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循环经济与PCB行业废弃物循环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循环经济的内涵,认为循环经济是一种“三赢”经济,是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并针对我国印制电路板(PCB)行业快速发展过程中产生大量有回收利用价值的PCB废弃物的现状,将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运用于PCB行业废弃物的回收处理,探讨了PCB废弃物处理模式从“单向非闭合型”向“循环闭合型”转变的途径,进而实现PCB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小城镇环境规划中循环经济理念的拓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小城镇环境规划作为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促进城镇的环境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循环经济是生态型经济,在小城镇环境规划中引入循环经济理念并对其指标和内容进行拓展,目的是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不断循环,使城镇经济发展更适应环境保护和生态循环的需要,是未来重要的发展趋势之一。  相似文献   

3.
水循环经济与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马忠玉  蒋洪强 《生态环境》2006,15(2):416-423
在分析水循环经济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回顾国内外水循环经济与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历史演进和研究进程的基础上,陈述了可持续发展理论、物质代谢理论和产业生态学理论是水循环经济研究的三大新理论支柱。从现代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研究必须从系统定量的角度研究水资源系统与水社会经济系统的整体行为、演化规律及其相互作用的角度,指出了物质流分析技术(MFA)与投入产出分析技术(I/O)是水循环经济研究的主流方法。分别阐明了水循环经济理论体系构建的研究、水循环经济技术创新问题的研究、水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选择问题的研究、水循环经济管理体制及经济机制问题的研究是当前水循环经济研究的四项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4.
循环经济持续发展的价值链机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循环经济的正常运行,必须有价值链的支持。循环型产业的价值形成机制是循环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而且,经济价值链一旦形成,其意义就不仅在经济本身,还具有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的重要意义,是在更高的意义上对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的整合。  相似文献   

5.
构建促进循环经济型服务业发展的保障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循环经济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服务业近年来在我国发展迅速,由此造成的环境问题也日见突出,用循环经济的理念对服务业进行引导显得很有意义。发展循环型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形式。剖析了我国在发展循环经济型服务业方面诸多应改进和进行创新的内容,利用循环经济的理论从行政、法律、经济、社会等方面探讨了循环经济型服务业建设实施的保障体系为服务业按循环经济的规律运行作了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非物质化与循环经济的关系。非物质化(Dematerialization)一词通常广泛地用来表示产品所用材料重量减少的特性。“非物质”并不是指完全不使用物质及能源,而是指试图实现最大限度地节省资源和能源的高福利经济。非物质经济是实现循环经济的关键。研究表明实现非物质化的途径有:转变过剩消费的观念、从产品生产到提供服务、生态设计、持久使用、集约使用、产品的易加工和修配、提高材料的技术含量以及采取替代材料。并指出非物质化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循环经济是按生态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运行的具有整体、协同、循环、自生功能的复合生态经济.生态产业是一类按循环经济规律组织起来的基于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具有完整的生命周期、高效的代谢过程及和谐的生态功能的网络型、进化型、复合型产业.从传统工业经济向循环经济的转型需要一场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生态影响方式的产业生态革命,其理论基础是经济生态、人类生态、景观生态和复合生态.产业生态转型的实质是变产品经济为功能经济,变环境投入为生态产出,促进生态资产与经济资产、生态基础设施与生产基础设施、生态服务功能与社会服务功能的平衡与协调发展.生态产业设计的原则包括横向耦合、纵向闭合、区域耦合、社会整合、功能导向、结构柔化、能力组合、信息开放、人类生态.产业生态系统是一类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具有生产、生活、供给、接纳、控制和缓冲的整合功能和错综复杂的人类生态关系,其方法论的核心在于时、空、量、构、序的生态整合.生态文化是循环经济的灵魂,指人与环境和谐共处、持续生存、稳定发展的文化,包括体制文化、认知文化、物态文化和心态文化.  相似文献   

8.
循环经济建设的产业生态学方法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循环经济是按生态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运行的具有整体、协同、循环、自生功能的复合生态经济.生态产业是一类按循环经济规律组织起来的基于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具有完整的生命周期、高效的代谢过程及和谐的生态功能的网络型、进化型、复合型产业.从传统工业经济向循环经济的转型需要一场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生态影响方式的产业生态革命,其理论基础是经济生态、人类生态、景观生态和复合生态.产业生态转型的实质是变产品经济为功能经济,变环境投入为生态产出,促进生态资产与经济资产、生态基础设施与生产基础设施、生态服务功能与社会服务功能的平衡与协调发展,生态产业设计的原则包括横向耦合、纵向闭合、区域耦合、社会整合、功能导向、结构柔化、能力组合、信息开放、人类生态.产业生态系统是一类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具有生产、生活、供给、接纳、控制和缓冲的整合功能和错综复杂的人类生态关系,其方法论的核心在于时、空、量、构、序的生态整合.生态文化是循环经济的灵魂,指人与环境和谐共处、持续生存、稳定发展的文化.包括体制文化、认知文化、物态文化和心态文化.  相似文献   

9.
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通过分析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面临的问题以及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和优势,指出发展循环经济是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同时,提出了在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强化循环经济理念 推进天津循环经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阐述了保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走发展循环经济之路的理念。通过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的关系,论述了循环经济的内涵。在天津循环经济发展实践的基础上,制定了发展循环经济行动战略。为实现这一战略,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具体步骤和保证措施。  相似文献   

11.
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辛展梅 《生态环境》2005,14(3):449-450
阐述了循环经济的概念;认为现代企业管理应当由原来的企业经济系统管理向企业生态与经济的复合系统管理转变,实行企业循环经济管理;企业应当把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纳入企业总体的创新、开发和经营的战略中去,建立“绿色技术”体系和“绿色营销”体系,实行全过程控制。  相似文献   

12.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导出环境与资源的数学关系,从而揭示了环境污染产生的根本原因,找到了解决环境和资源问题的根本途径,为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环境与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生态足迹改进模型在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曹宝  秦其明  王秀波  朱琳 《生态环境》2007,16(3):968-972
生态足迹分析通过计算生物物理量来衡量人类经济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服务的需求与自然生态系统承载力之间的协调程度,因为该方法思路新颖、计算简便而被广泛应用于国家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评价中。文章针对Rees W E等提出的生态足迹模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如:产量因子和当量因子参数选取偏差,生态功能差异表现不充分,模型不具动态性等)提出了改进生态足迹模型。利用改进后的生态足迹模型计算天津市1995—2005年的生态足迹及其动态变化值,天津市耕地、牧草地、林地、水域和化石能源用地人均生态足迹盈亏分别为0.0009,-0.3224,-0.1991,0.0255,-1.9600hm2·人-1,除耕地和水域略有盈余外,牧草地、林地和化石能源用地人均生态赤字均呈递增趋势。1995—2005年间天津市单位产值能耗居高不下、人口规模增长与建筑用地扩张是导致人均生态赤字扩大的根本原因。文章提出的生态足迹改进模型可以动态指示区域或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与自然生态系统承载力之间的协调程度,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制定和实施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了知识经济的内涵与特点,提出了知识经济对人才的要求及对成人教育的影响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根据广义生态学关于宇宙生物统一性的原理,借助动物神经学和生物遗传学的有关理论,探讨了区域经济因素复合性条件反射的一般运动规律。区域经济生态系统机能系统有序运动的规律;区域经济生态系统细胞多性状融合与分化的规律;区域经济生态系统基因物质遗传和变异的规律。  相似文献   

16.
一个城市在发展中做到人口经济与环境的整体优化,传统的思路是控制人口经济发展。80年代以来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以产业技术结构的演进,二、三产业的融合来促使人口经济环境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取得人口经济与环境的整体优化,这就要求提供实用的研究方法。本文提出人口经济与环境整体优化模型的思路,给出了具体模型的建立方法,讨论各项参数的获取,从而可为城市人口经济与环境整体优化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渐进式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国际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类型及其演进过程深入考察的基础上,基于现实利益和基本国情对中国低碳发展的渐进式路径进行了论证,并顺应低碳经济发展的趋势,创造性地提出了我国低碳发展的五步走战略,明确了渐进式低碳发展的路线图。  相似文献   

18.
• Economics of food waste treatment projects at 29 pilot cities in China was examined. • Roles of location, population size, processing technique, and income were studied. • Economic benefits were limited with a profit to cost ratio of 0.08±0.37. • Service population size affects construction economics significantly (P = 0.016). • Choice of food waste processing technique affects operating economics notably.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food waste treatment projects in China and factors affecting them. National-level pilot projects for food waste treatment located in 29 cities were selected as samples. The economics of food waste recycling from the investors’ perspective, in terms of investment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phase and cost and benefit during the operation phase, was assessed.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average tonnage investment of food waste treatment projects was RMB 700.0±188.9 thousand yuan, with a profit to cost ratio of 0.08±0.37. This ratio increased to 0.95±0.57 following the application of government subsidies. It highlights the limited economic benefits of food waste treatment facilities, which rely on government subsidies to maintain their operations in China. Further analysis using a multi-factor analysis model revealed that regional location, service population size, processing techniques, and urban income exerted varying impacts on the economy of food waste treatment. Population size exerted the highest impact (P = 0.016)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stage, and processing techniques notably influenced the project economy during the operation stage. The study highlights the need to prioritize service population size and processing techniques during economic decision-making and management of food waste recycling project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an serve as a valuable practical reference for guiding future policies regarding food waste treatment and related planning.  相似文献   

19.
上海地区经济能源与温室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上海及近邻地区经济发展与温室效应的关系,提出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以及不合理的经济结构是加剧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并探讨了削弱温室效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