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城市抗震防灾规划中次生火灾风险快速评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次生火灾风险评估是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引起地震次生火灾的因素较多,因此,需要综合多因素进行地震次生火灾风险评估。从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易损性、环境因素三个方面研究地震次生火灾风险的评估方法,引入分类地块的概念,建立了致灾因子危险性评估的模型,以火灾荷载和人口密度作为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衡量指标,评估承灾体易损性,并借助GIS的分析手段,发展了一套在抗震防灾规划中快速评估地震次生火灾风险的方法。案例研究的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评估结果能更全面地反映城市地震次生火灾风险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2.
城市地震次生火灾研究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地震次生火灾是最易发生、破坏性最大的地震次生灾害。详细分析了地震次生火灾起火、蔓延与震后消防扑救的特性,并据此提出了地震次生火灾研究的3个关键主题:震后起火、火灾蔓延和震后消防扑救。针对这3个主题,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完整的介绍和深入的评论。通过评论,为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地震次生火灾研究中的不足、难点、重点和思路。  相似文献   

3.
地震次生火灾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次生火灾是一种较易发生且后果严重的次生灾害.简要介绍了历史上次生火灾灾害比较严重的几次地震,概述了地震次生火灾的引发原因及城市地震次生火灾的研究进展.然后着重介绍了以建筑物为对象的地震次生火灾的研究进展.地震及其次生火灾是相继发生的双重灾害,作者曾提出针对建筑物的考虑地震及次生火灾的分析思路,即首先评估地震造成的建筑物的损伤,随后分析次生火灾的发生可能性及大小,接着分析考虑已有损伤的建筑物的抗火性能,最后进行危险性分析.建筑物的损伤应考虑3类损伤:建筑防火保护系统损伤、结构防火保护系统损伤以及结构损伤.分别介绍了建筑防火保护系统和结构防火保护系统的损伤及分别考虑这3类损伤的建筑物抗火性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石化企业地震次生火灾危险性评估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研究了石化企业地震次生火灾起火概率与可燃物危险性分类级别和设备地震破坏级别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石化企业地震次生火灾起火概率的计算方法,并对国内某石化厂厂区的地震次生大灾源进行了危险性分析,评估了在未来可能发生的地震灾害中地震次生火灾的危险性。同时,提出了防止和减轻地震次生火灾的时策。  相似文献   

5.
从地震次生火灾发生与蔓延的两个阶段入手,将城市地震次生火灾潜在危险性评价问题划分为地震火灾起火危险性评价和蔓延危险性评价两个部分。针对这两部分评价,仔细分析、提取了与火灾发生和蔓延相关的重要因子,完整构建了地震次生火灾潜在危险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各级指标之间的危险性权重。此外,为了获取城市不同区域上地震次生火灾危险性的变化规律,利用规则网格单元作为基本的评价单元,结合城市地理信息系统获取网格中各种空间信息计算各项指标值,克服了以往利用街区作为评价单元而导致评价结果过于粗糙的缺点。通过评价,我们可以准确地获得城市区域上地震火灾的高危险区和时域上的高危险时段。评价结果可供城市防治地震次生火灾规划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6.
曹辉  宋峰  孙旻  卢振恒 《灾害学》2004,19(Z1):61-66
城市防震的首要问题是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同时应考虑火灾、危险物品的溢泄等次生灾害问题.另一方面是科学有效地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系统、通信系统、生命线设施系统、物资交流系统、城市开阔空间、防灾活动中心体系建设和推进现有市区的改造等.  相似文献   

7.
考虑城市地震次生火灾发生和蔓延的实际情况,以城市内地震破坏下的建筑物为火灾蔓延的主要载体,从工程应用的角度按不同结构类型给出了次生火灾蔓延参数,并建立了不同类型结构蔓延的临界距离等;考虑地震破坏下和不同风速对燃烧参数的影响,建立了以建筑物为对象的城市地震次生火灾蔓延模型。并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平台,开发了城市地震次生火灾蔓延模拟系统。该模型的建立可为防御和减轻城市地震次生火灾提供辅助决策,同时对城市日常防火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城市地震次生火灾危险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建议了一个城市地震次生火灾危险性分析的一般模型。利用民事火灾的统计分析结果,给出了城市地震次生火灾发生率的修正公式。在此基础上建议了地震次生火灾危险性分析方法,亲以超越概率曲线的方法表达次生火灾危险性分析的结果。结合实际工程,给出了分析实例。  相似文献   

9.
地震次生火灾动态危险性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提出了一个城市地震次生火灾动态危险性分析与预估的一般模型。根据地震次生火灾发生具有离散性和随机性的特点,采用泊松过程模型作为地震次生火灾发生的初始估计模型。在此基础上,按照时、场域分离的原则和贝叶斯估计原理,发展了地震次生火灾动态危险性分析与模型,建议了动态危险性分析方法,经实例验证,本文所建议的模型与方法是合理可信的。  相似文献   

10.
模糊推理法在地震火灾评判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地震火灾是地震的主要次生灾害之一。在世界上的多次大地震中,地震火灾造成的损失远远超过了地震本身的损失。本文利用模糊推理法进行地震火灾损失的预测,根据地震火灾的历史资料,建立地震火灾损失的预测矩阵,可以比较方便地预测地区地震火灾的损失。本方法的输入数据少,调研工作量小,计算比较准确  相似文献   

11.
韩月鹏  高国英 《灾害学》1997,12(3):75-79
本文对伽师成丛发生强震的机因,伽师地震的预报以及地震灾害损失与应力场状态等给出了结果。并就伽师地区防震减灾对策和重建问题提出了讨论及具体对策意见。  相似文献   

12.
复合工程系统灾害反应分析与系统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防灾工程研究正在循着结构、系统、复合工程系统的轨迹向前迈进。本文综述了复合工程系统灾害反应分析方法与灾场系统控制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离散事件动态系统的基本方法及其在复合工程系统地震灾害研究中的应用。指出了这一方向近期内的可能进展。  相似文献   

13.
震后灾害损失快速评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肖光先 《灾害学》1991,6(4):12-17
本文论述了震后灾害损失快速评估的三种方法,分别适用于城市、整个受灾区及农村。文中还提供了一系列平均统计数据,如建筑物震害率,平均损失率等,为当地无详细资料时参考使用。并以地震烈度和人口密度为参数,给出快速评估人员伤亡的经验公式。最后还讨论了地震间接损失的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14.
城市地震灾害预测的基本内容和减灾决策过程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本文研究了下列四个问题:(1)对我国现有建筑进行了易损性分类,并定义了一个区分易损性类别的定量指标;(2)按目前现有建筑建立了各类易损性结构的震害矩阵和它们与未来若干年后的震害矩阵的关系;(3)分析并了种类易损性结构的地震损失率;(4)提出了一个人员死亡的估计方法和确定减灾方案的决策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镇江市消防地图及其相关信息为对象,分析了消防信息的特点和现有的输入方法,以及作者在设计与建造镇江市消防信息数据库的实践中采用的技术路线和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6.
云南相似大震人员伤亡差异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李永强  杨杰英  曹刻  龚强 《灾害学》2007,22(1):40-43
1976年云南龙陵、1988年云南澜沧-耿马地震发震时间、地点、震级相近,地震类型相近(双主震),极震区烈度相同,灾区社会经济状况基本相似,但人员伤亡相差10倍。通过对比分析找出云南两次相似大震人员伤亡的主要差异因素:预警型前震(或临震预报发布)是减少地震人员伤亡的最重要因素;高烈度区(Ⅸ)面积大小是影响人员伤亡的最重要因素。特定环境条件下次生灾害(震后火灾)对死亡人数有影响;集体行为的偶然因素对死亡人数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国外几次震后火灾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震后起火是国外几次大的普遍现象。本文通过对国外几次震后火灾的对比分析,归纳总结了引发震后火灾的主要因素及震后火灾的特点。震后火灾与生命线系统的破坏有密切关系,本文从震后火灾的机理出发,提出了用事件树模型预测供气供电系统引发震后火灾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三“S”一体化技术在林火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在自身进一步发展的同时,正日益朝集成化、一体化方向迈进。“3S技术”一体化为林火灾害监测提供了新的极具潜力的技术支持。本文从“3S技术”一体化角度,探讨了它在未来林火监测中应用的可能性及应用模式,最后提出了建立全国林火遥感监测系统的总体设想。  相似文献   

19.
刘艺林 《灾害学》1999,14(4):65-70
概述了青岛市基础设施现状; 介绍了青岛市主要自然灾害(气象、地震) 特别是90 年代以来重要灾情, 并分析了特征; 最后给出了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