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光 《环境》2003,(9):37-37
在内蒙古哲里木盟南边的原野上,有一条又大又宽的沙漠带,这就是有名的科尔沁沙漠带,那里没有人烟,沙丘一座连着一座,显得荒凉极了。但是,在科尔沁沙漠带的深处,却隐藏着一条很大的绿色山谷。这绿色的山谷由两条大沟组成,每条大沟都有十多公里长,二三百米宽,若是站在沟边儿往下看,那沟深不见底,苍翠的树木层层叠叠地填满  相似文献   

2.
李清 《环境》2005,(7):71
国家林业局新闻发言人日前表示,在当前进行的沙漠生态治理工作中,不宜再提倡“向沙漠进军”的口号,应坚持自然修复为主、人工促进为辅的原则(据6月15日新华社电)。  相似文献   

3.
3.我国历史时期的沙漠化沙漠化是指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带,在干旱多风和砂质地表条件下,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致使在原先非沙漠地区产生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的类似沙漠景观,从而使土地生产力衰退,造成土地资源丧失的过程。我国沙漠及沙漠化土地面积约109.5万平方公里(其中包括戈壁),占全国国土面积的  相似文献   

4.
要发展,更要保护。纵观过去,人类的历史可以说是人类与自然界不断冲突的历史。人类为了求生存,改善生存条件,就不断地向自然索取,甚至有时是过度的索取。对此,自然界不时以洪水、干旱、沙漠等灾难给人类以惩罚。  相似文献   

5.
尽管沙漠给人类造成了明显的灾害,但为什么我们仍在继续制造沙漠?对这个问题有几种回答。富国和穷国都不愿将更多的金钱用在解决沙漠化问题上,他们把防治沙漠化的开支排斥在优先考虑的项目之外。全世界每年的军费开支大约为5000  相似文献   

6.
就历史时期沙漠化产生原因谈自然资源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的沙漠(不包括戈壁)共六十四万平方公里,断续分布在北纬35—50度,东经75—125度之间。探讨这些沙漠形成发展的历史,对我们认识自然、摸索规律、防治流沙危害、预防沙漠的扩展很有意义。由于我国沙漠自西而东分布幅度很广,各沙区所处的自然条件也有很大差异,其成因类型和发展过程也各不相同;概括起来,处于荒漠地带的塔克拉玛干、巴丹吉林等沙漠是第四纪时期,特别是中更新世以来所逐渐形成:而东部草原、荒漠草原地带的科尔沁、毛乌素诸沙地却是在人类历史时期所产生。  相似文献   

7.
《世界环境》2006,(3):22-22
今年是国际荒漠年,而今年纪念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莫使旱地变沙漠”。这使我们注意到养护世界上辽阔的旱地和半干旱地区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由于对土地的管理不当和环境受到压力,使全球许多干旱地区的土地正在退化。尽管国际上在努力防止沙漠化,但问题正在继续恶化,全世界三分之一的陆地与8.5亿最穷的人口正面临着沙漠化威胁。最重要的是全世界每年有35亿公顷土地都受到了沙漠化的不良影响,其中,每年有600万公顷土地完全变成沙漠,有2100万公顷变成半沙漠状态不适宜种植粮食作物。农村中受沙漠化严重危害的村民由1977年的5700万人增加到1984年的1.35亿人。全世界每年由于沙漠化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60亿美元,而控制沙漠化每年却只需45亿美元。土地沙漠化的原因是由于人类不适当的活动引起的。当然,人类也有能力来控制沙漠的扩大和治理已经变成沙漠的土地,如改善农业技术、植树造林、种植牧草、改善土地管理、改良灌溉方法与排水方法等。现就沙漠化的原因、危害与防止沙漠化的对策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沙漠绿洲的开发与环境变化的相互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干旱区的农业活动、特别是沙漠绿洲的开发,改变了地-气系统的能量交换。几年来的沙漠绿洲气候与防风林的研究、气候资料的分析和实地考察表明,中国西部干旱区最近43年来的沙漠绿洲开发已改变着那里的局地气候环境,使其向有利于人类和农业的方向发展着。在沙漠绿洲的开发利用与局地环境变化之间,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反馈作用:环境变好→绿洲发展→环境更好→绿洲再发展;环境恶化→绿洲退化→环境更坏→绿洲再退化,甚至消失。决定这两种反馈作用的是大环境的变迁和绿洲开发利用中是否合理利用资源和按自然规律办事。  相似文献   

10.
夏光 《环境保护》1993,(4):46-47,41
自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大大加快,创造了以巨大物质财富为主要特征的现代文明。但是,伴随着这一过程,也出现了环境污染、沙漠蔓延、森林锐减、物种灭绝等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因此,人们在回顾和评价人类工业化历程的时候,是怀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好吃。因而吃的讲究极多。自古以来。有关吃的外观、内容乃至礼仪、细节都有说法。而烹调技术、口味之类的食谱、馔经,更是汗牛充栋。连孔圣人都说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割不正不食”。甚至关心到作料,强调“不撤姜食”。可见“民以食为天”,吃在中国人心目中所占的分量。  相似文献   

12.
13.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生态环境监测事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不断发展完善,有效支撑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本文在梳理和总结生态环境监测从“跟跑”变为“并跑”,并向“领跑”迈进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立足新发展阶段,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支撑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提高生态环境监测服务效能、加强生态环境监测理论和战略研究方面提出了未来我国生态环境监测事业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15.
黑面"李鬼"     
李奇今年二十八岁,至今还是个未婚青年.朋友打电话告诉他傍晚去相亲,他一听,心里美滋滋的,哼着小曲就开始忙着"梳妆打扮".车间里熟悉李奇的人都知道,小伙子聪明俊朗,脑袋瓜儿转得快,经常一身休闲西装的打扮,皮鞋也擦得油光锃亮.班上的同事都知道他爱"臭美",闲着的时候也常偷偷地抹他的鞋油,顺便沾沾他的光也臭美一下.  相似文献   

16.
“环境“时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世纪的曙光在千年的祈盼中姗姗来临,人类翘首以待的21世纪将会是一个怎样的世纪,这已成为近期全球性的热门话题.众说纷纭中,“信息革命时代“、“生物革命时代“、“公民权时代“、“过渡时代“、“反抗时代“、“别具特色时代“等名称已开始广泛或日趋广泛使用.这说明,自然科学家、人文科学家、文学艺术家以及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们都在进行积极的探索、潜心的研究,试图对新世纪进行描述、分析、预测和诠释,通过分析现状,展望未来,理解我们业已走进的新时代,它将通往何处而寻找归宿.……  相似文献   

17.
陈基湘 《环境》2005,(7):32-33
“环境审计”专题追踪——环境审计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对“水环境审计”与“生物多样性审计”两大重点,从理论探讨到审计实践的探索是富有成效的。本刊今年5月号专题解读过环境审计的话题,读者反应良好。因此,本刊特约审计署农业与资源环保审计司,就“水环境审计”与“生物多样性审计”的话题作进一步的解读。  相似文献   

18.
该文将环保部门应以“有作为”赢得“有地位”为论题,提出了实现“有作为”的四个基本点。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数百年前,当企业家初次遇到严重的环境问题时,他们只需简单地转移业务。例如,把钢铁厂从利物浦搬到匹兹堡,然后再移迁到中国,而现在没有新的厂址可供迁移了。当企业家无处可藏而不得不面临环境问题的时候,他们最初的反应是勉强接受这恼人的额外成本,并迅速指出没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