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现场处理,对垃圾渗滤液的曝气-絮凝处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渗滤液的色度、COD、总磷去除率达80%以上,对氨氮去除率达60%以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最优综合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2.
提出以二级矿化垃圾床为预处理单元,串联三维电极/电Fenton处理老龄垃圾渗滤液的组合工艺。矿化垃圾床处理后渗滤液中COD、氨氮、总磷、色度的去除率分别为80.55%、88.47%、98.32%和87.53%。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三维电极/电Fenton法最佳工艺条件。经该组合工艺后,渗滤液中COD、氨氮、总磷和色度的最高去除率分别可达97.08%、95.24%、99.55%和96.92%,其中COD、总磷、色度这3个指标低于《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表2规定的排放标准,为该组合工艺在实际中的应用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采用电Fenton联用电絮凝工艺处理晚期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研究最佳工艺处理条件,并考察处理前后出水的理化指标及对斑马鱼胚胎毒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三电极电解体系中分别以铸铁为阴阳电极、甘汞为参比电极,操作电压1V、2mLH2O2和pH =3时,300 mL渗滤液经电Fenton工艺处理60 min后,出水COD去除效率接近90%,其余指标亦显著改善,但对斑马鱼胚胎发育仍显示一定毒性;之后在操作电压1V和溶液近中性时,联用电絮凝工艺继续处理30min,出水COD可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斑马鱼胚胎凝结率、孵化率、心包水肿和脊柱畸形发生率均与空白组无显著差异.结合理化分析与生物毒性评价,证实2种电化学工艺联用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渗滤液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4.
絮凝法处理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用无机低分子絮凝剂硫酸铁和无机高分子絮凝剂聚合硫酸铁和聚硅硫酸铁处理厌氧好氧后的垃圾渗滤液,并通过急性毒性检测试验研究絮凝处理前后垃圾渗滤液对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浓度为10 mmol/L,pH值为8的聚合硫酸铁对垃圾渗滤液的色度、COD有较好的去除效果,色度和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3.1%和61.4%。通过毒性检测证明,聚合硫酸铁絮凝处理后的垃圾渗滤液几乎没有毒性,对植物的正常生长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铁促电解是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新型方法,采用箱式电化学反应器研究了该法去除填埋场高浊度老龄垃圾渗滤液COD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用浊度衡量老龄垃圾渗滤液非溶解态有机物的含量是合理的;垃圾渗滤液中非溶解态有机物对铁促电解去除COD的效率有显著影响.铁促电解对高浊度垃圾渗滤液COD的去除存在三种机理,即电化学氧化、电解气浮和絮凝沉淀.随着水质与实验参数的变化,三种机理对COD总去除率的贡献亦发生变化;对比了Fe^2+与Fe^3+促进COD去除的效果,提出了一种铁离子循环电解处理老龄垃圾渗滤液的新工艺.  相似文献   

6.
在UASB反应器中接种好氧污泥培养厌氧颗粒污泥进行启动,研究不同HRT对老龄(13年)垃圾渗滤液对处理效果的影响情况。通过保持进水COD浓度不变、逐步缩短HRT从而提高容积负荷到40 g COD/(L.d)的方法,可以培育出直径为1~3 mm颗粒污泥,最终产气量稳定在100 L/d,甲烷含量在60%~70%之间,COD去除率保持在90%左右,污泥层最底部MLSS为81 g/L。逐步提高HRT依次为6、12、24、48和72 h考察其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当HRT为24 h时处理效果最好,COD去除率最高达到35%左右。  相似文献   

7.
磷酸铵镁(MAP)沉淀法是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的一种有效方法,采用絮凝强化MAP沉淀法,以期提高垃圾渗滤液处理的脱氮效果。考察了不同絮凝剂种类、投加方式及投加量对脱氮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进行MAP沉淀前投加絮凝剂聚合氯化铝(PAC),投加量为40mg/L时,总有机碳(TOC)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1.55%和86.94%。同时,为了探究PAC对MAP沉淀法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强化作用,对不同处理前后的垃圾渗滤液进行了三维荧光分析,发现MAP沉淀处理对垃圾渗滤液的类腐殖酸物质去除效果更好。通过实验发现,随着腐殖酸浓度逐渐增加,MAP沉淀法氨氮去除率会逐步降低。当腐殖酸投加量为1.0g/L时,氨氮去除率为20.44%,Mg~(2+)升高到262.32mg/L。通过傅立叶红外分析,发现垃圾渗滤液中的有机物官能团种类繁多,而经絮凝(投加PAC)强化MAP沉淀法处理后含羧基、苯环=CH和芳环=CH官能团的有机物减少。因此,垃圾渗滤液中类腐殖酸物质影响了MAP沉淀法的处理效果,而絮凝可以通过降低渗滤液中类腐殖酸物质浓度而提高MAP沉淀法处理氨氮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二氧化氯深度处理垃圾渗滤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二氧化氯对生物处理后的垃圾渗滤液进行深度处理,根据废水中有效氯浓度、COD、氨氮及细菌数等参数的分析,初步探讨了不同浓度的二氧化氯在不同处理时间内对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对于COD初始浓度为450 mg/L左右的水样,二氧化氯的投加浓度达100 mg/L(有效氯),反应时间在50 min时,处理水样可达到同类废水的国家二级排放标准;对于同样条件下的水样,当加入约25 mg/L的二氧化氯时可以杀灭水样中的大肠杆菌,加入浓度达到90 mg/L的二氧化氯时,可以杀灭水样中几乎所有的细菌。  相似文献   

9.
采用壳聚糖三元接枝高分子絮凝剂(CAS)与聚合氯化铝(PAC)、磷酸镁铵沉淀法(MAP法)复配处理中山市老虎坑垃圾渗滤液生化处理出水.絮体粒径分布测试、絮体形态结构分析和Zata电位测定结果表明,CAS与PAC复配,可充分发挥CAS架桥和PAC电荷中和的协同作用,强化混凝过程,使细小的凝聚体形成体积庞大的絮状沉淀物,并在沉降过程中,网捕水体中的胶体颗粒,显著提高混凝效果.CAS和PAC的投加对NH4 -N脱氮的贡献甚微.采用MAP法与CAS、PAC复配,当投加量分别为50mg/LCAS、500 mg/LPAC、856 mg/LMgCl2·6H2O、1509 mg/LNa2HPO4·12H2O时,出水COD、色度分别小于300 mg/L、30倍,NH4 -N降至2 mg/L左右.  相似文献   

10.
基于响应面法优化MAP法处理垃圾渗滤液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李莉  张智  张赛  潘水秀 《环境工程学报》2010,4(6):1289-1295
利用单因素实验以及响应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对磷酸铵镁法(magnesium ammonium phosphate,MAP)去除垃圾渗滤液氨氮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考察了pH值为8.0~11.0、n(Mg)∶n(N)摩尔比为0.8~1.6、n(P)∶n(N)摩尔比为0.8~1.3条件下,分析氨氮去除率的变化,用Design-Expert软件处理实验数据,得到了二次响应曲面模型以及优化的水平值。基于经济和操作简便性的考虑,pH值由优化水平的8.3调整为9.5,n(Mg)∶n(N)、n(P)∶n(N)摩尔比取优化水平分别为1.40、1.19,氨氮去除率平均值为92.2%,虽然该条件比最佳条件下的氨氮去除率降低了2个百分点,但从操作的难易程度以及经济性方面,体现了其优势。通过X衍射与电镜扫描分析沉淀物质的成分与晶形,表明大部分沉淀物质为磷酸铵镁。  相似文献   

11.
采用超声波-膜生物法(MBR)联合处理垃圾渗滤液,探讨了超声波辐射时间和MBR的水力负荷对COD、NH3-N和TP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1)超声波单独处理时,超声波辐射时间在30~90 s时,COD、NH3-N最大增加率分别34.31%、3.36%,而对TP的去除没有影响;(2)超声波-膜生物(MBR)联合处理时,超声波辐射时间为300 s,MBR的水力负荷为6.4 L/(m2.d)时,COD、NH3-N和TP的最佳去除率分别为92.20%、80.10%和91.12%;MBR的水力负荷为12.8 L/(m2.d),超声波辐射时间在5~20 min时,COD、NH3-N的最佳去除率分别为92.34%、79.93%,TP的浓度低于0.2 mg/L;MBR反应时间为7 h,超声波辐射时间为5~20 min,与未进行超声波辐射处理(超声波辐射时间为0 min)相比,COD、NH3-N的去除率增加了11.37%、15.26%;超声波预处理有助于提高后续MBR对COD、NH3-N的去除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成都粘土为原料,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HDTMA)为改性剂制备有机改性土,并将其应用于垃圾渗滤液的预处理。采用单因素静态吸附实验,以粘土对垃圾渗滤液COD和氨氮的去除率作为考查指标,初步探究有机改性土预处理垃圾渗滤液的适宜条件;并对有机改性粘土及原土进行性能表征,初步分析其吸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有机土的处理效果明显优于原土,处理效果上比原土提高了1.6~2.3倍;有机土预处理垃圾渗滤液适宜条件为:投加量120 g/L、搅拌速度200 r/min、搅拌时间50 min、pH=7、静置时间为6 h。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老龄化垃圾渗滤液的脱氨难题,采用动力波吹脱技术对老龄化垃圾渗滤液进行氨氮吹脱分离,探究了吹脱时间、pH、气液比、温度和进水氨氮浓度对吹脱效能的影响。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前3 h吹脱去除率增长最快,5 h后吹脱去除率变化较小;高pH下游离氨占比增大,对吹脱更为有利,pH为10.5左右时的工艺最为经济;动力波吹脱适用温度范围广,在10 ℃和25 ℃时,去除率可达72.62%和90.68%;增加气液比可提高吹脱效率,但当气液比超过129后,吹脱效果增幅不明显;氨氮浓度对吹脱去除率的影响较小。正交实验结果显示:温度方差最大,pH、气液比方差次之,进水氨氮浓度方差最小,即表明温度对动力波吹脱脱氨影响最为显著;pH、气液比也是重要影响因素;初始氨氮浓度对吹脱效率影响不显著。在25 ℃、pH=10.5、气液比为129时,吹脱5 h的最优条件下,氨氮去除率约91.25%~94.15%。相比传统吹脱工艺,动力波吹脱技术能大幅提高氨氮分离效率。  相似文献   

14.
中晚期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垃圾渗滤液的处理一直是近几年污水处理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采用"吹脱-SBR-混凝沉淀-氯化"处理工艺对中晚期垃圾渗滤液进行实验研究,确定了各工艺的最佳运行参数,并对SBR的强化进行了新的探索.结果表明,该工艺可使垃圾渗滤液的COD值从1360 mg/L下降到93.6 mg/L,BOD5值从320 mg/L降低到28mg/L,NH3-N的值从1098.6 mg/L下降到16.1 mg/L,出水色度接近无色,处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铁-碳微电解法预处理老龄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由于老龄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属于难降解废水,直接生物处理效果不佳。用微电解法预处理老龄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后,结果表明,其COD、NH3-N和色度的去除率最高分别达到74%、79%和97.5%,可生化性也有很大提高,BODs/CODCr从0.04提高到0.29,为后续的生化处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应用矿化垃圾吸附处理实际渗滤液中的COD和氨氮,分别研究了粒径、投加量、pH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在最佳吸附条件下对吸附过程进行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反应360min时,COD吸附达到平衡,去除率达到69.01%,单位吸附量为87.91mg/g;反应510min时,氨氮吸附达到平衡,去除率达到71.45%,单位吸附量为16.86mg/g,这表明用矿化垃圾作为吸附剂吸附垃圾渗滤液中的COD和氨氮是可行的;用COD和氨氮动力学数据拟合吸附过程,均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两级厌氧好氧活性污泥法(A/O)与活性污泥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AS-SMBR)结合的生化处理系统和纳滤(NF)深度处理系统,处理BOD5/NH3-N比为0.13~0.22,BOD5/COD比仅0.11左右的老龄化垃圾渗滤液。在水力停留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采用同步培养驯化法,控制生化系统DO值在3~4 mg/L,回流比为400%~500%,pH≥7.2,考察了处理系统对垃圾渗滤液中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情况和MLSS、pH和SV30等运行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生化系统出水的NH3-N去除率>99%,COD平均去除率>50%;NF系统出水的COD去除率≥91%,NH3-N浓度<8 mg/L,且回收率≥75%,出水完全达到GB16889-2008标准中表2的污染物浓度限值和提标改造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19.
通过实地钻取阿苏卫填埋场陈腐垃圾,真实模拟填埋场压实工艺,制作2种不同压实密度的陈腐垃圾模拟柱,对比研究其对渗滤液COD、NH3-N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当模拟柱压实密度为1.09 t/m3时,渗滤液垂直运动明显;回灌此模拟柱水力负荷分别为18.6、28、37.2和46.5 L/t时,COD去除效果稳定,平均去除率达82.4%,最高去除率可达90.1%;出水NH3-N浓度均值为549.3 mg/L,且介于415~700 mg/L间变化。自循环回灌COD去除率最高仅为11.5%,NH3-N去除率最高仅为11.8%,两者去除效果不明显。因此,北方平原型填埋场进一步完善填埋工艺,使填埋场垂直方向渗透系数分布均匀,充分利用陈腐垃圾堆体的自降解能力,才是处理渗滤液污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索高效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采用生物接触氧化-电凝聚复合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试验结果表明,本工艺适于处理COD<5000 mg/L的垃圾渗滤液,最高容积负荷可达6.56 kgCOD/m3·d,COD去除率最高可达84.63%,平均BOD去除率可达91.25%,NH4-N去除率最高可达86.13%,处理后的垃圾渗滤液可达到国家污水二级排放标准,电耗为9元/m3水,铁耗为1元/m3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