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编辑手记     
《绿叶》2008,(12):1-3
30年,对于一个人,意味着半辈子;对于迄今走过近60年的人民中国,也是一半的光景。2008年12月18日10时,"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当时,我打的去金融街见一文化人。出租车在盲肠般堵塞的车流中蠕动着。司机原本是京郊的农民。我问:今天什么日子,你知道吗?他回答:过年?早着呢!"改革开放30年",我提醒道。是  相似文献   

2.
2005年7月14日,是"淇淇"去世三周年的日子. "淇淇"是我们人类饲养的唯一一头白(既鱼)豚.记得那是2002年7月14日深夜,我的邮件箱里有一封主题上写着"大坏消息"的信,是从中科院水生所发来的.  相似文献   

3.
谢有顺 《绿叶》2008,(5):51-57
20世纪以来的中国人,精神一片茫然,西方文明没有学全,自家的老底子又几乎丢光。中国的文化出口在哪里?中国的作家应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从一边倒地只写苦难、只写恶、只写绝望、只写物欲的闺房写作,转向更多地对人与事物心中有爱、对未知的世界抱着好奇、对生命的衰退怀有伤感、对灵魂的寂灭充满疼痛的旷野写作。  相似文献   

4.
正当大脑遇到大自然,大自然能够把人的创造力提升50%;漫步森林中,可以慢慢恢复我们的注意力,这些都是脑神经专家的研究成果。我们做事的时候总是想原因,比如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去哪里,我们为什么要去那里。我们来一个地方总是有某些理由,这影响我们做某些抉择。我们在自然中长大,我们和自然有什么关系?在什么时候的关系?在哪里产生的互动?这种互动频繁吗?和谁在一起?这些相处到底有什么意义?很多时候,  相似文献   

5.
正小时候,每当沙尘暴来临,他就把自己当作"齐天大圣"孙悟空,迎着风沙站在外面,试图用身体阻挡沙尘。他把铺天盖地的沙尘暴当作展示自己"英雄"形象的舞台,其结果可想而知。5月10日深夜,北京牡丹联友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森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条与垃圾分类相关的内容:垃圾分类小科普——利乐包是什么垃圾?是可回收垃圾还是其他垃圾?选择什么垃圾桶扔?他在这条微信  相似文献   

6.
无梦不蓬莱     
从诗意走向现实。寻根,找寻生命的起点。从此,他便如此踏上征途,离开首都、离开他的桌案,走进了自然、走进了森林,也走上了环境文学写作的新路。你从哪里来?从芦苇里来。你往哪里去?森林、大川以及小河。你为何而去?为了大地以黎明之光显现,为了花开花落,生生不息。  相似文献   

7.
姜厅长乐意接受采访,当公众需要的时候。姜厅长不见记者,当宣传他本人的时候。这着实给记者出了一道难题。写这个人物,真不知从何着手。这又是姜厅长的性格。宣传事业可以,能争取更多人的支持。宣传个人有什么用?自娱自乐?再说,还有那么多关涉全局的事等着去做。作为省级环保厅长,他究竟要操心多少关涉全局的事?说实在的,外人真说不清楚。身为记者,我也始终只能从一个旁观者的视角,感受他给环保工作带来的影响。或者说,他把环保事业"推"出去、带给别人的影响。因为,这个无须他说。从主政一方的"地方大员"到省级环保部门"一把手",他给环保工作带来最为深刻的影响,就是将环境保护由一种部门作为推向  相似文献   

8.
《绿叶》2020,(6)
正生态学的首要定律是"万物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当我在社会生活的经验中行走时,发现我们的某些行为与这一定律严重脱节。我们的某些经典名著里在强调"人"这个主题时,忽略了自然的存在性。在工业社会分工明确的大背景下,人被严重地异化和工具化了。于是,有一些人就频繁发问:人在哪里?发问的过程中,难免有些偏颇。"如果没有了人,自然存在的意义又在哪里?"有人立竿见影,激动地站立起来过分地强调和捍卫以人为中心的理念和主权。这就不难理解环境为什么恶化,生态为什么空前危机了。只是把大自然在一些文学作品中的呈现形式,理解为作为背景的意象承载而已。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瓦尔登湖》的作者梭罗,以近乎全知的视  相似文献   

9.
登高出世界, 举头长啸罢, 把笔凭玉宇, 披襟且岸啧, 黄云几万里, 青峰数十叠, 今我凌绝顶, 山河无限好, 壮观天地间。 俯首写诗篇。 清风拂红颜。 极目望苍天。 滚滚去东南。 绵炜接日边。 感此心浩然。 何用哭逝川。《秋日登高》@蒋庆  相似文献   

10.
钟斌关厂记     
<正>2014年1月,环境保护部固废司处长钟斌到江西省崇义县挂职副县长、副县委书记,主抓当地环境治理工作。钟斌上任时正赶上崇义县"两会"召开。会上,反映最强烈的当属扬眉江工业污染问题。但到底是什么造成的污染?怎么污染的?污染造成了什么结果?细问之下,竟无人能清楚明白地回答,就连当地环保局也是糊里糊涂。"先问老表,老表说哪里有污染我就跑哪里去看,看完了回来再问,问完了就再下去跑。"在崇义,老  相似文献   

11.
机关综合症     
我是一名在机关工作多年的老科员,心里感到很自豪。人家都说我是白领阶层,这话我最爱听,说明在机关工作的人体面、优越、高雅,令人羡慕。人家还说我讲文明、懂礼貌、有人情,我认为说得有道理,这是对我的认可和鼓励。然而,一段时间以来,我觉得我的身上正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我常常莫名其妙地失态,我发现自己不是以前的自己了,似乎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我的特长是写文件,我的特点是写并快乐着,这里的写指写文件。谁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有人说,母亲生了孩子,当她给孩子喂奶的时候她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也有人说,作家写出了自己满意的作品,当他为他的作品画上最后  相似文献   

12.
正玩是青少年的天性。中小学生走到哪里,玩到哪里;玩到哪里,环境教育开展到哪里。少年"绿"则中国绿,这是我国环境质量改善得以传递的希望。环境教育是青少年的必修课,怎样上好这门必修课?盘锦市黑嘴鸥保护协会与会员单位22所学校合作开展环境教育历时20多年。前期我们是在教室里,后来到自然保护区里开展环境教育。每当学生来到大自然,就像出了笼子的小鸟,他们欢呼雀跃,东张西望,尽情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每次活动都留  相似文献   

13.
法国绿色行     
李青松 《绿叶》2011,(7):98-103
法兰西酒店我是应法国公证人高等理事会的邀请访问法国的。一同访问的还有中国政法大学公证法学研究中心主任马宏俊教授。马教授是中国公证法学界著名学者,多次去法国访问,对法国已经相当熟悉了,这次是专程陪我。我跟他开玩笑说:"委屈你啦!"他摆摆手说:"哪里哪里,访问法国百来不厌。何况,此行是绿色之行呢。"  相似文献   

14.
<正>谁是最可爱的人?关键是个"最"字。时代不同,"最"也不同。当年作家魏巍写的《最可爱的人》,把能吃苦、不怕死的志愿军战士看作是最可爱的人。其实不仅是中国,在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都会把保家卫国、能打善战的勇士视为最可爱的人。因为在那漫长的  相似文献   

15.
李瑛 《绿叶》2014,(1):36-36
为什么总是怀念埋我凄苦童年的故乡 越是年老,越是梦长 如一片云,无论风把我吹到哪里 柴门,草垛,石碾,风箱 泥墙缝冒出的炊烟  相似文献   

16.
正张海清是环保卫士,他对生态的爱是一种大爱,他不光自己巡河,还主动联系丁兰街道城管科开展巡回宣讲,带动身边的人一起爱河护水。"只要我还走得动,我这个‘无声河长’就要去巡河……"这是杭州一名民间"河长"的心声。2017年,他给浙江省委书记车俊写了一封信,反映自己参与"治水护河"的亲身感受和江干的水质之变。车俊看到后,第一时间对他表达了敬意和感谢。  相似文献   

17.
遭遇高温     
通常当空气温度达到35℃及以上时,就称为高温天气。四月份以来,全国部分地区相继出现高温闷热天气,气象部门已持续发布高温预警。高温在持续,地球在发烧。不少人在追问与反思:地球为什么在发烧?城市为什么成了大火炉?城市的青山绿水在哪里?冬暖夏凉的房子距离我们有多远?什么才是真正的宜居城市……  相似文献   

18.
《绿叶》2020,(7)
正李培禹兄的山水风光散文集《西河渡》即将付梓,嘱我写几句"评点"的话。我翻阅着培禹兄的这部文稿,不禁联想到他刚刚获得"第八届冰心散文奖"的另一部散文集,那就是2017年7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总有一条小河在心中流淌》。借此机缘,我把阅读两本书的感受,融在一起说吧,因为在这本《西河渡》之外,培禹兄的散文创作天地很广,题材远不止"游记"类,生态佳作频出,十分精彩。可以说,近几年他凭着一篇篇令同道称赞的作品,大跨步地进入了知名散文家的行列。我与培禹兄是年轻时代的挚友,也是20世纪80年代有着共同爱好的文学青年。我出版的首部长篇小说的初稿就曾经交给他阅读,得到他的认可和鼓励。我们是挚友,也是校友,都在北京二中读过书,也有着共同的朋友圈。据我所知,在年轻时代他就尝试创作过多种多样文学体裁,而且都有很成功的佳作。他写过小说,写过抒情散文,写过杂文,也写过报告文学,但更钟情于诗歌。在《赵堂子胡同15号的思念》(见散文集《总有一条小  相似文献   

19.
正他要举报的是两家上市公司,其难度可想而知。此时的他做了最坏的打算,已经写好了遗书,并将遗书交给关系最好的朋友,交待他如果自己遇到意外,就将遗书转交给家人。如果不是想满足母亲"叶落归根"的愿望,祖籍江苏泰兴、已经在云南发展得小有成就的周建刚也许不会再想到江苏靖江去投资。因为在母亲的眼里,儿子在云南发展得虽然好,但她的心里,却始终惦记着自己的出生地——江苏泰兴。总不能抛下云南的一片产业回江苏吧?如果  相似文献   

20.
《绿叶》2020,(4)
正很多人都有个感觉,大米饭没有过去香了。大米饭不香的另一种描述是,没有饭味儿。所谓饭味儿,就是自然的米香。四十岁以上的人,常常怀念过去的大米饭。而有些"90后""00后"可能从来就没有尝到过那样香喷喷的大米饭。曾经的大米饭,有多香啊?我国大多数省份都产大米,产大米的地方就有知名好米。好米做出的饭,有很多讲究,最重要的就是一个字,香。特别是东北大米饭,那叫一个香。不用什么菜,只要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