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守望家园》、《地球传》之后,徐刚又出版了这部感受和描述长江历史文化与雄浑博大性格及现实状态的《长江传》。徐刚生长在长江里,是长江的儿子,这部《长江传》是他对母亲河长江的情感倾诉,是他对于长江历史与现实的追溯和思考。《长江传》也是徐刚的情感和生命的传记。在不少作家对于社会的现实生活,对于人们的生存环境采取了一种回避态度的时候,徐刚似乎是一个异形,是一个有着特殊创作追求和创作方式的作家。多年来,  相似文献   

2.
我说徐刚     
徐刚,崇明人,1945年出生,现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环境文学委员会理事、国家环保总局特聘环境使者等。其主要著作有:《倾听大地》、《伐木者,醒来!》、《沉沦的国土》、《江河并非万古流》、《中国风沙线》、《中国;另一种危机》、《绿色宣言》、《守望家园》、《国难》等。其作品近几年来曾获中国图书奖、首届徐迟报告文学奖、首届中国环境文学奖、第四届冰心文学奖等。徐刚曾获选“世界重大题材写作500位”之一。  相似文献   

3.
中国有那么几本写得较好的环保书。我最珍爱的,是唐锡阳先生的《环球绿色行》。这部被称为是"自然生成"的环保作品,是唐锡阳先生亲临一个一个现场之后的倾情之作。徐刚的《伐木者,醒来》我一看就非常喜欢,因为我对中国天然林的命运,一  相似文献   

4.
<正>哲夫"以十几年的漫长岁月,靠双脚跑出来的作品,与其说是文学作品,还不如说是他对国土、民族、时代和全人类的命运的呕心咏叹!"哲夫与徐刚等一样,是我国生态文学领域最执着、坚定,成就、影响与贡献最大,特色也最鲜明的代表作家之一。其创作除长篇系列小说《黑雪》《天猎》《地欲》《人欲》,以及中短篇小说《长牙齿的土地》《鱼虫》与《畜牲》等外,  相似文献   

5.
“感谢大地,正是大地上的山脉、森林、河流与荒原,引领我们走向崇高并保有一个作家和诗人不可或缺的思考和想像。”“为了生命的广大和美丽,我们的路还很长很长。”这是著名作家徐刚在首届全国环境文学作品奖颁奖大会上满怀深情的话语,代表了所有关注人类生存家园——地球命运的人士的心声。提起环境文学,人们自然会想起美国著名女作家蕾切尔·卡逊和她的《寂静的春天》,还有著名作家徐刚和他的报告文学《伐木者,醒来》。《寂静的春天》是环境保护运动的第一声号角,引发了现代世界范围内的群众性的环保运动,“她惊醒的不但是我们国家,甚至是整个世界。”《伐木者,醒来》对中国的环境发出了强劲的棒喝之声,惊醒国人。“我们的同胞砍杀的是我们民族赖以生存的肌体、血管,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是一个天天在流血的国家。”“我仍要在地球上放号——无论我的声音是多么细小——伐木者,醒来!”这是作者向人们敲响的大自然的警钟。优秀的文学作品常常有这样的感召力,不仅冲击人们的视觉,还冲击人  相似文献   

6.
编辑手记     
冷杉 《绿叶》2014,(10):90-90
正阅读优秀的生态环境文学图书,会带您走入大自然鸟语花香的世界,能让您有一种美妙的享受,感受到人文科学的熏陶,获得自然科学的启迪,使您对美好环境充满向往,对幸福生活充满希望。201 3年7月,著名环境文学家徐刚先生,将为《中国文学创作出版精品工程》项目撰写的33篇生态散文,交由作家出版社分4辑结集成《荒门》一书隆重推出。此书将自然与人类生存的历史进行了深刻地探究,彰显了作者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深度忧虑,从伏羲神话到三江源再到大荒漠,综合了诸  相似文献   

7.
大森林     
《绿叶》2020,(Z1)
正森林之大:一为水平分布之广,所占空间之大;一为山区即林区,又有垂直分布之妙。具体言之,据2014《中国林业年鉴》第八次全国普查显示:中国森林面积达20769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164.33亿立方米,森林蓄积量151.37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21.63%,比1949年的8.6%净增13.03%。森林植被总碳储量78.11亿吨。中国森林面积居俄罗斯、巴西、加拿大、美国之后,列世界第五位;森林蓄积量居巴西、俄罗斯、美国、加拿大、  相似文献   

8.
绿色与生命     
从前,这里有一片美丽的大森林,到处郁郁葱葱的,生活在森林里的动物们都快乐极了。可现在,动物们不再像以前那样爱护森林里的树木了,就连蚜虫也在树上安居乐业,一棵棵高大葱茏的树木轰然倒下,动物们却袖手旁观。一天,沙漠军团头目德拉率领手下向大森林发动了猛烈的进攻。使辽阔的大森林又变成了一望无际的大沙漠。这时,动物们伤心极了,小兔说:"呜--呜--呜,都是我们不好,不保护家园,德拉才来袭击我们,现在,我们的家园没有了,我们以后还怎样生活呀!"  相似文献   

9.
近日,环境文学研究会组织了作家徐刚的新作《长江传》座谈会,与会者以此为话题,对中国环境文学的发展和现状展开了充分的讨论在此,本刊特选发两位作家(评论家)的发言,以供对中国环境艾学有兴趣的读者参阅  相似文献   

10.
正仲春三月,蕨菜鲜肥,既是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恋爱季节,更是"蕨芽珍嫩压春蔬"的时节。"生长在深山中,小叶尖又细,卷得紧又密;一棵棵,青青绿,长得高又齐,一筐一篓,采你下山去。"这段童谣,说的就是人们在三月里采挖蕨菜时的情景。《埤雅》中说:"蕨,状如大雀拳足,又如人其足之蹶也,故谓之蕨。"另据《诗经》《召南·草虫》篇记载:"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见君子,忧心惙惙。  相似文献   

11.
<正>农历四月初八吃"乌饭",在皖南山区至少有近千年的历史。据罗愿《新安志》一书"南烛"条记载:"丛生春晚,苗叶红赤,照耀山谷,道家用以饪饭,其色青,故又谓之青精饭。非人之庭馆所植南天竹也。"南烛叶用以饪饭,较早见于陶弘景《登真隐言》,唐杜甫《赠李白》诗有"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之句。陈藏器所著《本草拾遗》有载:"南烛茎叶捣碎渍汁浸粳米,九浸九蒸九暴,米  相似文献   

12.
辛向阳 《绿叶》2011,(2):34-41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对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很多相关问题做出了系统的梳理,无论在实践上还是理论上都有很大的针对性和理论指导意义。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历史与现实,中国的中央和地方之间的良性互动,充分发挥中央与地方的两个积极性,正是"中国模式"的一个内在奥秘。民主集中制是中国现今对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制度安排,它创造了一种既有集中,又有民主协商,既有效率,又有纠错机制的制度局面。  相似文献   

13.
2009年6月5日,以"为世界‘树'立希望"为主题的《芬欧汇川的森林故事》中文网站发布仪式于6月5日"世界环境日"在京举行.  相似文献   

14.
森林———被誉为绿色的长城 ,它阻挡风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减少灾害。并源源不断地向人类提供大量的木材和林产品 ,是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资源。因此 ,我国非常重视造林、护林工作 ,制定了许多保护森林的法律法规。自 1984年颁布了《森林法》后 ,又相继颁布了森林法实施细则及其他与森林法有关的法规 ,1998年 4月 2 9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又对《森林法》进行了修定。各省、市、自治区也都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 ,制定了保护本地区森林资源的地方性法规。尽管如此 ,仍有少数人为了谋求个人利益 ,大肆盗伐、滥伐林木 ,破坏森林 …  相似文献   

15.
读者来信     
《绿叶》2005,(6)
尊敬的鳊辑老师: 您好! 第五期《绿叶》样刊已经收到,谢谢!更高兴的是在这一期贵刊上,我拜读到徐刚老师的《留住风景》和郭雪波老师的《腾格儿山上的一只免子》。我在第六届和第八届全国生态文学研讨会上曾听过这两位老师的讲课,他们在生态环境方面的独到见解的确不同凡响,让我获益匪浅。两位老师的精彩发言,更坚定了我对生态环境和生态环境文学的执著追求。这些年,我用实际行动和文学创作的方式,为周边的生态环境做了我应该做也取得了一些成效的事,虽然有时不免得罪当地某些领  相似文献   

16.
西北边陲城市乌鲁木齐,蒙古语意为“优美的牧场”,这里既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也是距离海洋最远的一座内陆城市。9月20~28日,2003年《绿叶》理事会年会在风光优美并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乌鲁木齐市举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保局副局长井清河,内蒙古自治区环保局局长云二柱,中国环境报总编辑、《绿叶》杂志主编黄振中,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秘书长马宁,著名作家徐刚、章仲锷,以及首钢、宝钢、国华电力等大型企业和地方环保局的代表出席会议。会上,《绿叶》理事会理事长黄振中对理事会一年来的工作进行总结。黄振中说,经过发展,《绿叶》理事会成员单位已有二百多家,为媒体与企业和地方环保局之间提供了一个相互支持和  相似文献   

17.
《绿叶》2018,(9)
正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人类的关注点总是在其自身,而对于大自然却不那么重视,更别说是为其著书立说了。我们熟知历史上丰功伟绩的人物和他们扣人心弦的事迹,但对于大自然的历史却知之甚少。那么,大自然的历史究竟是什么样的?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又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大自然视角下的人类又是什么样的呢?英国学者克莱夫·庞廷的《绿色世界史:环境与伟大文明的衰落》则为我们解开了这些谜团。作者以"绿色"的视角审视这个世界,试图撰写一本"绿  相似文献   

18.
正儿童的学习质量决定于他们的想象力、直觉、学习意愿,以及浸入学习环境的水平。通过引发好奇心和激发兴趣,一次林间漫步便可以成为引导儿童精神成长的奇妙探险。走进森林去玩耍英国的冬季又湿又冷,可早上8点,一群3—6岁的英国小朋友已经到达伦敦东南部的Manor House幼儿园,换上户外装备,登上校车,跟着老师进入一片森林认识自然,学习使用工具,自由探索。一个4岁小男孩兴奋地向来自中国的幼儿园园长展示他的新发现——两只蚯蚓,小的是Baby,大的是Daddy……"在森林教育中,提倡一切自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正"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宋代大文豪欧阳修一篇《醉翁亭记》,使安徽滁州琅琊山声名远播海内外。除唐宋以来历代文人留下的众多赋诗题咏等人文景观外,琅琊山还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现有树木300多种,森林覆盖率达86%,是我国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落叶阔叶林的典型代表,并分布着我国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  相似文献   

20.
<正>从1977年到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已经走过了40年。40年的高考试题中,环保元素越来越多。仅从高考作文来看,1981年"《毁树容易种树难》读后感";1985年要求考生给《光明日报》写信反映环境污染;1986年以"树木·森林·气候"为主题,谈谈自己的看法;2013年江苏卷高考作文题《探险者与蝴蝶》……高考试题中的环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