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格尔木市气象台2008—2018年大气降尘量及同期的气象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和图表说明、物理解释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格尔木地区降尘量年、季、月际变化,同时分析了影响大气降尘量变化的气象因素。结果表明;格尔木地区年平均降尘量总体呈波动略减少趋势,减少倾向率为5.8g/m2·10a;春、夏、冬季的降尘量呈减少趋势,春季减少最明显,秋季的降尘量呈增加趋势,增加倾向率为4.2g/m2·10a; 3月、9月、10月份降尘量呈增加趋势,其余月份降尘量呈减少趋势。降水、相对湿度与大气降尘量呈负相关,大风、沙尘暴与大气降尘量呈正相关,沙尘天气是影响格尔木地区大气降尘量的主要因素,沙尘天气越多,大气降尘量越高。  相似文献   

2.
利用1961~2015年青海省5个代表站太阳能总辐射及全省地面观测资料研究发现:(1)太阳总辐射年变化除西宁、格尔木为单峰型外,其余均为双峰型,4~8月最丰富,尤其是5月,总辐射为全年最高,冬季最低;(2)青海太阳能年总辐射柴达木盆地、环青海湖地区、东部农业区及青南东部呈显著减少的趋势,而玉树变化趋势则不明显,年际变化幅度地区差异较大,处于柴达木盆地的格尔木和环青海湖地区的刚察年际变化相对比较稳定,最大值与最小值差异不大,而西宁、玉树、玛沁年际变化相对较大;(3)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太阳年总辐射有减少的趋势,相关研究表明,由于进入二十世纪80年代受3次强火山相继喷发和云雨天气多的共同影响,青海省太阳总辐射和直接辐射均处于低值时期;(4)影响太阳年总辐射的因子主要有4种,天文因子、地理因子、大气物理因子、气象因子。  相似文献   

3.
利用格尔木市气象台L波段雷达逐日探空和地面日数据资料,统计分析2008—2017年格尔木地区低空逆温的出现频率、厚度、强度、悬浮逆温层底高、顶高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①格尔木地区08:00和20:00四季均存在低空逆温层,且08:00频率远高于20:00。08:00和20:00低空逆温出现频率年变化趋势分别呈"V"型和"U"型特征。②四季中08:00低空逆温厚度均大于20:00,除20:00悬浮逆温外都是冬季厚春季薄。月变化分布中08:00低空逆温11、12、1、2月厚度厚,其它月份薄。③08:00贴地逆温与悬浮逆温强度月变化趋势基本一致,20:00有所差异,但2个时次均表现为贴地逆温强度大于悬浮逆温。④08:00悬浮逆温层底高及顶高夏季高度低,冬春高度高,20:00则为冬季低,春夏高。全年20:00底高及顶高均高于08:00,且均呈双峰型,峰值在4月,次峰值在7、8月。⑤08:00全年,20:00秋冬出现的贴地温逆与总低云量的多少直接相关,低云量对08:00全年、20:00秋冬出现的悬浮逆温的影响远远超过总云量,因此无云或低云少的天气容易出现低空逆温。降水对低空逆温的形成影响不大。积雪对格尔木地区贴地逆温的形成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地貌: 柴达木地区是指以柴达木盆地为主体的青海省西北部的乌兰、都兰、格尔木(不含唐古拉地区)三县市,和大柴旦、冷湖、茫崖三镇,以及天峻县生格乡所属地区。自然区域即以柴达木盆地为主体,同时包括茶卡盆地和部分祁连山、阿尔金山、昆仑山地  相似文献   

5.
利用1961—2015年青海省柴达木盆地东部(德令哈、天峻、都兰和茶卡)和西部(茫崖、冷湖、大柴旦、小灶火、格尔木和诺木洪) 10个气象站温度、降水月资料,采用线性趋势法对柴达木盆地东西部的气候变化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55年来柴达木盆地东西部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总体均为增加趋势,西部上升较东部明显;东西部年和四季最低气温的增温率大于最高气温的增温率,存在着非对称性变化;东西部气温日较差均为减小趋势。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00年代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增加幅度最大,西部的增加幅度明显大于东部,气温日较差相反。②55年来柴达木盆地东西部降水量和降水日数总体均为增加趋势,东部降水量增加明显而西部不明显;东西部降水日数变化趋势均不明显。③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东西部差值均表现为明显的增大趋势,气温日较差和降水日数东西部差值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2016年11月18~21日发生的重污染沙尘天气的数据分析,再结合发生期间的气象资料,得出此次沙尘过程是受冷空气南下过程中起大风所引起,大风经过内蒙古、甘肃省内沙尘源区,带起了大量的沙尘,在西北风的作用下一路输送至武威市、白银市、兰州市等区域,在兰州市区域受到兰州小高压的影响开始向西输送,逐步影响海东市和西宁市。  相似文献   

7.
采用1961~2017年格尔木6个国家站沙尘暴逐日观测资料以及格尔木市的国土面积、人口数量、GDP、植被覆盖率、交通里程数、历年沙尘暴灾情等,运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基于Excel和GIS进行图形处理。再利用GIS中自然断点法把格尔木沙尘暴灾害风险度划分为4个等级,分别为:低风险区、中等风险区、较高风险区、高风险区。针对风险区区分出不同防御区并提出相应的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8.
四川盆地是全国人口最集中且周边地势起伏最大的区域之一,以石化燃料为主要能源,排放量较大,是我国4大雾霾高发地之一,研究四川盆地大气层结对雾霾天气的影响十分重要。利用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网提供的高空探测资料,分析1980~2012年成都地区大气层结的分布和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成都地区近30年平均大气层结特征总体表现为:年平均温度随高度呈""型变化,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特征。温度在地面时最大,在100h Pa附近最小;年平均温度露点差总体呈上升的变化趋势,在925h Pa以下近地面夜间平均温度露点差远高于白天;年平均风速在近地面最小约为3.5m/s,同时随高度逐渐增加。在200h Pa附近达到最大值,随后逐渐减小。在50h Pa高度以上高空风速维持在10m/s左右。在2005年12月的雾霾天气个例中,四川盆地东部连续4天出现了重度雾霾,各日14时能见度均低于2km,日较差不高于5℃,在对此次雾霾天气发生过程的观测中发现在700h Pa附近有逆温层的出现,同时在雾霾发展中期500h Pa~700h Pa间相对湿度较大;在2013年1月7日~16日的雾霾天气个例中,发现在500h Pa~700h Pa之间存在有明显扰动逆温,700h Pa以下相对湿度较大。总的来说,四川盆地雾霾天气常发生在冬季,在雾霾天气发生前期具有大气层结偏稳定,相对湿度较大,风速较小,近地面易出现逆温层等特征;在雾霾天气发生中期,逆温层的强度明显增强,相对湿度增大;雾霾天气后期,随着风速增加或降雨等大气层结的不稳定变化,雾霾天气过程结束。  相似文献   

9.
格尔木是我省未来几十年中工业发展的重点城市。如何保护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以及保护和开发察尔汗盐湖资源是格尔木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严峻课题。一、水资源分布特征格尔木地区地表水系均为内流河,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由降水和地下水补给的发源于山区的河流;另一类是地下水排泄由泉水汇集的泉集河流。格尔木河是区内最大的河流,源于昆仑山北坡,自南向北经格尔木市注入达布逊湖,流域面积15477平方公里,总长度243公里,多年平均流量26.2米~3/秒。该河入盆地后,在山前地带大量渗漏,流量急剧减小。泉集河分布在市区北部的细土平原,地  相似文献   

10.
利用环境空气颗粒物自动监测数据、近地面气象数据和颗粒物激光雷达资料对南充市主城区2016年5月12日的沙尘气溶胶污染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并利用HYSPLIT模式对沙尘气溶胶的来源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来自新疆盆地的沙尘气溶胶经高空远距离输送到达四川盆地上空后沉降造成南充市主城区的PM_(10)和PM_(2.5)浓度极显著升高,PM_(2.5)/PM_(10)值极显著降低;沙尘天气过程中,风速、气温、相对湿度、气压、能见度和大气边界层高度等气象因子发生变化并对环境空气中颗粒物浓度产生影响,其中风速与PM_(2.5)和PM_(10)浓度间显著正相关,与PM_(2.5)/PM_(10)值间显著负相关;颗粒物激光雷达连续监测到整个沙尘气溶胶沉降过程,与地面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数据变化趋势一致。在对盆地城市沙尘天气的环境空气质量进行预警预报时,将历史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数据与常规气象因子数据、颗粒物雷达资料和后向轨迹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能进一步提高沙尘天气条件下的空气质量预警预报准确度。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的提出正当许多城市因水资源开采失调而出现地下水位下降,甚至引起地面沉降和水资源枯竭等环境地质灾害之际,在青海省格尔木市却发生了地下水位呈大幅度上升的罕见现象。并酿成浸没灾害,引起国务院及社会各方面的关注。本文在剖析格尔木地下水位上升机理的基础上,认为其发生与发展,与特定的地质环境,特别是与水库的兴建有关,故将其称作水库效应地质灾害。格尔木市区地下水位上升,始于1977年9月山口水库(即乃吉里水库)兴建之后,在截至1983年的六年里,市区地下水位累计升高6.203米,年平均上升1米,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的第一天, 2001年 1月 1日人们在迎接新世纪第一缕曙光之时,北京迎来的却是漫天的黄尘──内蒙古中部和河西走廊出现了沙尘暴。   2月 28日到 3月 3日我国北方地区经历了一次大规模的沙尘天气过程。   3月 4日到 6日,内蒙古西部和中部偏西地区、甘肃、宁夏、陕西北部出现了大风和扬沙天气,并逐渐波及华北地区。其中, 3月 5日八级大风裹着细细的沙尘袭击了西宁,内蒙古西部和甘肃西部的一些地区遭遇了沙尘暴。   3月 12日到 14日,内蒙古中西部、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北西部和北部、京津地区先后出现大范围的扬沙天气…  相似文献   

13.
正格尔木宏扬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是金圆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00546)的控股子公司,注册成立于2015年7月,公司位于青海省格尔木市郭勒木德镇小干沟109国道K2796公里处。公司坚持以产业链延伸为原则的发展方向,通过产业链延伸,务实进取,开拓创新,克难奋进,积极探索固废处置的有效方法,充分发挥协同效应,增强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实现股东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4.
采用3-D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模拟不同温度层结下城市街区内气流与污染物扩散规律,并与Uehara K等人风洞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应用Pontiggia M.等人基于Monin-Obukhov (M-O)理论添加外部源相方法对RNG k-ε模型k方程与ε方程进行修正,建立数值风洞模拟技术,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层结下,街区中下部速度非常低,为来流的1.5%左右,街区内部均形成一个稳定的涡,涡的强度受温度层结影响较明显,稳定层结下,街区内涡流较弱,不同温度层结下k/U2700最大值均出现在街区建筑物迎风角附近,较高归一化k/U2700出现在不稳定层结下。不同温度层结下街区内背风侧墙上污染物的浓度均大于与迎风侧墙浓度,较高归一化污染物浓度均出现在污染源的上风向。由于稳定层结抑制了垂直方向上气流的运动,近地面稳定层结归一化浓度值最大,而不稳定层结归一化浓度值最小。总之,温度层结对街区内流场结构与污染物扩散能力影响较为显著,不同温度层结下,由于街区内部与环境大气温度存在温度差,影响了街区内流场结构与湍流特征,从而影响了街区内污染物的扩散特征。  相似文献   

15.
利用柴达木盆地1961~2019年10个气象站日照时数及2min平均风速资料,采用线性趋势法、反距离权重法及突变检验法,分析了日照与风的年代际、季节和年变化的时空特征及对太阳能、风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平均日照时数为3139.5 h,并以-47.8 h·10a-1的气候倾向率显著递减,1998年发生突变,进入2...  相似文献   

16.
利用50多年青海省东部农业区的12站气象资料及青藏高原季风指数研究表明:春季干旱指数SPI变化倾向率为-0.33/10a,呈略减少趋势,减少的趋势不显著;春季东部农业区区域性轻旱、中旱、重旱、特旱分别出现12、5、4、0次,共出现21次,未出现特旱。出现干旱(包括轻旱、中旱和重旱)的几率为38.9%;春季出现过4次明显的区域性大旱,平均每13.5年发生1次,21世纪初以来我省东部农业区出现大旱的几率明显减少;近50年,春季高原季风指数以2.68gmp/a速率增加,增加趋势显著;东部农业区的干旱指数SPI与同期、前期高原季风指数的相关分析表明,高原夏季风越强,东部农业区的降水就越多,干旱指数越小,不易出现旱情;春季干旱指数SPI与同期5月北大西洋—欧洲区极涡强度指数、冬季赤道中东太平洋200hPa纬向风指数成反比,5月北大西洋—欧洲区极涡强度指数、冬季赤道中东太平洋200hPa纬向风指数越强,春季干旱指数SPI越小,春季降水量则偏少,容易发生干旱;与5月多变量ENSO指数、5月北太平洋遥相关指数、春季印度洋暖池面积成正比,这些指数较强,则春季高原指数越大,春季降水量较多,不容易发生干旱。  相似文献   

17.
正@陈主编:我叫孟航,是山东寿光世纪学校七年级8班的学生,也是贵杂志的绿色小记者(记者证号:HJSD0085)。我想向您反映一个情况:每年3月底或4月初学校春季运动会的时候,总会赶上黄沙漫漫的天气,我很想知道,我们学校附近没有沙漠,怎么会来的沙尘?沙尘暴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有办法阻止吗?孟航@孟航同学:首先感谢你向我们反映了你们那里的情况。你一定看过电视剧《还珠格格》吧?剧中有一句歌词:"你是风儿,我是沙,飘飘撒撒到天涯!"这句歌词就是形容沙尘特征的,随风飘落,漫无边际。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溶剂吸收法、膜分离法和变压吸附法3种常见的气体分离方法,并分析现有CO_2回收工艺存在的问题。以某炼油厂制氢驰放气碳捕集为例,从工艺流程、操作条件、运行费用等方面对3种分离方法进行了筛选。溶剂吸收法因投资、运行、维护成本均较高,膜分离法产品浓度不能稳定达到要求而不适用,变压吸附法由于投资较高,但操作简单,维护费用低,且产品气浓度满足要求。所以变压吸附法是适合制氢驰放气碳捕集的最优方法。  相似文献   

19.
利用2013~2015年廊坊市空气污染资料、MICAPS气象资料、廊坊气象观测站自动站资料,应用数理统计、天气学等方法对廊坊市86次空气重污染前后的低层风场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廊坊市“突发”空气重污染时,因污染程度变化的差异可分为5个等级,其中3级转6级AQI值变化最大,平均变化值达227,4级转5级偏南风至偏西风均为75;(2)“突发”空气重污染过程中,地面风向风速均有明显变化,偏北风控制时间长比例下降,静风、偏南风(SW/SSW/WSW/W)、偏东风(E/ENE/ESE/SE)时间长比例增加;除4级转5级外,地面平均风速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以2级转5级下降幅度最大,平均达0.6m/s·d;(3)空气重污染前,1000hPa、925hPa以及850hPa高空以西北风或偏西风为主,空气重污染时,各层风向转为以西南、东南或偏东风控制为主,且常见风的辐合场形成。在三层大气风场风向变化不一致的条件下,以1000hPa风场风向的变化为参考点;(4)在“突发”空气重污染过程中,850hPa、925hPa、1000hPa有北风风速减小、南风风速增加的变化特征,且空气质量的等级变化越大、污染程度越重,大气风场的垂直变化越深厚。  相似文献   

20.
沙尘对空气质量特别是空气中TSP,PM_(10)和PM_(2.5)浓度有重要影响。为探讨沙尘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在位于准噶尔盆地南缘荒漠-绿洲交错带的准噶尔生态环境观测站开展了近地面空气颗粒物的连续监测实验及气象观测实验;结合HYSPLIT模型对典型沙尘事件中空气颗粒物的运动轨迹进行模拟;分析了沙尘全过程空气颗粒物分布特征及颗粒物的输送特征。结果表明:在2015-09-13日的沙尘事件对空气中颗粒物TSP、PM_(10)和PM_(2.5)的浓度分布产生影响严重,TSP、PM_(10)和PM_(2.5)的质量浓度分别达到了412μg/m~3、354μg/m~3和190μg/m~3,远超过了国家二级空气质量标准;TSP、PM_(10)和PM_(2.5)的质量浓度显著相关,其中PM_(2.5)和PM_(10)的相关系数达0.993,颗粒物轨迹分析显示,沙尘主要来源于北面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为大风输送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