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中外翻译标准演变和批评来看,每一个翻译标准都有其局限性,没有一种翻译标准能"放之四海而皆准",这说明翻译标准是相对的。文本类型不同,翻译标准也应不同。合同文本可归为商务文本,人们对商务文本翻译标准研究得多,但对具体的合同文本翻译标准研究得少。合同文本有别于其他商务文本,它应有自己的翻译标准。合同翻译的目的是帮助合同文本实现其最主要功能——交际功能,"忠实、连贯、地道"的译文将能最大化地实现该功能。  相似文献   

2.
在文学作品翻译出版的过程中,译者是翻译主体,编辑是出版主体,目标读者是接受主体。译者带着自己的先见与编辑和目标读者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沟通,逐渐达成视域的融合。这种视域融合是动态变化的,在融合过程中,译者不断修正自己对原作的理解、逐步改善自己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最终使译作符合编辑的期待以及目标读者的期待,进而更好地实现文学翻译出版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3.
对空气污染英语新闻报道翻译的校正策略进行研究,通过功能对等理论对报道的译文进行校正,在翻译空气污染英语新闻报道的题目时,要考虑读者的感受,并结合国外英语文化的风格,使报道的译文与报道的原文对等。遵循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四个原则。分析了直译和意译两种翻译方法,介绍了增词补译、减词省译和修辞差异处理三个意译的方式,结合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四个原则对英文和中文之间的差异进行处理。并对新闻报道内容中的句式和新词进行处理和校正,完成空气污染英语新闻报道翻译的校正。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英语短篇小说《她心中有一颗明星》的汉语译文所做的分析研究表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树立了很强的语篇意识,跳出了源语言层面的束缚,并利用"增译,缩句,换序"等翻译手段使译文"忠实,通顺,自然流畅"。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红色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以翻译为主要途径的外宣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彰显,如何评价外宣文本的可读性逐渐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文中以井冈山景区的英译文本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收集了十五位目标语读者关于外宣文本的反馈意见。结果显示:译文的可读性受文本质量、文本长度和读者背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由于译者对英译文本的目标语读者和文本功能认识不足,译文在词汇、语句和语篇等层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对翻译标准独到的见解以及精妙绝伦的翻译作品共同造就了林语堂的伟大。在《论翻译》中,林语堂提出了"忠实、通顺和美"的翻译三标准。林语堂的翻译有时并不符合传统意义上翻译的标准,而是改编、翻译和再创作的结合体。本文将以The Wisdom of Confucius为例,分析林语堂在翻译《论语》过程中是如何彰显自身的译者主体性的。译文与原文的"偏离"是与原著的背道而驰,还是对儒家思想更好的诠释?本文将从以译者主体性为切入点,结合林语堂翻译标准,对The Wisdom of Confucius中出现的"偏离"现象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传统翻译理论对译者思维的不利影响分析出发,探索了关联理论对译者思维的启示作用,提出了关联理论可促使译者思维的焦点从"文本"转到"认知";促使译者采用自上而下的翻译策略;促使译者运用"极小极大原则"使译文达到最佳的交际状态等观点.旨在阐明关联理论对翻译实践中的译者思维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再议翻译腔     
翻译腔现象客观存在。翻译腔不尽带有贬义。翻译腔可能是积极的,是译者故意在译文中引进异质而为之,这与一种主张有关。中国翻译思想史和西方译论中皆存在故意使用翻译腔的做法。翻译腔也是一种认识。人们对某种形态的翻译腔的认识会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和文学改良思想的提出,刘半农提出增多诗体的诗学追求,对部分译诗又采取充分性翻译策略和运用白话语体,从而造成其诗歌翻译体式的杂合。这种"杂合"的译诗倾向表明了译者对诗歌语体与形式的探索,亦反映出了翻译规范的矛盾性和不稳定性。运用图瑞的翻译规范理论对刘半农"五四"前的诗歌翻译进行探讨,总的来说刘半农遵守初始规范和操作规范,在翻译过程中套用传统的诗歌形式,采用浅近文言的语体、可接受性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0.
变译是原文内容变通,译文形式骤变的质变过程。下设多级子范畴,译述正是其中一级,是解决翻译实践中变译问题的抓手。本文通过译述历时的研究成果,分析变译之译述现状,以其为基,扩大研究深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