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上海市郊4种地表径流污染负荷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地表径流属于非点源污染,地表径流的产生取决于复杂的降雨过程,径流中污染物浓度,径流深度,产流面积是地表径流污染负荷的3大要素,该文对上海郊的4种地表径流进行了调查,并在污染源评价的基础上与市郊非点源污染总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上海市郊进入水全的污染负荷,CODcr约为62634.7t/a,总氮为6288.2t/a,总磷为1244.6t/a,此结果说明地表径流是上海市郊仅次于畜禽类尿的重要非点污染  相似文献   

2.
天津汉沽生物稳定塘藻类群落变化与污水净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汉沽生物稳定塘建成后的藻类调查结果表明,随污水的净化,藻类的群落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从入水口至生态塘出口,藻类的种类数,种类多样性指数d值不断上升,出水口平均达26.8种,累积达56种;d平均为1.42;优势种由耐污种逐渐变为中污种;藻类的数量随污染物浓度的下降而上升,平均为41155.6×10^4个/L。水中的SS,BOD5,COD,NH3-N,PO4-P等的浓度与藻类的种类数呈直线相关,与藻类  相似文献   

3.
张晋华  王雷 《环境科学》1999,20(3):26-29
测定在室内培养情况下南京水稻土中挥发性含硫气体的释放。结果表明,该土壤中产生H2S、羟基硫(COS)和二甲基硫(MDS)气体,当土壤中加入胱氨酸后,检测到甲硫醇(CH3SH)、二硫化碳(CS2)、COS、H2S和MDS气体,除DMS之外,这些气体的释放量随胱氨酸添加量而增加。据此推测,水稻土中胱氨酸的分解可能是CH3SH、CS2、COS、H2S等4种气体产生释放的来源之一,在厌氧条件(充氮淹水)下  相似文献   

4.
不同水肥管理对太湖流域稻田磷素径流和渗漏损失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于2010和2011年在太湖流域开展了为期2年的田间定位试验,对2种灌溉模式(常规连续淹灌与干湿交替节灌)和4种施肥管理(不施氮、常规尿素、控释BB肥与树脂包膜尿素)条件下稻田田面水和渗漏水总磷(TP)、溶解态磷(DP)和颗粒态磷(PP)浓度的动态变化及磷素径流和渗漏损失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田面水TP和DP浓度变化趋势相同,均在施肥后1 d达到最高值,之后急剧下降;渗漏水TP和DP浓度变化趋势也相同,均在施肥后7 d达到最高值,然后逐渐下降.PP是田面水磷素的主要形态,DP是渗漏水磷素的主要形态.节灌降低了田面水和渗漏水磷浓度但对DP/TP影响不大,同时降低了TP径流流失量(24.7%~57.4%)和渗漏淋失量(21.0%~25.3%).施氮增加了田面水和渗漏水的磷浓度,也导致了更高的TP径流和渗漏损失.与常规尿素相比,控释BB肥提高了田面水和渗漏水的磷浓度及TP损失量,而树脂包膜尿素降低了田面水和渗漏水的磷浓度和TP损失量.综上,干湿交替节灌结合树脂包膜尿素施用能有效降低稻田磷素径流和渗漏损失,削减农业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5.
滇池水源地农田径流污染控制工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研究滇池湖区农田径流中污染物氮,磷和泥沙等的控制工程净化规律及去除效果,并以TN,TP,TDN,TDP,SS和CODcr六项监测指标为对比研究依据,进行了一个水文年的连续试验工作,结果表明:(1)工程系统的水质处理效果右达到或超过常规二级处理水平,系统对TN,TP,TDN,TDP都有较好的去除效果:(2)工程系统对农田径流中各种污染物的去除率高低有别,按顺序排列为:TP〉TDP〉TDN〉TN〈  相似文献   

6.
SBR生物技术处理竹浆造纸黑液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循环序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BR)处理可使经酸析木质素后所得黑液中的BOD5和COD显著减少,当进水中COD浓度为1090-1170mg/L时,BOD5去除率为70%-83%,COD去除率为54.5%-63%,出水中BOD5和COD的浓度分别为76-101mg/L和419-500mg/L,内电解与SBR联合对黑液的处理更为有效,当进水COD浓度为1046-1100mg/L,BOD5和COD去除率  相似文献   

7.
微波密封消解法测定CODCr值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介绍了一种利用微波解测定COD的新方法,并探讨了进行COD的样品的消解条件。该方法是在K2Cr2O7-Ag2SO4-H2SO4氧化体系中,用微波炉加热消解置于65mLTeflon密封罐中的各种样品,同时消解6个样品仅需10min即可完成。实验结果表明,皮消解法具有快速、准确、可靠、小电、省试剂等优点,可考虑作为代替标准回流法的一种变通方法使用。适于进行批量的COD测定工作。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中硒存在形态的分析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含高浓度Mg^2+和SO4^2-的三种地下水样,在PH〈5条件下,地下水样中的SeO3^2-和SeO4^2-选择性地吸附于CuO颗粒物上,然后在PH=12.5时解吸。接着用HGAAS和IC法分别测出SeO3^2-,SeO4^2-浓度。并对二阶阳离子影响水中SeO4^2-的测定作了估算。  相似文献   

9.
丹江口水库农业面源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丹江口市习家店小茯苓村为代表研究该流域的农业面源污染特性,在不同降雨强度下,收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农田地表径流,分析地表径流样品的污染物。结果显示,对于同一降雨强度和相似的植被覆盖度,其氮、磷流失量主要取决于土壤表层氮磷的含量。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总氮输出量差异显著(p0.05),表现为柑桔园玉米地蔬菜地;COD输出量表现为玉米地柑桔园蔬菜地;蔬菜用地中总磷输出量远远小于玉米和果树用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硝态氮是氮流失的最主要形态。径流污染负荷随降雨量的增大而增大;但污染物浓度与降雨量未呈现线性关系。从全年来看,秋季农田地表产流量及农田地表径流污染物输出量最大,这与该流域秋季降雨量及频繁的农事活动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快速测定废水中CODcr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CuSO4-KAl(SO4)2-NaMoO4作催化剂,在H2SO4-H3PO4体系中快速测定废水CODcr新方法,回流时间由标准法的2h缩短至0.5h,以AgNO3-CrK(SO4)代替Hg2SO4消除CI^-干扰,避免汞的污染。  相似文献   

11.
胡锦辉  薛利红  钱聪  薛利祥  曹帅 《环境科学》2023,44(4):2348-2355
秸秆还田对于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土壤和提高农作物产量与品质有着重要意义,但秸秆还田会增加甲烷排放和面源污染物排放等环境风险,如何减少秸秆还田带来的负面效应是亟需解决的难题.系统比较了增氧对不同碳氮比秸秆还田稻田水稻生长期内田面水碳氮含量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秸秆还田均明显增加了稻田田面水中化学需氧量(COD),虽略微降低了N2O排放,但显著促进了稻田甲烷的排放和全球增温潜势,大小表现为:麦秸还田>油菜秸秆>蚕豆秸秆还田;秸秆还田处理提高了水稻产量,但统计未达显著水平.增氧处理不显著影响水稻产量,使秸秆还田后田面水COD降低15%~32%,稻田甲烷排放显著降低10.4%~24.8%,稻田GWP显著降低9.7%~24.4%,其中麦秸还田处理下增氧效果最佳.结果发现增氧措施在秸秆还田稻田尤其是麦秸还田稻田温室气体减排与降低COD排放风险中的潜在作用及其应用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以北京市中心城区屋面径流为研究对象,对2019年6~9月期间7场降雨事件中屋面径流及附近降雨水质情况开展监测,分析了屋面径流及降雨水质特征、径流初始冲刷效应、径流污染物浓度影响因素及其来源特征.结果表明,北京市中心城区屋面径流中总氮、氨氮、化学需氧量和悬浮物污染较为严重,降雨事件径流平均浓度(EMC)均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Ⅴ类标准限值[悬浮物超过《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二级排放标准];降雨水质相对较好,但氨氮和总氮也存在超标情况.屋面径流中各污染物初始冲刷强度以中等和微弱为主,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氨氮>悬浮物>化学需氧量>总氮>汞>锌>总磷>铅.屋面径流中悬浮物、化学需氧量、总磷浓度水平与干燥期长度呈显著正相关,与降雨强度呈显著负相关.结合主成分分析结果可知,降雨中的主要污染物为交通运输来源的氮类污染物,屋面径流中的主要污染物则为屋面材料老化和金属雨落管锈蚀释放的悬浮物、有机物和磷类污染物.  相似文献   

13.
DMPP对稻田田面水氮素转化及流失潜能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杭嘉湖地区典型的小粉土和青紫泥土壤,进行水稻盆栽试验,研究新型硝化抑制剂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对稻田田面水氮素转化及径流流失潜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小粉土和青紫泥土壤稻田应用添加DMPP抑制剂的尿素,与常规尿素处理相比,田面水中铵态氮的浓度增加24.8%和16.7%,硝态氮浓度降低47.7%和70.9%,亚硝态氮浓度降低90.6%和88.9%,总无机氮浓度下降13.5%与23.1%,能显著减轻农田氮素流失对水环境存在的污染;DMPP可使田面水的电导率下降,降低盐基离子随农田排水或暴雨径流所导致的流失风险,有助于保护河流水体等地表水环境.  相似文献   

14.
密云水库小流域土地利用方式与氮磷流失规律   总被引:52,自引:1,他引:5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密云水库石匣小流域对农田、林果地、荒草坡、村庄等4种不同类型的非点源污染发生区,进行降雨、径流量、径流水质同步监测,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小区地表径流和泥沙中氮磷污染物的流失情况.结果表明,径流中总磷的浓度以村庄最高,其次为坡耕地、林果地和荒草坡.村庄径流的溶解态磷浓度为荒草坡径流的10倍.不同地表径流中的溶解态氮浓度的差别较大,村庄最高,其次是耕地、荒草坡、林果地.在降雨初期,随着径流量的增大,径流中总氮的浓度迅速降低,呈线性递减;此后随着径流的减少,总氮的浓度下降速度极其缓慢.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吸附态磷占总磷的比重都在90%以上,与泥沙结合的吸附态磷的浓度远大于溶解态磷的浓度,吸附态磷是磷流失的主要形态.   相似文献   

15.
主要研究了中国东北兴凯湖周围水稻种植区域农药残留以及对湖水水质的影响.分别于水稻抽穗期和水稻成熟期在兴凯湖地区对稻田、排干和大小兴凯湖地表水进行采集并对27种农药及其降解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水稻抽穗期所分析的27种农药及其降解产物全部检出,总浓度范围为247.97~6 094.49 ng·L-1;水稻成熟期检出25种,总浓度范围为485.36~796.23 ng·L-1,两时期对比,抽穗期的农药及其降解产物检出数量更多且总浓度更高;在水稻抽穗期阿特拉津、西草净和多效唑为主要检出农药,在水稻成熟期阿特拉津和稻瘟灵为主要检出农药;大小兴凯湖水中农药的分布特征与排干水相似,表明大小兴凯湖水中农药及其降解产物很可能来源于稻田排干的输入;在排干和大小兴凯湖水中,阿特拉津、西草净、扑草净、丁草胺、稻瘟灵和草酮RQ均值大于0.1,对水生生物存在潜在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6.
浙北水稻主产区田间土-水磷素流失潜能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选取嘉善、余姚、德清、余杭 4个具有代表性浙北水稻主产区 ,研究了水田土 水磷素流失潜能及环境意义 .4稻区高水平磷肥投入促进了土壤富磷化 ,土壤Olsen-P积累的同时 ,相应地提高了土壤生物性有效磷、水浸提磷 ,并提高了土壤磷素的流失潜能 .稻区土壤在富磷化过程中 ,存在着土壤磷素的农学意义向环境意义方向演变的趋势 .在非植稻期 ,稻区农田水体 ,包括沟渠水、田表水、排渠水、暗管排水等总磷 (TP)平均超过了易诱发水体富营养化临界值 ,其中溶解磷 (DRP)占总磷 40% ;主要是源于绿肥田表水及部分排渠中的溶解磷对稻区外水体构成了直接危害 .在非植稻期 ,因稻区间农耕措施的差异导致了土壤富磷水平与对应田表水磷素水平不具相关性 ;在植稻期 ,施磷措施促进水田土壤富磷 ,相应地提高了田表水磷素水平 .  相似文献   

17.
Hexachlorobenzene (HCB), a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 (POP), has been found in paddy soils. To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of HCB contamination in paddy soils, a laboratory simulative study was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behavior of HCB in a paddy soil and rice plants. This study was divided into three experiments. First, an experiment aimed to examine the evaporation of HCB in paddy soil. In the second experiment, rice was planted in 10 mg/kg HCB contaminated soil and after pot culture at 3, 6, 9, and 27 weeks (at maturity), both soil and plant samplings were scheduled to be sampled. The soil samples comprised rhizosphere soil, nonrhizosphere soil, and unplanted contaminated soil, whereas plant samples included shoots, roots, and rice grains (dehusked). Lastly, in this part, HCB in xylem saps was designed to be examin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 HCB translocation from paddy soil to rice by vaporization; (2) the HCB concentration in rice grains was surprisingly high; (3) the observed HCB decrease in rice rhizosphere offers a potential means for in situ HCB degradation; (4) HCB might not be transported along transpiration in rice.  相似文献   

18.
14C-呋喃丹农药在水稻-土壤生态系统中迁移和归宿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14)C-呋喃丹在水稻-土壤系统中的吸收、分布、迁移、转化,结果表明,呋喃丹随时间逐渐蓄积于水稻叶尖及边缘,而稻穗部位迁移甚微,收割后糙米中母体残留量仅为0.003ppm.在稻田土、水稻植株、水生植物中主要转化产物为结合态,蜗牛中则以代谢产物为主.呋喃丹有向土壤深层转移的趋向,其转化产物比母体有更强的渗透性,水生植物有较强吸收和富集能力,并很快转化代谢.  相似文献   

19.
四环素与镉复合污染对水稻根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阐明抗生素与重金属复合污染对水稻根系的影响机制,考察了四环素(TC)与镉(Cd)单一和复合污染条件下,水培分蘖期水稻根系生长、污染物积累和根系分泌物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TC与Cd单一处理时,根部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下降,表现出毒害作用,低剂量的TC与Cd共同作用能够缓解其毒性效应;TC与Cd单一/复合污染均使根的伸长和植株蒸腾量表现出低促高抑现象.水稻根系对TC和Cd的吸收积累呈现出显著的剂量效应,且两者共存会改变污染物的生物可利用性及在根系的亲和力,从而协同促进TC和Cd在水稻根系的吸收积累,但更多的TC会与Cd络合导致根系Cd吸收减少.TC与Cd单一污染可显著抑制根系分泌物的分泌,复合污染条件下,对根系分泌物的影响随浓度升高存在差异:低浓度时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TC/Cd对光合作用的抑制作用,且伴随蒸腾作用的增加,水稻根系分泌物增多;而高浓度时根系细胞完整性可能受损,进而抑制根系分泌物的分泌.进一步分析发现,高浓度时,根系分泌物中氨基酸及衍生物类、有机酸类和糖醇类物质的分泌显著增加,可能是因为TC与Cd的络合作用使Cd的生物可利用性降低,缓解了高Cd胁迫对水稻的毒性,促进分泌有机酸类、氨基酸及衍生物类和糖醇类物质,增强自我防护作用.本研究结果可为保障水稻安全生产,建立有效控制抗生素-重金属类复合污染的根际调控措施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