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中国水资源匮乏的形势正在引起人们的关注。世界人均水资源为10240m~3,而我国仅有2700m~3。人均占有水资源值居世界第八十四位。中国地下水资源为8700亿吨,但可开采的仅有2300万吨,占总量的四分之  相似文献   

2.
火电厂是用水大户,以建设4台300MW机组为例。如采用直流供水方式,用水量约为50m~3/s,如采用循环供水方式,用水量约为1.5m~3/s。美国、苏联、日本和加拿大等国家已先后将火电厂排放的各种废水进行了回收利用,以节约用水和保护水体不受污染。我国是一个水资源比较短缺的国家,人均占有量  相似文献   

3.
美国火电厂的污水回用及处理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是一个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年人均占有水量约1.3万m~3,是我国人均占有量的5倍。但降水时间和空间分布不均,其东部,特别是五大湖和俄亥俄州地区水量充沛,而西南部的加利福尼亚州和亚利桑那  相似文献   

4.
我国属于资源型严重缺水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只有2 200 m3/a,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4,其短缺程度比能源更为严重.因此,在国家"十一五"规划规定的三个约束性指标当中就有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的要求,而完成这个指标并不比完成单位GDP能耗下降20%容易.同时,更要看到在我国大多数煤炭基地缺水程度更甚,水资源问题成为并且将进一步成为限制火电发展的瓶颈之一.  相似文献   

5.
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从长远发展来看,中水回用作为一项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措施,将有力地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加速生态城市的建设.中水回用是解决我国水资源危机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武汉钢铁公司新3号高炉系统总投资7亿多元,高炉容积3200m~3,是我国“七五”期间的国家重点工程。整套高炉系统汇集了世界上十几个国家的最先进技术和设备。高  相似文献   

7.
水资源短缺是全球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而中国是全球最为缺水的国家之一。选取天津北疆发电厂海水淡化项目进行成本实证评估与分析,进行全成本的构成分析和综合核算评估,进而与其他新型水资源利用方法(南水北调、中水回用与污水资源化、雨水利用)进行成本比较与分析,探讨其海水淡化模式应对京津地区水资源危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内涝、水资源短缺、建筑垃圾露天堆放等问题严重影响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在国家大力倡导海绵城市建设及资源循环利用的契机下,选取通州区某地拆迁建筑垃圾进行成分分析及性能研究,加工成再生骨料,研究制备出透水性能好、符合国家标准的再生骨料透水砖。将再生骨料透水砖应用于某小区海绵化改造项目,与雨水花园、植草沟等其他低影响开发设施完美结合,达到了削减雨水径流、促进资源循环利用等一系列目标,实现了海绵城市设计、建设目标及区域内部的资源循环利用,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9.
我国电解铝工业经过4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现已成为世界产铝大国。全国现有电解铝厂130多家,年生产能力为260万t,仅次于美国、俄罗斯和加拿大,列世界第4位。然而,我国80%的电解铝厂仍采用50年代前苏联的侧插自焙阳极电解槽生产技术装备,总数约为9000余台,产量约占全国铝总产量的70%,计180万t左右。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已经超过了水资源承载能力范围,由此引发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对污水的综合利用进行研究可以达到持续利用水资源的目的,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以北京市2005-2012年污水排放量资料为基础,运用灰色系统模型,对工业、生活污水排放量及总污水排放量进行了预测,分析北京市污水排放量走势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北京市污水综合利用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正>1供销合作社系统具有比较健全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有利于再生资源的有效集中和高效利用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重要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作为一个传统行业,在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越来越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广泛支持。  相似文献   

12.
中水回用于火电厂循环水存在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火电厂建设与发展的瓶颈。近年来,火电厂为提高水的利用率、降低新鲜水取水量而采用了以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中水)为水源,经深度处理后回用于循环水的节水方法。分析了该方法的优缺点,并针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使中水作为水源用于火电厂循环水更加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李德樟 《化工环保》1993,13(2):117-118
在合成樟脑生产中,硫酸铜是制取催化剂——碱式碳酸铜[CuCO_3·Cu(OH)_2]不可缺少的原料。樟脑是我国传统出口产品,全国现有生产厂家十余个,每年为国家创取大量外汇。硫酸铜由铜或氧化铜与硫酸作用制得。近些年,由于铜原料短缺,硫酸铜成了紧俏商品,价格大幅度上涨,市场销售价上  相似文献   

14.
在常温条件下,采用生物滴滤塔处理模拟甲硫醚废气,考察了气体空床停留时间(EBRT)、容积负荷、喷淋密度及营养液pH对生物滴滤塔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EBRT为90 s、进气甲硫醚质量浓度为150 mg/m~3、喷淋密度为0.65 m~3/(m~2·h),营养液pH为6.8时,甲硫醚去除率为90%;容积负荷高于15 g/(m~3·h)时,对生物滴滤塔的性能产生抑制作用;EBRT为90 s及60 s时,最佳喷淋密度分别为0.56~0.65 m~3/(m~2·h)及0.65~0.75 m~3/(m~2·h);降解甲硫醚的微生物对pH的变化较敏感,最适营养液pH为6~7。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紧缺现象日趋严重,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将出现比能源紧缺更为严重的局面。我国淡水资源约2.7万亿米~3,海滦水系仅428亿米~3,由于人口密度大,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全国的1/10。海湾水系的污染已达12%,几乎是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废旧橡胶,尤其是废旧轮胎正日益成为我国环保领域的一大难题。有关专家认为,回收利用并达到产业化规模才是废旧橡胶的真正出路。 资料显示,我国2000年共消耗生胶200万吨,居世界第二位,橡胶制品产量约2800万吨。按15%生成率计算,实际废旧橡胶的生成量约为420万吨,而2000年利用废旧橡胶生产出的再生胶仅为33万吨,橡胶粉为2.5万吨,仅为废旧橡胶总量的8%左右。此外,由于现在废旧橡胶再生利用技术相对落后,贵重的氟橡胶、硅橡胶、特种合成橡胶,包括氯丁橡胶、氯磺化聚乙烯橡胶等都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这意味着我国废旧橡胶的回收利用尚处于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17.
卢衍波  王学海 《化工环保》2019,39(2):235-239
硝酸生产尾气脱硝是大气污染治理的重要领域。中国石化开发了硝酸尾气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成套技术,主要包括FN-1型蜂窝状NH_3-SCR催化剂以及SCR反应器、气体分布器等关键设备和内构件。在中国石化南化公司270 kt/a硝酸装置上的工业化应用表明,SCR脱硝装置的入口NO_x质量浓度在200~400 mg/m~3,出口NO_x质量浓度低于20 mg/m~3,NO_x去除率大于95%,逃逸氨质量浓度低于1 mg/m~3,净化效果优于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8.
2001年是进入新世纪的第一年,也是我国“十五”计划的开局之年。党的十五大提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把水资源和油气资源问题作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长远发展的战略问题。这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工作重要的指导思想。 工作思路: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以增强企业竞争力为主要目标,以解决资源战略中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强化政策导向,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依靠技术进步,加强科学管理,重点抓好工业节水、节约和替代石油、洁净煤技术示范和推广、资源综合利用,发展环保产业和新能源产业,积极推行清洁生产,促进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水资源短缺正成为带有全球性的问题,随着城市化和经济的发展,水的供给和使用正成为比能源更为紧迫的问题。新加坡自身淡水资源匮乏,供水的不确定性威胁着这个国家的生存和发展,新加坡通过自身努力,走出了一条独特的供水用水之路。新加坡不仅解决了水源自给问题,而且正成为全球水务的枢纽。  相似文献   

20.
废旧橡胶其来源主要是废橡胶制品,即报废的轮胎、胶管、胶带、车胎、胶鞋、工业杂品等,另外一部分来自橡胶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边角余料和废品。   我国是一个橡胶应用大国,同时我国又是一个橡胶资源短缺的国家,几乎每年橡胶消耗量的45%左右需要进口,而且短时期内不会有根本的解决办法,由此可见,处理好废旧橡胶,对于充分利用再生资源,摆脱自然资源匮乏,减少环境污染,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我国废旧橡胶利用方法主要是制造再生橡胶和制造胶粉。   我国再生胶生产,建国初期产量在千吨左右,50~60年代生产工艺以水油法为主,70年代建设了19家水油法再生胶厂,80年代推广动态脱硫法代替水油法,全国约装置了300多台动态脱硫罐,较好地解决了废水污染问题。尽管如此,生产再生胶仍存在能耗大,生产效率低,污染环境,生产工艺流程长等缺点。所以,目前工业发达国家大多停止生产再生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