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浸水冷应激对雏鸡某些酶活性及消化道粘膜充血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以海兰雄性雏鸡为试验对象,研究急性浸水冷应激对健康雏鸡某些酶活性消化道粘膜充血的影响。结果表明:雏鸡在浸水冷应激后血清肌酸激酶(CrK)呈一致性升高趋势;而丙氨酸氨基转肽酶(ALT)的活性则在冷应激后15min明显升高(P>0.05),而后降低,至120min时又恢复致冷应激前水平,雏鸡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在冷应激后15-60min呈渐进性升高,而后降低;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的变化趋势为,在冷应激后15min稍升高,而后则逐渐下降;血清尿素氮(BUN)的变化无是,在冷应激后60min降低,浸水应激后不同时间对海兰雏鸡消化道粘膜充血的结果表明:雏鸡在浸水应激后即刻观察造成消化道充血现象并不严重;而浸水应激后不同时间却对雏鸡消化道产生相对较强的影响,特别是冷应激后1-2h胃肠道充血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2.
冷应激对断乳仔猪ACTH及皮质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断乳仔猪在-3~3℃低温条件下冷暴露24h,然后在15~18℃室温条件下恢复,检测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皮质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仔猪血浆中ACTH和皮质醇含量随冷暴露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冷应激6h时,ACTH含量高于冷应激前的水平(P<0.05);冷应激12h时,ACTH和皮质醇含量与冷应激前比较均有极显著升高(P<0.01);冷应激24h时,两激素含量与冷应激前无显著差异.终止冷暴露后0.5h,ACTH和皮质醇含量均高于冷应激前水平(P<0.05,P<0.01);3h时两激素水平基本恢复正常,但6h时两激素水平再次升高(P<0.01),呈波动性变化.表1参10 相似文献
3.
不同强度冷应激对大鼠肌肉、脾脏和肝脏中HSP70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通过两个低温温度段对健康Wistar大鼠进行冷应激试验,利用免疫印迹技术检验肌肉、脾脏和肝脏中HSP70表达的相对变化情况,探讨不同时间和强度冷应激条件下,3种组织中HSP70表达的情况以及通过HSP70表达量的变化看是否可以将其作为评估冷应激的指标.正常饲养的大鼠环境温度为(20±1)℃,而实验组大鼠分别在(0±1)℃和(10±1)℃环境下进行低温冷应激,然后在冷应激后不同时间宰杀取组织,利用Western-blotting检测HSP70的表达量.结果表明:(1)在(0±1)℃急性冷应激条件下,随着冷应激时间的延长,肌肉和脾脏中HSP70的表达持续增加,与对照组(CK)相比,差异显著(P<0.05);(2)在(10±1)℃慢性冷应激条件下,仅1wk肌肉组中HSP70的表达增加(P<0.05),其它情况下各组织中HSP70的表达与CK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上述结果说明,相应强度的冷应激可以诱导机体的HSP70表达,并且随时间延长,HSP70的表达增加,可以考虑将HSP70作为监测大鼠应激的指标.图1表2参14 相似文献
4.
不同强度冷应激下仔猪淋巴细胞HSP70 mRNA的转录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仔猪血液淋巴细胞HSP70 mRNA的转录量,探讨不同冷应激强度对淋巴细胞HSP70 mRNA转录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仔猪在-10~-4℃冷暴露0.5h,淋巴细胞HSP70 mRNA的转录量迅速升高(P<0.05),并一直保持高水平至6h(P<0.05),随后下降,冷暴露结束后24h恢复正常.在4~10℃冷暴露前后,淋巴细胞HSP70 mRNA转录量无明显变化(P>0.05).结果提示,冷暴露温度越低,淋巴细胞中HSP70 mRNA转录越迅速,但冷暴露结束进入常温后HSP70 mRNA转录水平再次升高的时间延后;HSP70 mRNA转录呈现规律性变化,可以考虑把HSP70 mRNA优先作为评估不同冷应激的客观指标.表1图1参14 相似文献
5.
铝暴露对雏鸡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1周龄伊莎雏鸡为实验对象,采用连续腹腔注射的方法,研究了铝暴露对雏鸡免疫功能的影响.实验设对照、低、中、高4个剂量组,暴露剂量分别为0、18.31、27.47、36.62mg·kg-1·d-1(Al3+),暴露60d后,检测雏鸡血清、脾脏和法氏囊中元素Al、Fe、Zn、Mn、Ca、Cu含量及血清补体(C3、C4)、白细胞介素-2(IL-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结果表明,暴露60d后,与对照组雏鸡相比,低、中、高剂量组雏鸡血清、脾脏和法氏囊中Al、血清补体C4和TNF-α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地升高,而Fe、Zn、Mn、Ca、Cu、C3和IL-2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地降低;随着铝暴露剂量的增加,Al、C4和TNF-α含量逐渐升高,而Fe、Zn、Mn、Ca、Cu、C3和IL-2含量逐渐降低,均存在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上述结果表明,铝暴露对雏鸡免疫功能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7.
8.
鱼类性别分化是在性别决定机制的控制下,鱼类未分化的性腺向卵巢或精巢发育,并出现第2性征的过程,受自身内分泌系统的精确调控.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能通过干扰内源激素的合成、释放、转运、代谢、结合和作用等过程影响鱼类的内分泌机能,从而对鱼类的性别分化产生影响.介绍了鱼类性别分化的模式和过程以及内分泌系统对鱼类性别分化的调控作用,综述了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鱼类性别比例、配子发生、性腺发育和第2性征的影响,从性类固醇激素的合成以及性别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两个方面探讨了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影响鱼类性别分化的作用机制,并展望了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为构建携带冷诱导RNA结合蛋白(Cold inducible RNA-binding protein,CIRP)的过表达载体,首先从4℃条件下冷处理8 h的SD大鼠睾丸组织中获得CIRP基因的c DNA序列,然后扩增CIRP基因的编码区,将其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 Lenti6/V5中,酶切鉴定并测序.将克隆成功的质粒转染HEK293T细胞,用Western blot检测CIRP的表达水平.成功扩增CIRP编码区,并将其克隆至载体p Lenti6/V5中;当将CIRP过表达载体转染HEK293T细胞后,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CIRP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1).本研究成功构建了CIRP过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CIRP的作用机制提供了基础工具. 相似文献
10.
11.
将MS+ρ(2,4D)0.5mg·L-1+ρ(BA)10mg·L-1培养基的Mn2+浓度提高20倍时可使绞胶蓝愈伤组织培养物的皂甙产率增加91%,而提高Cu2+浓度对皂甙积累的影响不显著;培养基中加入680mmol·L-1的甘露醇可使皂甙产率提高83%,但加入NaCl则会降低皂甙产量;适当浓度的米曲霉和根霉提取物可使皂甙产率分别提高97%和42%.由TLC图谱可见,绞股蓝愈伤组织中的皂甙组成与原植物相似,但出现一个新组分;原个别组分在不同的胁迫条件下有差别地消失. 相似文献
12.
以高粱(熊杂9号)为试材,研究酸雨胁迫下镧对高粱种子萌发、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可溶性蛋白、丙二醛(MDA)含量和质膜透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用12 mg·l~(-1)的LaCl_3溶液浸种处理高粱种子效果最佳.经La(Ⅲ)处理后,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较单一酸雨处理组升高,pH 2.5时增幅最明显;pH 2.0时,酸雨严重破坏种子内部结构,La(Ⅲ)的加入已无法缓解酸雨引发的伤害.而经La(Ⅲ)处理后,低强度(pH 5.0-3.5)酸雨胁迫下,种子的POD活性较单一酸雨处理组升高,高强度(pH 3.0-2.0)时降低;可溶性蛋白含量较所有单一酸雨处理组升高,MDA含量和质膜透性较单一酸雨处理降低,pH 2.5-2.0时该效果尤为明显.表明La(Ⅲ)可通过调节高粱种子内部的POD活性减轻酸雨胁迫引发的膜脂过氧化,缓解对种子萌发的伤害. 相似文献
13.
多糖及其衍生物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4,自引:1,他引:44
近年来,多糖及其衍生物的抗病毒作用已得到充分证实,有的已用于临床作为抗病毒药物使用.本文综述了多糖及其衍生物的抗病毒活性、构效关系、作用机理和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14.
苯并(a)芘对鲫鱼(Carassius auratus)肝脏抗氧化酶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了苯并(a)芘(BaP)暴露对鲫鱼肝脏抗氧化酶的影响.共设置4个处理组,浓度分别为每千克体重0.01mg、0.1mg、1mg和10mg,暴露方式采用腹腔注射,分别在暴露后6h、12h、48h和96h测定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靴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结果显示,所有暴露浓度对SOD活性明显抑制,各处理组活性在暴露后6h均低于对照组,在暴露后12h至48h有所回升,暴露后96h又降至对照水平以下.0.01mg kg^-1、0.1mg kg^-1处理组CA3、活性在暴露期间无显著改变,1mg kg^-1、10mg kg^-1处理组CAT活性在暴露后12h显著升高,暴露后96h回落至对照水平以下,此时10mg kg^-1处理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对照组GPX活性在暴露后出现波动,0.1mg kg^-1处理组在暴露后96h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其它处理组活性与对照组在暴露期间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BaP能对鲫鱼肝脏抗氧化酶产生影响,多种抗氧化酶活性相结合可作为BaP暴露的生物标志物.图3参18 相似文献
15.
内生真菌感染对黑麦草若干抗旱生理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周期性干旱胁迫下内生真菌感染(EI)和非感染(EF)的黑麦草植株的几项生理指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导致EI和EF叶片相对水分含量下降,细胞膜透性增加,游离脯氨酸累积,叶绿素,类胡萝 纱和淀粉含量下降,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与EF植株相比,干旱胁迫下EI植株可溶性糖含量较高,膜透性及脯氨酸含量均较低,从生理生化角度说明内生真菌可提高其宿主植物的抗旱性。图3参39 相似文献
16.
温度对中国荷斯坦奶牛血液某些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健康荷斯坦黑白花奶牛为试验对象,研究了不同环境温度(θ/℃5,10,15,20,25)对奶牛血清各项生化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肌酸激酶(CK)在血清中的活性随着温度的上升呈波动性下降趋势,特别是在25℃时显著低于其他温度组;乳酸脱氢酶(LDH)在血清中的活性随着温度渐升而呈下降趋势,特别是在15℃以后大幅度下降;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的活性从5℃至20℃呈逐渐升高的趋势,而在25℃又回降至5℃水平;天门立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在血清中的活性随温度渐升而渐进性升高,特别是在25℃时显著高于5℃时的水平;碱性磷酸酶(ALP)在血清中的活性也是随温度渐升而渐进性升高,但在25℃时下降明显;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在血清中的活性随温度上升而呈下降趋势,且下降幅度比较平稳;尿素氮(BUN)在血清中的含量随温度上升而渐进性升高,变化趋势平稳。血清白蛋白(TP)呈波动性变化。无明显规律性。本实验结果说明,北方高寒地区奶牛血清中的某些生化指标可随着环境温变的变化而变化。表2参7 相似文献
17.
盐碱胁迫对水稻幼苗中基因差异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阐明已分离的盐碱适应性相关基因(Liuetal, 2000)的表达特性,以14d叶龄的水稻品种日本晴幼苗为材料,分别经NaHCO3 (60mmol/L,pH8. 50) )处理6h、12h、24h、48h, 及不同pH值(pH4. 50, 6. 50, 8. 50, 10. 50)的NaCl(100mmol/L), NaHCO3 (60mmol/L)和Na2CO3 (30mmol/L)处理24h, 以分析时间效应及浓度与pH值间的联合效应. 结果表明,与对照(H2O, pH6. 50)相比较,NaHCO3 (60mmol/L)处理6h、12h、24h、48h后,mitochondrialAT Pase6×103的转录本分别提高2. 73、0. 82、0. 01和1. 79倍;cAPX转录本在24h和48h较对照提高1. 17和1. 49倍;处理6h后CA和HSP90基因表达受显著抑制;UDPG-GT增强表达的滞后期为6h;thioredoxin受NaHCO3轻微抑制.不同pH值和24h处理条件下,NaHCO3和Na2CO3显著促进mitochondrialATPase6×103基因表达.CA基因表达受Na 、HCO-3 和pH的共同影响;而thioredoxin主要受Na 和pH的双重影响; cAPX也表现出类似趋势.UDPG-GT在Na2CO3处理中表达量最高,HSP90的表达随pH的升高而降低. 图6表2参13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15℃、20℃、25℃、30℃和35℃五个不同温度条件下盾叶薯蓣一些生理参数的变化.结果显示,盾叶薯蓣叶片的POD活性和MDA含量的变化呈V字形,其中在25℃时处于最低点;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呈M字形,可溶糖含量的变化呈W字形.在15℃、20℃、30℃和35℃下, 5d内,随着时间的延长,MDA含量增加,POD活性、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的含量下降;在25℃下,盾叶薯蓣的POD活性以及MDA、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变化较小,相对稳定,所以25℃是最为适宜的生长温度. 图1表1参20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