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69年长江中下游暴雨特征及灾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9年初夏,长江中下游地区,多次出现大雨和暴雨,其主要特点是降水时间长、范围广、来势猛、强度大,致使该地区出现了历史上少见的洪涝灾害,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沂沭带应力场动态变化的追踪,利用《地震学分析预报方法程式指南》中的一些方法,对沂沭带进行了系统的计算和分析,发现了在苍山Ms5.2地震前,沂沭带中、南段应力场小区域综合震源机制解P轴方位出现了长达10年的分离现象,初动矛盾符号比出现10年低值异常,多项地震活动性参数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异常显示。  相似文献   

3.
利用山东省地震台网的地震资料,分析研究了鲁南地区1991~1995年地震波速比的时空变化、地震活动性参数及加卸载响应比。研究发现苍山5.2级地震前,该地区的波速比时空变化出现了明显的低值异常;地震活动出现3、4级地震集中;应变能释放速率加速、转平;加卸载响应比在震中及邻近区域出现高值等明显异常,并分析了某些异常的发展及转化过程,提出了某些短临异常指标。  相似文献   

4.
辽宁地区一次暴雨过程成因的位涡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8月5—6日,受东移北上的华北气旋的影响,辽宁省大部分地区出现暴雨天气,其中彰武、本溪等地出现局地大暴雨。应用MM5非静力中尺度模式对这次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在模拟结果的基础上,利用位涡分析方法对这次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在对流层低层有正位涡扰动存在,对强对流天气具有触发作用;对流层中低层的相对高位涡中心和对流层高层的较强低位涡中心相配合,有利于形成低层辐合与高层辐散,使得气旋得以维持和发展,从而为对流性降水提供了必要条件;在对流层中低层,出现高位涡中心地区可能形成暴雨中心。  相似文献   

5.
张佳华  孔昭宸 《灾害学》1996,11(2):71-75
通过高分辨率孢粉分析及烧失量、炭屑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结合14C、古地磁等,对北京房山东甘池15000a以来植被变化和环境变迁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特别强调气候变化的灾害性突变事件。初步得知约在14100~14000aB.P.前后曾出现与哥得堡反转相对应的事件,在10000aB.P.左右出现类似与新仙女木事件相对应的事件,在大约5770aB.P.和4560aB.P.左右及2850~2650aB.P.出现了大暖期的突然降温事件。  相似文献   

6.
周至井气氡异常与邻近地区地震的关系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宁夏灵武ML4.6级地震、甘肃礼县ML5.2级地震、甘肃岷县ML5.3级地震和甘肃华亭ML4.2级地震前后,周至井的气氧观数据均出现了大幅度的上升异常,说明周至井的气氧异常和邻近地区的地震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本文对出现这种对应关系的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基于有限元分析的方法,建立了管廊-土体结构相互作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深入探究阶梯型双层多仓地下综合管廊在非一致地震激励下动力响应特性。通过模态分析,得到了现浇式、平口式和企口式三种接头形式阶梯型双层多仓综合管廊的自振频率和变形特征,计算了地下综合管廊在小震(0.05g)、中震(0.1g)、大震(0.2g)非一致激励条件下管廊整体、廊身和接头的动力响应。结果表明:三种接头形式的管廊均表现为破坏率先发生在接头处的扭剪破坏,且管廊接头处的应力水平要明显高于廊身应力,其中企口式接头尤为显著;在非一致地震激励下,管廊接头两侧点响应时程曲线体现了非常明显的响应非一致性,三种形式接头处的动力响应均以横向(X 向)和竖向 (Y 向)振动为主,以轴向(Z 向)振动为辅;随着地震力的提高,管廊顶板轴线上的位移在逐步增大,且平口式和现浇式管廊接头处均出现了明显的位移的突变,突变主要以横向为主,而企口式接头由于其良好的整体性,位移分布曲线较为连续,几乎没有发生突变;管廊的接头处出现明显的应力集中,现浇式和平口式接头的应力集中现象主要出现在角部,企口式接头主要出现在榫卯接头处和角部;现浇和平口式接头会出现“反喇叭口”式的变形和上下错动, 而企口式接头的整体性好,几乎未发生上下错动,但应力水平相比其他两种接头形式较高。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宁波台地倾斜近几年来观测资料的分析,发现其在皎口几组地震事件前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反应。在分量图上,震前出现了短临期前兆异常反应特征,并且有异常时间越长,幅度越大,地震震级就越高的特点。此外还对异常出现的成因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在炎炎盛夏,一些人常因暑湿之气的影响,体内某些分泌腺活动失调致使不同程度地出现精神蒌蘼、倦急嗜睡、口感无味、食欲不振、胸闷呼吸不畅、四肢无力、身体大幅度消瘦等现象,似乎是生了病,但到医院检查又一切正常,这种现象被人们称之为“苦夏”,医学上又称为“疰夏”,  相似文献   

10.
香港地区坡体积与前期降水关系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滑坡灾害发生的因子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滑坡体所处的环境静态因子,如地形、地质等,和滑坡的诱发因子,如强降水、地震等。香港地处夏季多雨的热带地区,每年均有大量因暴雨导致的滑坡灾害出现。为分析滑坡大小与前期降水的关系,文中选择了262个滑坡样例,对它们进行了多种周期前期降水的定量化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滑坡出现与前期降水有不同的关联关系:每种类型的滑坡中体积较大的滑坡与前期降水均有明显的关系;对多数体积较小的滑坡,滑坡体积与前期降水量并没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珠江三角洲气溶胶云造成的严重灰霾天气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大气气溶胶的气候效应和环境效应研究是当今国际科技界的热门课题。近几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气溶胶污染日趋严重,气溶胶云一年四季都可以出现,造成空气质量和能见度下降。2003年10月底至11月初,珠江三角洲出现了一次空气质量和能见度均十分恶劣的灾害性极端气候事件。通过分析,发现其形成原因主要与台风在周边地区活动,形成该地区持续性下沉气流,使得混合层被明显挤压变薄有关。文章指出,系统认识珠江三角洲大气灰霾的形成机制、影响及其控制途径,建立和发展相应的预测、预报系统将为制定这一灾害性气候事件的控制标准和综合防治对策提供稳定的科学支持。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地震局针对近一时期国内出现的小震成灾的悲剧,深刻思考致灾的症结和原因.就如火如荼的城镇基础建设和新农村新牧区正在实施的村镇规划,及时提出了抗震减灾意见,以专业的视野和消除致灾隐患的责任心,减少和避免小震成灾现象在阿旗的出现。  相似文献   

13.
热带气旋的短期气候预报检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谢定升  梁凤仪 《灾害学》2002,17(2):32-36
用非线性预报的方法,作西太平洋、南海、以及登陆我国、登陆广东热带气旋的短期气候预测,用逐日气压场作登陆广东热带气旋的时段和地段以及南海海面带气旋出现的时间的气候预测。对近3年的热带气候预报进行检验,效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14.
气候条件对中国水稻稻飞虱为害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30,自引:4,他引:30  
稻飞虱除了在海南、广东、广西、二南南部冬季有少量虫源存活外,在中国其它大部分地区常年均不能越冬,春秋季初始虫源主要来自于国外。越南是中国稻飞虱的主要初始虫源地,中国稻飞虱直接来自越南红河三角洲,而最初的虫源地为泪公河三角洲。入境后的稻飞虱每年均出现有规律的5次由南向北和3次由北向南的迁飞过程。暖冬使越南等境外或中国稻飞虱越冬区的稻飞虱迁入期提前,为害期延长.中国稻飞虱发生较重的年份大多出现在3—5月副高较强的年份.厄尔尼诺年的次年中国稻飞虱有可能严重发生。  相似文献   

15.
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发生了Ms6.9级地震,导致Ⅸ度区的硫磺沟大桥和大梁隧道、祁连山隧道出现严重震害,Ⅵ度区内除了克大高速公路上香卡特大桥发生桥墩挡块开裂、支座移位、横隔板开裂的震害外,其余桥梁几乎没有出现明显震害现象,其中原因值得深入研究。香卡特大桥位于冷龙岭断裂南侧约20 km,是一座16联预应力钢筋混凝土T形特大曲线梁桥。该桥包含简支段、连续段和刚构段,墩梁连接形式多样,且桥墩有墩柱式和壁式2种形式。文中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Civil建立香卡特大桥(右线)模型,利用间隙单元模拟伸缩缝主梁间、挡块与主梁的碰撞效应,通过输入实测和模拟的2组地震动,进行地震反应分析,讨论分析香卡特大桥在此次地震中的震害机理。从得到的结果可以看出:该桥的震害是因为在顺桥向上主梁过大位移导致横隔梁与顺桥向挡块的碰撞,使横隔梁混凝土开裂;在横桥向上,挡块受到主梁碰撞出现破坏的同时致使支座滑动移位,且不同的下部结构形式以及上下部间不同的连接方式使得桥梁在地震作用下表现出了不同的受力特点及震害特征。  相似文献   

16.
黄朝迎 《灾害学》1995,10(2):80-84
1994年,中国出现了大范围的反常气候,给社会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的损失。本文就洪涝、干旱、热带气旋、高温酷热等四种主要气象异常事件及其影响进行了较详细的描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鲍择 《防灾博览》2005,(4):35-35
2004年8月13日、14日,湖南省隆回县高平镇的2000多名中小学生在当地卫生部门安排下,接受胸透检验,以确认是否患上肺结核。事情的起因是从2003年底开始,多名中小学生接种卡介苗疫苗后,陆续出现接种部位溃烂等反常情况,甚至有的学生被确诊为肺结核。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草地蝗虫生存与繁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内蒙古典型草原区和荒漠草原区,形成了一些具有特殊生态适应性的蝗虫种群,这些种群随气候变化而消长。冬季低温对蝗卵的越冬不利,而入秋后寒潮或强冷空气出现日期的早晚,对蝗虫卵的威胁远远高于冬季低温的影响。春季如果出现一次性大于等于20mm的降雨,使0~20cm的土壤层水分含量剧增,则蝗卵容易发生霉烂而死亡。如果再出现强降温天气,对虫体更有致命的影响;相反,如果春季温度适宜,则降水就成为关键。春季降雨过少,既不利于蝗虫的破土出壳,又不利于出土蝗蝻取食,而在适宜温度范围内每旬有3~10mm的降水,则蝗卵发育最快,出土成虫率最高。蝗蝻至成虫期,最低温度的持续升高,更加接近蝗蝻生长所需的最适温度,此时蝗蝻遭遇致死温度的几率就越来越小。  相似文献   

19.
为避免洪涝灾害突然袭来时出现紧急救助工作无序、准备不足等情形,安徽省民政部门日前大力推广一套具有超前意识的预测性备灾方案。  相似文献   

20.
长三角区域性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张文辉  沈荣芳 《灾害学》2006,21(1):23-26
区域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是区域一体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一个全新的研究课题。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对当前区域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法制、体制和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