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环境管理》2015,(2):50+73+78
《资源型企业创新能力评价》科学出版社陈泽明付红玲著出版日期:2015年3月29日定价:88元本书重点研究了生产要素、资源型企业、产业链、区域环境等构成的创新有源系统。揭示了系统的关联性、层次性、动态性、平衡性,分析了系统形成的一些机理。全面、准确、科学地建立了指标体系,评价了资源型企业的创新能力。提供了一种便捷评价企业创新能力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大庆油田湖泊湿地景观生态设计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景观生态设计的方法,将大庆油田职工生活居住区内湖泊湿地的湖盆、湖岸、湿地、水体及植物、地貌、土壤等自然因素作为一个整体,对湖底、湖岸、浅水区、湖滨带等地进行了景观生态设计。该设计方案体现了地方性特征,保护与节约了自然资源,显露了自然特色,达到了对环境影响最小、资本投入少、生态效益最大的设计目的。  相似文献   

3.
刘芳 《绿叶》2012,(9):73-81
如今,已经很难想象,当人们第一次开始运用化肥、农药、催熟剂、催红剂、膨大剂……等各类化学药剂时,曾经有过怎样的喜悦心情。这些化学药剂增加了产量、减少了病虫害、提高了农民收益、节约了人工投入、改善了各类农产品的商品卖相、降低了农业生产所存在的很多不确定风险。所以,"化学农业"替代了"传统农业",恐怕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尽管,"化学农业"给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和危机。然而,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永不停歇的过程,任何必然的结果都不可能因为其必然性而不被否决。事实上,只要当事物的结果不符合发展的内涵时,都必须予以反思,并寻找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4.
简要介绍了中国湿地的特点、主要类型、开发利用现状以及中国湿地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了湿地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结构的复杂性、调控的滞后性、系统的脆弱性与敏感性等4个基本特征,指出了开展湿地生态质量预警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阐述了湿地生态质量预警系统所包含的警义、警情、警源、警兆、警度和预测模型等基本内容,并提出了构建中国湿地生态质量预警系统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传感器的概念、原理、特点和分类,对近年来用于大气环境监测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二氧化碳、氨、甲烷和其他气体传感器的应用与研究进行了阐述,总结了用于大气环境监测的传感器的特点和局限性,展望了传感器在大气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赤峰地质遗迹资源及其保护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杂的地质构造、多期次的岩浆活动形成了内蒙古赤峰丰富、独特的地质遗迹.在对整个赤峰地区地质遗迹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论述了主要地质遗迹形成的地理、地质条件,提出了赤峰市地质遗迹的分类方案,并进行了分类.探讨了赤峰市地质遗迹的保护与利用方法.赤峰市现已建有世界地质公园1处、自治区级地质公园1处、国家矿山公园1处.简述了各公园的主要地质遗迹、规划与建设、已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等.在分析目前地质遗迹保护、地质公园建设情况的基础上,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保护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振动试验及其相关参数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产品进行振动试验的必要性,对随机振动试验和正弦振动试验分别进行了描述。对随机振动试验中的倍频程、斜率、加速度总均方根值进行了介绍,对正弦振动中的扫频速率、倍频程数、应力循环数、扫频时间的计算公式进行了推导,并通过一个具体的正弦扫频算例,对相关振动参数进行了计算。  相似文献   

8.
系统搜集了汉中、安康、商洛2002—2008年旅游收入、旅游客流量和GDP数据,利用"速度、质量、效益"模型,基于经济贡献率、增长弹性、拉动系数、产业结构和旅游就业5个指标,对陕南汉江走廊旅游开发带动区域发展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陕南3市旅游发展刺激陕南需求、拉动陕南内需,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3市旅游发展优化了陕南产业结构,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增加就业机会、促进了社会公平;3市旅游发展带动了陕南的经济增长;3市旅游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程度各有不同,体现在不同层面,揭示了旅游发展带动区域经济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9.
贺雨辰 《绿叶》2012,(6):101-104
近几十年,我国经济建设高速迅猛发展,楼房高了、汽车多了、道路宽了、口袋鼓了,但同时,我们的生存环境也差了。如今,厚厚的灰霾像一个硕大无边的盖子整天罩在我们许多城市的上空,即使那些戴着"环保模范城市"、"生态示范区"、"生态市"、"宜居城市"桂冠的城市也是如此。我们的城市病了,钢筋水泥森林间流动的是污浊的空气。如果  相似文献   

10.
从鲜切花生产面积、切花主栽品种及分布地区、种苗来源、繁育栽培方式、生产水平状况等方面对四川省鲜切花生产现状进行了阐述。分析了目前切花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该省鲜切花发展的市场前景作了初步阐述,提出了促进该省鲜切花产业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