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个地球一个家庭─—纪念“六五”世界环境日本刊特约评论员今年“六五”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一个地球、一个家庭”。它旨在告诫人们“地球就是我们的家;拥有地球,就是拥有一个家;保护地球,就是保护自己的家园”。在绵延无尽的历史长河里,人类曾为建设和保护自己的...  相似文献   

2.
晓葵  木易 《环境》2002,(6):4-5
2002年是联合国确立的国际山岳年,其目的是增强人们对山岳生态平衡的认识,保护山地文化遗产以及促进对世界各国山地的自然保护。与此相呼应,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今年的世界环境日主题定为“Give Earth a Chance”,呼吁人们采取切实措施确保把环境问题放在重要位置,号召每一个地球公民为医治我们病痛的星球贡献自己的力量。鉴于生态环境破坏状况及其潜在灾难程度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认识的实际,国家有关部门把世界环境日主题的中文翻译正式定为“让地球充满生机”,并确定中国的活动主题为“深化环境警示教育”。国家环保总局呼吁人们投身环境保护这项伟大的事业,集中所有的智慧与努力,使地球永葆生机。  相似文献   

3.
但愿血案不再重演──写在1994“6.5”环境日到来之际曹慧芳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一个地球,一个家庭。”在可爱的地球上,生活着无数小家庭,就人类而言,地球好比一个大家庭,地球的生态平衡是所有人类赖以生存的首要前提。失去这个前提,人们的生活平安、...  相似文献   

4.
今年6月5日是第32个世界环境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今年的宣传主题定为“海洋存亡,匹夫有责”,呼吁全人类共同采取行动保护地球生命的摇篮——海洋。世界环境日于1972年由联合国大会确立。  相似文献   

5.
地球只有一个。为了保护地球,特别是保护地球上的生命,进而保护人类自已,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把一九九七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主题确定为:“为了地球上的生命”。自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首次召开人类环境会议以来.人类对工业化进程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系列问题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各国政府和人民为了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在攻克生态环境危机方面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和贡献。1992年,正值首次人类环境会议20周年之际,联合国又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了环境与发展大会,并通过重大历史性文件《里约宣言》和《21世纪议程》,…  相似文献   

6.
1972年 10月 ,联合国将 6月 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联合国系统和各国政府每年都在这一天开展各种活动 ,宣传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时发表《环境现状的年度报告书》,表彰“全球环境保护 5 0 0佳”,并根据当年的世界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热点 ,有针对性地制定每年的“世界环境日”主题。2 0 0 2年 6月 5日是第 30个“世界环境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已经将其主题定为“让地球充满生机”(英文为 give earth a chance)。该主题呼吁全人类高度重视环境问题 ,并采取切实有效的行动 ,拯救我们共有的家园——地球。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剧增 ,人类对自身生存的环境的破坏和污染日趋严重 ,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根治 ,人类的生存将受到严重的威胁。保护环境就是拯救地救 ,拯救地球就是拯救人类未来。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已为保护环境而奔走呼吁 ,并为之采取一系列措施。正视环境危害 ,用危害地理环境的残酷事实来加强环境保护和教育已成为重要课题并迫在眉捷。地理课堂教学 ,其内容涵盖了人们赖以生存的整个地球的概貌。地球面临的生态危机不仅要使我们这代人引起高度重视 ,而且应使青少年历历在目。使其从小就有一个忧患意识和拯救地救危机的责…  相似文献   

8.
华盛顿世界资源研究所(该所又是地球资源和环境生态政策研究中心,所长James在《环境科学技术》杂志上撰文谈环境技术革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早在七十年代初,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在电视新闻中就提出了催人警醒的警告——“世界还有救吗?”这一警告表明,地球正在受到人们不负责任的支配。在纪念第20个地球日的时候回顾一下这一警告是大有益处的。长期以来,人类以征服自然和主宰一切为荣,因此,对地球的自然生态破坏与日俱增。环境损害遍及全球,从地下水到最高层的大气均受危害。到2000年以后,地球的命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国际海洋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把“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定为今年“6·5”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在人们广泛宣传“海洋意识”之际,海洋向人们索取了一笔巨额学费,为人类补上一堂环境课。  相似文献   

10.
巴巴拉·沃德和雷内·杜博斯为1972年6月联合国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写了一本背景材料,题为《只有一个地球》。他们在该书中,把人类的形势总结为:“人类在两个世界里生活:一个是由动植物、土壤,空气和水组成的自然世界,这个世界要比人类早出现几十亿年,人类就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另一个是人类为自己建立的、由社会机构和人造物品组成的世界,人类利用工具和机器、科学及想象力所建立的满足人类目的和意志的环境。”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人们一直强调,没有对环境的保护,发展就得不到保证;没有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一年一度的“世界环境日”(6月5日),是全世界从事环境保护工作者集中思考环境问题,并采取实际步骤来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节日,也是向全世界人们宣传环境保护重要性的宣传日。“世界环境日”的意义在于提醒全世界注意全球环境状况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每年在这个日子发表环境现状的年度报告书,并采取实际步骤协调好人类和环境的关系,从而为创造人类共同美好、舒适和安宁的环境作出努力。“世界环境日”的确定有其一定的社会背景。从六十年代后期到七十年代初,不仅区域性的环境污染严重,而且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也日趋严重,因而引起众多国家的关注和不安。“只有一个地球”、“还我蓝天”等呼声此起彼伏,为此1972年6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  相似文献   

12.
“只有一个地球——一齐关心,共同分享”,这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的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 自从1972年6月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以来,“只有一个地球” 的呼声响遍了全世界。保护全球环境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关心的热点。一个保护环境的浪潮正在席卷全球。 今年6月3日至14日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共同商讨全球环境与发展问题。会议规模之大、国家领导人出席之众,都是空前的,被称之为“全球高峰会议”。1972年人类环境会议召开时,世界上只有为数不多的26个国家有环保机  相似文献   

13.
同志们: 明天,是第28个世界环境日,每年“六五”期间世界上各个国家和地区都举行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1972年6月5日,来自113个国家的代表在“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上,提出了“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标志着全人类对环境同题的觉醒,是世界环境史上第一个里程碑。今天,我们召开黑龙江省暨哈尔滨市“六五”世界环境日纪念大会,开展一系列的宣传、纪念活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世界,环境保护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人类面临着生存环境日益恶化的挑战,温室效应、酸雨的降临、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森林在哭泣,地球在呼吁:“救救我吧!”环境保护问题已超越了国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  相似文献   

15.
薛游 《沿海环境》1999,(5):17-18
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与往年相比,今年环境日的主题更给人一种异常紧迫的感觉.事实上,这个主题的提出,与其说是一个口号,毋宁说是一个非常严峻的课题——拯救地球,刻不容缓!因此,许多关爱地球的人士发出呼吁:给我一个未来!但问题是,谁能给我们未来?  相似文献   

16.
邱福荣 《环境导报》2003,(15):32-32
绿色的希望在哪里?希望在于教育。教育是一种唤醒,唤醒人类求知的欲望。因为,地球只有一个。当今地球上人口骤增,资源衰竭,生态失衡,环境恶化,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发展。教育呼吁地球上的人要控制人口增长速度,爱惜资源,保护环境,不要自毁家园。因为人类的家园只有一个,那就是地球。不好好保护地球这个家园,无家可归的那一天必将到来。教育是一种反思。人类社会发展经历了四个时代:狩猎采集时代、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和现在刚进入的生态时代。在不同时代,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人们的思想认识也不同。在工业时代后期,由于严重的环境污染,人们…  相似文献   

17.
从表面上看,非典影响了中国旅游业的正常发展,也影响了世界旅游业的发展。从更深层次来看,非典不仅给中国的旅游业,也给世界各国的旅游业提出了一个严峻的挑战。如何提高旅游业对突发危机的“免疫力”成了世界各国关注的一个话题。6月中旬,世界旅游组织亚太地区旅游危机管理部长会议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举行,与会者呼吁各国加强危机管理,提高旅游业对抗危机影响的“免疫力”。如此看来,非典固然是坏事,但若以抗击非典为契机,使人们与一切不文明的陋习告别,同时提高旅游产业规避风险和危机的意识,反倒可以促进旅游业的良性运作。  相似文献   

18.
1977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向全世界发出呼吁:“水不久将成为一项严重的社会危机,石油危机之后的下一个危机便是水。”70年代我国有关专家就北京地区水资源也向社会发出了呼吁。到了80年代初,北京就已经多次发生用水全面紧张的状况。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除了人口剧增、工业用水大幅度增长、一些水源被污染等因素外,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也是一个很  相似文献   

19.
国外点滴     
国外点滴21世纪科研重点将是“人类生产战略”国外一些科学家认为,由于引世纪人类将面临地球环境恶化、粮食危机、能源短缺和人口膨胀等问题,人类必须运用科学研究找到解决威胁人类问题的办法。要想向世界所面临的新课题挑战,就要有打破以往的学术框框、山杯控合研方...  相似文献   

20.
葛永林  徐正春 《环境》2002,(1):36-36
今天,环境被破坏的程度令人瞠目结舌,由此而产生的资源危机、环境危机对人类生存构成了极大的威胁。这一切的一切,在某种意义上都可以妇根于错误的环境指导思想——“一切皆为我用”的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价值观。如果人类再以这种环境价值观作指导,终究有一天,地球会丧失其利用、甚至是居住的价值,人类将不得不在茫茫太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