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本文用灰色系统理论,利用青海省30年来畜牧业发展的历史数据和研究资料,建立了灰色系统动态趋势分析模型,并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系统分析,对青海省畜牧业发展战略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其模型分析结果:(1)在目前草场第一性生产力水平下,最大载畜量为3879.3444万个羊单位。(2)牛、骆驼和猪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而羊、马、骡和驴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
川中半自然型防护林演替过程中的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川中部绵阳官司河流域的半自然型林是长江中上游地区防护林的一个较典型类型。本文以它为研究对象,对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及其在次生演替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趋势进行了初步研究,并结合影响多样性的几个主要环境因子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现阶段该防护林的植物种类组成和群落结构均较简单,松、柏、栎混交的针阔叶林占绝对优势,其物种多样性较小,但随着群落次生演替的进展,各层次的多样性趋于增加;(2)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关联度分析方法研究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与主要环境因子的相关性是可行的。经测定,研究区的土壤pH值,外界干扰度和土壤含水量等指标对防护林的物种多样性有显著的影响。图2表3参16  相似文献   

3.
太湖不同湖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长期的监测资料,计算了表征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的系统能(Ex)、系统能结构(Exs1)和生态缓冲容量(|β|)指标,以及湖泊营养状态指数(Its)。结果表明,太湖不同湖区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差异明显,1998-2001年太湖典型湖区健康状况由好到差的相对顺序为:东太湖、贡湖和湖心区、梅梁湾、五里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富营养化浅水湖泊生态系统健康指标阈值和湖泊系统能量健康指数(IEx)及其健康状况分级。经2002、2003年太湖不同湖区实测检验表明,所提出的湖泊系统能量健康指数及其健康状况分级适用于评价太湖不同湖区生态系统健康的区域分异状况。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亚热带东部主要丘陵山地(神农架、大别山、雪峰山和云开大山等)自然资源农业评价的基础上,以经济效益为指际对农业发展实施灰色局势决策。结论:1.发展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必须摆在各地区五业之首;2.农林经济效益在神农架南坡最佳,畜牧业和工副业在云开大山最有前途。  相似文献   

5.
单甲脒农药对大豆—土壤系统的生态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单甲脒农药(DMAH)对大豆-土壤系统的生态影响.结果表明:除CK外,5个设置浓度[(DMAH)/mL·L-1]0.25、0.5、2.5、5.0、25均对大豆虫害有不同的防治效果.其中>2.5时可防治大豆多种虫害;大豆对DMAH稀释液的pH值反应敏感,高浓度处理的叶片因酸度大而出现药害;推荐浓度[(DMAH)=0.25mL·L-1],对植株的生长和生理功能有促进作用.可使总生物量及产量分别增加20%左右,且籽粒中农药无残留,土壤农药残留量也小;当处理pH值<5时会对叶片有伤害.生理功能被抑制,总生物量及产量都不如CK;DMAH在植物器官及土壤都有不同程度的残留量.其中叶残留量大于籽粒及土壤.可以认为,低浓度DMAH处理不会对植物-土壤系统造成污染.  相似文献   

6.
实验证明,亚硒酸钠对水稻外植体(成熟胚、幼穗)、愈伤组织和再生绿芽体细胞的生长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程度依次为再生绿芽>愈伤组织>外植体,但能促进它们的绿苗分化频率,特别在低硒浓度(1mg/L)处理组,并可改变它们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7.
以三叶期的水稻幼苗为材料,比较了Hg^2 污染对杂交稻两优培九和常规稻武运粳7号的叶绿素含量、类囊体膜光系统Ⅰ(PSⅠ)和光系统Ⅱ(PSⅡ)电子传递活民生、细胞膜透性,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Hg^2 处理浓度的增加,两优培九和武运粳7号的叶绿素含量、PSⅠ和PSⅡ的电子传递活性降低,而2者的细胞膜透性、脯氨酸含量升高,两优培九的CAT活性、武运粳7号和POD和CAT活性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但两优培九的POD活性则呈现升的趋势。两优培九对Hg^2 污染的抗性明显大于武运粳7号。  相似文献   

8.
施用不同有机肥料对杉木幼林根际土壤生物化学性质的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施有机肥料有如下的作用:(1)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杉木根际土壤三大类微生物数量.其中以牛栏肥和绿肥混施效果最好,施绿肥又比施牛栏肥效果好,并且施用有机肥料能提高微生物中细菌所占的比例;(2)能增加氨化细菌、硝化细菌、纤维素分解菌和芳香族化合物分解菌的数量,其中氨化细菌提高幅度最大,并以混合施用最好,纤维素分解菌则以单施绿肥最高,芳香族化合物分解菌则以施牛栏肥最高;(3)提高了土壤酶活性,过氧化氢酶、脲酶、磷酸酶和蛋白酶的活性为:混合施用>施牛栏肥>施绿肥>不施肥;(4)不同程度地降低了杉木根际土壤多酚氧化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9.
以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闽楠(Phoebe bournei)檀香(Santalum album)、铁刀木(Cassia siamea)和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6种珍贵树种苗木为研究对象,分析自然降温过程中苗木相对叶绿素含量、气体交换参数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等指标的变化,探讨低温胁迫对这6种苗木光合荧光特性的影响,并利用隶属函数法对6种珍贵树种耐寒能力进行了评价,以期了解这几种植物的抗寒能力差异及低温对其光合能力的影响,为扩大引种和栽培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低温胁迫下6种珍贵树种苗木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格木、降香黄檀、闽楠、檀香、铁刀木净光合效率的下降很大程度上来源于非气孔因素抑制,而樟树净光合速率下降可能来源于气孔限制因素。闽楠、檀香和樟树水分利用效率(WUE)呈上升趋势,而格木与降香黄檀WUE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表明闽楠、檀香和樟树能较好地协调碳同化和水分耗散。低温胁迫下6种珍贵树种Fm均有所下降,表明低温可对珍贵树种苗木叶片PSII反应中心的电子传递潜力产生明显的抑制,致使珍贵树种PSII的光能转换效率降低。降香黄檀、闽楠、檀香、铁刀木和樟树经历2次低温胁迫后qP呈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表明珍贵树种PSII反应中心的开放程度降低。在2次低温胁迫间格木、降香黄檀、闽楠和铁刀木qN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珍贵树种具有过剩光能耗散机制,保护光合机构免受破坏。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Pn与Gs、Tr、Fv/Fm、qP、qN、ETR和Fm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表明Gs、Tr、Fv/Fm、qP、qN、ETR和Fm均可作为衡量植物光合能力的参数。隶属函数法分析结果表明,6种珍贵树种抗寒能力依次为格木〉樟树〉闽楠=檀香=铁刀木〉降香黄檀。总之,?  相似文献   

10.
污灌湿地系统土壤-植物中铬的赋存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成  王世和  严金龙  许琦 《生态环境》2005,14(6):835-837
采取逐级提取法对江苏盐城某污水灌溉湿地土壤中的铬的赋存形态以及其上生长的丰要植物芦苇的不同组织部位中的总铬进行了分析测定,并研究其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点相比,污灌土壤中铬质最分数明显升高而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赋存形态质量分数由高到低顺序为残渣态(RES-)→铁锰态((OFeMn-))→碳酸态(CARB-)→有机态(OM-)和交换态(EX-)之和。芦苇不同组织部位中铬分布研究表明根部质量分数远大于茎和叶,说明根系吸收为主要作用,而后迁移至其它易积累部位。对各种形态的铬与植物中的铬总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相关系数表明,植物中的生物富集量与各种赋存形态都有一定的线性关系,其中强有机质结合态与生物富集量具有最好的线性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圈养亚成体大熊猫日粮粗蛋白表观消化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7只1.5-4.7岁的亚成体大熊猫对23种日粮粗蛋白的表观消化率(ADCP),结果为37.86%-83.70%。分析表明,对1.5-2.5岁的大熊猫,粗纤维采食量与ADCP有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图1);对2.5-4.7岁的大熊猫。粗纤维采食量与ADCP没有明显相关关系(表3)。对1.5-2.5岁大熊猫,随竹粗蛋白占总粗蛋白比值升高,ADCP呈下降趋势(图2);2.5-4.7岁的大熊猫,ADCP随竹粗蛋白比例升高而呈上升趋势(图3);不同大熊猫ADCP还有个体差异。图3表3参10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进程对南京市区域气温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中国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城市规模迅速扩张,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大气热环境产生了影响,如产生了城市热岛效应.文章基于南京气象站点观测数据、南京市统计年鉴以及landsat TM 影像数据,选取人口密度、废气排放量、运营车辆、用电量、绿地覆盖面积、建成区面积6 项指标构建城市化因子群,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影响南京气温变化的因子群进行贡献度分析.首先,基于以往研究及南京市统计年鉴选取人口密度、废气排放量、运营车辆、用电量、绿地覆盖面积、建成区面积6 项指标构建城市化因子群;其次,基于landsat TM 影像数据利用监督分类方法提取建成区面积;最后,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定量计算出人口密度、废气排放量、运营车辆、用电量、绿地覆盖面积、建成区面积6 项城市化因子分别对年均温、年最高温、年最低温、季均温、月均温以及不同时期温度均值的影响.研究发现,(1)1983-2011 年期间,南京市气温呈明显递增趋势,20 世纪90 年代后期增温更为明显,1999-2007 年年均温增长了1.50 ℃.(2)发现对于同-参考数列(年均温、月均温等)而言,其影响因子关联度整体排序是一致的:人口密度〉建成区面积〉废气排放量〉运营车辆〉用电量〉绿地覆盖面积.(3)同一城市化因子对年均温变化、年最高温变化、年最低温变化的影响是不相同的.例如,人口密度对1983-2011 年年均温变化影响最大,关联度达到了0.95;用电量、废气排放量和运营车辆对1983-2011 年年最低温变化影响最大,其关联度分别为0.68、0.74、0.73.(4)同一城市化因子对不同月份气温变化的影响是不相同的,如人口密度与2 月月均温之间的关联度最小,关联度为0.78;与3 月月均温之间的关联度最大,关联度为0.93.(5)不同城市化因子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区域气温变化的  相似文献   

13.
灰色聚类法综合评价滴水湖水系环境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滴水湖水系看作一个灰色系统进行研究,利用灰色聚类理论,以地表水环境标准和富营养化分级标准为基础建立灰类评价体系,确定聚类指标的隶属度和标准灰类的权重,得到各聚类指标对标准灰类的聚类系数,最大聚类系数关联的等级即水体质量等级。2010年,每2周1次对滴水湖水系11个监测点的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Mn)、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总磷(TP)、总氮(TN)、氨氮(NH3-N)、透明度(SD)及叶绿素a(Chl.a)进行监测,取各指标的年均值,建立灰类评价系统。结果表明:滴水湖水源大治河及引水干道随塘河处水质属于Ⅳ类~Ⅴ类,呈富营养化和极度富营养化状态;闸外引水河芦潮引河段水质类型为Ⅲ类,为富营养化水平;闸内引水河道水质总体呈现富营养化状态,水质类型为Ⅲ类;滴水湖湖区水体质量良好,水质类型为Ⅲ类,呈中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14.
我国几种典型树种非甲烷烃类的排放特征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赵美萍  邵敏 《环境化学》1996,15(1):69-75
采用封闭式采样法和带有预浓缩及程序升温装置的熔融毛细管柱气相色谱仪,对我国的松、柏、杨、槐等几种典型树种排放非甲烷烃类(NMHC)的组成和排放速率进行了定性和定量测定,初步确定了不同树种和的特征物种和排放规律,结果表明,针叶树种和阔叶树种排放的NMHC组成差别很大,各树种的排放规律除了与自身的结构和生理活动等在内在因素有关外,还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外界因素(主要是温度和光强)的影响,一般温度越高,光强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氯化钙(Chlo-Ca)、螯合钙(Che-Ca)和纳米钙(Nano-Ca)对甜樱桃Cerasus pseudocerasus(Lind l.)G.Don贮藏品质及钙形态的影响,并采用焦锑酸钾沉淀-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不同钙处理樱桃贮藏后果肉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结果表明,Che-Ca处理提高了果实硬度,且有效的抑制了樱桃贮藏后硬度的降低和VC的消耗,但对果实采摘时维生素C含量影响差异不显著。3种钙处理增加了樱桃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对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和糖/酸影响较小。喷钙处理樱桃的全钙、水提取钙(H2O-Ca)、乙醇提取钙(ALc-Ca)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樱桃果肉中的钙主要以ALc-Ca的形式存在,且Che-Ca处理中的ALc-Ca所占比例要显著高于Chlo-Ca和Nano-Ca处理。贮藏后NaCl溶液提取钙(NaCl-Ca)、H2O-Ca和ALc-Ca含量下降,醋酸提取钙(HAC-Ca)和盐酸溶液提取钙(HCl-Ca)的含量有所上升。贮藏60d后的樱桃细胞超微结构照片显示对照处理的细胞壁有断裂,细胞膜系统部分消失,细胞内较干净,且少部分细胞有收缩现象,3种钙处理,细胞壁结构比较完整,发现较多的黑色物质存在,不均衡的分布于细胞壁、细胞膜、液泡膜和线粒体等系统中。  相似文献   

16.
川西亚高山暗针叶林恢复初期土壤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以川西亚高山暗针叶林恢复过程中初级阶段的鲜类阔叶林(MBLF)、鲜类针阔混交林(MCBLF)和箭竹阔叶林(BBLF)土壤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森林类型采用多点分层[0-10 cm(A层)、10-20 cm(B层)、20-30 cm(C层)和30-40 cm(D层)]采样、测定混合样的方式,研究了不同森林类型不同土层土壤的pH值、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及脲酶、酸性磷酸酶、淀粉酶、过氧化氢酶、蛋白酶和蔗糖酶活性。研究结果表明,MBLF、MCBLF、BBLF不同土层土壤pH值均低于5.0,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呈下降趋势,且有机碳、全氮与A层土壤差异显著(P〈0.05)。MBLF和BBLF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脲酶活性较A层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而MCBLF土壤脲酶活性以B、C层活性最高,分别为A层的1.22和1.08倍。蔗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均以MCBLF活性最高;在林型MCBLF和BBLF中,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较A层显著降低(P〈0.05),而MBLF、MCBLF、BBLF过氧化氢酶活性则一直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D层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为A层的60.21%、73.37%和46.84%。  相似文献   

17.
亚热带东部壳斗科6种常绿植物叶的生态解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选取亚热带东部替代分布明显的壳斗科6种常绿树种(青冈,小叶青冈,细叶青冈,苦槠,甜槠和石乐)的11个种群叶片进行生态解剖,并用SPSS,DCA和TWINSPAN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尽管6种11个种群叶的结构仍属中生叶型,但有着不同程度的趋旱适应;(2)叶的解剖性状在属间,种间和种群间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这是它们适应各自生境的结果,青冈和石栎的种内差异较大,反映出它们对环境变化有较强响应能力;(3)叶片的不同解剖性状在属,种类和种群间的变化并不同步,其中叶片和栅栏组织厚度等性状差异突出,反映它们更易受环境的饰变,是生态适应性状,而海,上角质膜,特别是下表皮厚度等性状差异较小,显示出这些性状的稳定性,可以认为是系统演化性状;(4)苦槠,青冈具有较厚的叶片,栅栏组织,角质膜和发达输导和机械组织,苦槠还具有复表皮,表现出对旱化生境的适应;甜槠尽管具有复表皮和较厚的叶片,但这是海绵组织增厚的结果,是对中生生境的适应;小叶青冈和细叶青冈具有较垢叶片和栅栏组织,角质膜厚度居中等特点,可能是对中山凉湿生境的。图版1图2表2参24  相似文献   

18.
山西省近50年日照时数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山西省62个地面气象站50a(1959—2008)的月日照时数系列数据,对全省13照时数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较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近50a山西省年平均日照时数呈显著减少趋势(-65.40h-(10a^-1),且最近26a减少更为明显。(2)春夏秋冬4季日照时数均呈减少趋势,其中夏秋冬3季日照时数显著减少,尤以夏季和冬季减少最为突出(分别为-28.06h·(10a)^-1和-23.45h·(10a)^-1);(3)除4月日照时数略有增加之外,其余11个月的日照时数均呈减少趋势,其中7个月(即1月、6月、7月、8月、9月、10月和12月)日照时数呈显著减少趋势,且以6月减少最为突出(-14.40h·(10a)^-1)。(4)在全省17个综合治理规划地区中,16个地区的日照时数呈显著减少趋势,主要以忻定盆地、太原盆地、临汾盆地和运城盆地(即第6、第7和第8地区)减少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以纤维素为原料,通过二氧化氮和过碘酸化学氧化方法,在不同的低取代度条件下,有选择性地在纤维素葡萄糖残基的不同碳原子部位导入特定的取代基(羧基和二醛基),探讨不同的取代基对纤维素生物降解性能的影响.并将处理后所得的纤维素试验,通过土壤埋没,利用土壤中的微生物自然降解,然后测定分子量的变化,定量分析纤维素在不同取代基,不同程度化学处理后,其生物降解性能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1)在纤维素葡萄糖残基C6  相似文献   

20.
畜牧业生产系统是一个集畜牧生态、经济管理、资源等因素为一体的复杂系统。对这一系统的研究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引入,人们为建立合理的、协调的良性畜牧业生态系统,已建立了各种优化模型,在实际生产中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显示出其广阔的应用前景。系统方法应用于畜牧业生产上,必将为解决我国畜牧生产系统中能量耗损多、周转慢、低效益等问题开辟一条新的途经,推动畜牧业协调稳步地发展。本文就各种建模方法及其在畜牧业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