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北京市2006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北京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是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有条件的地区积极探索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后,在各省、市、自治区中率先出台的第一个明确逐步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投入的政府指导意见,也是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其他保障措施相配套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标志着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和全球化快速发展的社会大转型阶段,既是社会矛盾、社会冲突集中爆发期,也是生活风险和市场风险由个体风险向群体风险转化的转型期。要化解上述矛盾和风险,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让8亿农民享有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使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与工业化、城镇化和全球化保持同步协调发展,是必然的政策选择。然而,正如全国人大蒋正华副委员长2004年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创新))一书序言中所指出的:“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8亿多农民、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的农业大国,建立与全面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一个世界级难题,也是一个没有先例的创举”,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正处在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城乡建设用地需求持续增长,因征地造成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下降、长远生计无保障等问题日益突出。建立健全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后顾之忧,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4.
搞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实现农村社会和谐化,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个紧迫任务.我国80%的人口居住在农村,要实现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目标,必须下大力气抓好农民的养老问题.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应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农村社会和谐化为重点,尽快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相适应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5.
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要求.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5号)和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都把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摆在了突出的位置,并对被征地农民、农民工和务农农民的社会保险工作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应从认识、制度、政策、管理、技术等方面实现全方位的创新和突破。如何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本刊采访了劳动保障部有关领导和专家.也邀请了正在进行推进这项工作的地方领导.就当前的实践和今后的发展战略.共同研讨。[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保险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已经建立起了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女工生育等五大保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险制度。但目前这一制度还很不完善,仅限于城镇从业人员,约占我国从业人员65.6%的农村从业人员还没有真正纳入社会保障制度,没有一套为他们量身定做、适合农村实际的社会保险政策。尤其是已经从农业劳动转移到非农产业的乡镇企业职工、从农村转移到城镇的农民工以及因城镇化进程而被征地的失地农民,他们的生、老、病、死、伤残和失业没有任何保障。特别是农村家庭规模缩小后他们的养老问题如何解决,已成为确保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因素,必须认真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7.
2009年2月27日,是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广大农民的喜庆日子。这天武进区召开全区新农保实施动员大会.正式拉开了新农保工作的序幕。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统筹发展,让全区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武进区委区政府根据中央和省市的要求,及时出台了新农保政策,切实保障农村居民年老后的基本生活.这也是区委区政府2009年30件为民办实事之一。  相似文献   

8.
卢海元 《中国劳动科学》2006,(6):F0002-F000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今年3月起,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王建伦率领部分委员先后在北京、浙江、河北等省市调研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关情况,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农民的就业培训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个人账户制度,健全多缴多得激励机制,确保参保人权益,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坚持精算平衡原则。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委、区政府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过程中.高度重视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城乡一体化建设,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开展全面的、便捷的、有效的服务工作,逐步实现城乡劳动者就业服务共享、就业机会均等。目前全区城乡一体化的就业再就业格局已经初步形成,社会保障体系也已基本覆盖到各类农村居民。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和发展 随着老龄化浪潮汹涌而来,农村养老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和紧迫。建立和完善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农民老有所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中国劳动科学》2006,(2):I0005-I0006
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实现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在总结东北试点经验和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国务院发布实施《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2005]38号,以下简称《决定》)。为做好《决定》的贯彻落实工作,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3.
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农民老有所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大量转移流动,导致农村家庭结构不仅趋于小型化,而且农村人口老龄化比城镇更严重,且呈加速增长的态势。因此,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十分紧迫而重大的政冶任务。  相似文献   

14.
在西方工业化国家,老年社会保障是作为社会运行的稳定机制而发生作用的,是为解决工业化带来的社会结构变动中一些具体、突出的社会问题,如家庭保障的弱化、收入的两极分化等而提出的对策性措施。虽然各工业化国家建立农村老年保障制度的时间、方式和内容等并不完全相同,但他们大都坚持的是城乡社会保障统筹发展的理念,并形成了趋同的农村老年社会保障体系结构。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市场化的进程之中,农村家庭的传统养老功能正在弱化,以土地为基础的生活保障制度也越来越不可靠,迫切需要建立社会化的农村老年经济安全体系。因此,研究工业化国家的农村老年社会保障结构及其经验教训,对我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1991年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1991]33号)下发以来,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三元”分立的城镇企业职工,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遇到了一定的困难。本文认为,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只有对城乡养老保险进行基础整合,从而建立起城乡融合的养老保险制度体系,才能摆脱目前城乡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乡建设和工业化的加快推进,浙江省农村特别是城郊农村的土地被大量征用,自1999年新土地法实施以来到2003年底,非农建设征用耕地近160万亩,被征地农民达200多万人。近几年来,针对被征地后农民的生产生活出路问题日益凸显的现状,我们省把妥善解决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工作,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工作重点,积极探索,扎实推进,建立了适合被征地农民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目前,我省有190多万被征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范围,筹集养老保障资金近200亿元,其中60万名符合条件的参保人员已按月领取基本生活保障金或养老金。通过几年的探索实践,我省已经开始走出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7.
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村消防工作非常重视,2006年以来,中央连续6年在1号文件中提出加强农村消防工作。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中也提出坚持城乡统筹,大力加强农村消防工作,可见加强农村消防安  相似文献   

18.
为彻底解决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障问题.山东省淄博市于2008年9月出台了《淄博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意见》。于10月启动了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以下简称“新农保”)。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把此项工作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完善全市社会保障体系的民生工程.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中国劳动科学》2006,(5):I0001-I0007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户籍仍在农村。主要从事非农产业,有的在农闲季节外出务工、亦工亦农,流动性强,有的长期在城市就业,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农民进城务工或在乡镇企业就业,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为统筹城乡发展,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