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出了在执行国际标准 ISO110 14- 1即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的数据模式中应增设可燃液体的燃烧速率、比热和蒸发潜热等理化参数 ,并阐述了增设的必要性、作用及建议  相似文献   

2.
煤化工含盐废水的自然蒸发工艺是浓缩高盐废水无害化处理的重要方法之一。与淡水的蒸发不同,含盐废水的蒸发不仅受气温、湿度、风速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废水溶解物质及其离子、分子间相互作用等内部因素的影响,但逐个考察影响含盐废水蒸发速率的各个因素与蒸发速率的关系比较困难。通过煤化工不同浓度含盐废水的蒸发试验,找出了含盐废水相对蒸发速率与TDS、密度及盐度之间的关系,对煤化工行业蒸发池的运行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单分子膜水面阻蒸发技术的绿色化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资源危机已成为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开发和应用单分子膜水面阻蒸发技术的需要日益迫切。本 文着重讨论了该技术开发和应用的环境影响研究方法和特点,单分子膜结构与降解性能间的关系,影晌降解的环境因素 和单分子膜水面阻蒸发技术的绿色化学。  相似文献   

4.
蒸发力是气候学上的一个重要特征量。在水利工程设计、灌溉定额的制定、农林牧的合理布局需要以蒸发力资料为依据。彭曼公式具有较可靠的物理基础和计算精度较高的优点,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国某些学者在运用该公式时,未考虑海拔高度对蒸发力的影响,因此在高海拔地区应用彭曼公式会产生较大的误差。 本文应用高度订正后的彭曼公式:计算了黄土高原地区的蒸发力。 森林减弱了近地层风速,降低了该地区的蒸发力,农田水分状况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5.
将咖啡溅在桌上时,稍稍留心液体蒸发后咖啡液滴留下的印记,你会发现,液滴边缘位置形成了一个比中间区域颜色要深得多的暗环,这意味着在边缘位置沉积的咖啡小颗粒浓度比中间区域的浓度要高得多。这种不均匀沉积的现象被称作咖啡环效应。  相似文献   

6.
讨论几种用填埋气燃烧释放的能量来蒸发渗滤液的技术,分析了蒸发处理过程中由于渗滤液自身特点所带来的技术上的难点,并根据这些难点针对性地分析渗滤液蒸发处理技术的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一种低温蒸发冷凝液化循环系统实现高浓度废水废液固液分离的技术,包括蒸发室、冷凝室、空调系统、PLC控制系统四部分,根据不同温度下空气饱和含水量不同的原理,采用蒸发与冷凝交替循环运行的过程,实现高浓度废水废液中的固液分离.该系统固液分离效果好,液体水质标准高,空调系统能效比高,整个系统能耗远远低于加热蒸发系统,且不易结垢.本系统是高浓度废液固液分离技术中一种全新的工艺思路.  相似文献   

8.
表面电势是研究单分子膜性质的一种重要方法,主要介绍了表面电势的定义、模型,总结了其在国内外的一些研究进展及应用,并探讨了表面电势在水分蒸发抑制剂研究中的重要意义;当单分子膜受风吹、沙尘、下雨、温度等自然环境因素干扰时,会导致水体表面单分子膜遭到破坏,降低其稳定性,甚至丧失水分蒸发抑制效果。可通过测量膜表面的电势来追踪观察该分子膜的结构、物质组成变化以及分子膜的铺展和修复能力,进而可大大促进水分蒸发抑制剂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探讨中型生产规模草浆黑液碱回收的黑液改性、提取、蒸发、燃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北方近50年潜在蒸发的变化   总被引:50,自引:2,他引:50  
利用彭曼-蒙梯斯公式和常规气象资料计算中国北方地区潜在蒸发(也称蒸发力)变化,分析实测蒸发皿蒸发的变化,结果表明: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潜在蒸发和蒸发皿蒸发呈波动下降趋势。日照百分率、风速下降和湿度增加影响了潜在蒸散和蒸发皿蒸发量的变化。从能量观点来说,太阳总辐射的下降是潜在蒸发和蒸发皿蒸发减小的主要原因之一,大气湿度增加和人类对于能源消耗的增加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总辐射下降。因太阳总辐射的下降引起潜在蒸发的减小量约占总潜在蒸发减小量的78%左右。  相似文献   

11.
车辆蒸发排放是城市地区大气环境中VOCs(挥发性有机物)的重要人为源.选取满足国五排放标准的轻型汽油车,采用满足国Ⅵ(A)汽油标准的汽油,在密闭舱内设定两种不同温度,研究蒸发排放特征及温度对蒸发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①6辆车热浸VOCs蒸发排放因子范围为0.01~0.10 g/h,昼间损失VOCs蒸发排放因子范围为0.09~1.49 g/d,低于已有研究中国四或国三车辆的蒸发排放水平.②昼间损失VOCs蒸发排放水平远超过热浸VOCs蒸发排放水平.③热浸蒸发排放过程中密闭舱内VOCs质量呈近似线性增长,昼间损失蒸发排放过程中密闭舱内VOCs质量呈先快后缓的增长特征.④温度升高后,热浸和昼间损失VOCs蒸发排放因子均明显增加.温度由25℃升至38℃后,热浸VOCs蒸发排放因子增加36.0%~533.9%;温度从18~33℃升至23~38℃后,昼间损失VOCs蒸发排放因子增加16.7%~106.2%.研究显示,温度变化对热浸和昼间损失VOCs蒸发排放因子均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2.
秸秆粉碎还田与化肥配施对冬小麦棵间蒸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微型蒸渗仪测定了冬小麦农田的棵间蒸发量,分析了秸秆粉碎还田与化肥配施和常规施肥两种措施下不同品种冬小麦生育期棵间蒸发量的差异。结果表明:秸秆粉碎还田与化肥配施对棵间蒸发有一定的影响,在各个生育期差异程度有所不同;两种肥料措施的逐日棵间蒸发量规律基本一致;秸秆粉碎还田与化肥配施对棵间蒸发的抑制效果明显,抑制蒸发率在8.02%~11.60%之间,可以使12 mm左右的土壤水分由无效耗水转化为作物蒸腾水;不同品种间的棵间蒸发量差异很小。  相似文献   

13.
油品蒸发损耗及其回收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品在储运、销售、应用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蒸发损耗,油气回收是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常用的油气回收处理方法包括燃烧法、冷凝法、溶剂吸收法、吸附法、膜分离法等.将不同的回收方法进行有机组合,能实现技术互补,进而提高油气的回收效率.对油气回收系统进行评价,显示出其良好的社会、环境、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1重力热管工作原理 典型的重力热管由管壳、吸液芯和端盖组成。将管内抽成1.3×10-4~0.13Pa的负压后充以适量的工作液体,使紧贴管内壁的吸液芯毛细多孔材料中充满液体后加以密封。管的一端为蒸发段,另一端为冷凝段,根据需要可在两段中间布置绝热段。当热管的一端受热时毛细芯内的液体蒸发气化,蒸气在微小的压差下流向另一端,放出热量凝结成液体,液体再沿多孔材料靠毛细力的作用流回蒸发段,如此循环,热量从热管的一端传至另一端。  相似文献   

15.
土壤蒸发是地表能量与水分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综述了几十年来土壤蒸发研究基本理论及发展过程,并提出了对于旱灾防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垃圾焚烧飞灰重金属蒸发特性试验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由于垃圾焚烧飞灰富集的重金属浓度较高,为减少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应进行妥善处理.本文研究了垃圾焚烧飞灰在600~1100℃之间重金属Pb、Cd、Cu、Zn的蒸发特性,并研究了添加剂CaCl2对重金属蒸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没有氯剂加入的情况下,重金属Cd、Pb的蒸发率较高,均在90%以上,Cu在80%左右,而Zn的蒸发最少,小于40%;当有氯剂加入时对所研究的重金属的蒸发都有不同程度地增加,其中以Zn的蒸发量增加最多.  相似文献   

17.
基于氢氧稳定同位素的黄土高原云下二次蒸发效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根据GNIP提供的1985年1月至2004年12月黄土高原8个站点的409个降水同位素数据及同期的气象资料,结合HYSPLIT 4.9模型,分析了该区δ18O和d的时空分布特征,计算了二次蒸发的比率,并对不同气象因子影响二次蒸发的程度作了探讨,得到以下结论:1冬季风和夏季风期间,在黄土高原内由南向北δ18O呈上升趋势,d呈下降趋势;自东向西δ18O仅在夏季风期间有上升趋势,而在冬季风期间呈现下降趋势,d总呈现下降的趋势,δ18O和d的变化幅度可以指示季风的路径.2该区全年存在二次蒸发效应,夏季风期间最为明显,蒸发比率介于1.51%~5.88%之间,平均值为3.87%.冬季风期间蒸发比率总体较低,介于1.06%~5.46%之间,平均值也降为3.03%.黄土高原边缘站点蒸发比率受季风变化影响较大,而中部站点受季风变化影响较小.3温度对二次蒸发的影响较大,降水量和水汽压其次,相对湿度较小.此外,风速和海拔对二次蒸发的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18.
第十一类醚 活性特点: 大多数醚是挥发性高、易燃的无色液体.由于醚分子中(C-O-C)烃基上没有活泼氢原子,使醚分子间不能产生氢键而缔合,故沸点比醇低,密度比醇小,但醚在水中的溶解度和同碳原子数的醇相近,常用的四氢呋喃、1,4-二氧六环与水能完全互溶.  相似文献   

19.
概述了油品蒸发损耗的机理.介绍了氮气密封技术在储运生产中的应用.认为采用氮气密封技术降低油品蒸发的损耗,具有投资小、见效快、降低蒸发损耗效果显著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从制热浓缩循环出发,阐述了热泵蒸发过程、工艺计算及MVR运行中经济效益,并举了两例进行说明。文章的最后部分,指出了MVR蒸发使用时一些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