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此调查选择在垂直气候带分区较明显的四川省宁南县进行,本文通过对不同垂直气候带典型户的调查,运用能反映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的一些具体指标,结合当地的农业生产结构,对三个气候带的农业生态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比较,最后得出南亚热带的效益最好,中亚热带次之,而北亚热带及暧温带最差。最后,根据不同气候带的具体特点,指出了各自提高系统整体效益的一些途径及措施。  相似文献   

2.
贡嘎山东坡自下而上分布着从亚热带到寒带的连续气候带及从常绿阔叶林到针叶林的连续植被类型,其地下土壤线虫群落的分布格局尚不清楚,为研究其不同气候带间的土壤线虫群落特征及其在垂直气候带间的变化趋势,2014年9月和12月对贡嘎山东坡5个气候带土壤线虫进行了2次调查.研究结果为:共捕获土壤线虫193 921条,隶属于2纲9目68科172属,平均密度2 155条/100 g干土,食细菌线虫为优势营养类群.不同气候带间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差异性各异,并受季节变化影响;影响群落结构的主要类群是色矛目(Chromadorida)、窄咽目(Araeolaimida)、小杆目(Rhabditida)和单齿目(Mononchida).线虫群落密度及多样性指数在不同气候带间均无显著差异,但12月的密度显著高于9月,而多样性指数则显著低于9月.除食细菌线虫外,食真菌、捕食-杂食和植物寄生线虫的密度在不同气候带间(随海拔升高)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P0.05),且有显著季节差异(P0.05).从亚热带到寒温带,土壤线虫的基础指数(BI)逐渐下降(P0.05),成熟度指数(MI)逐渐增加(P0.05),表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逐渐降低而成熟度逐渐增加;通道指数(CI)呈波动性下降(P0.05),且均小于50,表明碎屑食物网以细菌分解途径为主;植物寄生成熟度指数(PPI)无明显变化趋势(P0.05),但9月份显著高于12月份,表明9月份土壤生态系统比12月份更成熟.线虫群落密度、生态指数(BI、MI)、营养类群(PO、Pl)分别与土壤有效氮、全钾和土壤温度呈显著相关(P0.05).综上表明气候带类型变化对土壤线虫群落密度和多样性影响较弱,对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及生态指数影响较大,土壤有效氮、全钾及温度是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3.
土肥站的回顾与展望熊启中(湛江农业专科学校,湛江524088)广东省土肥站始建于1963年,当时,广东省农业厅土肥局决定按地理气候带类型在全省各地区及行署建立首批土肥专业站,运用全省第一次土壤普查成果,改造低产田,推广各种已经试验成功的土肥技术,为当...  相似文献   

4.
草地农业生态系统是著名草原生态学家任继周教授根据我国具体情况提出的。本文通过对建立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基础——家庭草地农业的试验研究,提出了黄土高原地区较完整的家庭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复合生产体系结构及草地农业生态工程系统的一般模式,用具体试验资料说明了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紫色土丘陵区农用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依据定位观测数据,对紫色土丘陵区农用地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农用地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主要受降水、蒸发和土地利用状况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三峰三谷型;垂直梯度变化由于受降雨入渗分布与土壤水分向上蒸发的综合作用,基本表现为增长型。并利用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对土壤水分的垂直梯度变化进行了具体描述和层次划分。最后,通过分析该地区典型农作物及其不同栽培方式对农用地土壤水分的影响,认为优化农作物栽培方式是提高紫色土丘陵区农用地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和减少水土流失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散粉期间居民区建筑不同位置、不同高度的圆柏花粉浓度进行了全天昼夜监测。结果表明居民楼群环境对圆柏花粉的时空分布有一定的影响,具体变化规律为:1)城市居民区内圆柏花粉浓度日变化为双峰单谷型,正午前后是首次高峰期,平均浓度为25粒/(h.cm2),凌晨左右为次高峰期,谷值出现在下午18:00时到人们晚上休息之前,平均浓度为2粒/(h.cm2)。2)总体上城市楼群边缘圆柏花粉浓度垂直分布梯度为1.5 m>13.5 m>7.5 m,楼群中心圆柏花粉浓度垂直变化梯度为13.5 m>7.5 m>1.5 m。但是不同时段内,由于主导因素不同,花粉浓度的垂直分布不尽一致。最后,还分析了气象要素对圆柏花粉浓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农业生态系统工程中食物链结构及其类型,提出通过调整食物链结构提高农业生态系统所产出的供人类直接需要的高能量、高蛋白产品,从而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此外,还探讨了农业生态系统工程中平面结构、垂直结构、时间结构和食物链结构的综合调控问题。  相似文献   

8.
从南亚热带的自然状况出发,以广东典型丘陵地为背景,探讨了南亚热带地区处于退化状态的丘陵地综合利用的生态学基础问题,认为在遵循可持续发展、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举的前提下,本区丘陵地综合利用进尤其要注意防止水土流失、防止环境污染与破坏以及保持生物多样性,最后,介绍了一个成功的综合利用模式,并从生态系统理论上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由我国杰出生态学家马世骏教授首先提出的农业生态工程的概念;综述中国农业生态工程的特征和发展趋势。文中把农业生态工程的概念与一些国家的持续农业的概念进行了比较,提出我国目前发展农业生态工程存在的问题和研究任务,以及一些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业生态系统垂直结构 自然生态系统中大多数群落,从垂直分布来看都是十分复杂的。不同高度(陆生)或深度(水体)都有不同种的生物各自占据着适宜的小生境,形成分层明显的复合群体。如原始森林中,上层是一些高大的乔木,承接着充足的太阳光能,进行光合作用,还有一些以树叶、种子为食的鸟类、哺乳类动物和昆虫,它们以食物链形式伴生其间;在高大的乔木层下分布着一些需光较少的灌木,它们利用透过林冠的光照(大约在10%以下)和独特的小生境生长繁衍;在灌木层下是草本植物层,在太阳  相似文献   

11.
广东丰溪自然保护区昆虫多样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广东大埔丰溪自然保护区设置30个样地调查采集昆虫标本,并将所采集的标本进行区系分析和物种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丰溪自然保护区作为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地带,其昆虫区系以东洋区成分占绝对优势;昆虫物种多样性指数在1.7491~2.7728之间,阔叶林下昆虫物种多样性指数平均数要高于竹林.  相似文献   

12.
亚热带典型花岗岩小流域径流化学特征与化学风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小流域尺度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对径流水体的影响及花岗岩化学风化对CO2的吸收,对亚热带典型花岗岩区不同利用条件下的2个相邻小流域(F-森林、FA-森林/农田)的地表径流及其常量离子和溶解Si含量进行了连续3年的定期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溶解Si,Na+和HCO3-构成地表径流的主要化学成分,FA流域离子总量高于F流域,反映了流域内农业活动对其化学径流的贡献.皖南典型花岗岩小流域(F、FA)径流中Sidiss/Na+和NO3-/SO24-比值均远高于同一生物气候带内富含碳酸盐岩的太湖流域径流中的相应值,揭示了区域岩性差异和人类活动导致的大气酸沉降组成差异是决定径流化学组成的主要因素.皖南花岗岩小流域(F、FA)径流化学组分约43%和38%来源于大气降水,57%和50%来源于岩石风化,FA流域内农业活动对其化学径流的贡献约为12%.皖南小流域(F、FA)花岗岩化学风化过程对CO2的消耗通量分别为(0.67—0.96)×105 mol.km-.2a-1和(0.64—1.05)×105 mol.km-.2a-1,远低于同一生物气候带内石灰岩母质流域.  相似文献   

13.
热带森林—砂仁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环境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曼么村为例,从环境经济学的观点出发,对热带森林-砂仁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从经济及环境、生态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发现种植砂仁后,砂仁的经济效益的递增率不如资源环境成本的递增率快。生态环境的破坏,大大降低了砂仁的产量,从而更使得种植砂仁的经济效益停滞不前。由砂仁的外延式生产转为内涵式生产,采用轮作的经营方式,能很好地实现砂仁的持续种植。  相似文献   

14.
以曼么村为例 ,从环境经济学的观点出发 ,对热带森林 -砂仁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从经济及环境、生态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发现种植砂仁后 ,砂仁的经济效益的递增率不如资源环境成本的递增率快。生态环境的破坏 ,大大降低了砂仁的产量 ,从而更使得种植砂仁的经济效益停滞不前。由砂仁的外延式生产转为内涵式生产 ,采用轮作的经营方式 ,能很好地实现砂仁的持续种植  相似文献   

15.
应用试验及文献数据计算了东湖沉积物中酸挥发性硫化物(AVS)垂直分布模型的参数值,并进行了参数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AVS含量是沉积物中有机质的分解、AVS的沉淀、溶解及氧化共同作用的结果,较好地解释了东湖三个污染状况不同站点ABS垂直分布的差异,从而为应用ABS判断沉积物重金属生物有效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秸秆覆盖经济作物效果的调查广东省土壤肥料总站调查组(广东省土壤肥料总站,广州510500)我们于1993年对广东省惠来县平海镇秸秆覆盖经济作物的效果及有关措施进行了调查。平海镇地处惠东县南端。全镇人口为29962人,农业劳动力6475人,耕地面积14...  相似文献   

17.
本文调查了六六六和DDT在蓟运河汉沽河段底泥中呈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分布,估算了两种农药从不同途径输入该河段的数量及当前尚存在于底泥中的残留总量,并探讨了残留主要是藉水力作用随河水、泥沙进行迁移,以及由微生物降解而在河道中转化。  相似文献   

18.
世界替工农业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世界替代农业的主要类型和特点、中国的生态农业与发达国家的替代农业的区别以及世界替代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最后对世界替共农业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水土流失地区农田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水土流失地区不同农业生产方式对土地质量及土壤生产力的影响研究,探讨不同作物及其不同种植方式对农田可持续利用的评价预测模型及土地资源利用的价值核算方法,通过对山西省闻喜县的案例应用验证,表明了在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世界替代农业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世界替代农业的主要类型和特点、中国的生态农业与发达国家的替代衣业的区别以及世界替代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最后对世界替代农业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