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了分析煤矿工人的情境意识要素间的因果关系结构,建立更具鲁棒性的情境意识驱动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DEMATEL和ISM法耦合的矿工情境意识驱动模型构建方法。首先,在构建情境意识概念模型的基础上从组织、个人和环境3个维度辨识矿工情境意识驱动要素;然后,运用熵值法计算矿工情境意识驱动要素的权重,并借助DEMATEL和ISM方法确定情境意识驱动要素间的因果作用关系,进而构建矿工情境意识驱动模型。结果表明,班组安全氛围是矿工情境意识的根本影响因素;生理心理状况、工作记忆、作业能力和作业经验是直接影响因素;组织制度、人岗匹配性、作业环境、培训组织、作业规程和作业负荷设计是间接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空管系统安全管理水平,提出基于过程的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FMEA)方法,识别终端区管制系统潜在的风险因素;构建DEMATEL—ISM模型,运用决策实验室分析(DEMATEL)模型计算各风险因素的影响度和被影响度,确定要素的因果属性和中心度排序,运用解释结构模型(ISM)构建系统风险递阶结构,表征管制系统中各风险因素的致因属性和层次关系;并以某终端区管制系统为例,验证DEMATEL—ISM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DEMATEL—ISM模型可将所论系统的风险因素按致因属性分为3个类别,即6个直接致因、10个过渡致因和3个本质致因;递阶结构可有效表征终端区管制系统风险的内在关联,实现系统风险分析。  相似文献   

3.
运用ISM法建立了矿工安全心理影响因素的三层递阶结构模型,分析矿工安全心理影响因素,明晰各因素之间的层次递阶关系。结果显示,表层直接影响因素为个体心态、生理疲劳和工作应激;中层间接影响因素主要涉及个性气质、作业环境、组织公平等因素;深层根本影响因素为安全教育培训、生产组织管理及生产工艺技术这三项因素。煤矿企业可从影响矿工安全心理的根本因素出发,寻找增强矿工安全心理的有效途径。研究结果为煤矿安全管理、矿工不安全心理预防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预防矿工不安全情绪的产生,提升人因可靠性,系统分析矿工不安全情绪形成因子间的重要程度及层级关系;基于文献和访谈研究,通过德尔菲法确定12个矿工不安全情绪形成因子;采用决策实验室法(DEMATEL)将12个形成因子聚集为强原因、弱原因、强结果和弱结果 4个因子集;并进一步采用解释结构模型(ISM)构建矿工不安全情绪形成因子的多级递阶模型。结果表明:矿工不安全情绪的形成是直接因子、中间因子和深层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岗位胜任力不足、不良管理行为或态度、职业发展受限、人际沟通不良、安全文化氛围不足和福利待遇达不到期望值等是影响矿工不安全情绪形成的关键因子,应予以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5.
为降低原油库的风险水平,基于人、物、环境、管理4类事故致因,在风险因素辨识的基础上,通过集成DEMATEL/ISM法确定了系统间各因素的因果关系和权重,利用Vensim软件建立了系统动力学模型,形成了1种基于DEMATEL/ISM法和系统动力学的原油库风险分析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某原油库进行了风险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油库风险的关键因素是企业的安全氛围和监督力度;环境风险和物、管理风险分别对风险发展前期和风险成熟发展阶段影响显著;员工文化程度、设备使用时间、安全氛围和监管力度分别为人、物、环境和管理风险子系统的关键风险因素。D/I-SD法从系统角度剖析了风险动态发展趋势和影响风险的关键因素,可为制定科学的油库风险削减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减少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从“纵向过程观”角度,引入矿工安全注意力控制空间、安全信息分配空间和安全行为结果空间,建立矿工安全注意力衰减影响因素模型。首先,基于文献研究,建立矿工安全注意力衰减影响因素体系,一共包含12个指标;其次,利用解释结构模型(ISM)构建矿工安全注意力衰减的3级递阶有向图;最后,采用网络层次分析法(ANP)构建矿工安全注意力衰减影响因素的权重模型,并借助Super Decision(SD)软件求解。结果表明:安全自制力、行为习惯、工作负荷、风险应对力以及安全信息刺激频率为表层直接影响因素;安全认知、工作要求、作业环境特征、安全信息变化多样性和风险感知力为中层间接影响因素;管理方式和安全信息刺激强度为深层根本影响因素。主要影响因素有:安全认知、安全自制力、行为习惯、管理方式、安全信息刺激频率以及风险感知力。  相似文献   

7.
集成DEMATEL/ISM的煤矿工人违章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煤矿工人违章行为的影响因素,基于对C煤矿351起事故案例的分析,结合实地调研和访谈,共提取4个方面15个影响因素。用集成决策实验室分析法(DEMATEL)和解释结构模型法(ISM),研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其对违章行为的影响程度,找出关键影响因素,分析因素间的综合影响关系,构建多级递阶结构模型。结果表明,矿领导对安全的重视程度和安全氛围具有根因素作用;班组长管理、安监人员监督、制度制定、制度执行和教育培训起着桥梁作用;知识与技能、安全意识、工种和工作时间对违章行为产生直接影响;个人传记特点、现场条件、作业设备和作业工具的影响相对较弱。重视根因素的改善有利于从根源上控制和预防煤矿工人的违章行为。  相似文献   

8.
王燕妮  李静  张振超 《安全》2024,(1):14-21
为减少有限空间作业中毒窒息事故的发生率,提高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应用事故树分析方法(FTA)和解释结构模型(ISM)分析有限空间作业中毒窒息事故的致因因素及因素间的相互关系。首先,建立有限空间作业中毒窒息事故树并求出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其次,将基本事件进行归类和修正后得到ISM的致因因素;再次,利用ISM理论构建7个层级的表明致因因素间关系的解释结构模型(ISM)。结果表明:ISM层级间存在根本影响因素向间接影响因素递阶,进而向直接影响因素递阶的关系。因此,可以通过加强根本影响因素的管理提高间接影响因素的安全状态,从而降低直接影响因素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评价矿工习惯性违章行为(HVB),在多期混合多属性决策方法(MPHMADM)基础上,从矿工个体、组织管理、作业环境安全度3方面确定矿工HVB惯性度驱动因素及不同因素属性。首先引入动态混合加权聚合算子(DHWA),集成煤矿不同时期的HVB惯性度评价值;然后采用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对HVB惯性度驱动因素进行惯性度评价并排序;最后以大安山煤矿为例进行方法应用,结果表明:MPHMADM评价结果与管理专家实际评价结果一致。根据排序结果,HVB干预可重点从组织管理方面入手,其次是矿工个体、作业环境安全度。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矿工心智游移的影响因素作用路径,从个体、组织管理和作业环境3个方面提出了矿工心智游移影响因素和研究假设;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412名矿工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21.0和AMOS 22.0软件,对问卷进行信效度分析;采用Pearson法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并应用结构方程模型技术验证研究假设.结果表明: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各影响因素均与心智游移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个体因素对矿工心智游移具有重要影响,其中疲劳的影响最大(β=0.60);组织管理因素对矿工心智游移具有重要影响,其中破坏性领导的影响最大(β=0.54),破坏性领导不仅直接影响心智游移,还能通过负性情绪(β=0.36)间接影响心智游移;作业环境因素对矿工心智游移具有重要影响,其中作业环境物理特征的影响最大(β=0.36),作业环境物理特征不仅直接影响心智游移,还能通过疲劳(β=0.41)间接影响心智游移.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高校消防安全管理影响因素间的关系,构建高校消防安全管理体系,用集成决策试验和评价实验室(DEMATEL)和解释结构模型(ISM)法计算各因素影响度、被影响度、中心度和原因度,建立多层次递阶解释结构模型,并考虑各影响因素在消防安全管理体系结构中的位置。结果表明:消防安全组织人员、消防安全教育、消防安全组织机构及职责、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属于原因因素,对其他因素影响逐渐增大;非消防安全组织人员、建筑火灾风险、消防设施、电气设施属于结果因素,受其他因素影响较大。消防安全检查及隐患整改、消防安全文化、消防安全教育、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消防安全组织人员在整个消防安全管理体系中重要度依次增大,对重要度大的因素须加强管控。  相似文献   

12.
为更系统地分析诱发矿工不安全行为及促使安全行为的因素,探究矿工不安全行为的发生机制,在工作需求-资源(JD-R)的框架下,构建矿工不安全行为的JD-R模型,确定模型要素,并给出要素间作用关系的假设;通过Meta分析验证模型,得到修正后的模型、模型要素、相关系数、假设验证结果;经验证,矿工不安全行为JD-R模型的工作需求和损耗因素各包含4个要素,工作资源和激励因素各包含5个要素。研究表明:模型中各因素间共有3个作用过程,且作用关系显著;矿工的不安全行为是工作需求与工作资源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为了构建多因素涌现作用形成的车间人员安全能力结构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DEMATEL法的人员安全能力建模方法。首先,在现有人员安全能力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界定人员安全能力及涌现的概念,并由此分析车间作业人员安全能力的影响因素,建立人员安全能力因素集;然后,借助问卷调查和DEMATEL法确定人员安全能力影响因素的中心度和原因度,从而分析车间作业人员安全能力影响因素的作用关系;最后,通过一个实证分析说明所提出的建模方法,并建立人员安全能力结构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建模方法可以用于构建涌现条件下的人员安全能力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14.
为了有效分析煤矿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风险状况和变化趋势,提出了1种基于熵权法和集对分析耦合的矿工不安全行为风险态势分析方法。在现有的煤矿作业人员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研究的基础上,运用HFACS理论分析矿工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构建包括4个维度12个因素的不安全行为因素集;采用熵值法和集对分析理论建立基于多元联系数的矿工不安全行为风险评估模型;以内蒙某煤矿矿工不安全行为风险评估为例,验证所构建的态势评估模型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构建的风险态势评估模型可以有效分析矿工不安全行为风险状态和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高危岗位员工安全事故发生概率与人机作业效率的平衡性机制,分析安全注意力与其影响因素间的因果关系,基于系统动力学(SD)原理,构建高危工作情境下安全注意力的影响因素系统模型。以煤矿矿工为研究对象,运用Vensim软件进行模拟仿真试验,探究矿工在特定系统变量条件下安全注意力专注、衰减及专注-衰减-专注过程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合理安排矿工的工作和休息时间能够保证安全事故发生概率与人机作业效率平衡性,并可降低矿工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16.
为预防塔机作业吊物坠落引发的物体打击(SFO)事故发生,剖析近5年塔机作业事故调查报告,提取19个高频致因因素,融合实验室决策评价(DEMATEL)和解释结构模型(ISM)方法,厘清致因因素间影响关系,构建致因因素多级递阶层次结构,找出关键致因因素。结果表明:19个高频致因因素分为9个层级,其中安全防护用品使用不当、违规进入或处于危险区、吊物坠落是最高层的表层因素,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是最底层的本质因素,现场监督管理不到位、无专项施工方案或不合格是较深层次的致因因素;现场监督管理不到位、安全技术交底不到位、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以及安全意识、技能或经验不强是塔机作业吊物坠落引发的SFO事故的关键致因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地铁站抗涝韧性因子之间的关系,提升地铁站的抗涝韧性,系统分析地铁站抗涝韧性影响因子间的重要程度及层级关系。以近年我国发生的地铁站内涝灾害事故案例为基础,基于韧性的概念,结合技术-组织-社会-经济(Technical-Organizational-Social-Economic, TOSE)模型识别地铁站抗涝韧性影响因素,通过Delphi法确定22个影响因素;采用矩阵决策实验室分析法(Decision-Making Trial and Evaluation Laboratory, DEMATEL)研究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计算不同因素的重要程度,将因素聚集为强驱动集、弱驱动集;利用偏序规则,将对抗解释结构模型法(Adversarial 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 method, AISM)与DEMATEL联系,构建地铁站抗涝韧性影响因素的多级递阶层次模型,分析韧性影响因素间的综合影响关系。结果表明:地铁站抗涝韧性影响因素分为直接、过渡与根源3类因素;水位监测与预警技术智能化、防洪专项应急预案完善度、应急响应速度、车站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排水...  相似文献   

18.
为了找出影响输油站安全的风险因素,识别其中关键因素并进行控制,从系统角度构建输油站风险因素的STAMP-HFACS分析框架。利用该框架得到了自动化系统告警反馈不充分,人员违规操作设备,对设备、管道状态认识不足等20个输油站风险因素,同时将决策实验室分析法(DEMATEL)和解释结构模型(ISM)集成,用以分析各指标间的复杂影响关系和影响度,建立了输油站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多级递阶解释结构模型,依此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空管系统安全管理水平,提出基于过程的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FMEA)方法,识别终端区管制系统潜在的风险因素;构建DEMATEL-ISM模型,运用决策实验室分析(DEMATEL)模型计算各风险因素的影响度和被影响度,确定要素的因果属性和中心度排序,运用解释结构模型(ISM)构建系统风险递阶结构,表征管制系统中各风险因素的致因属性和层次关系;并以某终端区管制系统为例,验证DEMATEL-ISM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DEMATEL-ISM模型可将所论系统的风险因素按致因属性分为3个类别,即6个直接致因、10个过渡致因和3个本质致因;递阶结构可有效表征终端区管制系统风险的内在关联,实现系统风险分析。  相似文献   

20.
通过调研,将组织任务、法制监管、作业环境、安全管理及安全技能作为影响矿工不安全行为的内部环境变量,探究内部环境与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的内在关联。并采用PA-LV模型检验各变量的指标权重,构建有关矿井环境因子与员工不安全行为的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表明,煤矿企业内部环境易引起矿工的操作差错,直接导致矿工的不安全行为。其中,作业环境和矿工安全技能对不安全行为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