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曾用灰色系统方法预测1996年全年的地震趋势,本次南黄海Ms6.1级地震的发生表明震级和时间的预测效果较好,因而认为作为一种手段,灰色系统方法可以加入地震综合预报的行列  相似文献   

2.
灰色拓扑预测理论在暴雨洪涝灾害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应用灰色理论中拓扑预测的理论方法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未来几年的水灾状况作了预测试验。  相似文献   

3.
灰色灾变预测模型的改进及实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灾害不同于一般的预测对象,对其预测精度应予高度重视,而目前灰色灾变预测的预测精度,较高的仅仅是预测原点附近的一、二个数据。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准灰信息的概念,建立了准灰色灾变预测模型,并通过实例证明了运用准灰色灾变预测模型进行预测,可提高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灰色预测基础上,引入马尔可夫链预测,建立起灰色马尔可夫预测模型,并以云南地震为例,进行了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测精度比单独使用灰色预测的精度有了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5.
滑坡灰色系统预测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在分析目前国内外滑坡灰色预测预报模型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滑坡灰色系统预测预报模型。该模型相对於过去常用的灰色模型考虑了更多的影响因素,有更高的可信度。它不仅可用作滑波的临滑预报,还可用于般监测信息的预测。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灰色理论中的灾变预测方法,建立了汾渭地震带中强震发生时间的灰色预测模型。并对未来中强震的发震时间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基坑开挖数量和规模的不断增长,基坑事故率也随之上升,钢支撑轴力是衡量基坑围护支撑体系稳定性的重要指标之一。钢支撑轴力可利用传感器进行监测,但传感器失效后,该监测点将无法准确监测支撑轴力数据。故此,为保证基坑围护钢支撑体系的稳定,以宁波市某地铁车站深基坑的钢支撑体系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两道钢支撑架设之间的轴力变化进行分析,对钢支撑轴力数据进行预测,并对钢支撑体系进行安全预警。首先,由于轴力监测传感器存在“浴盆曲线”特性,故所得原始监测数据具有贫信息、小样本的特点,在此特性基础上,对基坑钢支撑轴力数据进行检验与处理,使之符合灰色预测模型建立条件;其次,建立灰色预测模型,并对模型的精度进行计算和后验差检验;最后,以灰色预测模型所得数据为基础,结合钢支撑的变形特征和指标,建立置信区间估计法安全预警模型,取显著性水平α=5%、α=2% 作为分界点,对深基坑的钢支撑体系进行预警等级划分,并判断当前钢支撑体系的运行状态。结果表明∶灰色预测模型精度良好,同时得出钢支撑体系处于安全的运行区间,模型判定结果与该地铁车站深基坑的钢支撑体系的实际情况相符,证明这种预测及安全预警模型可以用于判断钢支撑体系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拱桥震害预测的灰色聚类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灰色聚类方法对拱桥在常见地震烈度下的震害进行了预测。文中考虑了地震烈度、拱桥孔数、跨径及地基条件四个主要震害因子,给出了唐山地震中29座拱桥的预测结果,并与实际震害进行了对比。从而说明利用灰色聚类方法对拱桥进行震害预测是可行的,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灰色系统理论在岩崩,滑坡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灰色系统理论,利用1990~1993年的GPS观测结果,建立了岩崩、滑坡的预测模型GM(1.1)。同时进行了灰色关联度分析,从而求得新滩滑坡区的地壳形变规律。由于该区地处长江三峡工程的重要地段,因此进行长期监测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基于灰色理论和神经网络的边坡位移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边坡位移的发展受地质条件、天气环境和人类活动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变化趋势复杂,很难建立一个准确的经典数学模型对其进行全面的描述。为了得到边坡位移较准确的估计,采用多模型信息融合技术对边坡位移进行了预测。首先,将边坡这类影响因素复杂的系统看成是一个灰色系统,分别采用GM(1,1)模型、Verhulst模型和DGM(2,1)模型对位移值进行预测。其次,考虑到神经网络的高速并行计算能力和类似人类思维活动的处理机制,利用神经网络的办法对不同的灰色预测模型进行组合,生成灰色神经网络模型,该模型有效地将灰色理论弱化数据序列波动性的优点和神经网络特有的非线性适用性信息处理能力相融合,通过反复训练、学习,自动调节,可以得出各模型在组合模型中的合理权重,从而输出满意的结果。通过对比发现,利用组合灰色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的位移值,比单独的灰色模型预测的位移值具有更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1.
土氡测量在地质灾害勘测中的干扰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米秋霞  刘快胜 《灾害学》1996,11(2):47-52
对土氡勘测中来自测量过程、勘测场地条件、气象因素方面的常见干扰进行了实验研究,探讨了干扰机理,指出了定性及部分定量排除干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王佳运  石小亚  罗金  冯卫 《灾害学》2021,(1):122-127
随着山区城镇建设规模的扩张,城镇边坡风险评价与分级成为亟需开展的一项研究工作,同时,对于山区城镇土地利用规划、地质灾害防治决策等具有重要现实指导意义。该文以吉县吉昌镇为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开展黄土高原城镇边坡地质灾害风险分级系统研究,通过完善、优化城镇边坡危险性评价指标,采用数理统计学方法重新厘定城镇边坡危险性与危害性的评分分级标准,进而依据建立的城镇边坡地质灾害风险分级矩阵表确定边坡的风险级别,探索建立黄土高原山区城镇边坡地质灾害风险分级系统,为山区城镇土地利用规划、建设以及地质灾害风险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针对装置平台抗震能力的现状 ,研究了江苏油田真武液化气装置平台的抗震加固。即在原设备不拆除的情况下 ,提出了对框架梁、柱采用钢构套进行加固 ,并对框架柱采用钢构斜支撑加翼补强的加固设计方案和具体的加固措施。经加固后的装置平台 ,整体抗震性能得到提高 ,从而消除了隐患 ,增强了日常工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目前,地下工程围岩尤其是大型岩石地下工程围岩的粘弹塑性分析研究少见报道。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根据西原粘弹塑性流变模型相关理论开发了hhu-vp流变计算软件,以用于大型岩石地下工程围岩粘弹塑性流变数值模拟分析;并以一简单算例与软件FLAC-3D比较,结果偏差在容许范围内。将其应用于水布垭大型地下洞室围岩流变研究中,对该地下洞室的施工开挖及支护处理过程进行了模拟,提出了支护处理意见,并对其运营期的长期稳定性作出了评价。  相似文献   

15.
自然灾害损失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85,自引:19,他引:85  
本文从自然灾害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出发,对自然灾害损失评估的工作准则、评估指标和方法进行了探索.在自然灾害损失绝对值度量指标——灾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标度自然灾害损失的相对量指标——灾损率的概念,并建立了灾损率的等级划分标准,同时还讨论了自然灾害损失的可比价值换算问题。灾度和灾损率概念的确立,使自然灾害对社会财富的损失程度有了较为科学的、定量化的等级描述.灾度和灾损率的概念应用于灾害强度描述、救灾投入、灾害保险、减灾工作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灾害综合研究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安宁 《灾害学》1994,9(3):12-16
本文着重讨论了灾害的成因综合分析问题。以地气耦合的观点在小区域中研究了甘肃天水1654年7级地震、甘肃武都1879年7级地震与当时大隆雨和大冰雹的相磁成因问题。从大区域中研究了1954年长江大水与同年6月17日安徽合肥5级地震的震害特大的问题。又研究了河南驻马店、河北内邱、湖北五峰大水与构造的关系,并研究了该地区发生地裂缝地下气体逸出影响大气降水的成因问题。又以同样观点讨论了浙江登陆台风深入陕西延安地区与1957年12月4日蒙古8.4级大地震发生的关系,并与日本的同类灾害作了对比,以论证地气耦合的综合灾害成因分析观点。  相似文献   

17.
长短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发挥系数取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水泥土长短桩复合地基试验结果,得到了考虑荷载水平的水泥土长短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然后,考虑复合地基中桩体、桩间土和复合地基沉降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用现场载荷试验成果,对单桩复合地基和长短桩复合地基的桩间土承载力发挥系数和合理的s/b取值范围进行了对比研究,得到了长短桩复合地基桩间土承载力发挥系数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长短桩复合地基桩体先于桩间土出现破坏,桩体极限荷载点对应的复合地基s/b值为s/b的上限;当垫层模量Ec为100M Pa时,长短桩复合地基s/b上限为0.0034,对应的桩间土承载力发挥系数为0.29。  相似文献   

18.
GIS支持下的河网密度提取及其在洪水危险性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流域结构特征包含着丰富的洪水危险性信息。本文主要分析流域结构特征的一个重要指标-河网密度与洪水危险性之间的关系,并重点探讨了GIS支持下的河网密度自动提取方法,最后给出了辽河流域的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9.
以深圳市高层建筑为研究实例,介绍了香港大学的城市灾害损失评估及应急反应管理系统,并采用此系统内置的建筑易损性分析模块,结合泛珠三角地区灾害危险性概率模式,场地特征及高层建筑实地调查分析结果,从建筑安全性角度对深圳市的标志性建筑进行危险性分析,进而对深圳市应对突发性灾难事件的管理建设提出建议。作为应用实例,模拟一定概率条件下的灾难事件发生时的建筑物损坏情况,归纳出高层建筑的损坏模式,总结深圳市高层建筑的安全性隐患,提出目前防灾减灾急需实施的相应步骤:建议在一元化的城市灾害预警和应急指挥体系下,整合各个灾种防灾减灾管理部门的资源,以科学分析软件为灾情模拟和决策预案制定的工具,使危机处理的理念由领导决策型转向科学分析型,加强城市应对面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经济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0.
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模型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8,自引:8,他引:10  
首先立足于风险研究这个大背景下,在理论上对风险的概念进行了比较分析。然后针对水灾的风险根据其研究与实践中的侧重点不同,分为“损失可能性”学派、“未来损失”学派以及“损失不确定性”三个学派。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水灾风险的不确定性,从而提出了易于概率论和可能性理论的水灾风险定义,并将此定义应用于区域水灾风险评估的模型中。最后,探讨了水灾风险评估研究的问题与对其未来的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