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全文化建设大事记(1995年12月~1996年12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1995年12月6日在北京召开了“北京减灾协会95年学术年会暨《责任重于泰山》首发式”。北京减灾协会的专家、学者及在京安全科技界的专家聚集一堂,共同研讨首都减灾防灾大计,为“首都经济发展防灾减灾安全保障战略”献计献策。劳动部王建伦副部长代表劳动部对大会祝贺,赞扬“责任重于泰山”出版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她非常同意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关注安全减灾建设的提法,尤其同意北京减灾协会专家与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的专家一道探索事故与灾害综合治理的减灾科技与管理的思路,这种学科交叉及联合是中国安全与减…  相似文献   

2.
2003年3月末,北京减灾协会第二届二次理事会上,副市长刘志华强调北京应加强社区安全工作,尤其支持北京减灾协会提出的从2003年开展的小康安全、安全奥运等观念指导下的“安全减灾进社区”的倡仪。本文旨在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研讨一下社区安全问题。因为不仅自然灾害,“非典”也警示了人类,在危机处理,应急准备方面太落后,尤其表现在社会功能的发挥上造成公众缺少投入,百  相似文献   

3.
自联合国倡导的20世纪90年代“国际减灾十年”迄今,各国科学家为防灾减灾作出很大努力,但严峻的现实昭示我们,灾害及事故并没有明显减弱,相反在自然界面前人类显得束手无策,其症结就在于防灾减灾的行动中科技含量不够,防灾减灾的队伍中也缺少有资质的科技人员。其中安全减灾的学科建设无论对现代还是21世纪的中国将都成为极其迫切的问题。正基于此,我们怀着极大的兴趣关注着由北京减灾协会、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等单位的《中国21世纪安全减灾战略》一书的出版(河南大学出版社1998年12月)。作为由全国100多名专家、学者集体智慧的结晶…  相似文献   

4.
为创建安全少灾的城市,防火及防灾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课题。新千年伊始,为共同探讨防灾的经验及教训,全面推进大中城市安全减灾建设, 2000年2月 22日~24日“2000年中日防灾交流北京研讨会”在北京梅地亚中心举行。主办者为:北京市消防局及日本国际协办事业团,日本大使馆、公安部消防局、中国消防协会、北京减灾协会等为支持单位。大会共安排了八个专题讲演,以下就中日专家讲演要点作一介绍,以期予发城市各界的关注: 北京市消防局刘瑞祥局长在“世纪之交的首都消防工作思考”一文中,从九个方面回顾了…  相似文献   

5.
2002年5月13日25日,笔者赴台湾参加了由北京减灾协会主办的“海峡两岸大城市灾害防御研讨会”。其间,令我感受最深的是台湾公众的防灾意识与自护能力。  相似文献   

6.
中国·北京人面向未来的一件大事!未雨绸缪,为安全少灾的21世纪──北京减灾协会隆重成立──[本报讯]经过长达两年筹备、研讨的跨学科、跨专业,迄今本市综合能力最强的北京减灾协会于1994年12月8日在中国气象局卫星气象中心学术厅举行成立大会。段强副市长...  相似文献   

7.
2003年3月末,北京减灾协会第二届二次理事会上,副市长刘志华强调北京应加强社区安全工作,尤其支持北京减灾协会提出的从2003年开展的小康安全、安全奥运等观念指导下的"安全减灾进社区"的倡仪.本文旨在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研讨一下社区安全问题.因为不仅自然灾害,"非典"也警示了人类,在危机处理,应急准备方面太落后,尤其表现在社会功能的发挥上造成公众缺少投入,百姓防护能力差.  相似文献   

8.
在2002年举行的北京减灾协会第二届理事会上,北京市副市长、北京减灾协会会长刘志华在充分肯定要继续以"安全奥运"观去开展"新北京、新奥运",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北京防灾减灾专家队伍、立项研究城市防灾减灾法规的同时,特别赞同北京减灾协会提出2003年开始逐步进行"安全减灾进社区"活动的倡议.他认为,现代化进程中的北京各类系统十分脆弱.如公共场所的安全问题研究不够,北京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现在是一个活动接一个活动,一个会议接一个会议,一旦有突发事件,防范失当就会酿成"大事",政府应将安全减灾指导下的防范预案做到事故发生之前.但政府工作再出色,公众意识上不去也是有不足的.所以讲,"政府预案及百姓准备"两个都不能少!在北京典型社区开展社区安全系列教育活动试点十分必要.国内外的城市管理日益关注社区,我们要努力使公众在家门口懂得如何防范危机事件,共建安全家园.  相似文献   

9.
邀请函     
<正>军民融合科技减灾2015年北京国际防灾减灾应急产业博览会展会名称:2015年北京国际防灾减灾应急产业博览会展会时间:2015年6月4日—6日(9:00--17:30)展会地点: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鸟巢边、地铁8号线奥林匹克公园站即到)[组织机构]主办单位:国家测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地震局防灾科技学院中国防灾减灾应急产业协会境外合作:菲律宾都市马尼拉发展署韩国防灾协会韩国灾害救护协会  相似文献   

10.
在“两会”召开前夕,2000年3月1日在“中国国际防灾减灾设备、物品与服务展览会”召开之际,“中国减灾与经济发展(部长)论坛”隆重举行。中国国际贸易中心多功厅,坐无虚席,来自全国安全、减灾、环保界的200余名专家学者,认真地聆听了国土资源部、中国气象局、中国地震局、国家海洋局、国家煤炭工业局、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经贸委安全生产局七位领导的讲演。论坛由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秘书长许厚德研究员主持,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会长李贵鲜致开幕词,他强调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和国务院有…  相似文献   

11.
金磊 《劳动保护》2000,(1):16-17
自1998年末以来 ,笔者先后参加中国科协“中国减灾白皮书”及北京市“中国21世纪议程北京行动计划减灾篇”的编研 ,因而有机会较多地收集分析思考有关国家或城市宏观安全减灾战略。通过对比中外安全减灾问题及对中国21世纪灾害事故的态势分析 ,笔者以为必须关注以下8个问题。不如此 ,就等于没有抓住中国未来安全减灾的重点。“国际减灾10年”对国人的启示自1990年开始的联合国“国际减灾10年”全球统一行动 ,一开始突出的重点是在自然灾害方面。由于国际化减灾行动的推进 ,从1994年日本横滨第一次世界减灾大会起 ,便调…  相似文献   

12.
金磊 《安全》2000,21(2):20-26
1992年国务院在关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2010年)的批复中强调“北京是一个重点预防城市,必须逐步建立城市总体防灾体系,确保首都安全”。1993年8月26日段强副市长在北京地区综合防灾对策专家“季谈会”上提出:要提高全民的减灾意识,北京市要改变“福地”、“金地”的旧思想;1998年8月确保国庆50周年大典安全的综合减灾管理专家“季谈会”上汪光焘副市长再次强调4点:第1,要把北京防灾减灾工作推上新水平,使我们由被动转向主动防范;第2,第1点是由于北京历史及现代,尤其是90年代以来频繁的自然与人为灾害的教训所决定的;第3,对比国外发达首都城市文明的衡量尺度,重在强调一个城市应付意外事件能力,而北京恰恰相对脆弱,不仅政府的管理体制中缺乏综合减灾管理职能,公众也更淡漠安全文化素质及能力;第4,1999年10月是国家“50周年”大典,北京的地位及作用要求确保安全,必须事先按最大危险性作为多重保障预案。  相似文献   

13.
2008年北京奥运会承诺要“举办成为一届历史上最出色的奥运会”。安全减灾是实现一流奥运的重要保障条件之一,据此应大力倡导“安全奥运”观指导下的北京城市安全减灾战略研究,其中个体防护装备开发应尽快纳入议程。  相似文献   

14.
1998年是中国20世纪科普巨匠高士其诞生九十三周年,1998年12月19日也是高老辞L十周年。为纪念高士其,弘杨高上其爱国主义及面对病魔顽强抗争数十年勤奋耕耘的科学精神,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北京科普作家协会等单位发起召l此会。参加会议的有中宣部出版局、全国妇联青少年部、共青团北京市委、中华医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残疾人北京职合会、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北京减灾协会等社会团体及新闻单位专家学者。《走近高士其》一书作者李宗浩教授介绍高全其身残志坚献身科学的感人事迹,河…  相似文献   

15.
郑君 《劳动保护》2015,(2):33-35
<正>新年伊始,哈尔滨的一场大火使5名消防员牺牲。如何减少消防员在救援中的伤亡,再次引起社会热议。北京市消防局原副局长李进对此谈了他的见解。人物链接:李进,北京市消防局原副局长,从事消防工作38年,现担任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科普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政府重大工程建设办公室顾问、北京减灾协会副会长等职务。2008年,担任北京奥运会消防执行总指挥;2014年,因在中法消防交流中贡献突出,被法国总统授予法国国家功绩荣誉"骑士勋章"。  相似文献   

16.
2006年10月11日(周三)是联合国倡导的第十七个“国际减灾日”。之前2006年6月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国际减灾战略就在巴黎总部发起了“减灾始于学校”的活动。旨在以安全减灾教育推进全球的校园及学生们的安全,尤其促进各国把减灾内容编入普通教育的教学大纲中去,此活动已由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确定为2006年国际减灾日的主题。自联合国从20世纪90年代发起全球减灾行动迄今,已经推出了十七次“国际减灾日”主题活动,从中能看清全球防灾减灾安全战略发展的轨迹。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联合国便决定在每年10月第二个星期三作为“国际减灾日”,每年…  相似文献   

17.
1 中国安全减灾产品及产业化现状 早在2000年3月“中国国际防灾减灾设备、物品与服务展览会”及“中国减灾与经济发展部长论坛”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会长李贵鲜就指出:“减灾需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依靠科技进步并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最重要的是尽快改变我国减灾科技产品的落后状态”。中国  相似文献   

18.
2008年5月20日,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以下简称“协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西郊宾馆隆重召开。  相似文献   

19.
在人类迈向21世纪,迎接公元第三个千年的前夕,由《中国安全科学学报)编辑部组织全国百余名安全减灾专家编撰,并由近20名两院院士担任学术顾问的《中国21世纪安全减灾战略》一书即将问世,在我读过的不少世纪总结性典籍中,这是一部很有特色,对本世纪乃至21世纪都很有指导意义并具备同一学科前沿水平的力作。我首先祝贺这部安全减灾专著的问世,并借此机会向本书的高级学术顾问、策划者。主编和全体编者致敬,更对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北京减灾协会等专家组成的安全减灾科技群体近年来富有创造性的工作,以及为…  相似文献   

20.
国外虽早在20世纪70年代便重视城市防灾减灾问题,但作为—个较系统的专题研究始于1989年以后的国际减灾活动。1994年5月在日本横滨举行的世界减灾大会上,对国际减灾十年进行了中期回顾,横滨战略和行动计划在确认和加强了“国际减灾十年”的目标即在减灾自然灾害的同时,要减轻技术与环境灾害对城市引起的损失及动荡。1994年6月在伊斯坦布尔的第二届联大人类居住大会上,也强调了“对所有人都适合的避难所”及“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