、Mg、Al、Si、K、Ca、Fe、P、Ti、V、Cr、 Mn、Co、Ni、Cu、Zn、Ga、As、Rb、Sr、Y、Zr、Nb、Ba、Pb、La、Ce、Nd 和 Th)的含量, 根据ArcGis 地统计工具ESDA 模块,确定了表层土壤背景值及其范围。结果表明:总体上青海 湖流域表层土壤各元素含量偏低,但Ca 元素含量明显偏高,Zn 元素含量明显偏低;流域风化程 度是初等风化脱Ca、Na 阶段向中等风化脱K 阶段转变,风化环境处于冷干向暖湿转变,风化的 主控因素是母岩和温度;大多数元素含量的变化都与沉积物中粘土(<4 μm)含量的变化呈一致 性,而与砂(>63 μm)的含量变化呈反相关关系,这些元素多赋存在细颗粒物中,少部分元素容 易赋存于粗颗粒中;常量元素的活动性的顺序为:K2O > CaO > SiO2 > MgO > Na2O > Al2O3 > TiO2 > P2O5 > Fe2O3 > MnO;微量元素的活动性的顺序为:Ni > V > Pb > Ba > Sr > Zr > Ce > Rb > Co > Zn > La > Y > Nd > Cu > Th > Nb。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多数流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人类活动影响,并导致了水体污染、生物多样性退化等一系列问题,流域生态系统健康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因素之一.因此,开展人类活动对流域生态健康影响风险评估方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也将对我国未来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及建设的决策指导起到重要的作用.该研究以旱寒区呼伦湖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人类活动、生态格局、生态功能和生态压力等多个角度,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流域人类活动-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交互风险评估矩阵,开展人类活动对流域生态健康影响风险评估.结果表明:①呼伦湖流域GDP和人口主要分布在海拉尔区和满洲里市周边,其他区域GDP强度和人口强度较低;②呼伦湖流域GDP强度指标有2个子流域分别处于40~60和60~80之间,人口强度指标有1个子流域处于60~80之间,2个子流域处于40~60之间,生态系统指标有8个子流域处于60~80之间,其余子流域均大于80;③呼伦湖流域32个子流域中,有30个子流域处于低风险状态,面积占全区域的98.62%,另有2个子流域处于中等风险状态,面积占全流域的1.38%,研究区域内无高风险子流域.研究显示,该研究提出的评估方法可以有效评估人类活动对流域生态健康影响的风险,有助于明确流域生态健康主要影响因素及系统变化的内在驱动机制,从而为流域尺度生态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抚仙湖流域综合治理规划方案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整个抚仙湖流域出发,根据抚仙湖主要环境问题,提出污染综合治理总体方案设计,在此基础上根据湖泊环境保护目标、流域内重点控制区的污染特征、入湖主要污染物的总量控制,提出抚仙湖流域综合治理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12.
高原封闭、半封闭型湖泊是气候和环境演化的敏感指示器,其沉积物记录具有连续性、敏感性和高分辨率的特点。高原湖泊沉积记录在恢复和重塑各种短时间尺度(千年、百年、十年)的气候和环境演化序列上,具有其它自然历史记录无法替代的优势,尤其在揭示近代环境污染历史方面更有其独到之处。本文通过对洱海沉积物重金属地球化学相的研究,利用因子分析方法,识别了沉积物重金属的主要来源和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即:流域侵蚀作用、大气沉降作用、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的排放,以及早期成岩作用。同时,结合沉积物柱芯210PBex计年结果,本文初步评价了洱海150多年来的重金属污染历史:1958年以来.因为化石燃料使用量的增加.洱海湖区大气污染日趋严重;1982年后,由于西洱河水电站的建成运行和湖区植被的破坏,流域侵蚀作用显著加强,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抚仙湖硅藻群落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水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抚仙湖是我国重要的深水型淡水湖泊且水体水质总体处于I类水平,近年来在流域开发、全球变暖等影响下其生态环境功能呈现退化的趋势,需要对湖泊生物的群落组成、分布模式及其驱动因子进行系统评价.本研究于2015年选取抚仙湖的南、中、北湖区共3个采样点开展了表层水体硅藻群落和水环境特征的逐月分析.样品中共发现硅藻31个属、166个种且以浮游类型为主,其中云南特有硅藻种Cyclotella rhomboideo-elliptica基本消失.硅藻群落结构的逐月变化在3个采样点中均呈现明显的季节演替特征,其中1、2月优势种主要为Fragilaria crotonensis,3月优势种为Aulacoseira granulata,4月C.ocellata与F.crotonensis同为优势种,而在其余月硅藻群落结构较为单一且优势物种皆为C.ocellata(相对丰度占~80%).而空间尺度上,硅藻优势属种分布和群落结构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主成分分析显示,不同湖区的硅藻群落结构组成和水体环境在时间尺度上存在较大差异,而在空间尺度上差异较小;冗余分析和变差分解等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影响群落结构时空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是气象与物理因子(包括水温、风速和透明度),共解释了硅藻群落变率的27.6%,表明了该深水湖泊水体热力分层的厚度与持续时间是影响硅藻群落构建的重要过程.同时,湖泊营养水平与水体离子浓度也对硅藻群落结构产生了明显影响,分别解释了硅藻群落变率的21.2%和9.4%.因此,持续的区域变暖和流域开发明显影响了抚仙湖的生物群落构建与生态系统健康,对抚仙湖的生态保护不仅需要控制营养盐等流域污染物的输入,同时应该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长期影响.  相似文献   

14.
Reconstruction of trace metal pollution histories and sources may help us to regulate current pollutant discharge. This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for the highland lakes in southwestern China, which are facing trace metals pollution. We present sedimentary records of 11 metals accumulated in Yangzong Lake since the 1870's, a highland lake in southwestern China. Pollution of lead and zinc (Pb and Zn) was differentiated based o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geochemical normalization, and lead isotope ratios. Nearly all the metals as well as grain size composition show generally constant values before the mid-1980's, denoting stable detrital input in the catchment. Fluctuations in the concentrations of the metals as well as grain size composition since the mid-1980's indicate an increase in soil erosion with strengthened human disturbance in the catchment. After geochemical normalization, Pb and Zn showed constant values before 1990 AD and then a gradual increase in parallel with the variations in 208Pb/206Pb and 207Pb/206Pb ratios, indicating that Pb and Zn pollution occurred. Combining the data of 208Pb/206Pb and 207Pb/206Pb ratios in the sediments of Yangzong Lake, leaded gasoline, Pb-Zn ore and coal, and consumption or production historical trends, we deduced that the enhanced Pb and Zn pollution in Yangzong Lake is caused primarily by ore mining and refining.  相似文献   

15.
沅江入湖河床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演化地球化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沅江入湖河段河床沉积物进行钻探取样,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分析沉积物重金属等微量元素的含量,并利用210Pb法测定沉积物沉积速率.同时,在分析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的基础上,探讨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的演化过程.结果表明:沉积物中Bi、Cd、Mn、Mo、Zn、Pb等重金属含量变化大、分布不均匀,而Sc、Tl、Rb、Cs、V、Co、Zr、Hf、Nb、Ta、Ga、Ge、Rb、Sr、REEs(稀土元素)等微量元素含量变化小,分布相对均一.微量元素富集特征(EF值)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沉积物中Cu、Sc、Tl、Rb、Cs、Th、U、V、Co、Zr、Hf、Nb、Ta、Ga、Ge、Rb、Sr、REE等微量元素主要为自然源,而Bi、Cd、Mn、Zn、Pb等重金属则既有自然源的影响,又有人为源的贡献.地累积指数(Igeo)评价结果显示,入湖段沉积物存在Cd-Mn-Zn-Pb-Bi等元素组合的重金属污染,且沉积物自下而上分布有中深部(204~192 cm)、中上部(96~64 cm)、浅表部(64~0 cm)3个重金属污染层.上述3个重金属污染层可能对应于3个期次的重金属污染事件,即早期(1913年前)的零星重金属污染、中期(建国初期至改革开放初期,1963—1979年)的中等强度重金属污染、近期(1979年至今)高强度重金属污染.且自早期到近期,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程度增强,污染元素组合趋于复杂化.沅江入湖河床沉积物的上述3期重金属污染可能对洞庭湖沉积物产生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6.
抚仙湖流域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压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抚仙湖流域近20a社会经济发展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人均GDP增长了近20倍,人口密度比重增长6.9个百分点,城镇用地比重增加1.6个百分点,耕地比重减少了1.41个百分点,化肥用量增加了近1倍。揭示出流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区域环境承载力逐渐下降,抚仙湖面临极大的环境压力。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黄河源区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历史,于2016年7月在鄂陵湖中采集了沉积物柱芯,采用210Pb定年,利用气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仪(GC-MS/MS)分析了16种PAHs,运用有序聚类分析对PAHs的垂向分布进行分带,并采取主成分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定量分析了PAHs的来源.结果表明,鄂陵湖沉积柱的沉积速率为0.176cm/a,慢于青藏高原多数湖泊.总PAHs的含量为11.3~54.7ng/g,平均值为29.2ng/g,与其他高原和偏远地区湖泊沉积物相比,处于较低水平,可被视为PAHs的全球沉积物背景值.PAHs的垂向变化分为1948年以前、1948~1976和1976~2016年3个时间段,5~6环PAHs在1948~2016年间呈上升趋势,与青海省人口及大型牲畜数量显著相关,反映了鄂陵湖地区近70a来的人类活动以农牧业为主.PAHs来源分为本地源(23%)以及长距离迁移与本地混合源(77%).本地源的垂向变化与5~6环PAHs一致,代表了青藏高原地区以牛粪饼为主要燃料的生物质燃烧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