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结合印染工业废水处理工程现状,提出应重视印染废水处理工程的工艺设汁,分析讨论了在印染工业废水处理工程设汁中要引起注意的三个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2.
流动媒体生物处理装置,称为生物流化床,是一种兼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优点的高效的生物处理设施。七十年代初期,美国、加拿大、日本首先开始试验。目前国内外多用来处理城市生活污水和粪便污水。我们用生物流化床对丝绸印染废水处理进行  相似文献   

3.
水解酸化-活性污泥法处理印染废水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李川 《环境工程学报》2009,3(10):1789-1792
以江苏某印染企业废水工程为例,探讨了水解酸化活性污泥法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结果表明该工艺可以较好地解决PVA、染料的处理问题,印染废水处理后达到《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92)一级排放标准。与传统的物理化学-生化法相比,该工艺具有处理效率高、运行稳定、动力消耗低和污泥量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制备了新型铁镁复合絮凝剂(PFMS)并应用于印染废水处理,考察了投药量、溶液pH、沉降时间等因素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同时,与其他常规市售絮凝剂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PFMS能有效去除污染物,在最佳投药量时,COD和色度去除率可分别达到69%和86%;PFMS处理印染废水的絮凝效果好于常规市售絮凝剂;在低投药量下,PF...  相似文献   

5.
对印染废水治理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结合轻工纺织化纤类环评工程师登记培训及日常工作中有关印染废水治理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分析探讨了目前印染废水处理工艺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诸如提高印染废水的可生化性、降低活性污泥的产量、以及碱减量、退浆废水局部预处理、色度去除的专项处理等问题,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南通盛达印染有限公司对原有废水处理设施进行了整改,采用了生化、物化相结合,二级A-O生化处理的新工艺,设计处理能力为5500t/d。进水CODcr2.2g/L、BOD0.7g/L、SS0.4g/L。从2002年10月验收运行至今,处理效果良好,出水各项指标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8978-1996)。  相似文献   

7.
水解酸化-好氧氧化-化学氧化-吸附工艺处理印染废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印染废水采用水解酸化-好氧氧化-化学氧化-吸附等进行连续处理。结果表明,该处理工艺具有废水处理效果好、出水水质稳定(出水水质达GB4287-92中的一级标准)、操作管理方便等优点,是处理印染废水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印染废水处理可采用活性炭吸附、生化处理等方法。但采用这些方法处理费用昂贵,且难达到排放标准。我们采用无机——有机絮凝吸附法来处理印染废水,获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絮凝吸附理论初步探讨印染废水含有溶解染料、助剂和悬浮固体,根据悬浮固体粒子直径大小又可分为悬浮液和胶体。悬浮粒子比重越大,沉淀速度越快,并且沉淀速度与粒子  相似文献   

9.
印染废水中含有大量的剩余染料,对生态环境构成了巨大威胁.漆酶能够氧化多种纺织染料使其脱色,在印染废水处理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性.为了开发基于酶技术的印染废水处理工艺,利用商业化的漆酶制剂SUKALaccTM对5种常见纺织染料的脱色能力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SUKALaccTM对于这些测试的染料均具有脱色效果,脱色效率为14.85%~ 85.97%;此外,还考察了酶制剂浓度、染料浓度、温度和pH等因素对脱色效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优的反应条件;利用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和大型溞(Daphnia magna)分别对酶处理后的染料毒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酶制剂处理后的染料毒性减弱.这些实验结果为漆酶制剂实际应用于印染废水处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采用絮凝—膜生物反应器(MBR)组合工艺进行印染废水处理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调节pH至8.5、搅拌时间为30min时,COD和色度去除效果最佳;而单纯絮凝工艺对印染废水处理效果不理想,最佳运行条件为64 mg/L NaOH+75 mg/L饱和石灰水+0.2 mg/L聚丙烯酰胺(PAM)+3 mg/L硅酸钠+8 mg/L聚合氯化铝(PAC),COD和NH3-N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23.91%、31.17%.在上述最佳运行条件下,采用絮凝—MBR组合工艺处理印染废水,效果较显著;出水COD均值可达42.2mg/L,其平均去除率为91.62%;出水NH3-N均值可达6.26 mg/L,其平均去除率为92.43%,出水水质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B标准.  相似文献   

11.
印染废水处理工艺的实践与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海门地区印染企业的实际废水处理情况,分析了印染废水的基本状况,指出了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印染废水处理的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光催化氧化法作为纺织印染废水处理工艺的研究和应用现状.用光催化氧化法和生化法相结合的工艺处理印染废水可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其工业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3.
臭氧氧化法处理印染废水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通过印染废水处理装置的建立,详细研究在了不同的接触时间、pH、PAC/H2 O2/O3体系的氧化条件下,臭氧氧化法处理印染废水的方法,解析其氧化降解过程及氧化机理。实验结果表明,经过:PAC/H2 O2/O3氧化处理后,废水的COD去除率达73.3%,脱色率达100%,可以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4.
印染、缫丝废水金华印染厂、湖州丝印厂都用圆形表面加速曝气池,并投加养料进行废水处理,去除BOD_5效果很好,但脱色较差。杭州丝绸印染联合厂排出两种废水,一种是印染废  相似文献   

15.
膜分离技术在印染废水分质处理与分段回用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印染废水具有水量大、种类多、色度高、成分复杂和污染严重等特点,如果将各部分废水混合后再处理,很难找到合适的解决工艺,因此应采取分质处理和分段回用的方法,膜分离技术在这方面有较强的针对性.基于近年的文献调研,综述了膜分离技术处理退浆、洗毛和染色等废水及回收聚乙烯醇(PVA)、羊毛脂、染料等资源的研究情况,主要讨论了膜材料、膜孔径以及运行工艺条件等因素对印染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印染废水含有大量有机物和还原性物质,近年来在好气性生物处理工程中,人们日益注重这种废水的预处理问题。废水的预处理,通常称一级处理,包括格栅粗滤、调节 pH、均匀水质和预沉淀等,也有的在进入生物处理之前,采取预曝气的措施。在纺织物印染加工过程中,使用大量有机染料和助剂,有些染料还需使用大量的还原剂,如硫化染料使用还原剂硫化钠(Na_2S),还原染料使用还原剂保险粉(Na_2S_2O_4低亚硫酸钠)等。为了探索预沉淀和预曝气在印染废水处理工程中的价值,我们选用了以硫化染料为主和以还原染料为主的两种印染废水,进行了预曝  相似文献   

17.
以太湖流域某印染工业园区中集中废水处理厂为研究对象,分析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的水质变化特征,发现其出水TP、TN、NH3-N、COD的平均浓度分别为0.20、5.39、0.60和55 mg·L-1,COD应对新标准DB32-2018要求存在达标风险。为解决COD能够稳定达标的问题,通过3D-EEM、FT-IR和GC-MS等方法分析了该印染废水在处理过程中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及迁移转化规律。结果表明:经生化处理后的废水荧光强度显著降低,深度处理后的色氨酸类物质被显著去除,出水中荧光特征峰明显减弱,大部分蛋白质与腐殖酸类物质被去除;各单元出水中存在不饱和双键类和芳香类化合物,典型官能团以—OH、C=O和C≡N等不饱和键为主;出水中主要成分为2,4'-二氟二苯甲酮和4-羟基-4-甲基-2-戊酮,判断其为该印染园区废水中的特征有机污染物。该方法明确了印染园区集中废水处理难点及溶解性有机物特征,为类似废水处理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粉末活性碳—生物处理技术是一种强化生物工艺。介绍了该工艺的设计方法以及在不同化工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实例。粉末活性碳—生物处理技术在废水处理中能提高废水的综合处理效果 ,而且运行成本不高 ,并可改善活性污泥的结构 ,技术和经济上均可行 ,在工业废水处理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以Fe3O4/TiO2作为磁性光催化剂,采用光磁耦合技术处理模拟印染废水。利用统计学方法对光磁耦合废水处理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和分析,考察了磁场强度、磁性光催化剂投加量、pH值和光照时间对光磁耦合废水处理的影响。通过Design-Expert 7.0.0软件分析得到最佳工艺条件:磁场强度73.95 mT,磁性光催化剂投加量1.13 g/L,模拟废水pH值13,光照时间120 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进行实验,脱色率为88.60%。  相似文献   

20.
ZE-1号脱色菌株处理丝绸印染废水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丝绸印染废水是我省水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目前各大型印染工厂大都设有各种废水处理装置,或用化学凝聚法,或用生化法,其效果各不相同,而目前通用的好氧生化法也不能去除印染废水中的红色染料。为了解决脱色问题,一年来我们进行了一些试验,筛选培育出了一个混合菌株,暂定名为 ZE-1号脱色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