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认为,从细菌学角度来看,微生物活性不仅反映了围网养鱼的生产力,同时还涉及环境效应问题。本文着重探讨了围网养鱼水质的细菌分布,在实测结果及数理统计、判别污染度的标准和细菌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等方面进行了较详尽的阐述。  相似文献   

2.
淀山湖网箱养鱼及其对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3.
针对东太湖围网拆除后水生植被及水质的变化,选择30 m分辨率的Landsat-8(OLI)数据作为数据源,对区域内水生植被进行监督分类,以现场水生植物调查数据作为水生植被分类评价依据,解译了围网拆除前后东太湖典型水生植被的变化,分析了2018—2020年主要水质指标及藻类生物量变化。研究表明,2019年底东太湖围网全面拆除后,2020年浮叶植物分布面积较2018年增加25.9%,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分布面积则分别减少11.8%和17.0%;沉水植物优势种由直立型种类转为冠层型种类,浮叶植物菱群丛、冠层型沉水植物金鱼藻群丛呈爆发式增长,生物量分别达6.84和9.90 kg·m-2。2020年7—11月原围网区水体透明度仅为25.9 cm,较2018年同期显著下降,透明度下降不利于沉水植物生长,不利于东太湖草型清水态的维护;湖水叶绿素a和氨氮浓度显著上升,东太湖存在向藻型浑浊态转变的风险,应予重视。东太湖围网拆除后,湖泊生态系统变化较大,应加强湖泊生态研究和管理,人工辅助湖泊生态系统向草型清水态良性状态演替。  相似文献   

4.
于桥水库网箱养鱼对水质影响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通过采样监测分析了网箱养鱼对水质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网箱养鱼明显增加了水库水体中藻类密度COD、TP、TN的含量,并引起水温上升,溶解氧减少,促进水库富营养化进程,是水质恶化的重要之一。同时,残余饵料和粪便的沉积,增加了底质中的有机质TP和TN,造成水库水体的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5.
由于过去大量使用及其持久性,导致有机氯农药林丹在我国水体普遍存在,当过量的林丹汇聚于水体时,不免抑制水生生物生长发育。为评估和保护受林丹污染的地表水体,本研究筛选收集了37种本土代表性水生生物的林丹急慢性毒性数据,依照物种敏感度排序法(SSR)及物种敏感度分布法(SSD)推导出林丹的水质基准,并运用商值法和联合概率曲线法评估分析国内典型流域中林丹水生态风险。结果表明,针对保护95%水生生物的林丹急性基准为2.34μg·L-1,慢性基准值为0.05μg·L-1。商值法结果表明,林丹可能在我国部分水体具有高生态风险,联合概率曲线法结果显示我国约有53.57%的水体可能使超过5%的水生生物受到林丹长期污染危害的风险。该结果可为我国林丹水质基准及地表水体生态风险评估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沿海框围养鱼生态系统能量转换效率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7.
稻鸭萍共作复合系统的主要生态效应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稻鸭萍共作体系的主要生态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稻鸭萍共作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水稻收获后的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分别比对照增加7.95%、7.05%、6.47%和4.46%;稻鸭萍共作对杂草的控制效果达到98.94%,明显削弱了稻田优势杂草的发生与危害,稻田残存杂草为数甚少,P ielou均匀度指数显著提高;稻鸭萍共作对稻田飞虱有显著的控制效应,从而明显抑制主要由灰飞虱传毒危害的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病率;稻鸭萍共作虽然对水稻纹枯病也有明显防治效果,但不能阻止纹枯病的发生;由于绿萍吸附了稻田水体中部分有机物、腐殖质等,稻鸭萍共作区水体的化学需氧量比稻鸭共作区降低8.70%。  相似文献   

8.
采用物种敏感度排序法(SSR)对我国铅的淡水水生生物安全基准进行推导,并以太湖为例进行了流域水生生物安全基准推导。对于难以获得的本土生物毒性数据,开展了相应的毒性试验。获得了我国国家与太湖流域铅的水生生物安全基准值,基准最大浓度(CMC)分别为63.92、104.26μg·L-1,基准连续浓度(CCC)分别为1.21、4.06μg·L-1。同时,对我国主要河流以及太湖流域进行了铅的生态风险评价,联合概率曲线法显示影响5%水生生物种类的概率分别为66.22%和43.19%,熵值法则显示中国主要河流存在较大的铅暴露风险,因此,我国铅的潜在生态风险较大,主要河流与太湖流域存在铅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沿海滩地3种框围养鱼方式(即精料、种草、化肥养鱼)的能量转换效率及种草养鱼的经济效益。初步得出:在沿海滩地低投入框围养鱼中应重视对太阳能的利用;种草养鱼在3种养鱼方式中能量转换效率最高,经济效益较佳,应推广种草养鱼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
锰(Mn)是生物必需微量元素,但近年来地表水锰超标现象时有发生,威胁水生态安全。鉴于目前尚缺乏中国锰的淡水水生生物水质基准,本研究通过筛选中国淡水生物锰的急慢性毒性数据,利用水体硬度和pH参数归一化的毒性数据,建立物种敏感度分布曲线获得了锰的短期和长期水质基准,并采用商值法评价我国部分水体锰的生态风险。本研究建立了基于水体硬度修正的锰的短期水质基准模型,推导了不同硬度和pH值水平下中国淡水环境锰的短期和长期水质基准。研究结果表明当水质硬度标准化到150 mg·L-1 CaCO3和pH标准化到7.8时,锰的短期基准值和长期基准值分别为2 625μg·L-1和231μg·L-1。锰的短期水质基准值以硬度的函数表示:短期水质基准=e([1.0304ln(硬度)+2.7099])。生态风险评价表明山西汾河、贵州松桃河流域和湖南酉水流域存在较高生态风险。研究结果可为锰水质标准制定、水生生物保护和水生态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玉米-苜蓿间作的生态效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玉香  周道玮 《生态环境》2003,12(4):467-468
研究地区位于东北农牧交错带东段。在农牧交错地区,粮食生产与饲草生产同等重要,因此将玉米与苜蓿间作,研究了这种间作的生态效应。发现玉米与苜蓿间作,对土壤理化性质有明显改善,表现在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上升,体积质量下降.土壤全氮、全磷、全钾质量分数升高。因此玉米与苜蓿问作在农牧交错地区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水中铊的污染及其生态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红梅  陈永亨 《环境化学》2008,27(3):363-367
在天然水体中,铊(Tl)含量较低;然而在硫化物矿区,Tl的含量却急剧升高.在未受污染的陆地沉积物中Tl的含量较低;已受污染的陆地沉积物中Tl的含量相对较高,高出背景值数倍;在海洋沉积物中, Tl的含量尤以深海锰结核中最高.Tl可以在不同地理水域的生物体中富集, Tl在鱼和小虾肝脏中的含量高于肌肉和头骨,但是在肌肉和头骨中Tl的含量没有明显区别.Tl在天然水体中主要以Tl 形式存在.在较强的氧化环境中, Tl 能够氧化成Tl3 形成Tl(OH)3沉淀,Tl可以通过饮用水和食物链进入人体,其中Tl在人体的酶化反应过程中可以置换K ,并与酶产生很强的亲和力,从而诱发Tl的毒害效应.Tl对水生生物的毒性随生物的物种和生命期而变化.Tl对金属采矿、冶炼厂和水泥厂等污染源的水域内水生生物有害.活性铝净化法、离子交换法和NaCl溶液可以用来去除饮用水中的Tl.海绵吸附体MnO2(固)等吸附剂、氧化剂和碱性物质(如石灰等)可降低Tl的活动性,用来处理已被Tl污染的水体.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采集于长江口水体15个不同采样点水样中的主要6种取代芳烃类化合物的浓度分析,依据3个基础营养级水平(藻、溞、鱼)的急性毒性效应[L(E)C50],采用欧盟适用于现有化学物质与新化学物质的风险评价技术指南(TGD)中的商值法对长江口水体中的1,3-二氯苯、1,4-二氯苯、1,2-二氯苯、六氯苯、2,4-二硝基甲苯、...  相似文献   

14.
利用1993、2000和2004年吴江市的遥感影像,在GIS和RS支持下,通过构建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对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分析,并对其产生的生态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吴江市的耕地基底向建设用地基底转化,生态系统结构的多样性和均匀度降低,景观整体形状趋于规则;生态系统功能退化,耕地的减少以及建设用地面积的增加是导致总价值减少的主导力量,而水域生态服务价值的增加是阻止其显著减少的原因;水源涵养和废物处理功能贡献度最大,超过总价值的50%;汾湖镇所占生态服务价值比重最高,分别为24.2%、25.21%2、5.13%,桃源镇所占比重最低。  相似文献   

15.
丘陵地区水稻田使用毒死蜱对水体的污染及其生态风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择丘陵地区的小规模水稻田作为试验地,调查毒死蜱在该区域水稻田中的使用时间和使用量,监测不同时期水稻田进出水中毒死蜱残留水平.结果显示,毒死蜱使用后水稻田出水中毒死蜱残留水平高于进水,最高达26.07μg.L-1.从河流引入的进水中也存在毒死蜱残留,最高达3.23μg·L-1,说明上游农田已经对河水产生了污染.毒死蜱对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大型溞(Daphnia magna)和斜生栅列藻(Scenedesmus obliquus)的急性毒性测定结果分别为:斑马鱼,ρ(96h,LC50)为1.11mg·L-1;大型溞,ρ(48 h,EC50)为1.44μg·L-1;斜生栅列藻,ρ(72 h,EC50)为0.193 mg·L-1.根据欧盟急性毒性风险评价标准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毒死蜱对水稻田周边水体中鱼类和藻类为低风险,对大型溞为有风险.  相似文献   

16.
生态住宅小区雨水利用与水景观系统案例分析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以某住宅小区为例,进行雨水利用和水景观系统的方案设计,根据水量平衡计算,充分利用小区汇集的雨水作为绿化和景观用水;并充分考虑雨水径流的污染和小区水体的水质,合理地设计雨水的截污、净化和景观湖的水循环与水质保障措施。强调系统和生态学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纯施沼肥养鱼与纯施鸡粪养鱼池塘的水质,肥料品质及鱼产品质量等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测定。结果表明,有机粪肥经沼池厌氧发酵报到施入鱼塘比直接施入鱼塘的效果好得多,不仅水质好,鱼产量高(亩产808kg),鱼肉质好,而且肥料系数低,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表明农业有机废弃物经厌氧发酵是实现铒料百分比的一条好途径。  相似文献   

18.
滆湖东岸生态修复试验区的水质净化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滆湖东岸的小庙港湾,构建由沉水、浮叶和挺水植物组成的生态修复试验区,研究其水质净化效果.于2009年12月至2010年11月,跟踪监测敞水区(对照区)和试验区的水体理化指标.结果表明:(1)试验区水体悬浮物(SS)的去除效果较好,周年平均去除率达24.85%.(2)试验区水体透明度改善较明显,比敞水区提高11.24%. (3)试验区水体总磷(TP)和叶绿素a(Chl-a)的去除效果明显,两者浓度周年平均值分别比敞水区下降21.90%和22.83%.(4)试验区水体总氮(TN)、氨氮(NH3-N)和高锰酸钾盐指数(CODMn)的周年去除率较低.与敞水区相比,CODMn和NiH3-N浓度的周年平均值分别仅下降9.49%和3.52%,TN浓度周年平均值比敞水区增加6.69%.(5)试验区水体水质的净化效果受季节、水生植物生长状况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甲基对硫磷长期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的生态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村生态环境》2004,20(4):48-50
  相似文献   

20.
水环境中的微塑料及其生态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塑料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随意丢弃的塑料会在各种作用下最终进入江河、湖泊、近海、深海、以及大洋甚至极地地区。在外界条件(如高温、风化、紫外线)影响下,大型塑料结构的完整性易遭到破坏而被逐渐分解成微小的塑料碎片,当其粒径小于5 mm时即可被称为微塑料。塑料中的某些添加剂,如壬基苯酚、多溴联苯醚、邻苯二甲酸盐、双酚A等会在塑料降解为微塑料的过程中释放到水环境中,从而威胁到水生生态系统的安全。微塑料粒径小,易被浮游动物误食或沿着食物链传递,在生物体内累积转移,对机体产生不可逆转的毒害作用。此外,微塑料还能作为某些污染物富集的载体,产生较强的复合毒性。因此水环境正面临着微塑料污染的威胁,如何治理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本文对水环境中微塑料的来源与分布、微塑料的迁移和转化以及微塑料对水环境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并对水环境中的微塑料污染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期望能为微塑料及其在水环境中的生态效应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