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绿叶》2020,(Z1)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近年来,生态文化研究在全球逐渐成为显学,这反映出当今社会正在深刻反思工业革命以来形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更加和谐的人类社会,必须重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这是人类社会和谐的根本所在。那么生态文化建设的突破口在哪里?笔者认为,中华生态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来说,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自然观、生态道德观、生态发展观和生态价值观,为我们提供了充足的养料。只要我们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一定能滋养今天的生态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准确把握历史逻辑和深刻内涵是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前提。本文从中国共产党实践、发扬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视角,以百年时间轴为主线,回顾了中国共产党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和不同阶段特征,系统梳理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历史逻辑和理论体系,总结概括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实践效果,并提出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发展全球共识,分享可持续发展中国方案的路径和趋势,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3.
以生态保护工作的实际行动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过程中取得的物质精神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文化伦理形态。  相似文献   

4.
崇明生态岛建设对科技创新的路径选择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崇明岛的生态科技创新,在解决资源、能源、环境等一系列与生态系统密切相关的问题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在分析崇明生态岛建设过程中科技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崇明生态岛建设中,利用科技创新规划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思路:生态城镇的发展进程必须遵循生态学原则,重点发展低碳经济战略,节能减排,发展生态岛环境保护与资源循环利用技术体系。此外,还提出了崇明生态岛在新农村建设过程及生态文明建设中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进而使科技创新推动崇明岛生态建设的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5.
生态教育:新世纪理想学校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70年代前后由若干先驱呼喊出了“拯救地球”、“敬畏生命”、“环境伦理”等口号,揭示了人类文化的最新走向:由科学文化转向生态文化。尽管这种生态文化似冰山初露端倪,但转型的趋势已经出现,生态化这一大潮已突破了单纯的环境科学开始席卷人文、自然学科,最终将以一种文化形态渗透进人们的生活,形成全新的生态化社会。这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它将引发一系列的变革。生态教育是对整个人类历史发展模式的反思,对现代工业文明的审视,对未来生存形态的憧憬。对学校教育来说,它的使命是唤起孩子对人与自然、社会发展的整体关注…  相似文献   

6.
文化是推进文明社会进步的最有生命力和活力的基础动力,生态文化则必然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持久动力源。生态文化是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生态智慧,融合现代文明成果与时代精神,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文化载体。  相似文献   

7.
白雪梅 《青海环境》2009,19(3):109-112
三江源区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启动以来,该地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卓有成效。如何切实做到以人为本,关注生态移民文化的适从和精神世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不仅对江河源环境保护和建设有促进作用,而且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态观,是古代人们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态度与理性思考,是传统文化丰富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自然本体意识。中国传统文化在审视思考人与自然关系时,给予自然以十分重要的地位。以至将其作为人与自然关系的本体。因而,自然界存在及其规律的客观性相对于人类的能动性要重要得多。2.生态伦理意识。从自然生态的本体意识出发,很容易萌生出对自然界及其存在的爱惜观念。儒道两家都从不同角度论证了自然界及其存在的价值意义,对人类活动做出了道德限定。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种生态伦理意识可称得上最早的生态伦理学。…  相似文献   

9.
孙冀红  刘经伟 《绿叶》2011,(1):69-74
生态文明的道德维度不是生态道德,它是一个领域概念,是生态文明建设中关于道德建设方面所构成的体系。它具有人与自然的同一性、伦理意识的全球性、伦理觉悟的深刻性、实践主体的全员性、主体实践的自觉性、主体实践的和谐性等特征,表现形式为意识形态、行为规范、情感活动、实践活动等。生态文明的道德维度与生态文明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促进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促进生态文明的最终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绿叶》2018,(9)
中国环境话语是在特殊的历史语境和社会条件下形成的,代表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及发言权。对本国独特的环境与人的互动发展进行回望,重新审视历史进程及当今局势,是面临日益严峻的全球环境挑战的必要选择。中国环境史强调人与自然间的互动关系,以史为鉴,有助于理清中国环境问题的发展脉络和历史归因,进而阐释出构建中国环境话语的重要性与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可持续生活方式遵循自然规律,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建立一种既能满足人类良性生活需求,又能维护生态平衡的生活方式。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质是建设  相似文献   

12.
王玉庆 《绿叶》2013,(10):69-77
生态文明的核心理念是人与自然和谐,何为人与自然和谐7怎样判定7实践要求我们不仅从哲学意义上论述,更需要从科学体系和技术层面上说明。生态文明与物质、精神、政治文明共同构成人类文明的整体框架,从自然是人类社会生存的基础来看,生态文明可看作是其他三个文明的基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个建设的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不是统领其他各项建设的.它是我党在处理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上、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上的一种治国理念和政策导向,迫切需要融入其他四个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化作为正在崛起的新兴文化,是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体系,是人们根据生态关系的需要和可能,最优化地解决人与自然关系问题所反映出来的思想观念、意识的总和.  相似文献   

14.
李秀东 《青海环境》2023,(4):175-178
生态文明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状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靓丽多彩的部分,传承了中华文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1],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本质要求、公平分享发展成果的价值取向,为青海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是一种正在生成和发展的文明范式。它是继工业文明之后,人类文明发展的又一个高级阶段。生态文明的基本理念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生态文明的经济模式是生态经济,这种经济把人类的经济系统视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而不是强行把生态系统纳入人类的经济系统。生态文明强调人类整体利益的优先性,倡导全球治理和世界公民理念。突显自然的整体性及其内在价值的有机自然观是生态文明的重要价值理念。生态文明的价值观既关注人的权利(特别是普遍人权),更强调关怀与责任,倡导和谐与理性消费。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化素来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尽管并无今日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科学理念。《周易》、《吕氏春秋》、《左传》、《国语》等大量的先秦典籍显示,早在上古时期, 中华民族的祖先已经有了生态保护的意识,并形成了一整套相对完备、缜密而科学的生态保护机制,积淀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生态文化体系。在诸多先秦典籍中,对上古生态思想与生态保护机制记载最为具体、详细的,莫过于《周礼》。  相似文献   

17.
余维海  李从娜 《绿叶》2013,(4):55-62
生态女性主义反对父权制根基的二元结构和统治.寻求实现人与自然、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和谐发展,其在生态的议题中表达女性主义的诉求,希望填补以往生态学理论的女性空场,并在传统女性主义与生态学理论之间搭建对接桥梁。生态女性主义的理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不仅在于增添了对性别的关注,其价值还体现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8.
正湖北省省级示范园武汉市洪山区实验幼儿园于2016年的春天成立了分园——洪山区实验幼儿园紫云府分园。分园继承"愿棵棵小苗沐浴阳光,迎风茁壮"的办园思想,传承总园"花香、书香、心香"三香校园生态理念,以"顺应天性、尊重个性、启迪心性"的教育宗旨,践行"自主、自信、自治"三自教育理念,为逐渐远离大自然的孩子们打造了一片自然之地,开展丰富的生态实践活动,探索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奥秘,播撒"绿色"的种子,收  相似文献   

19.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把“生态文明”写入了党代会的政治报告。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 总和;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20.
崇明岛是位于长江口、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河口冲积岛。笔者构建了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现实性与前瞻性、针对性与示范性相结合的生态岛建设指标体系,并在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中发挥了“引领生态岛建设方向,规范建设行为,调控建设进程”的作用,崇明生态岛建设成效初显。为了进一步发挥崇明生态岛建设的示范作用,笔者还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特区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