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通信铁塔影响建筑物防雷安全计算公式之合理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一个发生过严重雷灾事故的屋顶通信铁塔为例,分别利用国际电信联盟ITU-K56《无线通讯基站的雷电防护》和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防雷手册》中的公式计算出建筑物安装了通信铁塔后的年预计雷击次数,并将之与未安装通信铁塔时的年预计雷击次数进行对比,两者的计算结果存在显著差异。基于雷击条件相似原则,参照移动公司通信铁塔每年遭受雷击次数的实际统计数据,对这两个计算公式的合理性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CCITT《防雷手册》中的计算公式更具合理性,计算结果更加接近实际值,计算方法更能准确地评估铁塔对所在区域的建筑物及电子电气设备的防雷安全所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国内电解铝厂计算机控制系统,不同程度受到过雷击损害.本文通过铝电解槽计算机控制系统的雷害分析,提出了防雷的必要性,根据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技术特点,结合多年的系统设计、安装、调试经验,提出了铝电解槽计算机控制系统整体防雷接地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前,防雷接地工程五花八门,计算机及电子设备受雷击损坏逐年增多.本文依据IEC有关防雷标准(如IEC1312-1)和国家有关防雷标准(如GB50057-94),结合笔者多年来在防雷理论及防雷工程研究、实践经验,论述雷电防护等电位接地系统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有关问题.阐述了电子信息系统雷电防护的重要性,列举了浪涌防护器(SPD)在电子信息系统中的选择及安装方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县安装工业锅炉六台,尽管是由不同的安装单位安装的,但对烟囱的需电保护均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有的虽然装了避雷针,但防雷装置不完整或不合技术要求;有的干脆不装防雷设施;有的则认为金属烟囱没有安装防雷装置的必要,等等。我县位于鄱湖之滨,烟囱雷击事故曾有二次发  相似文献   

5.
针对高架火炬考虑事故状态下的环境影响,通过修正得到适合的火炬扩散模式,确定模式中影响污染物分布的相关参数,分析在事故状态下火炬点燃产生污染物的达标情况,并考虑在非点燃时火炬气放空或放散可能造成的最严重的环境影响.应用模式分析案例得到石化企业火炬污染源在事故状态下点燃排放的地面最大浓度超标,借助厂区防护措施保护可能超标的环境敏感目标,避免不利影响,并对厂区工作人员进行防护,此外应杜绝事故状态下火炬气的非点燃放空.  相似文献   

6.
橇装式LNG汽车加气站作为新型加气站的一种,其一旦发生雷击并引发火灾或爆炸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橇装式LNG汽车加气站的防雷安全十分重要。在结合橇装式LNG汽车加气站所处环境及其系统特点,雷电对其破坏机理和途径,分析了造成雷电灾害因子。通过计算分析,运用ADBSGP现代综合防雷技术从防直击雷、防闪电感应、防雷击电磁脉冲等方面入手,提出了安装外部防雷装置、采用防雷等电位连接技术作为防闪电感应措施,采取屏蔽和安装SPD作为防雷击空间电磁场和闪电电涌侵入措施。  相似文献   

7.
建筑用塔机雷击事件时有发生,而塔机的防雷装置却常被人们忽视,应引起设计、安装、检验,用户等相关单位的重视,以期达到塔机安全防雷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针对油气储运工程中压缩机厂房的防雷问题,以工程设计标准为基本依据,分析了压缩机厂房爆炸危险场所划分、防雷分类和防雷措施,探讨了放空管对压缩机厂房防雷设计的影响。压缩机厂房按照第二类防雷建筑物进行直击雷防护,使钢结构厂房从接闪器、引下线再到接地装置形成持久电气通路。当钢结构压缩机厂房金属屋面的厚度大于0.5mm时,可以直接作为接闪器;建筑物的钢柱等金属构件宜作为引下线,其平均间距不大于18m;将敷设在结构条基等混凝土基础内的自然接地体作为接地装置,并围绕建筑物设置人工环形接地体。压缩机放空管装设阻火器且壁厚在6mm以上,可以作为接闪器,安装避雷针的必要性不大,但需要防止放空管与屋面防雷装置虚接。  相似文献   

9.
针对雷击灾害对某化学公司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雷击风险评估,并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 -2010)中的要求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安全解决方案,供化工行业的单位在预防雷击灾害和安全生产方面作为参考.某化学公司建设项目的生产原材料、中间产品、成品存在多种对环境和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成份,若该项目防雷防静电措施达不到防护等级要求,一旦遭受雷击,极易引起火灾、爆炸、中毒、腐蚀等事故.对其进行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目的是分析建设项目遭受雷击损害的可能性,计算雷击人员生命损失风险,并与风险允许值比较,判断是否需要采取防雷措施,以及防雷措施应达到的防护等级,提出科学、经济、符合项目特性的防雷措施,以降低雷击风险,使雷击风险在可接受的范围内,确保建筑物内的人员生命及财产的防雷安全.  相似文献   

10.
石油天然气井站是天然气开采不可缺少的生产场地,这些井站绝大部分地理位置都处于海拔高度300~600米的山区丘陵地带.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井站自动化、高科技设备设施越来越多,为了井站这些设备、设施不被雷击,一般在井场都安装了避雷针,对电气设备安装了浪涌保护器,同时对各类设备还作了人工接地等防雷措施.特别是近两年天然气开采行业,对井站防雷设施要求越来越高,花去大量人力和物力,将大量资金投入到井站防雷改造工作上,少的几十万元,多的上百万元,已逐步地将原来井站安装的自制独立式避雷针改造成铁塔优化式避雷针.现在井站安装的这些避雷设施,到底起到避雷作用?还存在什么问题?还需不需要投入这么多的资金去搞重复防雷?这是天然气开采中的一项重大技术课题.现本文针对这一课题同时根据天然气井站雷击发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几点看法,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进入6月以来,我国雷击事件频繁发生,已造成多人死亡.空旷地、野外、农村是雷击事件的"重灾区".同时,做农事和旅游过程中是防雷意识最淡薄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加强防范.  相似文献   

12.
露天棉麻堆垛(包括其他露天纺织原料)容易遭受雷击,其防雷工作务必加强。 1980年10月6日,吉林省吉林市毛纺厂露天原料堆垛,因雷击发生火灾,烧毁原料138吨,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54万余元.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对建筑物和内部电子信息系统进行雷击风险评估的方法和步骤,并尝试用Excel电子表格计算各种因子,进而确定建筑物和电子信息系统设备是否需要安装雷电防护装置以及雷电防护等级,为下一步防雷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正>引言在整个防雷装置安全性能检测中,建筑物防雷装置的检测和跟踪检测是重点,无论哪一项工作出现疏漏,都可能引发雷击事故,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建筑物的雷击隐患与防雷装置检测息息相关,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本文首先对雷电灾害发生情况作  相似文献   

15.
天然气井站是石油天然气开采不可缺少的生产场地,因这些井站绝大部份地理位置都处于山区丘陵地带,海拔高度一般都在300--600米.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井站自动化高科技设备、设施也越来越多,如自动化微机记录仪表、自动排污、电子传感设施、通讯程控交换机、数据传输,井站H2S监测、超声波计量等.为了井站这些设备、设施不被雷击,一般在井场都安装了避雷针,同时对各类设备还安装浪涌保护器和接地网等防雷措施.特别是近几年对天然气井站防雷设施要求越来越高.原来井站安装独立式避雷针已逐步改造为优化式避雷针,由于避雷针安装不规范没起到避雷作用,有的相反起了引雷作用,雷电给天然气开采造成了经济损失影响天然气开采,严重的还会造成爆炸事故,为了避免天然气井站雷击事故的发生,本文针对天然气井站避雷针安装提出几点要求及规范.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广西灵川县近几年农村雷击人员伤亡事例,来分析雷击的原因,并由此从防雷宣传、防雷设施建设和政府支持等方面来提出农村防雷安全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阐述雷击对民用建筑危害及防雷的必要性,简要介绍民用建筑防雷分类,防雷装置结构组成,结合笔者从事的工程实例探索民用建筑防雷设计常用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秦健  杜睿  何宇 《安全》2015,36(12)
分析了雷击引起氢气缓冲罐的危险性,在对某制气基地氢气缓冲罐遭受雷击发生火灾、爆炸危险辨识的基础上,运用喷射火模型和蒸气云爆炸模型对氢气缓冲罐雷击火灾爆炸事故后果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氢气缓冲罐发生喷射火时的伤亡半径不大,发生爆炸的伤亡半径达近50m,可造成严重事故后果,应采取相应的防雷措施,尽量避免氢气缓冲罐发生雷击爆炸。  相似文献   

19.
张虹 《安防科技》2012,(2):37-40
大型原油储罐储存的介质易燃易爆,给油库管理带来极高的安全风险.雷击是油罐火灾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分析、制定有效的防雷安全措施,将油库的安全管理风险降到最低是十分必要的.从雷电的形成及危害、雷击着火的成因、防雷的基础环节等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分析,总结多年的油库安全管理经验,从事前预案、事中处理、防雷设施本体检查管理三个角度,有重点的提出油罐日常运行管理中四个方面的具体防雷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丁旻  吴安坤  张淑霞 《安全》2014,(4):22-25
针对中缅天然气管道工程距离长、场站多、自动化程度高,以及绝大部分处于空旷地带易遭到雷击等特点,提出应采取系统的综合防雷工程予以保护,同时做好投入使用后的防雷安全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防雷保护方案,有效减少雷电灾害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