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共享单车改变了出行方式,可偶遇的坏车、成堆的废弃单车"垃圾山"非常扎眼,让人担忧。据中国自行车协会官网报道,2016年,近20家品牌投放了约200万辆共享单车,而201 7年预计投放总量极可能接近2 000万辆。这些自行车报废之后,会产生近30万t废金属,相当于5艘航空母舰结构  相似文献   

2.
简讯     
<正>杨建平出席中再生公司与双星集团签约仪式考察山东中再生危废集中处置中心项目2016年11月26日,中国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与双星集团在青岛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青岛市合资成立中再伊克斯达集团公司,在废旧橡塑回收裂解、产业废弃物和环境监测等领域开展合作。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成员、理事会副主任、中国供销集团董事长杨建平,  相似文献   

3.
<正>2019年5月7日,新格集团年产30万t再生铝暨环保科技项目签约仪式在山东省邹平市政务中心举行。邹平市政府、山东铝协、魏桥铝电、新格集团在仪式上签订了四方合作协议。这是魏桥铝电盘活现有资源,完善铝产业链条,实现腾笼换鸟,培育竞争新优势,而引进的高端再生铝项目和环保  相似文献   

4.
生态化实施废旧电器回收再生利用产业链运行关系国家资源安全和生态环境效益,政府对废旧电器回收再生利用闭环产业链运行的监管过程是多阶段、多主体、多因素、多层次的博弈过程。从废旧电器回收再生利用闭环产业链各主体之间、政府与各主体之间利益关系分析入手,基于马尔可夫过程揭示各类主体的群体行为特征;在分析政府管理部门与闭环产业链主体策略与收益的基础上,构建博弈双方收益矩阵,开展政府管理部门与闭环产业链主体博弈策略分析,提出构建共享信息平台、培养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发挥社会道德规范的有效制约作用,以规范主体市场行为为切入点,促进废旧电器回收再生利用产业发展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5.
铅产业链包括铅开采、铅冶炼、铅应用、铅销售、铅回收、铅再生等环节,将全产业链铅足迹信息整合,形成铅资源循环利用与环境管理信息共享平台。在铅蓄电池销售网络基础上,从源头控制,实行以旧换新,废电池逆向物流,建立废电池回收体系,规范铅和废铅蓄电池流向,建立铅产业上下游环保联盟,同时建立企业环境管理信息共享平台,促进铅产业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日前,从在四川大学刚刚结束的第六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上传来喜讯,江苏技术师范学院翔宇循环大学生创业团队完成的《江苏翔宇资源循环科技有限公司创业计划书》(现已工商核名为常州翔宇资源再生科技有限公司)获得风险投资公司6000万元投资,创下此次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单笔最高投资签约记录。  相似文献   

7.
利用膜技术实现钠碱法脱硫吸收液的再生循环,流程简单,操作方便。通过介绍钠碱法脱硫吸收液再生原理,探讨了NaHSO3-Na2SO3溶液吸收与再生循环操作流程,分析了膜技术推广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运用实物期权方法,通过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量化政府双边担保带来的城市生活垃圾PPP项目价值增值,以及在不同签约方式下,项目价值增值变化方向及不同分配比例对政府与企业利益的影响.研究表明,收益分配比例存在可行域,但需要通过对不同的分成和补贴比例组合不断试错得出;签约方式影响合作双方价值增值,一次签约时...  相似文献   

9.
简讯     
疫情防控中再生人在行动近期,为打赢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战,众多企业及时响应,向重点疫区捐款捐物。中再生旗下公司湖北丰鑫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湖北蕲春中再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湖北蕲春鑫丰废旧家电拆解有限公司、中再生襄阳循环资源利用有限公司4家湖北企业,向当地慈善基金会和红十字会共捐款80余万元,用于支援湖北抗击新型肺炎疫情。危机时刻彰显企业社会责任担当,在全国上下抗击新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关键时期,中再生将持续关注疫情发展,与一线抗疫人员齐心奋战,众志成城,助力打赢疫情防控战!  相似文献   

10.
简讯     
<正>中再融成中再生协会首家指定合作互联网金融平台日前,中再融与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深度战略合作会议在北京环球财讯中心成功召开。中再生协会会长蒋省三、常务副会长管爱国、副会长兼秘书长潘永刚、副会长何方明、中再生协会废纸分会秘书长唐艳菊、会员部副部长曹阳、会展部部长李静及中再融(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范智等  相似文献   

11.
2022年1月13日,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博瑞(江苏)环保设备有限公司在京举行"废钢桶资源化利用环境管理暨‘低温烘干打磨一体化’技术应用研究"合作签约仪式。签约仪式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可持续消费与生产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原党委书记程春明主持。  相似文献   

12.
分别用溶剂和气体对脱除SO2后失活的活性炭进行了再生。在固定床反应器上考察了再生后活性炭的脱硫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用溶剂再生时,质量分数为60%的HNO3溶液的再生效果最好,活性炭的再生率达到80%以上。用气体再生时,400℃左右时的再生效果最好,活性炭的再生率达到70%以上。再生后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和pH是衡量活性炭再生效果的重要参数。在实际脱硫生产中,用H2O对失活活性炭进行反复洗涤再生,是一种经济、实用的方法,活性炭的再生率达60%以上。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我国工业现代化的发展,我国逐步进入塑料废弃物增长的高峰期,而塑料的再生利用成为了当今的热题,由于塑料再生加工过程中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因此对人类和环境构成威胁。以微波消解为前处理方法,对不同批次再生塑料中重金属的含量进行研究,探究出重金属含量最低的可再生塑料。该方法前处理中再生塑料用量少,微波消解完全,适用于再生塑料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14.
从废旧聚乙烯的直接再生、改性再生和裂解再生三个方面,讨论了国内外处理和再生利用的情况,并对其再生技术与应用做了比较.我国处理和回收利用废旧聚乙烯时,要加强生物降解塑料等环境无负荷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加强固体废弃物的管理与循环利用的立法;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采用Fenton氧化法对吸附处理染料废水后的饱和粉末活性炭(饱和炭)进行再生,考察了饱和炭的再生效果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饱和炭的最佳再生条件为H2O2投加量6.5 mmol/g、再生p H 3.0、H2O2与Fe2+的摩尔比10、再生时间1 h;最佳条件下的再生率(再生粉末活性炭(再生炭)与新粉末活性炭对废水COD去除率的百分比)约为60%;使用最佳再生条件下得到的再生炭对废水进行吸附处理,废水的COD去除率和脱色率分别约为27%和67%。  相似文献   

16.
催化剂作为SCR的核心部件,其中毒与再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介绍了催化剂的失活原因,包括物理失活及中毒失活,重点阐明其失活机理,针对不同失活原因,综述了现有的催化剂再生技术如水洗再生、热再生、还原再生等,并对催化剂再生的发展前景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7.
建筑业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大量的砂石资源消耗和建筑废弃物占地也对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因此,建筑和拆除废物的再生骨料回收利用成为必然趋势,诸多学者在先前的研究中分析了再生骨料在实际工程中运用的可行性。综述了利用建筑固废生产再生骨料存在的问题,并总结分析了目前改善再生骨料性能应用较多的处理方法,得出结论,使用加速碳化处理,结合不同的微生物处理方式改善再生骨料性能,具有经济、环保、可持续的特点,有可能成为未来应用于再生骨料生产过程中更为优越、环保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典型的垃圾填埋场和复合包装再生利用企业的调研,分析了我国现有复合包装废物产生与回收再生利用的现状.并针对纸塑铝复合包装材料的结构和特点,对现有复合包装材料的再生利用技术进行研究比较,指出了我国复合包装回收利用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通过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采用等量取代普通骨料的方法,研究不同掺量连续级配再生骨料对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及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影响。主要采取对照组与不同处理组拌合物和易性、不同龄期试件抗压强度等的对比试验得出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连续级配混凝土再生骨料的掺量对混凝土的和易性及强度均有一定的影响并呈线性变化。通过试验数据结合理论分析得出在再生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其流动性的大小受到混凝土再生骨料及粉煤灰掺量的影响;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早期强度与拌合物的搅拌时间有直接关系,试验分析得出为提高混凝土早期抗压强度,混凝土再生骨料混凝土配制时其搅拌时间应适当延长;同时,为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早期及后期抗压强度粉煤灰的掺量百分比应随连续级配混凝土再生骨料掺量的增加而提高。利用试验研究成果,可有效提高混凝土再生骨料的利用量,保障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提高建筑废渣的利用率减轻生态环境压力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同时又能大幅度降低混凝土工程的成本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生物活性炭运行中生物再生的基本假说之——胞外酶再生假说进行了研究。从生物化学、微生物摄食过程和影响活性炭吸附的主要因素等方面,论证了在利用生物活性炭去除129种重点污染物过程中,胞外酶再生假说的适用性。研究的结论指出,对于129种重点污染物中可生物降解的65种有机物,胞外酶再生活性炭的假说基本上是不适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