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吴博任 《环境》2007,(9):54-55
植物、动物、微生物都是生物质.生物质中蕴藏的能量,被称为生物质能.但是,只有植物才是生物质和生物质能的"创建者".在太阳光的作用下,植物发生"光合作用",将水和CO2生成有机质,即生物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生物质中,成为生物质能.当生物质分解时,蕴藏其中的化学能就会释放出来(如燃料燃烧发热),或转变成其它形成的化学能(如生成沼气).由此可知,植物的光合作用会把碳固定下来,转变成有机生物质.  相似文献   

2.
石旭初 《环境》2001,(1):26-27
基因突变 地球上形形色色的生物,千姿百态.生物学家把它们分为三个类群,这就是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但微生物或者属于植物,或者属于动物,因而实际上是植物和动物这两大基本类群.  相似文献   

3.
本文所讨论的内容是当设计一个新的动物图舍系统时或者对现有的圈舍系统进行改造时,如何使动物们先天所具有的自然行为得以继续传承和保留.自然行为的定义是;动物处于自然环境中所表现出的由进化而产生的不同行为方式的总称.自然行为的两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动机和先天的行为,抑制这两个方面会造成动物异常的行为和压力.人们首先应对野生或半自然环境中特定物种动物的行为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然后,在养殖空间压缩的情况下,发现动物正常行为的关键激励因素及关键特征,构成圈舍,进行科学测试和  相似文献   

4.
<正> 一般来讲,稀珍动物的保护主要通过三种途径,即原地保护;易地保护和离体保护。原地保护就是在动物原来生存的环境建立保护区。世界各国都建立了许多动物保护区。我国亦建立了大熊猫、金丝猴、丹顶鹤等许多保护区,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易地保护即由于动物原来生存的环境遭到了破坏,巴不适合动物的生存,因此把它们转移到合适的环境去生活,包括新的自然环境,半自  相似文献   

5.
动物监狱     
莽萍 《环境》2002,(8):6-7
近几年,在商业利益驱区动下滥建动物园和所谓野生动物园已经引发大量问题.有的地方为了猎奇,硬把来自不同地域和具有不同习性的动物放到一起饲养,导致这些动物互相攻击残杀.有的为了招徕游客,强要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呆在一起,使食草动物极度恐慌.更有一些动物园因为亏损或经营不善,使动物处于饥饿、生病和缺乏基本照顾的悲惨"常态".在那样的"常态"下,被监禁的动物们正处于慢性死亡和饥饿病痛之中.  相似文献   

6.
<正> 一、前言二氧化硫对生物的影响很大,能破坏植物的叶绿素,空气中含有0.2ppm~1ppm时,就会使许多植物不能生长,松树会出现枯萎现象,结构也遭受损害;1~5ppm 能感到二氧化硫气味,对人体有刺激作用;10~100ppm 人会咳嗽,流泪,动物会出现不正常症状;大于100ppm 生命可能遭致死亡。二氧化硫的排放标准各国不太一致。日本一小时平均值小于0.2ppm,每日平均值小于0.05ppm;我国规定最高浓度一次0.5毫克/米~3,日平均0.15毫克/米~3,车间区域最高容许浓度15毫克/米~3。目前许多国家把大气中二氧化硫浓度控制在0.05ppm,超过这个数值就叫大气污染,就要采取各种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环境变化背景下北极生物的多样性、分布及其适应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个体是对气候变化和紫外线B(UV-B)辐射变化产生反应的基础,而且这种反应会在各种时间尺度上发生.北极地区的动物、植物以及微生物种类的多样性从表面上看是低的,而且从北方针叶林到极地荒漠逐渐减少,但其原始物种却很丰富.与这种物种多样性随纬向梯度减少的趋势相反,一些空间分布范围很广的单一优势物种的优势度则呈增长趋势.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会减少该地区的物种多样性,并限制到这些物种的分布范围,尤其是在该地区生物分布的北部边缘,一些极地特有的动物和植物种类会面临着灭绝的危险.最有可能侵入苔原地带的物种是那些目前生存在极地外缘的北方地区生物.许多植物都具有自身的特征使它们能够在以下环境中生存短暂的无冰雪覆盖的生长季节,低的太阳高度角,永久冻结地带及低的土壤温度,贫乏的养分获取条件以及极少的物理扰动.以上这些特征有些可能会限制当地物种对气候变暖的反应,但其最主要的因素是这些物种与那些潜在的入侵物种相比缺乏竞争能力.北极地区陆生动物拥有许多适应特性,这使它们能够适应北极地区剧烈的温度变化.许多动物通过冬眠或迁移来逃避极地地区的恶劣天气和资源短缺.北极地区动物生存的生物环境则相对简单几乎没有天敌、竞争者、疾病、寄生生物,但同时食物资源也很短缺.极地陆生动物可能对由气候变化带来的温暖而干旱的夏季非常不适应,这种变化将会影响到动物的迁移路线、途中栖息地,并会改变冬季积雪的状况和冻融的循环过程.气候变化还会改变动物繁殖和发育的季节,并会引来新的竞争者、捕食者、寄生生物以及疾病等.极地微生物也能很好地适应该地区的气候一些微生物甚至在-39℃的低温下还能进行代谢活动.蓝藻细菌和藻类生物有着很广泛的适应策略,这能够使它们避免(至少可以减少)紫外线的伤害.微生物能够忍受许多环境条件,而且其生长周期很短,这些特点将使它们能很快适应新的生存环境.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极地植物和动物很可能通过改变其分布范围而不是积极的生物进化来适应环境的变暖.  相似文献   

8.
多溴联苯醚(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PBDEs)作为一种良好的溴系阻燃剂被大量地添加到工业产品中,随着产品的使用、回收和废弃处理会进入各种环境介质中,是一类分布十分广泛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BDEs的衍生物羟基化多溴联苯醚(hydroxylated 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OH-PBDEs)和甲氧基化多溴联苯醚(methoxylated 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MeO-PBDEs),由于具有比母体化合物更大的毒性效应和更复杂的环境行为也受到人们广泛关注.通过对PBDEs及其衍生物在土壤中的分布特征、转化规律及生物效应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发现,PBDEs在土壤中的分布浓度随离工业区距离增加而减小,且大多数污染地区土壤中以高溴代PBDEs为主,偏远地区土壤中则以低溴代PBDEs为主.进入土壤的PBDEs在动物、植物体内及微生物作用下均可发生脱溴代谢转化产生低溴代PBDEs,也可发生羟基化生成OH-PBDEs和甲氧基化生成MeO-PBDEs,与此同时,OH-PBDEs和MeO-PBDEs之间也会发生相互转化.PBDEs及其衍生物作为一种环境内分泌的干扰物对大部分的植物、动物都有显著的毒性效应,对植物而言能够抑制植物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损伤细胞结构以及影响植物代谢活动等;对动物而言能够影响动物的内分泌功能、妨碍动物生殖系统的发育以及对神经系统产生毒性等.目前,关于PBDEs及其衍生物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环境化学行为和生态毒性的报道十分有限,探讨土壤中PBDEs的代谢转化过程和毒性效应可为全面深刻地认识PBDEs的环境行为和潜在生态风险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
罗巧玲 《环境保护》2020,48(17):67-68
<正>人与动物的关系既是一个伦理命题,也是一个文明命题。站在伦理角度,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涉及生态学、社会学等学术领域,所研究问题的表象主要以冲突、矛盾等形态出现,如"动物是否属于具备自主意识的生命体"一类的争议。究其根本,人与动物关系的伦理命题属于文化命题,而不同文化之间具有差异性,由此形成认知差异,往往会引发关于人与动物在生存、健康、发展等权利方面的争议。但从文明角度来说,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整体上趋向"文明化"发展—从吃生肉到吃熟  相似文献   

10.
底栖动物长期生活在水体底部,水质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它们的生长和繁殖,因此底栖动物可以准确的反映水体的质量.利用底栖动物对水质进行生物评价,在国内已较多采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收集、整理了126篇底栖动物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的相关中文文献的基础上,统计出了这些文献的年度发表量及在各期刊的分布情况,其中核心期刊占有较大的比例.此外,还统计了文献的研究机构,主要是以高校为主体,以及文献所用的评价水质的方法,共计14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