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 ,对环境带来严重污染的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不断增加 ,由此造成环境污染也日趋严重 ,特别是随着医疗垃圾种类的不断增多 ,医疗垃圾的产生量也在不断增加 ,其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亦受到人们的重视。笔者通过对济南铁路局医疗垃圾排放现状的调查 ,发现了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1 医疗垃圾的排放量医院垃圾可分为一般性的生活垃圾和医疗垃圾两大类。医疗垃圾主要是指医疗卫生单位在对病人的诊治过程中 ,产生的含菌、含毒的垃圾 ,包括手术后的人体组织、动物尸体、人体排泄物以及各种医疗用品 ,如针管、…  相似文献   

2.
日益严重的电子垃圾污染已直接或间接地危害到人类的健康,因此,电子垃圾的有效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文章简要分析了目前世界总体电子垃圾的产生特点以及中国电子垃圾的污染现状,通过分析中国对于电子垃圾污染和管理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的有效性,重点对比研究了现阶段中国与几个发达国家电子垃圾的管理回收手段及政策,试图寻找中国电子垃圾管理的有效措施。最后,综合各国管理经验提出了电子垃圾的管理方案,从而为中国的电子垃圾管理提供借鉴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杨智辉 《环境》2011,(Z2):50-52
本文对城市生活垃圾渗滤液水质特点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介绍了现阶段国内外在生活垃圾渗滤污染控制处理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工艺技术,探讨了"外置式MBR+反渗透/纳滤"组合工艺在处理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垃圾填埋场2012年甲烷排放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垃圾填埋场是全球重要的CH_4排放源。基于中国1955个垃圾填埋场基础数据和排放因子数据库,核算了中国2012年垃圾填埋场CH_4排放水平,同时分区域和分规模推荐了基于已填容量的计算模型。2012年中国垃圾填埋场的CH_4排放量为148.12万t,广东排放量最高,西藏排放量最低。华东地区的垃圾填埋场CH_4排放在7个区域中占全国排放比例最高,达到33.00%,西北地区排放占比最低,为8.76%;大型填埋场(I类)CH_4排放占总排放比例达45.88%。中国垃圾填埋场CH_4排放在空间分布上具有较强的集聚性,北京-天津,上海-绍兴-宁波,广州-东莞-深圳-清远构成了中国垃圾填埋场CH_4排放的三大核心区域。垃圾填埋场单位已填容量的CH_4排放水平在0.86~1.83 kg/m~3。  相似文献   

5.
<正> 二氧化硫是大气中最常见的、分布最广的、影响面最大的代表性污染物质。全世界SO_2的人为排放量估计每年约1.46亿吨,我国的SO_2年排放量已近1800万吨,是世界上排放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因此,研究SO_2的污染特征及其变化规律,进而提出其总量控制的可行方案和有效地治理措施,是环境保护工作者的紧迫任务之一。本文主要介绍了武汉地区大气中SO_2污染特征的研究情况,并对其污染趋势和防治重点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业和农村污染的清单分析与空间特征识别   总被引:54,自引:1,他引:5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清单分析方法计算了中国337个地级市(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的农业和农村污染CODCr,总氮(TN)和总磷(TP)的产生量、排放量和排放强度,分析了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03年中国农业和农村污染CODCr,TN和TP的产生量分别为66317,5312,1294万t,排放量分别为404.2,547.7,66.1万t,排放强度分别为10.0,13.6,1.6kg/hm2.农业生产发展是造成区域环境压力的主要原因,畜禽养殖污染和化肥应成为农业和农村污染控制的重点;农村生活污染对CODCr,TN和TP的贡献较小,且其污染会随着城市化和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减少.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是中国农业和农村污染的主要高强区,应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对该地区进行重点控制.  相似文献   

7.
生活垃圾填埋场为全球第三大人为甲烷排放源。中国填埋垃圾体量巨大,生化降解持续产生含甲烷的填埋气,对中国碳达峰目标实现具有潜在影响,亟待预测评估。文章基于中国近40年生活垃圾产量和填埋量相关统计数据,建立了中国城市生活垃圾人均日产量与人均GDP的数学关系,预测了未来10年生活垃圾总产量和填埋量。通过对目前常用的3种填埋气产量计算模型比较分析与实测数据验证,筛选出了比较符合中国城市生活垃圾产气特点的双组分产气模型,利用该模型预测了中国未来10年填埋气总产量和甲烷排放量,评估了碳达峰前生活垃圾填埋场甲烷源碳减排潜力。预测结果表明:2021-2030年中国至少新增28.1亿t生活垃圾,其中8.5亿t仍以填埋方式处置;2021-2030年全国所有垃圾填埋场填埋气总产量达1 399.9亿m3,其中约75%的填埋气由2021-2030年间新增填埋垃圾产生,剩余25%由1980-2020年累计填埋的33.1亿t垃圾产生。评估结果表明:全国垃圾填埋场甲烷排放量介于494.7~659.6亿m3,对应的甲烷源碳排放量估算为8.9~11.8亿t。相比于中国其他重点行...  相似文献   

8.
我国垃圾污染治理及综合利用财税政策调整问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蔡林 《环境保护》2003,(6):38-4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垃圾排放量迅速增长,成份愈来愈复杂,污染愈来愈严重。蕴含在垃圾中的大量资源无人问津。尽管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我国的垃圾处理及资源综合利用财税政策存在着较大缺陷,才是最根本性的问题。本文系统地回顾了我国垃圾处理及资源综合利用的财税政策,从4个方面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5条政策建议,中心思想是应该给与相关企业以全免税和财政补贴的特优待遇。只有这样,才能彻底解决垃圾污染问题,建立和完善循环经济体系。  相似文献   

9.
根据新疆乌鲁木齐市20032010年各类污水排放总量统计资料,运用一元线性回归数学模型,得到污水总量、生活污水排放量、工业废水排放量、污水再生利用总量的趋势预测方程,对7年各类污水排放量变化的趋势进行预测与分析。提出加大污染防治力度等控制污染等治污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为对水泥行业实现大气污染排放动态监测,反映污染排放的时空分布特征,提出基于热异常点探测数据的新型干法水泥气态污染物排放量测算方法.利用VIIRS热异常点的FRP(fire radiation power,辐射功率)参数结合水泥产业结构特点,建立FRP与污染物排放之间的定量估算关系.利用2013—2017年北京市水泥生产统计信息和热异常点探测数据进行了大气污染排放评估,结果显示:①利用热异常产品的FRP参数估算北京市水泥厂的污染排放水平,利用NOx和SO2排放量的统计数据对排放估算值进行相关性验证,二者统计值与估算值之间的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65和0.63.②2013—2017年北京市所有水泥厂的热异常点数据与环境统计数据中水泥总产量、熟料总产量、煤炭总产量以及NOx、SO2和烟(粉)尘排放量的相关性均较好,相关性系数均在0.7左右.③自2013年以来,北京市金隅琉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金隅北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热异常点数均呈下降趋势.由于采取了减排措施,水泥总产量和污染排放量也均呈逐年减少的趋势.研究显示,基于热异常点探测数据的新型干法水泥气态污染物排放量测算方法可快速获取水泥厂的位置信息、热释放规模,结合污染排放因子可间接评估水泥厂NOx和SO2等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情况.   相似文献   

11.
王圃  龙腾锐 《环境工程》1995,13(4):40-43
通过对重庆市生活垃圾的取样分析,得出重庆市城区、郊区城镇生活垃圾中污染物含量,从而计算出重庆现有的生活垃圾污染负荷。同时,对重庆市到2000年生活垃圾污染负荷进行了预测,为重庆市水污染控制规划提供了必须的生活垃圾污染负荷数据。  相似文献   

12.
含水率是预测生活垃圾能源回收和渗滤液污染潜力的关键参数,对选择合适的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有重要意义.根据各物理组分组成比例和组分含水率,估算混合生活垃圾含水率,是规划和设计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时的重要方法.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的文献资料,提出适合我国生活垃圾特征的典型物理组分含水率数据清单;比较20个中国城市文献数据的模拟估算与实测结果,发现对大部分城市的估算误差在10%以内,远低于采用丹麦,美国等发达国家数据的估算误差.对比中国、丹麦和美国的组分含水率数据清单,发现我国生活垃圾中的纸类、织物、塑料、渣石等组分的含水率显著偏高,原因在于我国生活垃圾的食品废物含量高,混合收集过程中水分在组分间迁移所致.  相似文献   

13.
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得到2015年遂宁市各类型车辆数据及其年均行驶里程;借鉴国内典型城市机动车污染排放因子,结合遂宁市机动车排放实际情况并加以修正,得到了遂宁市各类型车辆排污因子;运用公式计算出了各类型车辆NO_X排放量及分担率;分析各类型车辆NO_X分担率,结果表明遂宁市应重点抓好轻型汽油车、重型柴油车、轻型柴油车、公交车这四类车型的污染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4.
x32.‘2(X) 103加5垃圾填埋场气体产量的预测/王伟(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中国沼气/农业部沼气科学研究所一2(X) 1,19(2)一加一解4环图TK一14 重点介绍了城市垃圾填埋场C场产生模型的研究成果,并以此为基础,对今后20年我国垃圾填埋场C氏产生情况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随着垃圾产生量的增长,c残排放量占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份额将从2(XX)年的3 .83%,增加到以犯0年的7.19%,其对温室效应的贡献不可忽视,对填埋场C氏的控制和利用已成为我国城市垃圾管理领域的重要课题。图4表4参18功能区排放负荷污染系数百分比分配法研究/徐…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物排放量计算及中长期预测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利用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计算了我国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农业面源污染排放量,在此基础上,预测了2010—2030年农业面源污染情况.结果表明,2007年,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污染物总排放量为1057×104t,其中,COD排放量为825.9×104t,总氮为187.2×104t,总磷为21.6×104t,氨氮为22.4×104t.如果不加大对面源污染的治理力度,2020年前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有加剧的趋势.在高排放情景下,2030年农业面源污染中COD排放量可能上升到1466.5×104t,面源污染需引起高度重视.目前,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排放区,但未来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排放的空间分布可能趋于均衡.  相似文献   

16.
主要研究垃圾填埋污染清单中的气体排放量问题,填埋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和甲烷,二者都是重要的温室气体,通过采用三种产气估算模型(LandGEM模型、IPCC推荐的模型和概化分子模型)分别估算了单位垃圾填埋产生的甲烷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并对估算结果做了对比分析。最后采用LandGEM模型计算的结果,得出单位质量垃圾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产气量。  相似文献   

17.
当前海洋塑料和微塑料污染问题是全球研究热点,随着我国陆源垃圾减量化处置率和生活污水处理覆盖率的提高,重新核算我国海洋塑料垃圾和微塑料排放量尤为重要,基于文献已报道的关于海洋塑料垃圾和微塑料排放量估算的方法并结合相关统计数据对我国相应排放量进行了核算.结果表明:2016年我国向海洋中排放塑料垃圾124×104~331×104 t,略低于2010年的132×104~353×104 t;生活污水处理厂向环境中排放塑料微珠约109.95×1012粒(折合131.78 t),远低于2014年报道的209.7×1012粒(折合306.9 t).此外,2016年我国生活污水处理厂向环境中排放合成化学纤维类微塑料约1 296.95×1012个(折合648.48 t),轮胎与地面摩擦产生合成橡胶轮胎粉尘约78.85×104 t;合成化纤类微塑料和合成橡胶轮胎粉尘等已成为陆源微塑料的重要来源.通过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在海洋垃圾和微塑料污染、陆源垃圾处置、海洋垃圾污染应对等方面进行比较,未来我国应通过完善"限塑令"和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尽早实施"塑料微珠"限令、明晰生活污水处理厂微塑料排放状况等手段从源头控制排放,此外需有效控制塑料垃圾和微塑料的输送途径,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监测标准,提升我国应对海洋塑料垃圾和微塑料污染的能力和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建立了工业产品进出口污染足迹计量模型,计算了中国20个进出口工业部门6类污染物排放系数及排放量等多组数据.研究结果显示,国内环境污染加剧与工业产品大量出口密切相关.贸易顺差部门COD、SO2排放系数偏高,污染足迹净流入主要来自造纸印刷及文教用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污染足迹净流出主要来自化学工业; 2002年COD净流入31.00万t,SO2净流出48.87万t,其他污染物足迹大致平衡.  相似文献   

19.
白洋淀流域府河干流村落非点源负荷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村落非点源污染是白洋淀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场调查府河干流临河村落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的排放情况及相应污染物含量,研究了其非点源污染特征.结果表明:临河村落生活污水与生活垃圾的人均排放量分别为26.3 L/d和0.41 kg/d;临河村落非点源氮、磷污染中,生活垃圾贡献极大,在TN、TP年潜在入河负荷和年入河负荷中所占比例均接近70%;生活污水中的氮、磷以可溶态为主;生活污水与人粪尿的CODCr年入河负荷分别为10.9和2.30 t,生活垃圾的TOC年入河负荷为26.9 t.   相似文献   

20.
利用2006~2014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排放量数据(以清运量计),系統研究了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排放的时空特征.研究表明:2006~2014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排放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其中华南地区和华东地区排放总量分別占全国的35.0%和34.9%.2006~2010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排放主要分布在华东地区.2010~2014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排放主要分布在华南地区.近10年来,城市人口由3.33×10~8人增长到3.86×10~8人,人口比重由25.3%增长到28.2%.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排放量增了长20.9%.经相关性分析,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排放和城市人口、地区GDP以及建成区面积呈显著正相关关系,2006、2010和2014年排放总量与城市人口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50、0.942和0.903,与地区GDP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63、0.930和0.930,与城市建成区面积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33、0.947和0.925.说明人口、经济和建成区面积是影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排放的重要驱动因素.在人均生活垃圾排放和人均GDP二维空间上的省份聚类结果表明,我国30个省份可分为4组,其中"低经济、高排放"组是主要类型,"高经济、低排放"组是最理想的发展模式,但占的比例比较低.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排放量呈逐年增长趋势,且空间分布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