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文根据对甘肃省土地沙化区农民的调查数据,运用Logit模型,基于环境公平的视角探讨土地沙化区农民特征与其感知的环境灾害风险的关系。从个体特征上讲,受访者性别和婚姻状况与其感知的环境灾害风险之间的相关关系不显著,受访者受教育程度与其感知的环境灾害风险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从经济特征上讲,农民所感知的环境灾害风险主要体现在土地经营收入的损失上,且感知的环境灾害风险与其家庭年总收入之间的关系呈现倒“U”型趋势;从生态环境特征上讲,环境的治理和改善有利于降低农民感知的环境灾害风险。通过分析认为农民所承受的环境灾害风险的不公平一定程度上是农民在社会经济领域所受到的不公平的体现,农民对环境不公平的感知在家庭年总收入10万元左右时最明显,环境不公平主要体现在环境灾害风险对土地经营收入的影响上。农民对生态环境治理效果的认知与对环境公平的感知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李海燕  蔡银莺 《自然资源学报》2012,27(11):1833-1844
论文在感知价值的框架下讨论了土地征收前后农民感知维度的变化,构建土地征收前后农民感知维度变化的测度因子与评估指标,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土地征收前后农民感知变化与征地意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衡量。结果显示:①土地征收前后农民感知变化包括农民经济状况变化、 农田资金投入变化、 农村公共基础服务变化、 农村公共社会服务变化与农田景观环境变化5个测量维度;②土地征收后农民的经济收入状况、 农田资金投入、 农村公共基础服务、 农田景观环境等变化感知对被征地农民的征地意愿具有正向的影响,而农村公共社会服务变化感知对于农民的征地意愿影响不显著;③感知变化维度上,土地征收前后农田资金投入变化是影响农民征地意愿的主导因素,其次分别为农民的经济收入状况变化、 农村公共基础服务变化和农田景观环境变化。土地征收前后农民感知维度的变化很明确地影响到农民的征地意愿,把握两者的关系有利于政府制定有效的征地补偿和安置政策、 引导失地农民适应身份转型,为解决被征地农民的现实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环境墙报     
《环境》1998,(12)
改善生态环境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也是防御旱涝等自然灾害的根本措施。要大力提高森林覆盖率,使适宜治理的水土流失地区基本得到整治。生态工程建设要同国土整治、产业开发和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要把黄河长江上中游地区、风沙区和草原区作为全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提高防御风沙能力,切实改变江河泥沙严重淤积、草原沙化的状况。依法保护森林资源。从现在起就要调整森工企业的主营方向,变伐木为营林,有计划地停止天然林的采伐,切实保护大江大河上游的森林植被。禁止毁林毁革开荒和围湖造田。对过度开垦、围垦的土地,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还林、还草、还湖。治理草原退化沙化碱化,加强草原建设和保护。控制工业、生活及农业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农膜对土地和水资源造成的污染。加强沿海水域环境和渔类资源的保护。制定鼓励政策,推进荒山荒沟荒丘荒滩使用权的承包、  相似文献   

4.
以宝钢湛江钢铁项目周边居民为研究对象,分析公众对项目建成后的空气、海水及土壤环境风险感知状况,同时对相应的环境要素进行环境质量评价,分析主观感知风险与客观环境质量之间的偏差。结果表明:公众对宝钢湛江钢铁项目建成后的环境风险感知,与客观环境质量评价结果之间存在一定差异,人们对空气和海水环境风险趋向于高估;然而客观环境质量评价显示,湛江湾沿岸生态环境良好,相较之前并未发生太大变化。人们过高地估计了他们所面临的环境风险,其风险感知偏差主要受污名化效应引起的担忧情绪、公众对环境风险的熟悉程度低、公众对钢铁企业的信任不足等影响。  相似文献   

5.
漓江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具有突出的观赏价值、经济价值、保存价值和遗产价值。本文以桂林居民为研究对象,探索其对漓江生态环境的态度和感知价值以及环境责任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桂林居民对漓江的感知价值不仅对环境态度有显著的直接影响,而且对其环境责任行为具有显著的直接影响,环境态度对环境责任行为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同时通过温忠麟中介效应检验方法对环境态度进行检验,结果显示环境态度在感知价值和环境责任性之间起到不完全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6.
可接受风险对于区域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管理和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开展了问卷调查,研究不同人群在风险感知、风险知识和公众信任上的特征差异,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方法探究可接受风险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为环境风险管理和风险沟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风险感知是邻避问题研究的一个重要视角.通过对北京市六里屯和高安屯两个垃圾处理场的实地调查,分析了垃圾处理设施周边173个家庭的风险感知、公平认知、受偿意愿与邻避行为倾向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多数居民认为垃圾处理场的存在对自己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超过半数的居民有邻避行为倾向,居民的邻避行为倾向与风险感知有正相关关系,与公平认知和货币受偿意愿有负相关关系.因此,加强宣传和沟通,避免风险认知片面夸大也是化解邻避风险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赵锐  刘婕  周宇羽  杨林川 《环境工程》2022,40(4):209-216
基于2015—2019年环境舆情信息,采用大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识别出公众对大气环境质量风险感知影响因素,建立了风险感知指标评价体系,分析了风险感知水平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影响公众风险感知的首要因素是个体健康担忧,其次是环境质量变化。2)公众风险感知水平具有显著的时空差异性;从时间上看,风险感知水平整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从空间上看,风险感知水平呈现北方高南方低、东部高西部低的特征。3)河南、四川两省的风险感知水平在研究时间段内最高,且风险感知具有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9.
环境风险评价是随着中国一系列环境污染事故频发和相应技术导则的出台而慢慢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领域,学者结合GIS技术围绕环境风险评价也展开了多领域研究.论文综述了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在广义上的灾害风险、生态风险和狭义上的环境风险评价中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GIS技术支持下的灾害类和生态环境风险评价应用较多,但是与狭义上的环境风险评价结合较少,主要是应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进行综合分析.以后利用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和数据处理的优势,与环境风险评价模型的关联和集成是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0.
郑国权 《环境》2005,(Z1):98-99
进行风险可接受水平的确定析对拟建项目的风险评价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一环节的分析结论,影响着项目的减少灾害的防范对策,甚至直接影响着项目能否允许建设.目前,在我国对于环境风险可接受水平还没有成熟的方法来确定.本文试图从经济学的角度对环境风险可接受水平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环境》2010,(Z2)
由于人们对经济的片面追求,甚至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导致近年全球范围自然灾害频发,温室效应、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一系列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所以我们必须摒弃传统发展模式和西方工业化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选择既发展经济又保护环境,实现人口、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2.
社会治理的发展规律决定需要进行环境合作治理,生态环境治理的特点也对该进程的走向产生了相应的促进作用。环境合作治理有利于治理效果的提升。本文从环境合作治理的特征入手,对走向后工业社会的环境合作治理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因富锰渣高炉所用的原料的伴生成分不一样,所产生的环境风险不一样,富锰渣高炉的环境风险具有隐蔽性、复杂性、不确定性、有毒有害性等特点,容易被忽视,防控比较困难。针对这一问题,经过一系列的调查、试验,笔者研究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消除或减少环境风险的生态环境技术,为同类企业的环境风险的控制提供了新的理念和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4.
应用景观生态学思想,依据层次分析模式建立了公路生态环境风险评价体系,在专家思想库的基础之上,为突出各评价指标的空间属性,规定其权重值由评价指标影响空间范围的大小来确定.其中环境因子的影响范围,即所占面积,利用GIS对相关图件解读获得,灾害因子影响路段的长度则在施工设计和路线勘测阶段实测而得.使用该评价体系对315国道新疆依吞布拉克且末段的生态环境风险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路域生态环境风险指数ERA介于1.55~3.23之间.由于ERA包含的生态环境脆弱性指数∑xiwi和灾害系数∑yiwj存在空间异质性,故据其最终对路域内的8个景观生态单元,用4个风险级别进行了评价,较真实地反映了该路段生态环境风险特征.  相似文献   

15.
目前,荒漠化已成为全球性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中国已是世界上荒漠化、沙化面积最大的国家,全国还有31万平方公里土地具有明显沙化趋势,而受过度放牧、滥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降水量偏少等综合因素的共同影响,川西北、塔里木河下游等局部地区的沙化土地仍在扩展.我国每年因沙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40亿元.  相似文献   

16.
污染者因环境损害可能承担的责任,包含侵权、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民事责任,行政罚款、行政强制等行政责任以及罚金等刑事责任。目前,三种责任之间缺乏统筹考虑,法律条款设计整体上偏重污染者损害担责,忽视环境风险预防。具体到损害担责有关条款,法律法规规定和司法解释之间、现有政策与法律之间衔接不足。理论上,三类环境责任之间具有内部可衔接性,应当坚持系统论,逐步完善环境责任与赔偿法律体系,统筹解决环境风险预防和损害修复、赔偿问题。近期应以制度建设为核心,通过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行积累案例经验,逐步修订相关法律及司法解释,推动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制度;远期应以规范环境责任与赔偿法律体系为目标,制定统一的环境责任与赔偿法,体系化解决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7.
韶关市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广东省韶关市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调查和综合研究,总结了该市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主要特征及目前治理状况,并提出了正确处理矿业开发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用科学管理和先进技术来实现矿业开发与生态保护和谐发展的对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土地生态环境问题一直都是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话题,土地利用的生态环境效应更是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以新疆1996-2004年农用地详查数据为依据,在分析研究土地利用的变化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农用地变化产生的环境效应.尽管农用地数量在整体上是增加的,但是土地沙化、退化,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一系列生态环境恶化现象仍在继续.因此,新疆农用地要在水资源的承载范围内适度增加.目前,新疆农用地变化给整体环境带来负面的效应,仅使局部生态环境改善,整体环境变坏.因此,新疆在土地利用中,要以此为鉴,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注重各种功能用地的结合.  相似文献   

19.
从构建国家环境与健康技术管理体系出发,提出构建省级环境与健康监测评估体系。运用环境系统工程的思想,确定对人体、生态环境构成健康风险的污染因子优先开展监测、评估。提出环境健康标准体系,并建立与之对应的环境与健康监测系统、信息系统、技术系统、法律系统、经济系统和产业系统等。提出为开展环境与健康影响的研究,应首先开展环境污染健康效应调查方法、环境污染监测布点与健康调查监测布点及数据的关联与处理、典型区域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及生态环境的健康损害风险评估方法、特征污染物暴露反应关系模型及健康效应剂量一反应关系等研究工作,借以为开展以人体健康指标特征为基础的环境风险评价和环境污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突发环境风险事件频发,长期慢性环境风险也日益凸显,难以满足公众对生态环境安全日益增长的要求以及国家安全保障的需求,迫切需要采取措施控制我国的环境风险水平,这需要环境风险管理目标的支撑。然而目前我国缺乏环境风险管理的目标体系,难以满足我国环境风险管控的需求。为此,文章首先对我国环境风险及公众风险感知的现状与未来趋势以及环境风险管理目标的国际经验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宏观战略层面环境风险管理目标的需求,提出了微观层面目标体系的制定原则等,以期为我国环境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