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动体视力检测仪,对沙漠公路行车途中汽车驾驶员进行包括静视力和动体视力在内的视觉特性的实地测试,并就获得的1004个有效样本的检测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对受测驾驶员静、动体视力总体情况及其与驾驶员年龄、驾龄、持续行车时间、检测时的气温等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对驾驶员视觉特性的实测分析表明:沙漠公路受测驾驶员静视力和动体视力平均值分别为1.3和0.7;动体视力相对于静视力的平均下降幅度为44.75%,远高于绿洲地区。关联度分析也表明,驾驶员的年龄、驾龄、驾车时间以及测试温度4项因素对其静视力、动视力以及视力降幅均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关联度均在0.76以上。  相似文献   

2.
王汉猷 《劳动保护》2003,(11):27-27
驾驶员驾驶车辆在道路上行驶,要通过视觉获得信息情报,处理各种情况,所以视觉机能好坏及其变化直接影响到驾驶员 望和辨认障碍物的能力,对交通安全有决定性的影响。驾驶员眼睛近视,导致车毁人亡1996年12月中旬的一个晚上,新疆某部一名眼睛近视的驾驶员,驾驶车辆到团部拉运军粮。车行至一下坡路段时,迎面驶来一辆地方大货车。两车相会时,互闭远光灯,改用近光灯。因军车驾驶员视力低下,不适应这种灯光的变化,最后导致所驾驶的运输车掉入深沟,造成车毁人亡。直接经济损失10万余元。这起事故主要是由于驾驶员眼睛近视造成的。汽车行驶时,驾驶员…  相似文献   

3.
沙漠公路驾驶员心理、生理特性初探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针对沙漠公路交通安全现状,采用动体视力、速度估计、复杂(选择)反应、处置判断、血压脉搏检测仪等驾驶适宜性检测仪器,就长期从事沙漠公路运输活动的驾驶员群体进行了包括视觉、速度估计、反应、判断等在内的心理、生理特性的实地测试。检测结果初步表明,沙漠公路特殊的线形布设和修筑技术特征以及沿线的自然环境条件,使得驾驶员表现出有别于一般绿洲公路的驾驶心理和行为特性,其主要表现在在沙漠环境中,驾驶员的动体视力要较静体视力受到更大的影响;急躁心理影响,沙漠公路驾驶员的速度估计和复杂反应时间相应指标值均小于全国平均水平;沙漠公路驾驶员复杂反应错误次数和处置判断错误次数均高于绿洲公路。  相似文献   

4.
日本高知大学和静闹大学对在林道上行驶的汽车驾驶员测试表明:1.汽车驾驶员的心率增加率和最高血压增加值,不仅随着汽车行驶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并且随着林道曲率半径的减小而增加。2.汽车驾驶员的心率增加率和最高血压增加值,还与汽车转弯方向有关。当在同一行驶速度下转向行驶,右转弯行驶时汽车驾驶员的心率增加率和最高血压增加值均比左转弯行驶时要大。3.汽车驾驶员的心率y(次/min)与林道曲率半径x(m)的关系,高速行驶时y=47.315x-0.485,中速行驶时y=38.492X-0.483,低速行驶时y=52.013x-0.831。4.汽车驾驶员的最…  相似文献   

5.
随着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高速行驶使驾驶员在生理和心理上都会出现一些变化,从而产生一系列症状和表现,这就是“现代高速行车综合症”。 在高速公路上行车,首先是对司机视觉的影响。人的视力随着刺激物露出时间的长短而变化。通常,对象物向垂直方向移动比向水平方向移动时,视力降低程度要大,行车时驾驶员在行动中的视力要比静止时的视力低。例如用 6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时,能看清车前240米的标志,而用8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时,在接近160米处才能看清楚。也就是说车速提高1/3,而视认距离将减少 1/3。为了安全…  相似文献   

6.
上篇说到驾驶员视觉特性中的视力与视野,本篇主要阐述驾驶员视觉特性中的色觉和深进视觉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上篇说到驾驶员视觉特性中的视力与视野和色觉、深进视觉.本篇主要阐述驾驶员视觉特性中的视觉加速度和人体生物节律对安全驾驶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有不同经验的驾驶员在高速公路特长隧道环境中的视觉特性,在高速公路特长隧道中开展实车试验。利用眼动仪采集29名不同经验驾驶人的注视持续时间、注视点位置、扫视持续时间、扫视频率及扫视幅度等视觉特性参数,运用统计分析方法比较眼动行为的差异性,分析驾驶经验及驾驶环境对驾驶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普通路段,驾驶员在特长隧道段的平均注视时间更长,注视点分布位置在水平方向更广,在垂直方向趋于集中,扫视更频繁,且扫视幅度变小;相较于非职业驾驶员,职业驾驶员在不同驾驶环境中的注视时间较短,注视点分布位置更广,扫视频率较低且扫视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9.
隧道是高速公路事故多发路段,为了提高隧道路段行车安全性,需为驾驶员提供与一般路段相近的视觉环境,以有效减少由隧道行车环境变化引起的驾驶员判断和操作失误,逆反射技术在提高隧道路段驾驶员视觉舒适性方面具有潜力.为了确定隧道路段轮廓标设计方案,利用Smart-Eye Pro 5.7型眼动仪,对隧道路段逆反射轮廓标设置技术进行试验,获得了不同逆反射轮廓标组合方案的驾驶员视觉数据.结果表明,小型车和大型车驾驶员对逆反射轮廓标设置高度的视觉差异性明显,设置高度约为0.4 m的逆反射轮廓标对小型车驾驶员的视觉环境改善效果最佳,相应地,大型车约为1.0m.从控制隧道内明暗变化的闪频出发,轮廓标间距以15 m左右为宜.为满足驾驶员视觉舒适性要求,应将驾驶员瞳孔直径变化率控制在0.396 ~ 1.302mm/s,据此确定小型车适用的轮廓标反光膜为超强级,大型车为工程级.研究成果在G65高速公路木冲隧道的应用使驾驶员瞳孔直径变化率控制在1.302 mm/s以内,并使同期事故减少了51.8%.  相似文献   

10.
基于车载机器视觉的汽车安全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描述汽车驾驶操作过程基础上,根据信息获取范围将汽车安全辅助驾驶的机器视觉分为外部信息的机器视觉与内部信息的机器视觉技术,包括视觉增强、视野扩展、道路环境理解、视线跟踪与驾驶疲劳监测;逐个阐述其作用机理,综述其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归纳出研究重点;分析了汽车安全辅助驾驶系统中机器视觉技术当前研究不足。笔者认为,低能见度驾驶员视觉增强方法、道路环境理解信息融合以及驾驶疲劳检测等技术需进一步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1.
汽车驾驶员驾车时精力高度集中,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路边的房屋、树木等静止物,尽速向后退去,使司机们产生物体在"动"的感觉,尤其是太阳光线强烈的情况下,这种"动"的光波刺激一旦让长时间疲惫行车的司机接受,便要消耗很多视紫质。视紫质不是人体所固有的,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接管自动驾驶车辆期间驾驶员的视觉特性,分析眼动与接管反应操控行为的关系,开展驾驶模拟试验收集驾驶行为及眼动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驾驶员感知不同接管场景的视觉特性,探究接管请求(TOR)前后眼动指标的变化规律;并基于视觉分配和瞳孔变化特性分析驾驶行为,揭示眼动特性与接管反应及驾驶操纵策略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TOR前,相较于静态场景,驾驶员感知动态场景诱发元素扫视更频繁且平均注视时间更短;此时驾驶员的视觉分配特性与其接管反应行为存在显著相关性。TOR后,驾驶员的注视时间增加,眨眼频率降低,瞳孔直径扩张,眼跳幅度增大;不同场景下驾驶员的瞳孔差异表明其应对动态场景时具备更好的警戒水平和更平稳的操纵策略。  相似文献   

13.
采用驾驶适宜性检测仪器,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沿线进行驾驶员心理、生理特性的现场测试。结果表明,沙漠公路特殊的环境条件,使得驾驶员表现出有别于一般绿洲公路的心理和行为特性,其主要表现在:驾驶员动体视力较静体视力的平均降幅为44.75%,最高竟达到93%;速度估计和复杂反应时间均小于全国平均;复杂反应错误次数和处置判断错误次数均高于绿洲公路。灰色关联分析表明,沙漠公路驾驶员的年龄、驾龄、驾车时间以及气温与驾驶员的各项生理、心理特性指标都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关联度最高达到0.837,其中驾车时间对各项指标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4.
基于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的注意力大部分集中在车辆的正前方,忽略了道路两侧的情况的视觉特性,更容易引发交通事故的问题。环境比为评价路边物体可视度的指标,为了保证评价的准确性,尤其是保障夜间行驶的良好视觉环境,可以根据路灯设置的基本原则及照明强度与可见度的关联特性,使用MATLAB(矩阵实验室)对环境比进行模拟分析,从理论的角度研究其相关的影响因素,提出了采取减小灯具倾斜角、缩短灯具悬臂悬挑长度以及增加路灯灯杆安装位置与路缘石的距离等措施可以提高道路照明环境比的观点,可以作为路灯改造工程、路灯灯具外形的设计以及夜间行驶事故分析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采用心理物理试验分析公路隧道内部视觉环境对驾驶员行车安全的影响,将E-prime 2.0软件与仿真驾驶模拟器相结合,对驾驶员在隧道内长时间行车中的速度判断准确率及反应时间两个指标进行分析,提出了利用标志标线构建公路隧道内韵律型标线系统的改善措施,以改善隧道内视觉环境,并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及Logistics拟合分析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公路隧道内韵律型标线系统能提升隧道内驾驶员的速度判断准确率3.33%~11.66%;2)普通公路隧道场景中,被试者反应时间与隧道内行车时间存在显著关系,公路隧道内韵律型标线系统的场景中,反应时间与隧道内的行车时间没有显著关系,能有效缓解视觉疲劳现象;3)被试者反应时间的增加同时受隧道内视觉环境与行车时间的影响。公路隧道内韵律型标线系统能有效提高驾驶员的反应时间,适用于行驶速度为80 km/h、大于1 333 m的隧道。  相似文献   

16.
车辆夜间行驶,驾驶员的视力会随着周围环境亮度的降低而降低。因此,提高驾驶员观察各种目标的能力,保护和提高夜间视力具有重要意义。 人从亮处进入暗处,最初什么也看不清,待停留片刻,就能逐渐看清一定范围的物体,医学上把这种现象叫做视觉的暗适应。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人眼睛视网膜上的锥体和杆体两种基本感光细胞的作用。锥体细胞感受强光,并能辨别颜色;杆体细胞接受弱光刺激,能认识弱光线下的物体。 杆体细胞之所以在弱光下起作用,是因为它含有一种特殊的感光物质─—视紫红质。视紫红质在明亮的光线下很容易被分解成其它物质,使杆…  相似文献   

17.
为分析驾驶员因高原环境影响而表现出的生理和心理特性,采用驾驶适宜性检测仪器,在高原公路沿线选定的测试点,针对过往驾驶员的特性指标进行现场测试。测试结果显示:高原公路驾驶员各项生理心理特性总体处于一般水平,其中,较差的是反应能力和判断能力;随着海拔增高,静视力和动视力显著降低,速度估计时间、反应时间、误反应次数、处置判断错误次数等指标均明显上升。关联分析表明:各特性指标与高原公路海拔、驾驶员年龄、驾驶时间等3个因素均有较强的关联性,关联度依次为海拔年龄驾驶时间。与不同环境地区相比,高原地区公路驾驶员总体表现出反应相对迟钝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汽车制动力是操纵汽车减速直至汽车停车的运动力,它是汽车安全驾驶最为重要的保障,制动失效会使驾驶员惊恐万状,束手无策,制动失调会导致汽车侧滑、偏驶,严重时会导致汽车失控。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驾驶员应当了解汽车制动的基本常识,才会根据不同行驶状态掌握制动的时机、强度,以保自己一生的驾驶安全。  相似文献   

19.
汽车驾驶员驾车时精力高度集中,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路边的房屋、树木等静止物,尽速向后退去,使司机们产生物体在“动”的感觉,尤其是太阳光线强烈的情况下,这种“动”的光波刺激一旦让长时间疲惫行车的司机接受,便要消耗很多视紫质。视紫质不是人体所固有的,它的合成与维生素A和微量元素锌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0.
汽车在行驶中如果轮胎突然“爆炸”,此时车辆往往会急速摇摆,驾驶员应掌握好方向盘,控制住车辆的行驶方向,同时迅速关闭油门,让汽车减速。当发动机的牵阻作用控制住车速后,可轻轻地使用后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