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规划从以下几个方面明确了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一)构建循环型工业体系。在工业领域全面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促进清洁生产、源头减量,实现能源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废物交换利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二)构建循环型农业体系。在农业领域推动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业链接循环化、废物处理资源化,形成农林牧渔多业共生的循环型农业生产方式,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2.
循环经济是一种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经济发展模式,而循环经济规划作为《循环经济促进法》确定的基本管理制度之一,是保证循环经济得以开展的有效形式。在分析循环经济起源和内涵基础上,综述了目前我国循环经济规划的类型及其发展历程,并将其划分为模式探索阶段、全面试点阶段和生态文明建设新阶段。与此同时,分析比较了常用的循环经济规划方法及其适用性,对现有循环经济规划指标体系进行了评述。针对循环经济规划存在的问题,提出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要加强循环经济规划的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3.
明确脱贫山区农户生计转型的低碳效应对实现乡村绿色发展、建设低碳乡村至关重要。基于陇南山区农户的入户调查数据,利用碳排放清单法分析了2014—2019年农户的生计转型路径及其低碳效应。结果表明:(1)陇南山区农户的生计策略分为传统农业主导型、经济作物主导型、务工主导型、经商主导型和综合型;2014—2019年有26.97%的农户生计策略发生了转型,最主要的转型方式是由综合型转向务工主导型;(2)因人均生活碳排放增加量高于人均生产碳排放减少量,陇南山区农户的人均家庭碳排放呈增加趋势;(3)农户生计转型路径中,由经济作物主导型转向传统农业主导型的人均家庭碳排放降幅最大,为41.45%,综合型转向传统农业主导型的增幅最大,达208.86%。  相似文献   

4.
陈志恒 《环境保护》2011,(22):70-72
发展循环经济,技术是物质基础,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是循环经济体系建立的重要保障。日本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通过构建针对循环技术的研究开发、规划引导、法律保障、政府奖励、财税支持等支撑体系,促进了替代、减量、再利用、资源化、系统化等技术的创新,保证了日本循环型社会战略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5.
在综合考虑各种社会经济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景观格局、景观功能、景观受胁迫性等3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据此开展规划实施的景观生态影响综合评价.利用计算机模型模拟各种规划替代方案的景观格局动态,并通过分析景观格局指数的变化实现对规划替代方案的比选,建立起规划环评中景观生态学方法应用的技术框架,进而应用于大连森林公园东区建设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规划的实施有利于区域景观格局和功能的改善,但会导致人类对景观干扰和胁迫加重.采用以旅游经济为主导型方案(替代方案1),景观破碎化趋势明显;以生态优先主导型方案(替代方案2),景观向整合集约化趋势发展.  相似文献   

6.
针对我国纺织印染现状、环境危害、格局以及发展趋势进行说明的基础上,分析了传统纺织印染行业的循环经济改造方式和现代企业循环经济建设的发展方向,通过建立循环经济模式的纺织印染工业园,运用循环经济理念进行园区规划,提出了纺织印染工业循环经济综合评价体系,最终建立循环经济产业共生体系。建设循环经济,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和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纺织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主动应对全球化市场竞争的迫切要求,是调整产业结构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循环经济分析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发展循环经济已经成为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和开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内容。文章针对目前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循环经济分析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规划环评中循环经济分析的理论模型、分析重点和技术程序,构建了评价的指标体系,并给出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为检验所建立的分析体系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将其应用于鄂尔多斯市主导产业与重点区域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以此从循环经济的角度对规划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对原规划方案进行优化调整,并对规划实施的环境管理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8.
日前,国务院批复通过《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这是国务院首次批准地区性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总体规划》要求,到2015年,要把甘肃省建设成为全国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  相似文献   

9.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工业生态园区是我国经济和社会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战略选择,本文结合鲁北化工集团创建工业生态园,较全面论述循环经济发展和工业生态园区建设。  相似文献   

10.
地方政府如何推动区域循环经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建成 《环境保护》2004,(12):10-14
地方政府如何发挥主导作用,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本文结合日照市近几年的实践,提出地方政府在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和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应采取的主要措施:统一认识,强化对循环经济的组织领导;高起点做好生态建设和循环经济发展规划;通过宣传引导提高全社会环保意识和循环经济理念;以优惠政策鼓励发展循环经济;以严格执法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加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完善循环经济发展智力支持体系等,从而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循环经济是目前各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有效途径,循环型农业就是把循环经济理念应用于农业生产.本文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尝试运用循环经济理念探求内蒙古自治区新的农业发展方式,以实现内蒙古自治区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分析,初步提出了内蒙古开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针对宜昌市工业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和环境保护现状,分析了工业企业推进循环经济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加强和完善内驱动力、激励机制、政策法规、宣传教育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循环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以《循环经济促进法》推动相关标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促进法>已正式颁布.本文在分析<循环经济促进法>对标准化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的研究基础和循环经济标准化存在的问题,提出以循环经济的三种实施模式(企业、团区、社会)构建的循环经济标准体系框架,并针对当前的实际需求明确了重点领域标准的研制方向.  相似文献   

14.
对徐州矿务集团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发展循环经济的优势、发展循环经济的目标与指标体系以及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径进行了探讨,并明确了徐州矿务集团发展经济的重点是建设三大循环经济区,给出了三大循环经济区的模式.  相似文献   

15.
我国开展循环经济的实践是从工业领域开始的,由推行企业清洁生产(小循环),到建设生态工业园区(中循环),再扩展到构建循环型社会(大循环),以生态企业、生态园区、生态城市作为载体,把政策支持、法制保障、技术支撑作为推进手段,逐步向纵深发展."十一五"期间,党和国家做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决策,并将其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以破解能源资源瓶颈、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和气候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相似文献   

16.
发展循环经济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中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把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十一五重大战略任务。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循环经济的内涵、特征,以及表现形式;并对循环经济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深远影响、循环经济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地位等方面进行了说明,以实例论述了循环经济评价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最后在借鉴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针对评价方法的可行性,从相容性、匹配性、安全性、效果四个方面对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循环经济评价内容进行具体说明。  相似文献   

18.
徐玉军 《环境科技》2006,19(2):28-30
循环经济是世界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我国更是具有特殊的地位和内涵,开展循环经济的研究,特别是有关循环经济激励机制的研究尤为迫切。循环经济激励机制建立对我国当前循环经济发展十分必要,建议从宏观规划、经济、产业、技术、思想、宣传、法律法规和政绩考核等8个方面实施一系列激励政策措施来促进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战略决策,是实施"绿色北京"行动计划、建设和谐宜居之都的重要内容。围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北京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而面临新形势,在北京这样一个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能量流等各种物质流交错密集的超大型城市,建设生态文明,推进节能减排迫切需要构建一个层次明确的循环经济体系。要充分总结北京作为全国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建设的典型经验和发展模式,充分发挥首都科技、信息、资金等资源优势。深化大都市发展循环经济的系统化建设力度,形成城市绿色发展的辐射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20.
对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生态环境形势严峻,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与二次污染相互交织,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极大障碍。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基本制度建设,以农业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合理规划村庄建设和产业布局,促进新农村社会经济环境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