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二氧化氯对水中酚类化合物的去除效果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黄君礼  李春兰 《环境化学》1998,17(2):174-179
本文采用模拟水厂混凝沉淀-过滤处理工艺,进行了ClO2投量和投加点对水中酚类化合物的去除效果试验研究,并与液氯做了对比,结果表明,ClO2对酚类化合物的去除效果优于液氯,且后投ClO2的效果好于中间投和预投ClO2,双层滤料过滤好于单层滤料,这为ClO2在饮用水中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二氧化氯对水中无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本文通过模拟水厂混凝沉淀-过滤工艺,研究了ClO2抽量和投加点对水中Fe^2+,Mn^2+,S^2-CN^-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并与液氯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随ClO2投量增大,去除率也增加,且ClO2效果优于液氯;后投ClO2的去除效果好于中间投和预投ClO2,且可省药,这为ClO2在饮用水中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二氧化氯对氯仿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7  
黄君礼  曹亚风 《环境化学》1994,13(5):466-473
本文以水中黄腐酸及其十几种模拟化合物为前驱物质,研究了二氧化氯对CHCl3形成的影响,并与液氯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ClO2几乎不形成CHCl3。认为ClO2是优良的液氯替代消毒剂之一。  相似文献   

4.
不同消毒剂对水中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将脊髓灰质炎病毒( Polio V) 及不同消毒剂投加到模拟水样中,按不同接触时间1 ,3 ,10 ,30 min 取样,空斑定量. 当模拟水有机质含量 C O D 为20 mg/ L,病毒浓度n( P F U) ≈1 ×105 m L- 1 时,分别投加氯制剂有效氯ρ( Cl)16 mg/ L,接触30 min ;ρ( Cl O2) = 8 .0 mg/ L,30 min ; Cl+ Cl O2 联合消毒剂(5 .0 + 5 .0) mg/ L,30 min ;ρ( O3) = 1 .22 mg/ L,10 min 时;可使病毒彻底灭活. 它们使 Polio V 达到99 .99 % 灭活的浓度时间乘积( ρ×t) 值分别是662 .5 ,129 .5 ,200 .0 和3 .2 mg L- 1 min . 消毒效果( 顺序) 为 O3 > Cl O2 > Cl+ Cl O2 > Cl. 联合消毒灭活 Polio V 的效果为 Cl 的3 .3 倍,表明将 Cl 与 Cl O2 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效应,优于传统的单一加氯消毒方式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二氧化氯对水中一些主要病毒,藻类和浮游动物的失活效果,以及不同消毒剂投量,接触时间和pH值等条件下,二氧化氯对水体中一些微生物的杀灭和失活效果。与流氯对比的结果表明:ClO2对藻类失活效果优于或相当于液氯;ClO2对病毒和浮游动物的失活效果显著优于液氯;ClO2可在一广泛的pH值范围内杀灭微生物。  相似文献   

6.
O(^1D)与CF2ClBr的反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勇  潘循皙 《环境化学》1999,18(5):414-421
本文研究了CF2ClBr-O3体系在253.7nm紫外光照下所引发的O(^1D)与CF2ClBr的反应。O(^1D)与CF2ClBr反应的最终产物为CF2O,Cl2,B2r;实验中得到O(^1D)与CF2ClBr的反应速率常数为1.01×10^-10cm^3·molecule^-1·s^-1,并且对O(^3P)与CF2LlBr的反应可能性以及O(^1D)与CF2ClBr的反应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黄君礼  程丽华 《环境化学》1999,18(4):373-379
本文对以稳定剂H2O2和Na2CO3与ClO2制备的所谓“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的UV吸收光谱、纸层析特性、微观结构及离子色谱进行了分析,并与纯NaClO3及ClO2溶液做了对比。  相似文献   

8.
二氧化氯、亚氯酸盐和氯酸盐水溶液的致突变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丽  黄君礼  李百祥 《环境化学》2002,21(4):412-414
二氧化氯 (ClO2 )在消毒过程中伴随有亚氯酸盐 (ClO-2 )和氯酸盐 (ClO-3)产生 ,本文用鼠伤寒沙门氏菌 /微粒体酶试验 (Ames试验 )和小鼠微核试验 ,对ClO2 ,NaClO2 和NaClO3水溶液的致突变进行了研究 .1 试验方法把昆明种小白鼠随机分组 ,每组 1 0只 ,雌雄各半 ,体重为 2 8± 1g .设三个剂量组 ,低剂量组为5g·kg- 1 体重 ,中剂量组为 1 0g·kg- 1 体重 ,高剂量组为 2 0g·kg- 1 体重 .阴性对照为蒸馏水 ,阳性对照为环磷酰胺 (40mg·kg- 1 体重 ) .各剂量组和阴性对照组经口灌胃给药 ,阳性对照组为…  相似文献   

9.
黄君礼  程丽华 《环境化学》1999,18(4):366-372
本文并以稳定剂H2O2和Na2CO3与ClO2制备的所谓“稳定性二氧化氯”溶液中ClO2存在型体及碳酸盐存在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添加物对填埋场稳定化时间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垃圾中添加KCl、KH2PO4、(NH4)2CO3,FeCl2时,对垃圾降解和填埋场稳定化时间的缩短有促进作用,而CuSO4、K2C42O7、Na2MoO4、Na2WO4、醋酸的加入则抑制了垃圾的降解,认为KCl是促进垃圾降解,加速填埋场稳定化的最佳添加物。  相似文献   

11.
二氧化氯处理医院污水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的二氧化氯消毒剂,经过鉴定,完全符合国家规定的《消毒剂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2.
二氧化氯对有机染料脱色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对二氧化氯二两种直接染料和两种活性染料脱色效果的影响因素-ClO2的投加量、染料的初始浓度、pH值、温度以及反应时间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适当的条件下,二氧化氯对这几种有机染料均具有很好的脱色效果。  相似文献   

13.
二氧化氯对水中病毒、藻类和浮游动物的失活效果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本文研究了二氧化氯对水中一些主要病毒、藻类和浮游动物的失活效果,以及在不同消毒剂投量、接触时间和pH值等条件下,二氧化氯(ClO_2)对水体中一些微生物的杀灭和失活效果.与液氯对比的结果表明:ClO_2对藻类失活效果优于或相当于液氯;ClO_2对病毒和浮游动物的失活效果显著优于液氯;ClO_2可在一广泛的pH值范围内杀灭微生物.此外,还从理论上初步探讨了ClO_2对病毒的失活机理.研究结果表明,ClO_2是一种优良的液氯替代消毒剂,这对开展ClO_2的研究及其应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二氧化氯发生技术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鲁秀国  黄君礼 《环境化学》2000,19(5):441-446
本文进行了二氧化氯发生技术的实验研究,给出了适宜的反应条件,即NaClO3浓度为25.9%,还原剂A浓度为2.65%,曝气量0.8L空气.min^-1,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30min时,ClO2的收率为82.1%,纯度大于95.0%。  相似文献   

15.
以北京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为对象,考察了余氯对再生水中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生长的影响.实验表明,0.2 mg·l~(-1)以上的余氯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有明显抑制效果,抑制率在培养第2天达60%-80%,第8天达99%,抑制效果持续60d.再生水中的氨氮浓度越高,余氯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效果越差.氯的不同形态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抑制效果不同,氯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效果优于氯胺.  相似文献   

16.
氯与高锰酸钾复合药剂对水中苯酚及氯酚的去除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水中的苯酚、4-氯酚和2,4-二氯酚为研究对象,研究氯与高锰酸钾复合药剂对酚类物质的去除效果,通过紫外吸收光谱扫描分析,结果表明,氯与酚类物质的作用不能降低酚类物质对水的污染程度,且可能引起二次污染,而高锰酸钾复合药剂的作用能使酚在紫外区的特征吸收峰值有很大降低,表明高锰酸钾复合药剂对酚类物质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7.
This research utilized the Ames test to determine the mutagenicity of water treated by advanced processes, including ozonation and granular activated carbon (GAC). Raw water samples for this research included those obtained from the Pan Hsin waterworks as well as samples containing humic acids. Treate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pilot‐scale advanced treatment plant. The Ames test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mutagenicity of the water after each treatment process. For the Pan Hsin raw water samples treated with ozone or GAC, it was indicated that, regardless of whether samples were preozonated or not, they all showed a mutagenic potency less than 2 once the S9 enzyme was added. This level of mutagenicity is insignificant. The prepared humic acid samples, on the other hand, demonstrated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mutagenicity after the pre‐ozonation process, indicating that preozonation can lower the degree of mutagenicity. Furthermore, the mutagenicity of the prepared humic acid samples gradually decreased after the advanced treatment process. However, when chlorine was added later to these samples, the mutagenicity increased again. This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use of O3/GAC processes to treat water can successfully lower mutagenicity, indicating a great potential for applications in the treatment of drinking wat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